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检测粮食中呕吐毒素的免疫技术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倪梅林 殷居易 +1 位作者 曹苏仙 李佐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416-3416,3449,共2页
对检测粮食中呕吐毒素的2种免疫技术,免疫亲合柱(IAC)-HPLC)法和免疫色谱法(速测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AC-HPLC法的最低检测限可达到0.1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8.76%~9.82%,回收率87.3%~93.6%,方法灵敏、准确;免疫色谱法的最低检测... 对检测粮食中呕吐毒素的2种免疫技术,免疫亲合柱(IAC)-HPLC)法和免疫色谱法(速测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AC-HPLC法的最低检测限可达到0.1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8.76%~9.82%,回收率87.3%~93.6%,方法灵敏、准确;免疫色谱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5 mg/kg,操作快速、简便,适合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呕吐毒素 免疫技术 iac-hplc 免疫色谱法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结合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旭明 李婷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6年第6期68-70,64,共4页
对大米中两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方法的结合使用进行了研究,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进行初筛,对可疑样品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样品经甲醇水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碘柱后衍生、... 对大米中两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方法的结合使用进行了研究,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进行初筛,对可疑样品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样品经甲醇水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碘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50μg/kg,回收率为89.4%~95.2%,RSD值为1.88%~3.05%。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适用于较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碘柱后衍生 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曲霉毒素B1 大米
下载PDF
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炒僵蚕中黄曲霉毒素
3
作者 崔业波 张亦萌 +2 位作者 马晓静 王丹彧 马彧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炒僵蚕饮片中的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残留量进行分析,旨在为炒僵蚕饮片质量标准的完善及其市场监管提供依据。方法:样品经过高速匀浆处理,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炒僵蚕饮片中的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残留量进行分析,旨在为炒僵蚕饮片质量标准的完善及其市场监管提供依据。方法:样品经过高速匀浆处理,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采用YMC-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32∶18∶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60 nm,发射波长为450 nm,对7批炒僵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采用的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检测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回收率良好,黄曲霉霉毒素G_(2)在多批样品检出,检出率为86%,有1批样品中黄曲霉霉毒素G_(1)含量较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其黄曲霉毒素B_(2)、G_(1)和G_(2)总量超出限度规定。结论:本研究为首次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炒僵蚕中黄曲霉素进行筛查,明确其存在安全风险,为炒僵蚕饮片中黄曲霉素的质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炒僵蚕 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IAC-HPLC-ESI-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柏子仁中4种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震营 王玲娜 +1 位作者 蒲高斌 张永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6-1241,共6页
目的建立IAC-HPLC-ESI-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柏子仁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含量。方法柏子仁7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ALO 90A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0.1%... 目的建立IAC-HPLC-ESI-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柏子仁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含量。方法柏子仁7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ALO 90A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柱温40℃;体积流量0.25 mL/min。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进行测定。结果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5),平均加样回收率81.33%~97.92%,RSD 1.36%~15.02%。所测的14批柏子仁样品中,12批样品检测呈阳性,黄曲霉毒素污染率高达71.4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高,灵敏度好,适合柏子仁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子仁 产地 黄曲霉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
下载PDF
温度和水活度对柏子仁黄曲霉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震营 王玲娜 +2 位作者 姜秋 蒲高斌 张永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7-640,共4页
目的 探讨温度和水活度对柏子仁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影响,为确定适宜储藏条件提供参考。方法 以生化培养箱为载体,设置不同温度(20、25、28、32、36、40、42℃),基于饱和盐溶液预平衡法设置不同水活度(0.80、0.85、0.90、0.92、0.94、0.98)... 目的 探讨温度和水活度对柏子仁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影响,为确定适宜储藏条件提供参考。方法 以生化培养箱为载体,设置不同温度(20、25、28、32、36、40、42℃),基于饱和盐溶液预平衡法设置不同水活度(0.80、0.85、0.90、0.92、0.94、0.98),采用免疫亲和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联合质谱法(IAC-HPLC-QQQ-MS/MS)测定不同温度和水活度下4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含量。结果 温度和水活度均能影响柏子仁黄曲霉毒素含量,20、42℃时无任何黄曲霉毒素产生。除低温、高温及低水活度条件除外,其余均检出黄曲霉毒素B1,部分条件检出黄曲霉毒素B2,所有条件下均无黄曲霉毒素G1和黄曲霉毒素G2产生。柏子仁黄曲霉最适产毒条件为28℃和0.90水活度。结论 柏子仁加工后应及时干燥,并在干燥、通风环境中储藏。控制温度在20℃以下、水活度低于0.80,可使柏子仁不产生黄曲霉毒素,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子仁 黄曲霉毒素 温度 水活度 iac-hplc-QQQ-MS/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