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HSP27, HSP60, HSP70, HSP90, GRP78, GRP94)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and dysplastic nodules 被引量:62
1
作者 Seung Oe Lim Sung Gyoo Park +7 位作者 Jun-Hi Yoo Young Min Park Hie-Joon Kim Kee-Taek Jang Jae Won Cho Byung Chul Yoo Gu-Hung Jung Cheol Keun Par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4期2072-2079,共8页
AIM: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is frequently up-regulate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hich evolves from dysplastic nodule (DN) and early HCC to advanced HCC.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 AIM: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is frequently up-regulate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hich evolves from dysplastic nodule (DN) and early HCC to advanced HCC.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HSPs in multistep hepatocarcinogenesis. It wa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o monitor the expression of HSPs in multistep hepatocarcinogenesis and to evaluate their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n hepatitis B virus (HBV)related HCC.METHODS: Thirty-eight HCC and 19 DN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52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positive Korean patients.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dot immunoblot analyses of HSP27, HSP60, HSP70, HSP90,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GRP)78, and GRP94 were performed and their express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HCC development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Expression of HSP27, HSP70, HSP90, GRP78, and GRP94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stepwise progression of hepatocarcinogenesis. Strong correlation was found only in GRP78 (Spearman's r= 0.802).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GRP78, GRP94, HSP90, or HSP70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HCC. Specifically, the expression of GRP78, GRP94, or HSP90 was associated significantly with vascular invasion and intrahepatic metastasis.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HSPs are commonly up-regulated in HBV-related HCCs and GRP78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epwise progression of HBVrelated hepatocarcinogenesis. GRP78, GRP94, and HSP90 may be important prognostic markers of HBV-related HCC, strongly suggesting vascular invasion and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hock prote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ysplastic nodule HEPATOCARCINOGENE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Dot immunoblot analysis
下载PDF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燕婉 叶珏 +2 位作者 时那 孟宪敏 王来元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0期35-37,共3页
阐述了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论述了蛋白质印迹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从实验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对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进行了经验性的论述。
关键词 蛋白质 免疫印迹 电泳转移 抗体
下载PDF
花生过敏原致敏组分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宏 张宏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17-20,共4页
花生是重要的食物过敏原。花生过敏反应因其潜在的危险性、长期性以及不断增加的发病率而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总结了 2 0个花生过敏病例。对花生过敏原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并对 8例进行了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花生过敏原含有 14... 花生是重要的食物过敏原。花生过敏反应因其潜在的危险性、长期性以及不断增加的发病率而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总结了 2 0个花生过敏病例。对花生过敏原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并对 8例进行了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花生过敏原含有 14条蛋白区带 ,其中以 6 3kD、4 1.7kD、39kD、34.8kD、17.9kD等 5条带蛋白含量最丰富。花生过敏原中有 8种蛋白能与花生特异性IgE结合 ,它们是 6 3kD (recognizedby 4 8sera)、4 8.5kD(recognizedby 5 8sera)、4 1.7kD (recognizedby 4 8sera)、2 3.5kD(recognizedby 4 8sera)、17.9kD (recognizedby 4 8sera)、34.8kD(recognizedby 1 8sera )、39kD(rec ognizedby 3 8sera )、5 3kD(recognizedby 3 8ser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过敏原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免疫印迹分析
原文传递
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的分析与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荣光 尹清源 +1 位作者 王中全 曲传智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pre-encystedlarvaantigens,PELA)的组分和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对比分析PELA和成囊幼虫抗原(ELA)的组分和它们对人及大民旋毛虫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PELA有3条抗原带(分子量分别... 目的研究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pre-encystedlarvaantigens,PELA)的组分和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对比分析PELA和成囊幼虫抗原(ELA)的组分和它们对人及大民旋毛虫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PELA有3条抗原带(分子量分别为:15、17和129kD)与ELA明显不同;对于感染旋毛虫的大鼠,PELA的首次血清阳性反应出现在感染后第10天,而ELA则在感染后第14天,大鼠抗PELA血清抗体出现较早(P<0.01);对22份旋毛虫病人血清,PELA的阳性率为100%,ELA为72.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除1例鞭虫病人外,其它寄生虫病入及健康人血清,两种抗原均呈阴性反应,两种抗原的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LA比ELA对早期旋毛虫病的诊断著有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免疫印迹 成囊前期幼虫抗原
下载PDF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评价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尚晓莹 于腾 +4 位作者 孙桂荣 姚远 张丽君 贺侠琴 刘明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分析和评估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MBFFI)检测抗核抗体谱的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MBFFI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33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44例其他疾病患者和59例健康者血清的抗核抗体谱,进行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并用间接免疫... 目的:分析和评估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MBFFI)检测抗核抗体谱的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MBFFI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33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44例其他疾病患者和59例健康者血清的抗核抗体谱,进行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MBFFI与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所有标本抗核抗体谱一致率为83. 26%,Kappa值=0. 655;病例组各项目一致率在79. 88%至99. 40%之间,Kappa值在0. 106至0. 958之间。对照组各项目一致率在96. 61%至100. 00%之间,其他疾病组各项目一致率在95. 45%至100. 00%之间。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自身免疫病的灵敏度最高(P<0. 01),MBFFI诊断自身免疫病的特异度最高(P<0. 05),MBFFI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P<0. 01)。结论: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与免疫印迹技术相比,一致性尚可,特异度更高,可以替代免疫印迹技术成为新一代的抗核抗体确认试验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谱 抗核抗体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卵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内的共同抗原组分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曾庆仁 张悟澄 +2 位作者 陈翠娥 聂崇兴 刘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1-34,共4页
应用凝胶电泳和免疫印斑技术对日本血吸虫卵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水溶性抗原(JSEA、PAA)和尿素溶性抗原(JEA-u、PAA-u)进行了抗原蛋白组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特异性抗原显色主带,JSEA、JEA-u分别有8条和3条,PAA、PAA-u分别有9条... 应用凝胶电泳和免疫印斑技术对日本血吸虫卵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水溶性抗原(JSEA、PAA)和尿素溶性抗原(JEA-u、PAA-u)进行了抗原蛋白组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特异性抗原显色主带,JSEA、JEA-u分别有8条和3条,PAA、PAA-u分别有9条和2条;其中JSEA、JEA-u分别有1条和2条,PAA、PAA-u分别有1条和2条对异种抗血清呈现交叉反应显色带。表明两种吸虫的可溶性抗原均存在共同抗原组分。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与并殖吸虫成虫抗原的交叉反应仅见于PAA,而未见于PAA-u,提示PAA-u在避免交叉反应和抗原纯化方面比PAA较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卵 并殖吸虫成虫 免疫印斑
下载PDF
ANA和ENA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陆慧琦 李畅 +3 位作者 叶伟民 杨洁 何铭珺 韩焕兴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探讨抗核抗体和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的不同检测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在长征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549位患者,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224例,非自身免疫病325例,所有患者血... 探讨抗核抗体和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的不同检测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在长征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549位患者,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224例,非自身免疫病325例,所有患者血清同时检测ANA和ENA。以Hep-2细胞/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两种检测方法产生4种检出模式:ANA+/ENA+、ANA-/ENA-、ANA+/ENA-和ANA-/ENA+。前两种模式共占检测的62.84%。ANA和ENA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63.4%和58.5%)显著高于非自免病患者(16.9%和25.2%),ANA和ENA在自身免疫病组和非自身免疫病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检测结果仅在MCTD和SLE患者中存在相关性(P<0.01),在其他观察组中不存在相关性(P>0.05)。间接免疫荧光法相对费时,而且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经验,作为初筛实验,ANA的检测较ENA有更高的灵敏度,两者联合检测则将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可溶性核抗原 间接免疫荧光法 斑点法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分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人敏 秦苏堤 +3 位作者 金鑫鑫 许文安 王震凯 王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911-912,917,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分型与消化道不同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120例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不同类型Hp感染的构成比。结果:Ⅰ型Hp感染者中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构成比显著高于Ⅱ型;胃癌组的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9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分型与消化道不同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120例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不同类型Hp感染的构成比。结果:Ⅰ型Hp感染者中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构成比显著高于Ⅱ型;胃癌组的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95.0%vs66.6%,P<0.05);消化性溃疡组的感染率(87.8%)虽比胃癌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分型有利于临床对上消化道疾病病情的判断,Ⅰ型感染者可能更有治疗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免疫印迹 上消化道疾病
下载PDF
去N端信号肽和C端跨膜区猪卵透明带-3β蛋白在原核系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万祥 邱德义 +5 位作者 熊艳 申庆祥 顾少华 曹根涛 应康 谢毅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猪卵透明带 (Zonapellucida ,ZP)由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性质截然不同的三种糖蛋白 (pZP1、pZP3α和pZP3β)组成。由于抗 pZP3β抗体能在体外与人ZP发生交叉反应 ,因此 pZP3β一直被认为是研制抗受精避孕疫苗的潜在抗原之一。为了能在原核... 猪卵透明带 (Zonapellucida ,ZP)由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性质截然不同的三种糖蛋白 (pZP1、pZP3α和pZP3β)组成。由于抗 pZP3β抗体能在体外与人ZP发生交叉反应 ,因此 pZP3β一直被认为是研制抗受精避孕疫苗的潜在抗原之一。为了能在原核系统中获得无卵巢因子污染的 pZP3β蛋白 ,本文采用PCR方法删除了原cDNA中编码5′ 和 3′ 端信号肽和跨膜区的DNA顺序。扩增的 pZP3β基因核心片段 (pZP3β″)经DNA测序验证后 ,通过引入其两端的EcoRI和SalI酶切位点被定向插入 pBV2 2 1质粒PRPL 启动子下游的多克隆区。SDS PAGE分析表明 :工程菌在热诱导后能特异地表达pZP3β蛋白 ,并能在蛋白印迹实验中被兔抗 pZPIgGs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P3β蛋白 基因表达 免疫印迹
下载PDF
棉铃虫组织蛋白酶B组织分布与合成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夏莲 赵小凡 王金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245,共4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biosynthesis sites of cathepsin B in Helicoverpa armigera through the developing stage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Immunoblot and Northern Blot.The results of Immunoblot showed that cathepsin B exis... The distribution and biosynthesis sites of cathepsin B in Helicoverpa armigera through the developing stage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Immunoblot and Northern Blot.The results of Immunoblot showed that cathepsin B existed in ovary,female and male adult fat body.The mRNA in larval fat body,female pupal fat body,male adult fat body,female adult fat body and ovary were detected using Northern Blot.This indicated that cathepsin B mRNA could be transcribed in these tissues.However there was no cathepsin B mRNA in larval epidermis and larval mid gut as also no distribution of this proteinase.Furthermore,we detected mRNA transcription in larval fat body,female pupal fat body using Northern Blot,but there were no cathepsin B distributed in these two issues accordingly in Immunoblot.This indicated that the mRNA in these two tissues could not be translated into cathepsin B,and there might be some kind of regulation in translation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组织蛋白酶B 免疫印迹 Nrthern-Blot
下载PDF
斯氏狸殖吸虫抗原分析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锡林 段建华 +2 位作者 王英 况明书 黄复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目的 ]分析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童虫和成虫各期抗原和建立特异性抗原的斯氏狸殖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方法 ]用SDS PAGE分离斯氏狸殖吸虫的各虫期抗原 ,经免疫印迹识别成虫期特异性诊断抗原。采用电洗脱技术分离 10~ 30kDa蛋白组分 ... [目的 ]分析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童虫和成虫各期抗原和建立特异性抗原的斯氏狸殖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方法 ]用SDS PAGE分离斯氏狸殖吸虫的各虫期抗原 ,经免疫印迹识别成虫期特异性诊断抗原。采用电洗脱技术分离 10~ 30kDa蛋白组分 ,建立纯化抗原的dot ELISA血清学诊断斯氏狸殖吸虫病。 [结果 ]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与成虫抗原的 10~ 30kDa显示较多免疫识别带 ,主带为 2 2、2 4和 2 6kDa。与血吸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带出现于 6 0~ 90kDa。斯氏狸殖吸虫成虫 10~ 30kDa抗原的dot ELISA与成虫粗抗原的ELISA检测 2 8例疑诊病人血清 ,两法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而检测 38例感染其它吸虫和肺部疾病患者血清 ,粗抗原的ELISA交叉反应率为 13 2 % (5 /38)。 [结论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 10~ 30kDa抗原的dot ELISA为斯氏狸殖吸虫病高度特异和敏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狸殖吸虫 抗原 免疫印迹 血清学诊断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分型检测以及临床治疗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光 李鸣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erpylori)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不同类型H.pylori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和治疗的疗效。方法在因上腹部不适就诊的患者中应用14C呼气试验确定H.pylori现症感染者,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yl... 目的探讨利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erpylori)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不同类型H.pylori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和治疗的疗效。方法在因上腹部不适就诊的患者中应用14C呼气试验确定H.pylori现症感染者,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ylori血清抗体组检测以确定H.pylori类型,应用电子内镜以及活检病理检查确定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临床诊断,计算不同类型上消化道疾患Ⅰ型和Ⅱ型H.pylori感染的比率,应用铋剂和抗生素三联抗H.pylori治疗,观察不同类型H.pylori的根除率。结果在Ⅰ型H.pylori现症感染者中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构成比显著高于Ⅱ型(P<0.001)。Ⅰ型与Ⅱ型H.pylori对三联治疗均较敏感,根除率分别为81.5%和85.7%(P>0.05)。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有助于临床对上消化道病情的判断,Ⅰ型感染可能更有治疗的必要,三联治疗对Ⅰ型和Ⅱ型幽门螺杆菌均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免疫印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在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伍俊萍 张俊慧 +2 位作者 周剑萍 刘银坤 吴欣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5-209,共5页
为了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蛋白印迹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孕3、5、7、15天子宫内膜及未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FN蛋白表达量,对免疫印迹法结果进行VDS扫描半定量分析后发现:与未妊娠小鼠相比,妊娠各期小鼠... 为了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蛋白印迹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孕3、5、7、15天子宫内膜及未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FN蛋白表达量,对免疫印迹法结果进行VDS扫描半定量分析后发现:与未妊娠小鼠相比,妊娠各期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F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其高峰在着床后的孕7天,直至孕15天.这一结果说明,在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已发生变化,FN表达增高以利胚胎着床,而着床这一过程又加剧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使FN在着床后表达到高峰,着床完成后,细胞外基质趋于稳定,FN又有所下降.本研究还用以上方法测定了人早孕胚囊平均直径在7~25mm(相当于孕35~49天)时的蜕膜组织中FN的表达,发现孕35~49天各期蜕膜组织中的FN表达量无差异,但均明显较未孕组高,说明人胚胎着床后,FN表达也明显增多,并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FN在着床前后的活跃变化说明它与着床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 蛋白印迹法 免疫印迹法 着床
下载PDF
白塞氏病相关抗原的重组表达及抗原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修高 陈顺乐 +6 位作者 陆瑜 叶萍 沈南 叶霜 耿文勤 俞翀曌 钱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 :探讨Kinectin的抗原性 ,为下一步研究Kinectin在白塞氏病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 :从人Hep2细胞抽提RNA ,利用RT PCR扩增能覆盖Kinectin全长的 3个片段 ,其位置分别相当于氨基酸 2 2~ 5 10 (kin 5 ) ,5 0 3~ 994 (kin M)和 92 0... 目的 :探讨Kinectin的抗原性 ,为下一步研究Kinectin在白塞氏病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 :从人Hep2细胞抽提RNA ,利用RT PCR扩增能覆盖Kinectin全长的 3个片段 ,其位置分别相当于氨基酸 2 2~ 5 10 (kin 5 ) ,5 0 3~ 994 (kin M)和 92 0~1346 (kin 3)。将扩增的PCR片段克隆到pET4 2 a(+)载体中 ,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用白塞氏病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 :构建的 3个表达Kinectin部分片段载体 (pET kin 5、pET kin M和pET Kin 3)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 ,DNA测序符合率为99 % ,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应的肽段。 8份阳性血清中 ,用Westernblot分析发现 ,6份血清与kin M反应 ,5份血清与kin 3反应 ,只有一份血清与kin 5有反应。结论 :成功地构建表达覆盖Kinectin全长的 3个载体 ,并初步发现Kinectin的抗原性可能主要位于其中间段和羧基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抗原 重组 表达 抗原性 分析 免疫印迹
下载PDF
五株钩体外膜蛋白和脂多糖的SDS-PAGE、2D-PAGE图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磊 戴保民 江之泉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61-365,共5页
作者采用SDS-PAGE、2D-PAGE结合银染色法及免疫印迹技术对五株不同致病力钩体外膜蛋白和脂多糖作比较研兜。SDS-PAGE分析发现三株致病钩体外胰蛋白电泳图谱非常相似,与两株非致病性钩体电泳图谱无相关关系。强毒力017株外膜21.5kd区带... 作者采用SDS-PAGE、2D-PAGE结合银染色法及免疫印迹技术对五株不同致病力钩体外膜蛋白和脂多糖作比较研兜。SDS-PAGE分析发现三株致病钩体外胰蛋白电泳图谱非常相似,与两株非致病性钩体电泳图谱无相关关系。强毒力017株外膜21.5kd区带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两株弱毒力钩体。2D-PAGE图谱差异更大,主要表现为pI的分布不同。用抗017株的McAb(LB_1)对五株外膜进行免疫印迹分析。该McAb主要识别三株致病性钩体共有的41kd抗原。三株致病性钩体外膜脂多糖电泳图谱与两株非致病钧体外膜脂多糖电泳图谱迥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外膜蛋白 银染色
下载PDF
自身抗原SSA/Ro-52kD抗原优势表位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安梅 仲人前 +2 位作者 陈孙孝 施笑梅 孔宪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00年第5期46-49,共4页
探讨自身抗原SSA/Ro-52kD的抗原优势表位,为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根据计算机软件进行的蛋白质序列结构分析。采用PCR法克隆自身抗原SSA/Ro-52kD多肽片段的cDNA,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GEX-5X-1... 探讨自身抗原SSA/Ro-52kD的抗原优势表位,为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根据计算机软件进行的蛋白质序列结构分析。采用PCR法克隆自身抗原SSA/Ro-52kD多肽片段的cDNA,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GEX-5X-1,并且导入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用GST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经免疫印迹法与病人阳性血清进行反应,结果表明片段Ro523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原 SSA/Ro-52kD 抗原优势表位分析
下载PDF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分子表达的时间过程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丽慧 魏尔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7-80,85,共5页
目的 :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间过程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四血管阻断法 (4VO)诱导全脑缺血模型上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 ;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脑组织 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及 VCAM- 1水平。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 3... 目的 :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间过程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四血管阻断法 (4VO)诱导全脑缺血模型上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 ;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脑组织 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及 VCAM- 1水平。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 3~ 14 d海马 CA1区产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皮层 NR1和 NR2 A亚单位表达分别于再灌注后 1和 3d显著增加 ,NR2 B亚单位在 1~ 3d也显示较高水平 ;海马 NR1亚单位表达在 1d明显下降 ,以后呈进行性升高 ,于 14 d达高峰 ;NR2 A和 NR2 B表达有相似的趋向并于 7d明显增加。海马和皮层 VCAM- 1分别于再灌注后 3和 7d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 ,皮层和海马的 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 (NR1、NR2 A和 NR2 B)及粘附分子 VCAM- 1有不同变化 ;干预两者的表达可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病理学 再灌注损伤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N-甲基-D-天冬氨酸 免疫印迹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下载PDF
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的免疫印迹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岳莉莉 崔祖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6-68,共3页
利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了旋毛虫的新生幼虫(NBL)抗原,并与旋毛虫的成虫和肌肉期幼虫抗原加以比较。NBL虫体组分经SDS-PAGE分离出约40条区带,与成虫和肌肉期幼虫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免疫印迹表明,用NBL作免疫原可诱导家兔产生具有期特异性... 利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了旋毛虫的新生幼虫(NBL)抗原,并与旋毛虫的成虫和肌肉期幼虫抗原加以比较。NBL虫体组分经SDS-PAGE分离出约40条区带,与成虫和肌肉期幼虫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免疫印迹表明,用NBL作免疫原可诱导家兔产生具有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其有抗原性的分子量分别为129、120、89、87、79、72、64、58、43、40、38、34、32和20kDa。但在自然感染过程中,宿主体内未检测到抗NBL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新生幼虫 抗原 免疫印迹
下载PDF
血吸虫感染小鼠早期诊断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玠 余传信 +5 位作者 殷旭仁 钱春艳 宋丽君 许永良 何伟 曹国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对已知的6种日本血吸虫抗原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评价,为研制用于哨鼠早期诊断的免疫试剂提供候选抗原。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收集感染前及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小鼠血清。采用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大亲水性肽段... 目的对已知的6种日本血吸虫抗原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评价,为研制用于哨鼠早期诊断的免疫试剂提供候选抗原。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收集感染前及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小鼠血清。采用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大亲水性肽段与谷胱甘肽的融合表达蛋白(GST-HD)、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血吸虫四跨膜蛋白第二亲水基团(TSP2HD)、血吸虫虫卵蛋白(IPSE)、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抗原(SjMP-10)及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Sj14-3-3)作为诊断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感染血吸虫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水平,通过分析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及阳性率,筛选具有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的抗原分子。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对血吸虫急性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感染后第18、21、28天,抗GST-HD抗体IgM阳性率分别为60%、70%、100%,特异性IgG阳性率分别为40%、60%、90%;抗SEA抗体IgM阳性率为50%、60%、90%,特异性IgG阳性率为20%、50%、70%;抗TSP2HD抗体IgM阳性率为30%、40%、50%,特异性IgG阳性率为20%、30%、70%;抗IPSE抗体IgM阳性率为20%、30%、50%,特异性IgG阳性率为20%、30%、60%;抗SjMP-10抗体IgM阳性率为10%、20%、20%,特异性IgG阳性率为10%、20%、30%;抗Sj14-3-3抗体IgM阳性率为0、10%、20%,特异性IgG阳性率为0、10%、30%。以GST-HD融合蛋白和SEA为抗原,检测小鼠早期感染血吸虫的敏感性高于Sj14-3-3、IPSE、TSP、MP-10,检测IgM的敏感性高于IgG。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SEA中分子量在73kDa左右的蛋白条带可被感染后1周小鼠血清所识别,并随着时间推移反应加强。GST-HD最早出现反应的血清是感染后第10天小鼠血清,反应强度在感染后第5周达到最强。结论重组GST-HD融合蛋白与SEA中分子量约73kDa的蛋白分子具有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免疫印迹试验的敏感性比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抗原 特异性抗体IgG 特异性抗体IGM 早期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印迹试验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应波 殷晓娥 +1 位作者 尹婷 李米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26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I型Hp感染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感染率。方法:对130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照相诊断,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70例有并发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60例无并发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及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印迹... 目的:探讨I型Hp感染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感染率。方法:对130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照相诊断,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70例有并发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60例无并发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及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有无Hp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结果:130例2型糖尿患者中Hp感染者58例(44.61%),其中70例DR组中Hp感染者36例(51.42%),60例NDR组中Hp感染者22例(36.66%)。50例正常对照组中Hp感染者18例(36.00%)。DR组Hp感染率高于正常组和DR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与正常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HbA1c、TG、CHO、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DR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尤其是伴有视网膜病变者;Hp感染与DR、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关性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