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婴母题和母性的重构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蕾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52-56,共5页
母亲杀婴母题在西方文学文本中屡见不鲜 ,却未引起评论界足够重视。其实这一文学母题在重构母性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科学社会领域历时性地追溯母性构建的历史 ,可说明“家的天使”的母亲形象是男权社会统治妇女的意识形态的外化 ... 母亲杀婴母题在西方文学文本中屡见不鲜 ,却未引起评论界足够重视。其实这一文学母题在重构母性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科学社会领域历时性地追溯母性构建的历史 ,可说明“家的天使”的母亲形象是男权社会统治妇女的意识形态的外化 ;把文学中母亲杀婴现象作为切入点 ,有助于对母性概念进行解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婴 母性 意识形态 重构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对“溺婴”的人口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齐麟 《西北人口》 2002年第2期22-24,共3页
文章通过对溺婴行为的界定分析了溺婴的原因及产生的社会后果,并对如何抑制这种现象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溺耍 马尔萨斯 出生性别比
下载PDF
近代来华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溺婴现象的认识与批判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巍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3-86,90,共5页
近代来华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溺婴现象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对其进行大量的报道。传教士们普遍认为溺婴在中国各地广泛发生,他们还较为深入地调查了溺婴发生的原因、世人对溺婴的态度及溺婴导致的影响;怀有文化优越感的传教士们还站在西方文... 近代来华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溺婴现象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对其进行大量的报道。传教士们普遍认为溺婴在中国各地广泛发生,他们还较为深入地调查了溺婴发生的原因、世人对溺婴的态度及溺婴导致的影响;怀有文化优越感的传教士们还站在西方文明本位的立场对溺婴现象进行强烈的批判,并极力鼓吹基督教信仰根治论,体现了其潜在的殖民主义与东方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传教士 溺婴 批判
下载PDF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被引量:9
4
作者 肖倩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3-56,共4页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江西 溺女 奢嫁 分割财产
下载PDF
《宠儿》弑婴中的母爱剖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雪琴 林晓勇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5-106,128,共3页
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是一部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中讲述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弑婴惨剧,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另类的母爱:那就是在万恶的反人类的奴隶制度下处于性别和种族双重劣势下的黑奴母亲的爱,一种非... 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是一部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中讲述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弑婴惨剧,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另类的母爱:那就是在万恶的反人类的奴隶制度下处于性别和种族双重劣势下的黑奴母亲的爱,一种非凡的充满创痛的母爱。与早期的小说不同,《宠儿》挑战了传统的母爱价值观,通过毁灭的方式对母爱进行诠释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黑奴母亲 塞丝 《宠儿》 母爱 弑婴
下载PDF
非人灵长类的杀婴行为及其适应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鹏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杀婴现象普遍存在于非人灵长类种类中,本文通过综述目前已知的21种非人灵长类的69例杀婴行为记录,探讨了非人灵长类杀婴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大多数雄性杀婴行为符合雄性繁殖策略假说,既满足以下3个条件:(1)杀婴雄性与受害婴仔没有父子关... 杀婴现象普遍存在于非人灵长类种类中,本文通过综述目前已知的21种非人灵长类的69例杀婴行为记录,探讨了非人灵长类杀婴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大多数雄性杀婴行为符合雄性繁殖策略假说,既满足以下3个条件:(1)杀婴雄性与受害婴仔没有父子关系;(2)失去婴猴的母亲会提前进入发情状态;(3)受害雌性随后可能与杀婴雄性交配。不过有些个别的杀婴现象与雄性繁殖利益无关,文中进一步介绍了误伤假说、减少未来竞争者假说、肉食假说和病态行为假说。杀婴无疑会对受害母亲造成巨大的损失。雌性防范杀婴的策略包括直接抵抗、回避接触雄性、积极发情、依靠保护雄性和改变繁殖群组成等多种方式。但是雄性杀婴现象不会完全消失,因为出现该行为的根本原因是雌性防范雄性杀婴的难度较大,而雄性实施杀婴行为的风险较低、利益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婴 非人灵长类 雄性繁殖策略 杀婴行为的防范对策
下载PDF
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溺女问题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美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1-805,共5页
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溺女成风,无论是官府的禁止还是民间的劝诫,都不能阻止溺女风气的蔓延。其原因在于:经济拮据,抚养维艰;陪嫁丰厚,无力支付;贵男贱女的观念作祟。溺女导致了男女比例的失调,从而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许多男子不能婚... 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溺女成风,无论是官府的禁止还是民间的劝诫,都不能阻止溺女风气的蔓延。其原因在于:经济拮据,抚养维艰;陪嫁丰厚,无力支付;贵男贱女的观念作祟。溺女导致了男女比例的失调,从而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许多男子不能婚配而鳏居终身,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助长了买婚卖婚的风气;抑制了人口的自然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女 长江中游地区 明代 清代
下载PDF
亲缘关系与布氏田鼠双亲行为和杀婴行为关系的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于晓东 房继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6-331,共6页
根据幼仔发育的 5个阶段 :新生 (1~ 5日龄 )、耳立 (6~ 9日龄 )、睁眼 (10~14日龄 )、出巢 (15~ 2 0日龄 )和断奶 (2 1~2 4日龄 ) ,通过观察布氏田鼠对自己幼仔 (r=0 5 0 )和非亲缘幼仔 (r <0 12 5 )的行为反应 ,研究亲缘关... 根据幼仔发育的 5个阶段 :新生 (1~ 5日龄 )、耳立 (6~ 9日龄 )、睁眼 (10~14日龄 )、出巢 (15~ 2 0日龄 )和断奶 (2 1~2 4日龄 ) ,通过观察布氏田鼠对自己幼仔 (r=0 5 0 )和非亲缘幼仔 (r <0 12 5 )的行为反应 ,研究亲缘关系对布氏田鼠双亲和杀婴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1)新生阶段 ,雄鼠抚育亲仔的时间显著多于非亲缘幼仔 ;断奶阶段 ,雄鼠与亲仔相触及在巢内活动的时间也显著多于非亲缘幼仔 ;雄鼠在耳立、出巢和断奶阶段嗅闻非亲缘幼仔 ,以及在新生和睁眼阶段修饰非亲缘幼仔的时间都显著多于亲仔。 2 )断奶阶段 ,雌鼠与亲仔相触的时间显著多于非亲缘幼仔 ,但在睁眼阶段修饰非亲缘幼仔 ,以及在新生、耳立和出巢阶段嗅闻非亲缘幼仔的时间显著多于亲仔。 3)雌雄鼠在15日龄前没有杀婴行为 ,15日龄后 ,开始对非亲缘幼仔发生杀婴行为 ;雌鼠杀婴行为受幼仔发育的显著影响 ,且杀婴频次显著高于雄鼠 ;雌鼠在断奶阶段对非亲缘幼仔的杀婴频次显著高于亲仔。综上所述 ,亲缘关系对布氏田鼠的双亲和杀婴行为有显著影响 ,这可能与个体间的已往经历 (熟悉性等 )或表现性匹配等辨别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亲缘关系 熟悉性 双亲行为 杀婴行为
下载PDF
清代江西民间溺女与童养 被引量:7
9
作者 肖倩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39-243,共5页
清代江西民间盛行的童养主要是贫家针对溺女而采取的一种最常用的自我拯救方法。童养媳并非如以往史学界认为的那样 ,仅仅是一种婚姻陋俗。清代江西溺女之风非常盛行 ,抚养维艰和嫁妆负担是溺女产生的主要经济原因。童养可以有效地消解... 清代江西民间盛行的童养主要是贫家针对溺女而采取的一种最常用的自我拯救方法。童养媳并非如以往史学界认为的那样 ,仅仅是一种婚姻陋俗。清代江西溺女之风非常盛行 ,抚养维艰和嫁妆负担是溺女产生的主要经济原因。童养可以有效地消解这两大原因 ,正因为如此 ,民间盛行童养之风。童养是民人避免溺女的一种变通之法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以童养代替溺女是一种进步。当时官府和地方精英为了解决溺女这个社会问题也在积极地拯救 ,但数量非常少。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其拯婴能量的不足 ,所以对于童养这种现象 ,他们持赞同和鼓励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西 童养媳 民间溺女习俗 成因 方法 经济
下载PDF
Self-/conspecific discrimination and superparasitism strategy in the ovicidal parasitoid Echthrodelphax fairchildii (Hymenoptera: Dryinidae) 被引量:3
10
作者 Emi Ito Yoshihiro Y. Yamada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41-749,共9页
Superparasitism in solitary parasitoids results in fatal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immature parasitoids, and consequently only one individual can emerge. In the semisoli- tary ovicidal parasitoid Echthrodelphaxfairchild... Superparasitism in solitary parasitoids results in fatal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immature parasitoids, and consequently only one individual can emerge. In the semisoli- tary ovicidal parasitoid Echthrodelphaxfairchildii (Hymenoptera: Dryinidae), 2 adults can emerge under superparasitism with a short interval (〈24 h)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ovipositions. We determined the female parasitoid's behavioral responses under self- and conspecific superparasitism bouts with first-to-second oviposition intervals of 〈2 h. The self- and conspecific superparasitizing frequencies increased up to an oviposition interval of 0.75 h, with the former remaining lower than the latter, particularly for oviposition intervals of _〈0.25 h, suggesting the existence of self-/conspecific discrimination. The superparasitizing frequency plateaued for oviposition intervals of _〉0.75 h, with no dif- ference between self- and conspecific superparasitism. The ovicidal-probing frequency did not differ under self- and conspecific superparasitism, and was usually 〈20%. The females exhibited no preference for the oviposition side (i.e., ovipositing on the side with or without the first progeny) and almost always laid female eggs for any oviposition in- terval under self- and conspecific superparasitism. The sex ratio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type of superparasitism, oviposition sides, or the occurrence of ovicidal probing. These observed results about the oviposition side, ovicidal probing, and sex ratios differed from the predictions obtained assuming that the females behave optimally.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discrepancies are discussed: likely candidates include the high cost of selecting oviposition sides and ovicidal probing, and, for the sex ratio, the low frequency of encountering suitable hosts before superparasitism bou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anticide OVICIDE plant hopper SELF-RECOGNITION sex ratio
原文传递
司各特小说中的“杀婴罪”与法律叙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海英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4,共9页
无论是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在文学作品中,杀婴罪都是一个古老而严肃的话题。在司各特的长篇小说《密得洛西恩监狱》中,杀婴罪不仅是构成作品的情节基础,而且也是作者批判“艾菲冤案”中司法不公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文学法律批评为切入点,对... 无论是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在文学作品中,杀婴罪都是一个古老而严肃的话题。在司各特的长篇小说《密得洛西恩监狱》中,杀婴罪不仅是构成作品的情节基础,而且也是作者批判“艾菲冤案”中司法不公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文学法律批评为切入点,对《密得洛西恩监狱》中的杀婴罪进行审视。首先探究西方文学书写中杀婴罪的成因和司各特作品中艾菲冤案的形成,随后从杀婴罪判决过程中不同阶层成员的法律伦理的缺失与坚守,以及世俗法律与宗教律法的冲突等方面的法律叙事入手,探究这部长篇小说中杀婴罪冤案的实质特性以及对于司法公正的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司各特 杀婴罪 《密得洛西恩监狱》 文学法律批评
下载PDF
从《宠儿》中的杀婴行为看母性重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晓莉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9-82,共4页
母性是女权主义理论里经常讨论和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不同的女权主义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母性这一问题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西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角色和母性的问题往往是从白人妇女的角度来分析,而黑人女性的声音却未能得到很大的重视... 母性是女权主义理论里经常讨论和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不同的女权主义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母性这一问题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西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角色和母性的问题往往是从白人妇女的角度来分析,而黑人女性的声音却未能得到很大的重视。通过对莫里森提出的黑人母性与其他的关于母性的观点试作比较,从而得出莫里森等黑人女权主义者提出的黑人母性是对现存母性观点的一个重新阐释和重要补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性 杀婴 黑人母性 重构
下载PDF
Seemingly maladaptive refraining from infanticidal probing at the third parasitism attack by the semi-solitary parasitoid Echthrodelphax fairchildii (Hymenoptera: Dryinidae) 被引量:2
13
作者 EMI ITO YOSHIHIRO Y. YAMADA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9-233,共5页
We assessed the adaptiveness of refraining from infanticidal probing at the third attack under triple parasitism in the parasitoid Echthrodelphaxfairchildii Perkins, by comparing fitness returns from the third attack ... We assessed the adaptiveness of refraining from infanticidal probing at the third attack under triple parasitism in the parasitoid Echthrodelphaxfairchildii Perkins, by comparing fitness returns from the third attack with and without probing. Fitness returns were assessed in terms of the survival rate, mean developmental time, and mean adult head width of the progenies. Not probing was maladaptive under triple parasitism with oviposition intervals of 1/24 and 24/24 hours (where the numb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slash refer to the first-to-second and second-to-third oviposition intervals, respectively),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in fitness returns for oviposition intervals of 24/1 hours. We suggest that the cost of probing (especially the decrease in the chance of future ovipositions) is a reason for the seemingly maladaptive absence of prob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t of reproduction Echthrodelphax fairchildii infanticide ovicide superparasitism triple parasitism
原文传递
艰难的寻根路——《根》与《宠儿》之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辉 董晓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5-87,共3页
亚历克斯·哈里的《根》与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在探索黑人历史,寻找黑人文化之根与自我,控诉白人对于黑人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两部小说的分析,显示出美国黑人只有不忘记自己的非洲之根,不忘记黑奴制度... 亚历克斯·哈里的《根》与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在探索黑人历史,寻找黑人文化之根与自我,控诉白人对于黑人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两部小说的分析,显示出美国黑人只有不忘记自己的非洲之根,不忘记黑奴制度下曾经遭受过的苦难,不忘记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才能实现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 自我 杀婴
下载PDF
一例中华小熊猫杀婴行为分析
15
作者 张钰 韦华 +6 位作者 刘晓强 牟仕杰 彭渤钧 刘钏 肖仁莉 明珠 何胜山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3期37-39,43,共4页
杀婴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动物界中广泛存在。为了探明圈养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杀婴的原因,研究人员对1只中华小熊猫母兽的杀婴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人为干扰等均能诱发小熊猫杀婴行为,噪音可能是影响核桃坪基... 杀婴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动物界中广泛存在。为了探明圈养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杀婴的原因,研究人员对1只中华小熊猫母兽的杀婴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人为干扰等均能诱发小熊猫杀婴行为,噪音可能是影响核桃坪基地小熊猫母兽杀婴的主要诱因。本研究目的在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华小熊猫饲养管理措施,减少或避免杀婴行为的发生,并为提高幼仔存活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小熊猫 杀婴 人为干扰 噪音 育幼
下载PDF
谁杀害了她们的孩子——《美狄亚》与《宠儿》的互文性及“弑婴行为”的文化内涵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应伟伟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2期258-262,共5页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首先由法国女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学文本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之后,巴特、热内特和里法泰尔等对"互文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将其界定为在不同文本互动间的意义建构。本文从不...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首先由法国女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学文本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之后,巴特、热内特和里法泰尔等对"互文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将其界定为在不同文本互动间的意义建构。本文从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两个文本《美狄亚》和莫里森《宠儿》的互文性出发,通过将"弑婴行为"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能指作了深刻解读,指出真正的弑婴者不是古希腊社会的父权社会和美国南部的奴隶制,而是两位悲惨女性背后不断成长的女性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狄亚》《宠儿》 互文性 文化内涵 弑婴行为 能指 主体性
下载PDF
秦岭川金丝猴繁殖单元主雄替换中社会联署关系变化
17
作者 张超 乔冰勃 +2 位作者 景汗青 周沛元 朱代博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主雄替换是金丝猴繁殖权更迭中重要的一环,是金丝猴个体繁殖策略的关键,对种群繁衍生息具有着重要意义。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秦岭川金丝猴种群中,交配权的更迭主要发生在每年10—12月的繁殖期。研究者观察了两起主雄替换事件... 主雄替换是金丝猴繁殖权更迭中重要的一环,是金丝猴个体繁殖策略的关键,对种群繁衍生息具有着重要意义。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秦岭川金丝猴种群中,交配权的更迭主要发生在每年10—12月的繁殖期。研究者观察了两起主雄替换事件,并完整观察到其中发生于2023年10月25—30日的主雄替换过程。观察结果表明,在主雄替代过程中原主雄与家庭内雌性的理毛和交配频率明显降低;替换后新主雄与家庭内雌性理毛和交配频率逐步增加,但该家庭在繁殖群内的等级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川金丝猴 一雄多雌单元 主雄替换 杀婴行为 联署关系
下载PDF
苏州7例杀婴案法医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明 朱金龙 +2 位作者 张露 吴荣奇 陈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41-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杀婴案的主要特征、法医学检验重点和命案现场分析要点。方法收集2008—2013年苏州市发生的7例已破杀婴案的有关资料,分析并归纳其特点。结果杀婴案嫌疑人均为受害人母亲,年龄较轻,多为未婚先孕;均为分娩后杀婴,分娩现场... 目的探讨和总结杀婴案的主要特征、法医学检验重点和命案现场分析要点。方法收集2008—2013年苏州市发生的7例已破杀婴案的有关资料,分析并归纳其特点。结果杀婴案嫌疑人均为受害人母亲,年龄较轻,多为未婚先孕;均为分娩后杀婴,分娩现场与杀人现场为同一地点;死亡新生儿多为机械性窒息,尸体多无衣着包裹,脐带非医源性离断,胎盘未与死亡新生儿连接。结论杀婴案法医学检验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有助于案件的分析和侦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杀婴 苏州 案例分析
下载PDF
清至民国福建溺婴现象与育婴堂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熙 《地方文化研究》 2015年第2期49-59,共11页
清代以来福建地区溺婴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发生了从男女皆溺到专溺女婴的转变,并呈现贫富皆溺的特征。基于地方志的资料记载,文章分析了厚嫁风俗、人口压力、意识观念等因素对溺女现象的影响,并指出溺婴给当时社会所造成了一系列危害... 清代以来福建地区溺婴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发生了从男女皆溺到专溺女婴的转变,并呈现贫富皆溺的特征。基于地方志的资料记载,文章分析了厚嫁风俗、人口压力、意识观念等因素对溺女现象的影响,并指出溺婴给当时社会所造成了一系列危害;梳理了清初以来育婴堂兴衰的主要发展脉络,并揭示了育婴堂由官营到私营的转变历程。研究显示,育婴堂作为一种补偿机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收"、"育"、"送"的救济弃婴体系。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育婴堂的日常运作和经费来源,并通过一场堂产公私之争,梳理了育婴堂相关产业性质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婴 育婴堂 收养救济 私产性质
下载PDF
雄激素与鼠类的社会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凤琴 邰发道 张育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203-207,共5页
雄激素引起的社会行为包括杀婴行为、攻击行为、交配行为和社会识别行为等 ,雄激素首先引起脑结构的性差 ,是雌雄个体社会行为发生差异的基础 .雄激素引起的杀婴行为目前还有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还与孕酮有关 ;雄激素引起的攻击行为还受... 雄激素引起的社会行为包括杀婴行为、攻击行为、交配行为和社会识别行为等 ,雄激素首先引起脑结构的性差 ,是雌雄个体社会行为发生差异的基础 .雄激素引起的杀婴行为目前还有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还与孕酮有关 ;雄激素引起的攻击行为还受年龄、生殖状态 (泌乳时期 )、婚配制度、父本扶养还是母本扶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雄激素引起的交配行为、社会识别行为还与化学感觉系统有关 ,社会识别主要由抗利尿激素依赖雄激素而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 性差 杀婴行为 攻击行为 性行为 交配行为 社会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