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4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真实性话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 被引量:74
1
作者 何自然 张淑玲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31,共7页
非真实性话语或“说假”(deception, 简称 DEC)作为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语用学。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其成绩和不足之后,试用 Ver... 非真实性话语或“说假”(deception, 简称 DEC)作为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语用学。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其成绩和不足之后,试用 Verschueren 的顺应理论分析人们在言语行为中选择使用 DEC 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最后指出它们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真实性话语 DEC 语用策略 言语行为 顺应理论 imt 信息调节理论 语用学
原文传递
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2
作者 罗俊 燕纯伯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评价临床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手段。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密切相关 ,而且IMT增厚是冠心病事件、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经...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评价临床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手段。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密切相关 ,而且IMT增厚是冠心病事件、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经验实验室精细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及IMT测值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病事件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imt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亚临床 颈动脉内膜 独立危险因素 非侵入性 检测手段 替代
下载PDF
1331人基线血压水平及10年血压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8
3
作者 王薇 赵冬 +10 位作者 厚磊 李志安 勇强 孙慧 黄葵 赵青 田津 孙佳艺 张宏印 赵丽雅 吴兆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队列人群基线(1992年)血压水平及10年(1992年至2002年)血压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992年在北京大学社区建立了年龄为35~64岁共1985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取得了基线调查数据;在2002年对该人群再...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队列人群基线(1992年)血压水平及10年(1992年至2002年)血压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992年在北京大学社区建立了年龄为35~64岁共1985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取得了基线调查数据;在2002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本研究对两次调查资料完整的1331人基线血压水平及10年血压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1)北京地区45~74岁研究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增厚率为514%,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为347%。(2)高血压者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495%)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289%)(P<0001)。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颈动脉IMT增厚、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均呈增加趋势。在血压≥180/110mmHg(1mmHg=0133kPa)时,颈动脉IMT增厚的相对危险是理想血压组的18倍,而颈动脉斑块的相对危险是理想血压组的56倍。(3)1992年和2002年查体血压均正常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506%;1992年检查高血压,2002年检查血压正常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636%;1992年和2002年查体均为高血压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742%。结论在北京地区45~74岁的研究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普遍存在的。随着基线血压水平的上升,无论是颈动脉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imt 患病率 血压水平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人群 北京地区 变化
原文传递
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金文胜 潘长玉 +2 位作者 陆菊明 智光 杨波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报能力。 方法 收集有血糖升高倾向和心血管疾病(CVD)或其他危险因子的221名个体进行OGTT,检测血脂、血压,记录CVD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报能力。 方法 收集有血糖升高倾向和心血管疾病(CVD)或其他危险因子的221名个体进行OGTT,检测血脂、血压,记录CVD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连续性及颈动脉可视范围内斑块,根据三者计算 AS积分。将 FPG和 2 hPG五分位划分,比较不同分位之间的AS积分和 IMT。以稳健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探讨血糖对 AS积分、IMT、AS斑块发生和 IMT异常的相关关系。 结果 随着血糖升高,AS积分和 IMT逐渐增加,最高五分位血糖的 IMT和AS积分明显增高;同时校正年龄、性别、血压、血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发现 FPG和2 hPG均为AS积分的独立预报因子。FPG对IMT的预报可独立于年龄、性别、或血压和血脂谱、或CVD的校正;2 hPG对 IMT预报能独立于年龄和性别、或 CVD的校正。两种血糖对斑块发生的预报独立于CVD,对 IMT异常增厚的预报独立于年龄和性别或者CVD。 结论 FPG和 2 hPG是AS的独立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t 血糖升高 血压 性别 年龄 PG OGTT 斑块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62
5
作者 聂海 祝之明 +4 位作者 闫振成 倪银星 赵志钢 张刚 杨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589例高血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分析hs-CRP与血脂、血糖、血压、腹围的关系;同时测定了299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589例高血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分析hs-CRP与血脂、血糖、血压、腹围的关系;同时测定了299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217例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443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判断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的指标,分析hs-CRP与IMT、LVMI和UAER的关系。结果 血清hs-CRP水平随着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数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其组成成分≥3个时,hs-CRP水平明显升高。相关分析表明hs-CRP浓度与甘油三酯、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IMT、LVMI和UAER呈正相关关系,当hs-CRP水平升高时,可增加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和范围。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不仅与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相关,而且与其靶器官损害程度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RP 代谢综合征 靶器官损害 血清 imt UAER 高敏C反应蛋白 组成成分 水平 负相关
原文传递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3
6
作者 陈光生 林伯昌 +1 位作者 朱伟明 姚带章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内压、服用阿司匹...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内压、服用阿司匹林抗凝、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依达拉奉改善脑循环、服用脑保护剂等,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原发病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和颈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90.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血细胞比容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而Barthel指数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和RI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生活质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 颈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原文传递
中老年自然人群中高血压和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吕敏 师绿江 +3 位作者 史平 康晟 武留信 武阳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41-844,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自然人群高血压类型及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方法 2002年9月对北京石景山区43~73岁农村居民1198人进行心血管病随访和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人群分为理想血压... 目的 研究中国自然人群高血压类型及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方法 2002年9月对北京石景山区43~73岁农村居民1198人进行心血管病随访和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人群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限血压、1期高血压、2期高血压和3期高血压6组。结果 (1)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或高血压病程的延长,IMT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调整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和是否吸烟,收缩压、舒张压与IMT的回归系数在0.001左右,病程时间与IMT的回归系数为0.002(P<0.01)。调整血压,病程时间与IMT之间的关联失去统计学意义。(2)斑块:检出率随着血压水平升高,或病程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调整年龄,与理想血压组相比,2期高血压组男性检出斑块的危险是3.0(95%CI:1.1~8.5),3期高血压女性是7.0(95%CI:2.7~18.3);与无高血压病史者相比,病程在6年以上的男性OR值为2.4(95%CI:1.4~4.2),女性为2.7(95%CI:1.7~4.1)。调整血压类型,6年以上病程的女性OR值为2.1(95%CI:1.1~3.8),其他组均失去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是自然人群罹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维持良好的血压状态可能会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病程 imt 自然人群 颈动脉粥样硬化 亚临床 血压水平 中高 北京石景山区
原文传递
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尿酸水平关系探讨 被引量:43
8
作者 罗明 俞文萍 邓兵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测定 89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尿酸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 (TG)水平 ,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测定 89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尿酸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 (TG)水平 ,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 ,比较各组间尿酸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异常患者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 ,统计颈总动脉IMT和尿酸、空腹血糖、TG之间的关系。 结果 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血尿酸水平依次为(2 76± 5 0 )、(313± 4 4 )、(36 5± 4 7)、(42 7± 5 2 ) μmol/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 <0 0 1)。动脉硬化组中颈总动脉IMT与尿酸、TG呈正相关 (R =0 6 4 32 ,均为P <0 0 1)。 结论 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与尿酸呈正相关 ,提示老年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imt 老年女性 内膜 血尿酸 高血压患者 颈动脉硬化 水平 结论 正相关
原文传递
糖耐量受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各代谢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35
9
作者 张翼飞 詹维伟 +8 位作者 洪洁 顾卫琼 杨义生 桂明辉 唐金凤 王卫庆 刘建民 赵咏桔 宁光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差异及其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11名正常人、1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新诊68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及25例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MMM)...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差异及其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11名正常人、1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新诊68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及25例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MMM)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受试者的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的IMT.结果(1)CCA-IMT在IGT组及IFG+IGT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及肥胖组(P值分别为<0.01及<0.05),但前两组之间及后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A-IMT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相关研究显示,在所有IGT患者中(包括IFG+IGT),CCA-IMT与年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ISI呈显著正相关,与体质指数(BMI)及腰围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ICA-IMT与年龄、TC及ISI呈显著正相关,与BMI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3)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CCA-IMT及ICA-IMT值与TC、LDL-C、BMI、腰围及ISI值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初发的IGT患者中颈动脉IMT值已有显著升高,而在校正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没有观察到包括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中心性肥胖在内的各种代谢异常状态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由此预示IGT是早期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t IGT 患者 糖耐量受损 颈动脉内中膜 人群 BMI 代谢指标 LDL-C 腰围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琴 朱浩 +1 位作者 王璇 熊小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1752-1753,共2页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西药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20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硬...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西药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20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指数(AI)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缩小,平均血流速度(Vmean)增加,搏动指数(PI)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王雪敏 蔡文花 +4 位作者 李丽敏 孙翠清 赵海伟 王辉 刘瑞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300-1302,1306,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次,1次/晚,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次,1次/d,2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mmHg以下者,剂量增加至10mg/次,两组用药周期均为6个月;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G、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及斑块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有效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缩小颈IMT,临床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 阿托伐他汀钙 苯磺酸氨氯地平 护理干预 血脂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的新进展 被引量:28
12
作者 高庆春 黄如训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1年第5期291-294,共4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卒中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颈动脉的超声检查近年来发展迅速 ,新技术不断涌现。文章综述了功率多普勒成像、混合成像、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动脉粥样硬化检测、评价的新技术 ,以及内膜 -中膜厚度与病理的相关性。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影像诊断 imt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变 被引量:28
13
作者 何育生 李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与 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B超技术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进行测量 ,并分析颈动脉IMT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血纤维蛋白原 (FIB)、总胆固...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与 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B超技术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进行测量 ,并分析颈动脉IMT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血纤维蛋白原 (FIB)、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ApoA1和ApoA1/ApoB的比值水平明显低于其他 3组 (P <0 .0 5 )。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与对照组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颈总动脉IMT增厚与年龄、FIB、TC和HDL密切相关 (P <0 .0 5 ) ,与血糖和LDL水平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糖本身可能不是导致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内膜-中膜厚度 imt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Hcy、hs-CRP、DDR和IMT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小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6期961-963,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R)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设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R)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设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Hcy、hs-CRP及DDR的含量,并使用超声进行IMT检测;根据梗死面积将病例组分为大面积梗死组和小面积梗死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大面积梗死组与小面积梗死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血清中Hcy、hs-CRP和DDR含量及IM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清中Hcy、hs-CRP和DDR含量及IMT均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Hcy、hs-CRP和DDR含量及IMT均可为脑梗死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Y HS-CRP DDR imt 脑梗死 诊断
下载PDF
IMT-2030(6G)推进组正式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 被引量:24
15
作者 《互联网天地》 2021年第6期8-9,共2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随着5G商用的大规模部署,全球业界已开启对下一代移动通信(6G)的探索研究。2021年6月6日,IMT-2030(6G)推进组(以下简称"推进组")正式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本白皮...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随着5G商用的大规模部署,全球业界已开启对下一代移动通信(6G)的探索研究。2021年6月6日,IMT-2030(6G)推进组(以下简称"推进组")正式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本白皮书作为推进组的阶段性成果,内容涵盖总体愿景、八大业务应用场景、十大潜在关键技术等,并阐述了对6G发展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变革 全球业界 阶段性成果 下一代移动通信 新一轮科技革命 imt 应用场景 白皮书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4
16
作者 蔡文花 李丽敏 +4 位作者 王雪敏 孙翠清 赵海伟 王辉 刘瑞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751-753,75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9mm、动脉检出斑块者设为颈动脉硬化组,IMT正常者设为单纯高...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9mm、动脉检出斑块者设为颈动脉硬化组,IMT正常者设为单纯高血压组;根据动态血压监测将颈动脉硬化组以血压变异(BPV,以9.57为界)分为低BPV(7.02~9.57)组和高BPV(〉9.57~14.29)组。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h血压监测,测量时间为日间6:00~21:59,每30min测量一次,夜间为22:00~5:59,每60min测量一次,记录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血压变异(BPV)采用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表示。结果:颈动脉硬化组dSBP、nSBP、24hSBP、24hDBP,24hSCV值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 DBP、nDBP及24hDC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PV组两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IMT和平均IMT均高于低BPV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数多于低B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V参与动脉功能与结构改变过程而导致靶器官损伤,临床测定颈IMT对评价高血压早期血管损伤、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血压诊治过程中应加强BPV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硬化指数 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压变异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振光 伍期专 +6 位作者 唐朝枢 于占彩 王远臣 姚存姗 周慧杰 杨素国 于战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071-1072,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 内膜中层厚度 imt 血浆溶血磷脂酸 心脑血管病
原文传递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IMT、Hcy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媛媛 沈建华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6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究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IMT、Hcy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18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 目的:探究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IMT、Hcy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18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球后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BG、Hb A1c、FIN、HOMA-IR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FBG、Hb A1c、FIN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IMT、Hcy水平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各血糖指标的同时降低IMT及Hcy含量,增强眼底微循环,明显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 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血糖 imt HCY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炎性假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相关病变 被引量:21
19
作者 蒋昭实 陈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炎性假瘤 肌纤维母细胞瘤 imt 相关病变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英 安振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005-1006,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查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血管的直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速度等,观察斑块的有无以及形成情况,并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80例缺血性脑血管...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查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血管的直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速度等,观察斑块的有无以及形成情况,并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150例,异常率为83.4%,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软斑块形成者18例,异常率为18.0%,两组异常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着线性关系;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报和疗效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关系探讨 脑血管病患者 高分辨率彩超 斑块形成 健康志愿者 异常率 彩超检查 中膜厚度 血流速度 管腔狭窄 线性关系 重要意义 诊断技术 对照组 imt 异常者 显著性 增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