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建设 被引量:50
1
作者 曾繁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1,共7页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针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从作为其源头的《周易》分析,它包含“太极化生”、“生生为易”、“...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针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从作为其源头的《周易》分析,它包含“太极化生”、“生生为易”、“天人合德”、“厚德载物”与“大乐同和”等极有价值的生态智慧内涵,成为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周易》 太极化生 天人合德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共4页
《周易》作为先秦古籍蕴含着深刻的设计思想和观念。八卦符号和汉字是中国早期文明中最伟大、最成功的平面设计,《周易》中保留和揭示的象数理论折射出早期设计的思维方式及设计的基本方法、观点。本文不仅对《周易》的设计思想做了揭示... 《周易》作为先秦古籍蕴含着深刻的设计思想和观念。八卦符号和汉字是中国早期文明中最伟大、最成功的平面设计,《周易》中保留和揭示的象数理论折射出早期设计的思维方式及设计的基本方法、观点。本文不仅对《周易》的设计思想做了揭示,亦对"作"与"述"、"道"与"器"等概念做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象数 道形器 设计观
下载PDF
史事宗易学研究方法析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忠天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52,共14页
夫援史证《易》本为易家释《易》普遍之现象,然自赵宋三李一杨(李光、李杞、李中正、杨万里)开宗奠基后,历宋元明三朝而踵继者众,至有清一朝,更以超迈往古之姿,创猗欤盛哉之势,将史事易学推至极盛。由于此派易学著作甚多,易家援引史事... 夫援史证《易》本为易家释《易》普遍之现象,然自赵宋三李一杨(李光、李杞、李中正、杨万里)开宗奠基后,历宋元明三朝而踵继者众,至有清一朝,更以超迈往古之姿,创猗欤盛哉之势,将史事易学推至极盛。由于此派易学著作甚多,易家援引史事形貌多样,不仅丰富史事易学之内容,亦充实义理易学之内涵,并建构出此派易学独特之体系,值得吾人深入研究。海内外曾从事相关研究者虽不乏其人,惟此派易学研究方法仍有讨论之空间,愿将个人研究之拙见,提供未来研究者之参考,冀收后出转精之效。其内容包括史事易学之定义、史事易家之典型、史事易学发展史略、援史证《易》研究之重点(如援史动机、援史类型、援史与卦爻比附之切当性、援史之史观、以说理为本以援史为末),以及史事易学研究之发展性等等,希望透过文献资料之搜集与分析,进而从易学与易学史之角度推论,俾有助于史事宗易学研究方法之建立,与史事易学研究深度广度之推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事易 史事宗 易学 易学史 易经
下载PDF
《周易》时间问题的现象学探问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振复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7-93,共7页
《周易》时间问题是一个烦难的问题,也是一个为今天的易学研究所忽视甚至遗忘的问题。其实,《周易》是先秦古籍中最集中而深致地关注与论述时间问题的一部典籍。其时间观,是在原始文化的人文土壤中滋生出来的,具有独特的人文素质、品格... 《周易》时间问题是一个烦难的问题,也是一个为今天的易学研究所忽视甚至遗忘的问题。其实,《周易》是先秦古籍中最集中而深致地关注与论述时间问题的一部典籍。其时间观,是在原始文化的人文土壤中滋生出来的,具有独特的人文素质、品格与精神。《周易》的筮符结构就是它独特的"时"结构;而所谓"命运",表述的是一种处于神性时间与人性时间之际的巫性时间。"知几,其神乎"正是《周易》对这种巫性时间的趋于哲理内涵的追问。它显示了一种现象学的意义。用现象学的理论与方法,努力对周易时间观作深度解读,以"在"的提问会应《周易》"时"的价值与意义,在反思与批评中揭橥《周易》时间观特点。在众多的巫术文化中,唯有《周易》巫筮转嬗、成长为以哲理、伦理为主的史文化,这与它的巫性时间观有着密切的人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时间 现象学
原文传递
《易经》英译风格探微 被引量:7
5
作者 岳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0-75,共6页
通过译文的比较分析 ,认为贝恩斯的译本比理雅各的在表现文学风格的手法上进了一步 ,颇具诗韵。但是 ,两个译本均远未达到保留原作风格的理想境界 ,尤其是未能传达神秘深邃的深层含义 ,因此丧失了诸多学科的研究价值。故翻译《易经》所... 通过译文的比较分析 ,认为贝恩斯的译本比理雅各的在表现文学风格的手法上进了一步 ,颇具诗韵。但是 ,两个译本均远未达到保留原作风格的理想境界 ,尤其是未能传达神秘深邃的深层含义 ,因此丧失了诸多学科的研究价值。故翻译《易经》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应由文、理学者合作 ,综合运用阐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风格 翻译 汉译英 形式标记 非标记特征
下载PDF
基于易经阴阳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晓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叠加了人文价值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战略性目标,因而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是人地关系理论的现阶段形式或最高形式。在纠正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人"为中心的错误基础上,基于易经阴阳思想提出人地关系中"人"...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叠加了人文价值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战略性目标,因而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是人地关系理论的现阶段形式或最高形式。在纠正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人"为中心的错误基础上,基于易经阴阳思想提出人地关系中"人"和"地"互为或互不为中心,并根据阴阳"一生二"的思想提出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人"系统和"地"系统的两个中心假设,以"二生三"即阴阳此消彼长的关系来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六合"投影研究,得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轨迹和人—地的阴阳合一线、人—地关系距离演变轨迹,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备的复杂系统非线性动力和混沌特征。研究表明:以易经的阴阳思想解释人地关系和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是探索"人地关系"在"地域"的空间规律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人地关系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或许就是阴阳太极八卦图。并且,作为中国地理学研究核心的人地关系应是中国地理学继续坚持的方向,而这一理论应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充实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关系 阴阳 易经 模型
原文传递
《周易》的文本结构及其言说方式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山 《哲学分析》 2013年第5期3-12,197,共10页
《周易》是一部帮助人们决疑解难的思维工具书,卦象爻象、卦名卦辞爻辞是这个类比推理系统的核心构件。卦名主要根据重卦的上、下经卦关系所象征的意义或重卦整体所象征的意义而确定;卦辞是对卦象意义的总体阐释,爻辞是对爻象在卦体中... 《周易》是一部帮助人们决疑解难的思维工具书,卦象爻象、卦名卦辞爻辞是这个类比推理系统的核心构件。卦名主要根据重卦的上、下经卦关系所象征的意义或重卦整体所象征的意义而确定;卦辞是对卦象意义的总体阐释,爻辞是对爻象在卦体中的特定位置所含之义的阐释;卦辞、爻辞以例说方式"明象",一个卦辞或爻辞中往往包含有一、两个甚至三、四个例说,这种以譬喻为主要特点的言说方式,训练、规范着炎黄子孙的思维实践,逐渐形成了注重类比的思维定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象辞 文本结构 言说方式 譬喻
下载PDF
《史记》与《周易》 被引量:5
8
作者 郑万耕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4,共8页
《史记》深受《周易》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说明司马迁十分推崇《周易》,视其为圣人之书;“致命遂志”是司马迁的最高价值追求;“殊途同归”、“易简”、“时变”等观念是其写作《史记》的重要指导思想;《周易》中的很多辞句,... 《史记》深受《周易》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说明司马迁十分推崇《周易》,视其为圣人之书;“致命遂志”是司马迁的最高价值追求;“殊途同归”、“易简”、“时变”等观念是其写作《史记》的重要指导思想;《周易》中的很多辞句,成为其立论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周易》 司马迁 易学 治学态度
下载PDF
论《易经》的“一分为三”思想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德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115,共4页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探讨《易经》由太极而阴阳四象,由四象加一画而成八卦与由太极而阴阳直接化生八卦,再由八卦迭加成六十四卦的逻辑演变道路,以及揭示其中"道立于二,以阴阳为本;物成于三,以三极为用;三生万物,以变易为动&...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探讨《易经》由太极而阴阳四象,由四象加一画而成八卦与由太极而阴阳直接化生八卦,再由八卦迭加成六十四卦的逻辑演变道路,以及揭示其中"道立于二,以阴阳为本;物成于三,以三极为用;三生万物,以变易为动"的"一分为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太极 阴阳 八卦 一分为三
下载PDF
从“赋比兴电影理论”的建构经验到“易电影理论”的创建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成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有感于中国电影理论自身建设的薄弱,在以传统诗词美学来创建“赋比兴电影理论”之后,为响应近年来“中国艺术传统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全力探索电影理论的中国学派,继“赋比兴电影理论”之后,文章尝试建立“易电影理论”。
关键词 赋比兴 电影理论
下载PDF
西方表象活动周期理论与中国周易思想的一致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丽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在表象研究方面,继表象认知理论之后,新近提出的表象活动周期理论对表象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重申表象在问题解决中对目标计划、管理和调控的促进作用;更强调表象活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动态过程。同时,文章把表象活动周期理论... 在表象研究方面,继表象认知理论之后,新近提出的表象活动周期理论对表象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重申表象在问题解决中对目标计划、管理和调控的促进作用;更强调表象活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动态过程。同时,文章把表象活动周期理论与中国古传统文化周易等思想做了比较,发现两者有某些一致性,在表象研究方面中西方文化将趋于高度融合,其研究成果将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周易思想 表象 表象认知理论 研究史 表象活动周期活动 一致性
下载PDF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明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通过对周易在天文历法、气象学、中国传统医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总结,充分阐述周易的科学内涵,为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周易 易经 八卦 自然科学
下载PDF
国医大师夏桂成从易经学说新探天癸阴阳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雯湉 周惠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37-7141,共5页
天癸的阴阳消长转化对女性的生殖节律、月经周期节律的演变至关重要,《素问·上古天真论》虽首提“天癸”之名,但言而未尽,历代医家亦宗经有余,新见不足。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从医易同源的角度入手,基于十二辟卦创新性地从六阴六阳... 天癸的阴阳消长转化对女性的生殖节律、月经周期节律的演变至关重要,《素问·上古天真论》虽首提“天癸”之名,但言而未尽,历代医家亦宗经有余,新见不足。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从医易同源的角度入手,基于十二辟卦创新性地从六阴六阳探赜天癸奥义,钩深致远,临证颇有效验。文章从溯源、类别、辨治分述之,附验案1则,期以管窥之见,祈同仁诸君不吝珠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癸 阴阳 易经 名医思想 夏桂成
原文传递
《易经》与“心理分析”——重访爱诺思 被引量:5
14
作者 申荷永 高岚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4-78,共5页
作者以爱诺思的易经研究及富有特色的《周易》译本 ,作为一个例子 ,来反映《易经》
关键词 《易经》 反映 《周易》 诺思 译本 心理分析 影响 研究
下载PDF
葛氏掌针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学征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11期945-950,共6页
道家名医葛钦甫先生发明的葛氏掌针法,是在易经及道家文化的影响下,纳入河图、洛书、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理论,运用天人相应、掌气通神的易医学理论,结合手掌的经络腧穴和现代新医学理论,以"四通八法交会效应"为机制,形成了... 道家名医葛钦甫先生发明的葛氏掌针法,是在易经及道家文化的影响下,纳入河图、洛书、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理论,运用天人相应、掌气通神的易医学理论,结合手掌的经络腧穴和现代新医学理论,以"四通八法交会效应"为机制,形成了独特的在手掌布卦进针治疗的葛氏掌针疗法体系。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效果颇佳,特别是急性运动系统损伤和内外各科的急性病证,疗效尤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氏掌针法 易经 道文化 河图 洛书 太极 八卦 阴阳五行 四通八法 手掌八卦
下载PDF
重塑族望:“陆忠”释义与陆绩《周易注》
16
作者 潘忠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孙吴时期,吴郡陆氏由“土豪旧族”跨入“高门鼎贵”之列,其根本动因并不在陆氏一族仕途显赫,而在于陆绩被东吴本土旧族视为与孙氏保持某种身份独立和有限度合作的精神象征。这种身份标识的形成,既有陆绩一生的悲剧色彩为底蕴,又有陆氏... 孙吴时期,吴郡陆氏由“土豪旧族”跨入“高门鼎贵”之列,其根本动因并不在陆氏一族仕途显赫,而在于陆绩被东吴本土旧族视为与孙氏保持某种身份独立和有限度合作的精神象征。这种身份标识的形成,既有陆绩一生的悲剧色彩为底蕴,又有陆氏学行二端的分量为保证,更有当时士人清议和政治舆论场域的推波助澜,从而让“陆忠”之目成为陆氏族望的新标志。晋时,陆机、陆云的遭遇与秉承陆绩之志的陆瑁一支,恰成鲜明对比,无疑加重了陆氏余脉对陆绩兼举离政之道和重学之德这一立场的固守和执着。或者说,六朝陆氏族望的新原点,就在于陆绩学、行二端特别是陆氏《周易注》的微言大义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绩 易学 “陆忠” 孙吴 族望
下载PDF
理想论
17
作者 张立文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157,共13页
何谓理想?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度越现实的、在场的东西的有限,而对合理的、满足的、和谐的、幸福的、美好的、有现实意义的和平、发展、合作、正义、民主、自由之和合可能世界的想望。理想构成的形式包括:朦胧理想、怀疑理... 何谓理想?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度越现实的、在场的东西的有限,而对合理的、满足的、和谐的、幸福的、美好的、有现实意义的和平、发展、合作、正义、民主、自由之和合可能世界的想望。理想构成的形式包括:朦胧理想、怀疑理想、批判理想、反思理想、追究理想、实践理想。从集中体现中华文明的《易》、儒、道、佛思想来看价值理想的实践,其内容体现为:易道广大,保合太和;自强不息,以和为贵;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明心见性,无念为宗。世界各民族的价值理想有异,但所追求的和合可能世界则具有普遍性、共同性,体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物质、精神的需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天下的必然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 实践 和合可能世界 《易》 儒道佛
原文传递
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原理的易经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77-1783,共7页
易经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它包含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社会的思想认识、哲学理念和辩证法,代表了先民哲学地把握宇宙的思维成果.现代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如二进制、原子结构、生物遗传DNA等学科理论,都可以从八卦和六... 易经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它包含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社会的思想认识、哲学理念和辩证法,代表了先民哲学地把握宇宙的思维成果.现代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如二进制、原子结构、生物遗传DNA等学科理论,都可以从八卦和六十四卦模型中发现与之对应的形态和哲学思维.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原理(PPCAD)应是易经这种形态和思维的一种自然现象和映射对象,利用八卦和六十四卦哲学思维和策略,提供PPCAD的思路和策略是本文的目标.本文依据PPCAD中的基本推演理念,提炼出4对基本对立统一推演关系,根据4对基本关系构造了新的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同时,结合体系结构设计中的层次模型方法,指出了易经层次模型的特点及动态性.为了便于对PPCAD易经模型的理解,我们选择了10个新卦的例子加以说明和表达,同时也给出了一些PPCAD原则和策略的新观察.我们想指出,我们的新易经模型方法不但可用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也可尝试用于其他复杂系统的设计原理.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系结构 设计原理 易经 易传 模型
下载PDF
《周易》古经与墨家思想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熙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9,共12页
诸子之学皆源于《易》。就墨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为:贵节非乐,贵兼泛爱,尚用尚齐,兴利节用,尚力自苦,尚贤尚同,右鬼薄葬,非礼非命。以此为参照,考诸《易经》,不难发现,墨家思想的许多方面,如尚节、尚力、尚用、兴利等... 诸子之学皆源于《易》。就墨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为:贵节非乐,贵兼泛爱,尚用尚齐,兴利节用,尚力自苦,尚贤尚同,右鬼薄葬,非礼非命。以此为参照,考诸《易经》,不难发现,墨家思想的许多方面,如尚节、尚力、尚用、兴利等,皆可在《易经》中见其端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墨家 尚节 尚力 尚用 兴利
下载PDF
《易经》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研究论纲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根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8,共9页
如何在我国既弘扬以《易经》为源的中华文化,又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考古发现,《易经》在三千两百多年前已传入希腊;文献记载,16世纪《易经》译为拉丁语及法文传入西欧;18世纪中国哲学已进入德国大学课堂... 如何在我国既弘扬以《易经》为源的中华文化,又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考古发现,《易经》在三千两百多年前已传入希腊;文献记载,16世纪《易经》译为拉丁语及法文传入西欧;18世纪中国哲学已进入德国大学课堂,黑格尔讲授了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此时《易经》的哲学思想已经渗透到西方学术领域。通过比较研究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导致的"天灾"和"人祸"时,呈现出来的生态思想,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易经》的哲学观念,而不是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天人对立"的哲学观念。这有力证明了《易经》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易经》 天人合一 天人对立 黑格尔 科学富裕观 中华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