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氏下(鱼箴)鱼卵的形态学及遗传学鉴别 被引量:15
1
作者 卞晓东 张秀梅 +1 位作者 高天翔 肖永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2-352,共11页
为了准确鉴别在南黄海海区(33°49′N,122°10′E)采集的附着在海藻上的鱼卵种类,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遗传学方法开展了综合鉴别研究。在光学显微镜下:卵呈微扁圆形,卵径1.95~2.38mm,粘着沉性;卵黄间隙较窄... 为了准确鉴别在南黄海海区(33°49′N,122°10′E)采集的附着在海藻上的鱼卵种类,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遗传学方法开展了综合鉴别研究。在光学显微镜下:卵呈微扁圆形,卵径1.95~2.38mm,粘着沉性;卵黄间隙较窄,卵黄囊呈乳白色,无龟裂;卵膜平滑,在其表面有5~7根细长角质管状卵膜丝;多油球数不定(4~145),油球径0.05-0.50mm,油球在卵黄囊中的位置随不同发育时期而不断发生变化;胚体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特征符合颌针鱼目鱼卵的特征。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鱼卵受精孔明显,位于动物极的卵膜丝之间,外缘孔径12.3μm;卵膜壁孔不明显,在卵膜表面有大量颗粒状突起,密度约为50ind·100μm^-2。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鱼卵与沙氏下鲼鱼mtDNACytb基因片段序列之间无差异,遗传距离为0,而与其它颌针鱼目鱼类序列间差异达18.72%~21.3%,遗传距离在21.9%~26.4%之间。NJ分子系统树的聚类结果也显示鱼卵与沙氏下鲼鱼序列聚为一支,它们共享一个单倍型,而与其它颌针鱼目鱼类序列分为两大支,其亲缘关系较远。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该鱼卵为沙氏下鲢鱼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氏下鲼鱼 鱼卵 鉴别 形态学 CYT B基因 序列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的如东海域浒苔附着鱼卵的物种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月华 何培民 杨金权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探明如东海域浒苔藻团中附着的大量鱼卵的产卵鱼种,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了物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鱼卵、仔鱼、成鱼与沙氏下鱵鱼(Hyporhamphus sajori)COI基因片段序列之间无变异位点出现,遗传距离为0,而与其他颌针鱼目鱼类... 为了探明如东海域浒苔藻团中附着的大量鱼卵的产卵鱼种,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了物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鱼卵、仔鱼、成鱼与沙氏下鱵鱼(Hyporhamphus sajori)COI基因片段序列之间无变异位点出现,遗传距离为0,而与其他颌针鱼目鱼类序列间差异达10.83%~20.94%,遗传距离在21.9%~26.4%之间;NJ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鱼卵、仔鱼、成鱼与沙氏下鱵鱼聚为单系群。因此,确定该海域浒苔藻团中产卵鱼类为沙氏下鱵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浒苔藻团附着大量黏性鱼卵现象的原因及其对近海鱼类资源恢复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沙氏下鱵鱼 浒苔 物种鉴定
原文传递
In situ determination on food consumption and ecolog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marine fish species, Hyporhamphus sajori
3
作者 Sun Yao(孙耀) +5 位作者 Yu Miao(于淼) Zhang Bo(张波) Tang Oisheng(唐启升)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07-414,共8页
The food consumption and ecolog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species marine pelagic andsmall size fish, Hyporhamphus sajori,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in situ stomach content method presented by Eggers. The results s... The food consumption and ecolog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species marine pelagic andsmall size fish, Hyporhamphus sajori,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in situ stomach content method presented by Egg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fish was taken in food all day, so empty-stomach rate was very low, taking up about 4.5% of the total determined fish number. However, the fish still has significant daily feeding rhythm. A feeding peak was found 0:00 o'clock at night, but feeding level was always high in the daytim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antaneous food content in stomach and corresponding time could be described as S_t = a · e (-b·t).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stantaneous gastric evacuation rate between two determinations, with average value being 0.13 × 10^(-2) g/ (g' h) (wet weight); (3) the daily food consumption tended to change in irregular waving form, with average value being (10.16Xl0^(-2)±1.19xl0(-2) g/ (g·d) (wet weight) or (55.56 × 10(-2) ±6.51 × 10^(-2) kJ/ (g·d). The wave distance is constant and about 14 d, but the wave height changed largely; (4) actual determining value of daily growth rate was 3.24 × 10^(-2)g/ (g·d) (wet weight) or 12.91 × 10^(-2)kJ/ (g·d), from which 31.89% (wet weight) or 23.24% kJ of ecolog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could b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consumption GROWTH ecolog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hyporhamphus sajori
下载PDF
小鳞鱼箴的维持日粮与转换效率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学武 唐启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93-295,共3页
1998年 8月在一个养虾场蓄水池利用网箱进行了小鳞鱼箴维持日粮与转换效率的研究 .小鳞鱼箴生长率(GR)与日粮 (DR)的关系可表示为GR =14 0 .37DR -2 4.0 3 ;食物转换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 13 .96 %和16 .12 % .从生长率和特定生长... 1998年 8月在一个养虾场蓄水池利用网箱进行了小鳞鱼箴维持日粮与转换效率的研究 .小鳞鱼箴生长率(GR)与日粮 (DR)的关系可表示为GR =14 0 .37DR -2 4.0 3 ;食物转换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 13 .96 %和16 .12 % .从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计算的小鳞鱼箴维持日粮分别为体重的 17.12 %和 2 0 .39% ,表明从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计算维持日粮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当日粮水平低于 3 .30 %时 ,小鳞鱼箴生长表现异常 ,意味着它可能利用了网采浮游动物以外的其它食物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鳞Jian 维持日粮 转换效率 海水鱼类
下载PDF
沙氏下幼鱵鱼摄食与生态转换效率的现场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耀 于淼 +1 位作者 张波 唐启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22-127,共6页
研究采用Eggers现场胃含物法,研究了我国黄海主要小型鱼类沙氏下幼鱼的摄食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1)沙氏下鱼全天都有摄食行为,故空胃率极低,仅为总检测鱼数量的4 5%.但仍有比较明显的摄食节律;在夜间00:00时有... 研究采用Eggers现场胃含物法,研究了我国黄海主要小型鱼类沙氏下幼鱼的摄食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1)沙氏下鱼全天都有摄食行为,故空胃率极低,仅为总检测鱼数量的4 5%.但仍有比较明显的摄食节律;在夜间00:00时有一非常明显的摄食高峰期,白天的摄食水平始终较高.(2)消化道排空模型为一指数曲线St=ae-b·t,两次测定中的瞬时排空率相差很小,均值为0 13g/(100g·h).(3)日摄食量随时间呈波浪形变化趋势,波距约14d,波高变化较大;平均日摄食量为(10 16±1 19)g/(100g·d)或(55 56±6 51)kJ/(100g·d).(4)从沙氏下鱼的实测日生长量为3 24g/(100g·d)或12 91kJ/(100g·d),可求得其食物转换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31 89%或23 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测定 摄食 生态转换效率 沙氏下鱵幼鱼
下载PDF
沙氏下鱵鱼仔鱼的摄食能力和营养代谢 被引量:17
6
作者 万瑞景 蒙子宁 李显森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6-472,共7页
20 0 0年 6月 18日 14 :2 0时在 35°0 0′N、 12 1°0 0′E海域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集了大量的沙氏下鱼天然受精卵 ,将受精卵置于新鲜的海水中进行人工孵化 ,7月 1日 8时仔鱼开始孵出 ,0 5h后收集大约 5 0 0尾初孵仔鱼条进... 20 0 0年 6月 18日 14 :2 0时在 35°0 0′N、 12 1°0 0′E海域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集了大量的沙氏下鱼天然受精卵 ,将受精卵置于新鲜的海水中进行人工孵化 ,7月 1日 8时仔鱼开始孵出 ,0 5h后收集大约 5 0 0尾初孵仔鱼条进行饥饿试验。在培养水温为 2 4 2~ 2 4 8℃条件下 ,沙氏下鱼仔鱼孵化后 1h就建立起巡游模式 ,4h就具有非常高的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 ,仔鱼的混合营养期为 2d ,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 3d ,饥饿不可逆转点发生在孵化后大约 3 5d ,不可逆点 (PNR)期仔鱼没有出现胸角这一形态学特征。沙氏下鱼仔鱼这么短的时间建立巡游模式 ,对仔鱼在混合营养期这一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地建立起外源性摄食关系 ,在时间上取得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种群的繁衍策略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说明在仔鱼的初次摄食阶段 ,自然海区中适合于仔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的种类、分布与数量对其早期的成活是至关重要的。PNR期仔鱼是否具有胸角以及胸角是否为仔鱼的饥饿体征因种而异 ,在渔业资源生态调查的仔鱼样品的鉴别工作中 ,应用仔鱼的胸角鉴别健康仔鱼和饥饿仔鱼时应因种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氏下触鱼 仔鱼 摄食能力 营养代谢 胸角 颌针鱼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