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 guided ^125iodine seed implantation for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46
1
作者 ZHANG Fu-jun LI Chuan-xing +4 位作者 JIAO De-chao ZHANG Nian-hua WU Pei-hong DUAN Guang-feng WU Yue-xi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410-2414,共5页
Background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guided ^125iodine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The ten patients (9 males and 1 f... Background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guided ^125iodine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The ten patients (9 males and 1 female, aged from 36 to 72 years)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accompany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ad been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cluding surger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radiotherapy ablation, microwave ablation or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each tumor thrombus was 21.5 mm × 30.5 mm. Seeds of 30 MBq ^125I were implanted 5 mm apart within the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The follow-up after 4 months included enhanced spiral CT. Results CT screening of the tumours indicated that 4 out of 10 patients showed complete response to the therapy, 5 partial response and 1 stable disease. Adverse effects included aggravated abdominal dropsy and temporarily increased transaminase, which were controlled by medical management. Severe complications such as haemorrhage, biliary fistula hepatic abscess, pancreatic fistula and hepatic function failure were not observed. Implanted seeds migrated to lung and left hepatic lobe in 1 case. Conclusion CT guided implantation of ^125iodine seeds, can effectively treat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accompany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minimal damage and few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iodine seed implantatio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BRACHYTHERAPY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原文传递
多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结合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文辉 李奋强 +3 位作者 李立 郭刚 陈明 李明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结合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在MSCT三维重建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对瘤周及未冷冻区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和...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结合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在MSCT三维重建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对瘤周及未冷冻区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和布粒,再行MSCT三维重建定位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1、2、3、6个月后全部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复查。结果术后1、2、3、6个月随访,好转率分别为9.8%、19.6%、56.9%和46.0%;总有效率分别为31.4%、62.8%、98.0%和92.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结合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安全、损伤小、并发症轻、近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刀 125i 肺癌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永彬 柳立军 +1 位作者 王志康 段国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分2组,20例放置了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A组),20例放置了传统自膨式带膜食管支架(B组),全部操作在电子胃镜监视下进行,支... 目的:探讨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分2组,20例放置了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A组),20例放置了传统自膨式带膜食管支架(B组),全部操作在电子胃镜监视下进行,支架置入前后行食管造影,对2组置入后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A组支架置入后体质恢复、术后3个月再狭窄率和术后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及其并发症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支架 放射性粒子 ^^125i 食管狭窄 近距离放射疗法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在胰腺癌术中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盖宝东 丁大勇 +4 位作者 舒振波 马庆杰 郑泽霖 刘晶 包长军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34-235,238,共3页
目的总结^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手术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旁路手术加^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的10例晚期胰腺癌的术前准备和手术过程。结果手术顺利,患者术后生活和生存质量得以提高。结论^125I放... 目的总结^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手术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旁路手术加^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的10例晚期胰腺癌的术前准备和手术过程。结果手术顺利,患者术后生活和生存质量得以提高。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最好采取开腹术式,直视下粒子植入加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中应用彩色多普勒实时检测粒子植入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手术前制定的治疗计划;术中加大肿瘤背侧的照射剂量有利于缓解患者腹背部疼痛;手术应先行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植入,后做消化道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胰腺癌 近距离肿瘤放射治疗 手术
下载PDF
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门脉癌栓12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毛晓楠 卢再鸣 郭启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8-1064,共7页
目的介绍用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汇集自2014年以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12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资料,完成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及支... 目的介绍用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汇集自2014年以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12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资料,完成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及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统计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讨论支架的通畅情况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手术成功12例(100%),2例支架未开通,其中1例并发穿刺点出血,1例并发呕血。10例患者接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0个月(2~15个月),平均生存时间8.0个月(2~15个月)。术后3、6和9个月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7/9、7/9、5/8和3/6。门脉支架平均通畅时间7.5个月(0~15个月)。术后3、6和9个月、1年门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9、6/9、5/8和3/6。随访期内共8例患者行后续TACE治疗,共行TACE 18例次,术后肝功能稳定。结论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可以降低癌栓分级、维持支架通畅、保证门脉供血、扩大TACE适应证,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细胞癌患者具有较大的综合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癌栓 支架 ^^125i
下载PDF
CT引导下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治疗伴癌痛腹部淋巴结转移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孙琼 张家兴 +4 位作者 徐斌 马艳艳 董小庆 张凯 王道超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5期6-10,共5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治疗伴癌痛的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2例伴有癌痛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共33个转移灶,大小3~15 cm)患者,^(125)I粒子植入采用术前TPS计划、术中CT引导下同轴法...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治疗伴癌痛的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2例伴有癌痛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共33个转移灶,大小3~15 cm)患者,^(125)I粒子植入采用术前TPS计划、术中CT引导下同轴法进行,处方剂量(prescribed dose,PD)为80~100 Gy。术后即时CT检查传入TPS验证粒子植入质量,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在术后1、7、30、60、90 d 5个时间点评价患者疼痛指标的变化,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肿瘤体积)改变、相关并发症、评估肿瘤近期疗效。结果:22例患者中,术后即时TPS验证技术成功率为86.4%(19/22),即19例粒子植入质量很好,植入质量不好的3例中,1例D90<MPD,1例TVR<1,1例植入粒子剂量的不均匀度>20%PD。^(125)I粒子植入后各癌痛监测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植入后1、7、30、60、90 d癌痛有效率分别为72.73%、86.36%、90.91%、81.82%、72.73%。临床近期疗效CR 3例,PR 9例,SD 7例,PD 3例,总客观有效率(CR+PR)为54.55%,疾病获益率(CR+PR+SD)为86.36%。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8个月,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5.5%(21/22)和77.3%(17/2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伴癌性疼痛的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起效迅速、效果持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淋巴结 腹部 CT引导 同轴法 ^^125i 近距离放射疗法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 被引量:8
7
作者 何闯 刘云 +1 位作者 杨丽 黄学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2-1025,共4页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挑战性。主要采用全身结合局部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控制。125I粒子植入治疗已用于实体肿瘤治疗,在腹膜后转移瘤的局部控制和癌性疼痛的缓解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就125I持续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法治疗腹膜...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挑战性。主要采用全身结合局部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控制。125I粒子植入治疗已用于实体肿瘤治疗,在腹膜后转移瘤的局部控制和癌性疼痛的缓解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就125I持续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法治疗腹膜后淋巴转移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近距离放疗 淋巴结转移瘤 腹膜后
下载PDF
经会阴^(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临床研究(附10例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明 孙则禹 +4 位作者 张古田 陈恕求 李俊龙 彭涛 戴玉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TRUS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TRUS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并发症少,术后3月内PSA均下降到正常值以下,随访9-38个月,PSA≤0.2 ng/mL,均无生化失败,均存活。结论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好,生化失败少,远期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良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前列腺癌 组织间植入
下载PDF
BACE联合I^(125)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9
作者 徐仁良 华双一 +4 位作者 查清 支海明 余龙伍 严雄 吴彬彬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BACE)联合I125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9例经BACE治疗后支气管动脉闭塞,再次于30天左右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I125粒子治疗,41例BACE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组CR17例,PR19例,NC 3例,总有效...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BACE)联合I125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9例经BACE治疗后支气管动脉闭塞,再次于30天左右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I125粒子治疗,41例BACE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组CR17例,PR19例,NC 3例,总有效率(CR+PR)为92.3%。3个月生存率94.2%,6个月生存率91.3%,一年生存率83.2%。对照组CR12例,PR21例,NC 8例,总有效率(CR+PR)80.4%,3个月生存率93.1%,6个月生存率88.4%,一年生存率72.6%。结论 B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I125粒子治疗晚期肺癌微创安全,较单纯BACE治疗近中期疗效明显提高,晚期肺癌BACE联合I125综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栓塞 粒子 介入性
下载PDF
Iodogen法^(125)I标记单克隆抗体10D9 被引量:7
10
作者 翟士军 章斌 +1 位作者 袁航 苏成海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1-374,共4页
采用Iodogen法,选择最佳标记条件进行125I标记单克隆抗体10D9。标记产物用SephadexG-50分离纯化,三氯醋酸(TCA)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化纯,并对标记物的免疫活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5I标记10D9的最佳条件为Iodogen用量10μg、10D9... 采用Iodogen法,选择最佳标记条件进行125I标记单克隆抗体10D9。标记产物用SephadexG-50分离纯化,三氯醋酸(TCA)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化纯,并对标记物的免疫活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5I标记10D9的最佳条件为Iodogen用量10μg、10D9用量20μg、加入Na125I22.2MBq、室温反应8min,125I-10D9的标记率为(84.10±3.18)%,放化纯为(98.49±1.14)%,比活度为933.51MBq/mg;125I-10D9与Daudi细胞的特异性结合率为(23.21±1.14)%;标记物加到含1%BSA的PBS中放置3W后放化纯度仍>90%。结果表明:Iodogen法125I标记10D9标记率和放化纯高,方法简便,标记物的稳定性好且能较好地保持其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10D9 125i iODOGEN法
下载PDF
糖基化生长抑素的^(125)I标记及生物分布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芳 何川 +2 位作者 翟士桢 侯桂华 杜进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7-141,共5页
以天然生长抑素、葡聚糖和酪胺为原料,合成了糖基化生长抑素(生长抑素-葡聚糖-酪胺);以125I-奥曲肽(125I-Tyr3-Octreotide)为放射配基,进行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测定了糖基化生长抑素的IC50;并观察了125I标记的糖基化生长抑素在正常SD大鼠... 以天然生长抑素、葡聚糖和酪胺为原料,合成了糖基化生长抑素(生长抑素-葡聚糖-酪胺);以125I-奥曲肽(125I-Tyr3-Octreotide)为放射配基,进行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测定了糖基化生长抑素的IC50;并观察了125I标记的糖基化生长抑素在正常SD大鼠体内的分布和血液清除状况。结果表明:糖基化的生长抑素保持了对生长抑素2型受体的高亲和力;其IC50与Octreotide相近,125I标记的糖基化生长抑素血液半减期为6.7h,主要浓聚肝、脾脏并经肾排泄,肾上腺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且24 h内基本保持不变,125I标记的糖基化生长抑素对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组织具有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葡聚糖 生长抑素 血液半减期 受体 肿瘤
下载PDF
木犀草黄素在活体大鼠皮肤上的渗透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厉 钟高仁 +1 位作者 徐培康 张彤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评价消痛贴膏中木犀草黄素在活体大鼠皮肤上的渗透作用。方法用放射性核素^(125)I标记的木犀草黄素作为示踪剂,与消痛贴膏贴于大鼠的表皮,一定时间后用γ计数仪测量相应皮肤、肌肉和骨组织的放射性量。结果消痛贴膏中木犀草黄素在... 目的评价消痛贴膏中木犀草黄素在活体大鼠皮肤上的渗透作用。方法用放射性核素^(125)I标记的木犀草黄素作为示踪剂,与消痛贴膏贴于大鼠的表皮,一定时间后用γ计数仪测量相应皮肤、肌肉和骨组织的放射性量。结果消痛贴膏中木犀草黄素在活体大鼠皮肤上2 h后,木犀草黄素(含^(125)I-木犀草黄素示踪剂)在各组织上的量:皮肤为(30 204.38±6 855.08)pg·g^(-1),肌肉为(144.77±106.22)pg·g^(-1),骨为(14.72±4.04)pg·g^(-1)。结论消痛贴膏中木犀草黄素能透过大鼠皮肤进入皮下肌肉层,并有一定量的木犀草黄素到达骨骼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木犀草黄素 皮肤 渗透
原文传递
放射粒子Ⅰ^(125)在颌面部腺样囊性癌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贾婷婷 陶敬桥 +3 位作者 魏丽萍 刘庆鹏 步荣发 席庆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657-659,676,共4页
目的观察放射粒子Ⅰ125植入治疗颌面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口腔科共治疗颌面部腺样囊性癌81例,其中70例在肿瘤切除术后通过穿刺针将Ⅰ125植入体内,11例非手术患者单纯将粒子植入肿瘤内。通过影像学检查... 目的观察放射粒子Ⅰ125植入治疗颌面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口腔科共治疗颌面部腺样囊性癌81例,其中70例在肿瘤切除术后通过穿刺针将Ⅰ125植入体内,11例非手术患者单纯将粒子植入肿瘤内。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81例随访4~73个月,有效率为100%,部分患者(13/81)术后出现发热、疼痛、局部色素沉着、黏膜溃疡、口内外瘘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症状缓解。结论颌面部腺样囊性癌对于Ⅰ125内照射敏感性较好,Ⅰ125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的一种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125 内照射 腺样囊性癌
下载PDF
^(125)I对比^(103)Pd治疗低危前列腺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琳琳 马力 +2 位作者 田金徽 任尧尧 杨克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72-878,共7页
背景与目的: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核素粒子为125I或103Pd,二者在前列腺癌治疗的并发症和结果方面存有差异。本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125I与103Pd近距离放射治疗低危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副作用,为临床... 背景与目的: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核素粒子为125I或103Pd,二者在前列腺癌治疗的并发症和结果方面存有差异。本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125I与103Pd近距离放射治疗低危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副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手工检索的方式搜集2008年5月以前有关125I对比103Pd治疗低危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资料,根据Cochrane Handbook4.2.6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由两位研究者交叉核对纳入试验的结果,用RevMan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1406例患者。125I和103Pd治疗低危前列腺癌生物学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0.97,95%CI=0.93~1.01);治疗后1个月103Pd组副作用较125I组明显,治疗后6个月125I组副作用较103Pd明显,治疗后12个月两种核素副作用无差别。结论:使用125I和103Pd治疗低危前列腺癌疗效相似,副作用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放射疗法 ^^125i ^^103PD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土壤-青菜系统中^(125)Ⅰ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严爱兰 翁焕新 +2 位作者 洪春来 宋秀辉 谢伶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532,共8页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青菜生态系统中125I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与转化机制,并运用箱式模型分析了125I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土壤的125I随深度而衰减,绝大部分滞留在土壤0~10cm表层内,125I的滞留量与土壤质地有关;青菜...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青菜生态系统中125I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与转化机制,并运用箱式模型分析了125I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土壤的125I随深度而衰减,绝大部分滞留在土壤0~10cm表层内,125I的滞留量与土壤质地有关;青菜通过根部能很快吸收土壤中的125I,并可将大部分转运至地上部分,青菜各部位125I的富集系数为根>茎>叶柄>叶,嫩叶中富集的125I明显大于老叶;土壤和青菜中125I的动态分布服从指数变化方程,土壤和青菜中的碘可以相向迁移,青菜中碘的积累量即为土壤和青菜中碘迁移量的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病(iDD) ^^125i 土壤青菜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转移 箱式模型
下载PDF
土壤碘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的^(125)I示踪 被引量:4
16
作者 严爱兰 翁焕新 李锋 《同位素》 CAS 2009年第3期139-144,共6页
应用125I示踪技术,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淋溶试验和青菜吸收碘实验,研究了土壤碘的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了土壤碘转移的定量模式。结果表明,土壤碘(125I)的迁移、挥发和被淋溶的数量与土壤质地有关,淋溶液的酸碱度对土壤... 应用125I示踪技术,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淋溶试验和青菜吸收碘实验,研究了土壤碘的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了土壤碘转移的定量模式。结果表明,土壤碘(125I)的迁移、挥发和被淋溶的数量与土壤质地有关,淋溶液的酸碱度对土壤碘的流失有显著影响;青菜根系能很快吸收土壤中的125I,并转运至茎叶部分,青菜各部分对125I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根、茎、叶柄和叶;土壤保存的碘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作物对碘的吸收。这些结果为提高作物吸收碘的效率,进而开辟生产化防治碘缺乏病(IDD)的新途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土壤 地球化学迁移
下载PDF
^(125)I支架抑制犬胆管损伤后胆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中林 陈平 +1 位作者 闫洪涛 还勇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125I支架抑制犬胆管损伤后胆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预防胆管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犬12只(体质量15~18kg),随机分为普通支架组和125I支架组各6只。用切断吻合法,造成胆总管损伤。术后30d胆道狭窄形成后,分组将普通支架及125I支... 目的探讨125I支架抑制犬胆管损伤后胆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预防胆管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犬12只(体质量15~18kg),随机分为普通支架组和125I支架组各6只。用切断吻合法,造成胆总管损伤。术后30d胆道狭窄形成后,分组将普通支架及125I支架从胆总管末端开口处释放到胆总管内。置入支架后60d分别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muscleac-tin),并测定外周血和支架周围放射性。结果支架置入后60d,与普通支架组比较,125I支架组胆管最大内膜厚度显著减少(P<0.05),两组胆管狭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3.72±13.89)%和(17.34±9.28)%,差异有显著性(P<0.05),125I支架组胆管腔周长及胆管腔面积均较普通支架组明显增加(P<0.05),125I支架组胆管平滑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表达较弱,而P53蛋白表达增高,后者平滑肌PCNA及SMA表达增高,而P53蛋白表达较弱。结论125I支架照射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预防胆管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 平滑肌细胞 增生 支架 放射疗法 ^^125 i
下载PDF
局部缓释IUdR治疗恶性星形细胞瘤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晓东 Jerry R.Williams +1 位作者 Larry E.Dillehay Jeffery A Williams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目的研究脑局部缓释125碘标记的5-碘脱氧尿苷(IUdR)的作用。方法为了控制释放125碘-IUdR,合成了25μCi的羧基苯氧丙烷:癸二酸(PCPPSA)(2080)125碘-IUdR聚合体。体外将合成的三聚体缓释剂(10mgPCPPSA)置于37℃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孵育... 目的研究脑局部缓释125碘标记的5-碘脱氧尿苷(IUdR)的作用。方法为了控制释放125碘-IUdR,合成了25μCi的羧基苯氧丙烷:癸二酸(PCPPSA)(2080)125碘-IUdR聚合体。体外将合成的三聚体缓释剂(10mgPCPPSA)置于37℃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孵育不同时间后移出溶剂并置换为新的PBS,将移出液于放射计数器上测量数值。在体研究采用雄性裸鼠(6周)颅内接种U251人恶性星形细胞瘤及皮下接种对比研究。将颅内荷瘤鼠瘤腔内及皮下接种肿瘤组织内分别应用三聚体缓释剂及空白缓释剂,于不同时间分别测量动物头颅及皮下结节的放射活性,间接定量研究缓释状况;采血了解全身代谢情况。对于多聚磷酸酯(PPE)缓释剂研究采用皮下肿瘤结节内局部应用并测量其缓释的方法,放射自显影研究及全身不同器官缓释剂的吸收代谢研究采用接种后2、4和8d收集标本,分别行切片放射自显影和器官放射活性测定。结果体内和体外研究均显示PCPP:SA缓释剂对125碘-IUdR的控制性释放作用,尤其在体研究分别显示颅内和皮下接种的肿瘤组织对标记的IUdR的释放程度存有极大的差异,提示颅内局部应用的优越性。放射自显影定性研究显示了随距离的增加被标记的IUdR的递减趋势,为确定缓释剂施放部位和间距提供了参考数据。各主要脏器放射性测定的结果显示早期小肠内放射性较高,其次为脾脏,提示IUdR主要的代谢渠道,为处理应用其而可能引发的其他脏器损害或作用提供了线索。结论放射标记的IUdR缓释剂主要集中在接种部位且缓释作用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缓释剂 5-碘脱氧尿苷 放射标记 ^^125i 胶质瘤
下载PDF
气道内悬挂^(125)I粒子治疗中心性肺癌引起的气道狭窄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普乐 王敏 丁翠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环甲膜穿刺,气道内悬挂125I粒子对肺癌引起的气道狭窄和肺不张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的效果。方法中心型肺癌21例,在纤维支气管镜或X线引导下,经环甲膜穿刺、置管、气道内悬挂125I放射性微粒子,对肺癌进行持续近距离放疗。观察... 目的探讨经环甲膜穿刺,气道内悬挂125I粒子对肺癌引起的气道狭窄和肺不张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的效果。方法中心型肺癌21例,在纤维支气管镜或X线引导下,经环甲膜穿刺、置管、气道内悬挂125I放射性微粒子,对肺癌进行持续近距离放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气道狭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15例。并发颈部瘘口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喉部不适、导管刺激性咳嗽各3例,WBC下降低于正常2例,导丝在颈部折断1例。结论经环甲膜穿刺、置管、气道内悬挂125I粒子治疗肺癌引起气道狭窄和肺不张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腔内放疗 肺癌 气道内悬挂 治疗 中心性肺癌 气道狭窄
原文传递
椎体增强术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现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曙光 于胜吉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5-530,共6页
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使得脊柱转移瘤发病率增加,椎体增强术(VA)及其联合应用因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效果好等优点成为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新亮点。该文综合了最近10年的文献,重点分析VA以及其与射频消融、^(125)I联合应用的... 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使得脊柱转移瘤发病率增加,椎体增强术(VA)及其联合应用因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效果好等优点成为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新亮点。该文综合了最近10年的文献,重点分析VA以及其与射频消融、^(125)I联合应用的微创治疗现状及疗效,希望为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微创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微创 椎体增强术 射频消融 125i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