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和活动状态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表达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家箴 黄仁刚 杨兴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620-626,共7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免疫耐受和活动状态的临床和病理学差别.方法选择102例CHB免疫耐受期患者组成免疫耐受组,215例CHB免疫清除期或再活动期患者组成免疫活动...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免疫耐受和活动状态的临床和病理学差别.方法选择102例CHB免疫耐受期患者组成免疫耐受组,215例CHB免疫清除期或再活动期患者组成免疫活动组,分析两组间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 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 Ag)的表达、性别、谷丙转氨酶、血清HBV DNA载量、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差异.结果免疫耐受组的HBs Ag胞膜表达强度低于免疫活动组(P=0.037),而肝组织内HBc Ag表达强度、HBc Ag胞核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免疫活动组(P=0.00).仅在免疫活动组,肝组织内HBs Ag表达强度与HBV DNA存在正相关性(P=0.019),肝组织内HBc Ag表达强度、HBc Ag胞浆和胞核表达强度与HBV DNA均存在正相关性(均P<0.05);肝组织内的HBc Ag表达强度和HBc Ag胞核表达强度与G、S存在负相关性(均P<0.05).仅在免疫耐受组,肝组织内的HBsAg胞浆表达强度与G、S存在正相关性(P=0.016和P=0.003).结论肝组织内的HBs Ag胞膜表达强度与CHB免疫活动程度呈正相关.肝细胞胞浆内表达的HBsAg有可能系免疫耐受状态机体攻击的靶抗原.肝细胞核内表达的HBc Ag即是CHB病毒复制,又是免疫耐受状态的打破进展至免疫活动状态的关键,也是肝组织炎症活跃和纤维化进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耐受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下载PDF
p63 IHC染色2+截断值可作为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标记
2
作者 陈荣富 陈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3-1427,共5页
为评估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OB)中p63表达在鉴别骨巨细胞瘤(GCTOB)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检测50个巨细胞丰富的骨病变中p63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并评价p63在各肿瘤中的染色强度和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 为评估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OB)中p63表达在鉴别骨巨细胞瘤(GCTOB)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检测50个巨细胞丰富的骨病变中p63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并评价p63在各肿瘤中的染色强度和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94.12%的骨巨细胞瘤(GCTOB)、14.29%的骨肉瘤(osteosarcoma, OSA)、60.00%的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fibroma, NOF)、25.00%的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71.43%的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 CB)、66.67%的棕色瘤(Brown tumor)为阳性,而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 GCTTS)中未检测出p63阳性。对于p63的染色强度,可以观察到58.82%的骨巨细胞瘤(GCTOB)、28.57%的软骨母细胞瘤(CB)和20.00%的非骨化性纤维瘤(NOF)呈现强染色。对于p63的染色程度:观察到58.82%的骨巨细胞瘤(GCTOB)、28.57%的软骨母细胞瘤(CB)和14.29%的骨肉瘤(OSA)尾弥漫性染色,而中等染色在骨巨细胞瘤(GCTOB)中为17.65%,非骨化性纤维瘤(NOF)为20.00%,棕色瘤(Brown tumor)为33.33%。大量骨巨细胞瘤(94.12%)为p63阳性,这比任何其他巨细胞丰富的病变多得多。然而,p63的阳性染色并不是骨巨细胞瘤(GCTOB)特异性的。本研究结论初步表明,p63是鉴别骨巨细胞瘤(GCTOB)与其他骨巨细胞瘤的一种敏感的(97.6%)和相对特异的标志物。考虑到反应的强度和程度,本研究建议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对p63 IHC染色判读富含巨细胞的病灶,并将2+截断值作为骨巨细胞瘤(GCTOB)的诊断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3 ihc染色 骨巨细胞瘤(GCTOB) 诊断标记
原文传递
SARS-CoV N蛋白与Smad3相互作用并调节TGF-β信号通路的形态学初步研究
3
作者 贾春实 朱华 +5 位作者 黄澜 徐艳峰 马春梅 邓巍 刘颖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5-10,I0002,I0003,共8页
目的应用病理学实验技术,初步描述SARS-CoV N蛋白与TGF-β信号通路中Smad3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及其对TGF-β信号通路下游转录产物生成的影响。方法对比观察SARS-CoV感染的恒河猴肺组织及正常猴肺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应用病理学实验技术,初步描述SARS-CoV N蛋白与TGF-β信号通路中Smad3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及其对TGF-β信号通路下游转录产物生成的影响。方法对比观察SARS-CoV感染的恒河猴肺组织及正常猴肺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猴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1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肺组织表达;SARS-CoVNucleocapsid蛋白与Smad3双染观察二者在肺组织中的共定位情况;应用Masson染色法比较感染与正常猴肺组织中胶原含量的差异,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肺组织中TGF-β、PAI-1及Ⅰ型胶原α2链(α2 chain of typeⅠcollagen,COLlA2)的表达,探讨N蛋白影响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PCR结果显示TGF-β、PAI-1及COL1A2在SARS-CoV感染的猴肺组织中的表达量较正常猴肺有明显增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在病毒感染的猴肺组织内TGF-β、PAI-1染色呈现强阳性,同时SARS-CoV Nucleocapsid蛋白与Smad3双染结果显示,二者在感染的猴肺组织中存在明显的共定位现象。Masson染色结果提示,病毒感染的猴肺组织胶原含量较正常猴肺组织显著增加。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为说明SARS-CoV Nucleocapsid蛋白参与调节TGF-β信号通路,促进肺组织纤维化提供了有力的形态学实验证明,为进一步理解SARS-CoV感染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的机制提供了的较为明确体内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 TGF-Β 细胞信号传导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恒河猴
下载PDF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实验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及病毒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焕容 皮晋魁 黄志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2-628,共7页
旨在研究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感染导致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病毒的组织分布,为该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感染SPF雏鸭,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取雏鸭10个不同组织器官制备组织切片,通过HE染色和免疫... 旨在研究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感染导致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病毒的组织分布,为该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感染SPF雏鸭,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取雏鸭10个不同组织器官制备组织切片,通过HE染色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对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病毒抗原免疫组化定位进行观察。结果表明:DHAV-C感染导致雏鸭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胸腺、胰脏、大脑和法氏囊共10个组织器官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同时在这些器官中均有病毒抗原检出,在10个检测组织器官中,以肝脏、脾脏、肾脏、法氏囊、胸腺和胰脏等器官的组织病变和抗原检出最为明显,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病毒抗原检出量成正相关。DHAV-C广泛分布到受检组织器官中,它导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严重程度与病毒抗原的检出量成正相关,推测DHAV-C入侵导致肝、肾和免疫器官的损害,是其急性感染发病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化 病毒分布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株组织嗜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俊斌 步志高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8-672,共5页
为了研究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株[La Sota-HAmut(GD)]的组织嗜性,用重组疫苗[La Sota-HAmut(GD)]人工感染2日龄SPF鸡,接种后定期采集病鸡的各组织器官制备成石蜡切片,用建立的检测石蜡切片中[rLa Sota-HAmu... 为了研究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株[La Sota-HAmut(GD)]的组织嗜性,用重组疫苗[La Sota-HAmut(GD)]人工感染2日龄SPF鸡,接种后定期采集病鸡的各组织器官制备成石蜡切片,用建立的检测石蜡切片中[rLa Sota-HAmut(GD)]病毒的免疫酶组化染色技术,对人工感染[rLaSota-HAmut(GD)]鸡发病后病毒的组织器官亲嗜性和动态分布规律进行研究。[rLa Sota-HAmut(GD)]在胞浆内复制,主要亲嗜气管黏膜的上皮细胞和固有层腺体细胞,肝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病毒出现的先后顺序为气管,肝脏,肺脏。结果表明:外源基因HAmut的插入对LaSota疫苗株的组织嗜性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a Sota-HAmut(GD) 组织嗜性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