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聂廷芬 郑宝勇 张彦秀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2937-2941,共5页
目的探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1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玫瑰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 g/... 目的探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1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玫瑰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外用,每次清洁患处皮肤并擦干,取适量本品涂抹全部患处,2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病情相关量表[临床医师红斑评估量表(CEA)、整体潮红严重程度量表(GFSS)、研究者整体评价(IGA)评分]评分、玫瑰痤疮生活质量量表(RosaQoL)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治疗后,两组CEA评分、GFSS评分、IG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情相关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osaQoL评分和SCL-90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RosaQoL评分和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 mm×2 mm和5 mm×5 mm视野范围内的受累毛囊数量和蠕形螨总数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治疗组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性较佳,能有效抑制毛囊蠕形螨感染,减轻红斑、潮红等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高病情控制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羟氯喹片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 玫瑰痤疮 临床医师红斑评估量表评分 整体潮红严重程度量表评分 研究者整体评价评分 受累毛囊数量
原文传递
甲氨蝶呤用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苏斌 李玉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评估甲氨蝶呤治疗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并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的78例儿童的信息,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3个月和6个... 目的评估甲氨蝶呤治疗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并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的78例儿童的信息,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研究者总体评分(IGA)均为3~4,并且在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前接受了全身系统性治疗。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患儿的IGA评分交基线水平显著降低。在治疗过程中,有34.62%的患儿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但都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更容易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甲氨蝶呤是治疗中重度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安全和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甲氨蝶呤 儿童 研究者总体评分
下载PDF
伊维菌素乳膏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娜 董文馨 袁肖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24-27,共4页
目的:探究伊维菌素乳膏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IG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入笔者医院的75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伊维菌素乳膏外用治疗;研究组38例,采用伊维菌素乳膏联合窄谱强... 目的:探究伊维菌素乳膏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IG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入笔者医院的75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伊维菌素乳膏外用治疗;研究组38例,采用伊维菌素乳膏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总体评分IGA(Investigator’s global assessment)、VISIA面部红区数值、临床症状积分,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评分IGA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面部红区数值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红斑、丘疹脓疱、瘙痒等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症状积分明显下调,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联合方式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伊维菌素乳膏,且安全性高,提供更佳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乳膏 窄谱强脉冲光 玫瑰痤疮 iga评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活血养阴方对IgA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周丽霞 熊佩华 +1 位作者 费梅 田寿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674-676,I0001,共4页
目的:利用IgA肾病大鼠模型研究活血养阴方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中药组,每组12只。采用复合免疫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于造膜成功后第10周起分别按各组相应药物剂... 目的:利用IgA肾病大鼠模型研究活血养阴方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中药组,每组12只。采用复合免疫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于造膜成功后第10周起分别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第15周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U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IgA免疫荧光检测,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中药组、缬沙坦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24 h UP、Scr、BU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效果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gA免疫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得到一定缓解(P<0.05),其中中药组在系膜增生及肾血管病变方面疗效更佳(P<0.05)。结论:活血养阴方能减少IgA肾病大鼠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异常糖基化IgA1在系膜区的沉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积聚,改善肾脏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活血养阴方异常糖基化igal Katafuchi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