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2D-NMR Techniques in the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Hypodematine
1
作者 陈亚民 卢英华 +2 位作者 陈雁君 马存升 于德泉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2年第2期1-6,共6页
A novel alkaloid,named hypodematine,was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plant of a fern.Htpodematium sinemse lwatsuki.Its structure has been elucidated to have a novel skeleton of benzo-azacyclooctatetraene with a phenyl subs... A novel alkaloid,named hypodematine,was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plant of a fern.Htpodematium sinemse lwatsuki.Its structure has been elucidated to have a novel skeleton of benzo-azacyclooctatetraene with a phenyl substituent by means of ~1H-~1H COSY.~1H-(13)C COSY.and long-range ~1H-^(13)C COSY spectr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dematium sinense Hypodematine 2D-NMR
下载PDF
球腺肿足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2
作者 陈彦安 马晓彤 +1 位作者 王任翔 李丽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3-387,共5页
采用改良Knop’s营养液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球腺肿足蕨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深褐色,不透明,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单裂缝,周壁具密集的波纹状褶皱。孢子... 采用改良Knop’s营养液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球腺肿足蕨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深褐色,不透明,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单裂缝,周壁具密集的波纹状褶皱。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类型为三叉蕨型。孢子接种后7d左右萌发,30d左右形成为片状体,50d左右发育为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但成熟原叶体心脏形对称。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乳头状毛状体。75d左右精子器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构成。90d左右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5列细胞构成,3~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可看到幼孢子体生成。最后讨论其系统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足蕨属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系统学意义
下载PDF
山东肿足蕨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华丽 朱军 高桂花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本文首次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山东肿足蕨不同部位和全草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同株山东肿足蕨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中,它们吸收峰的峰形、峰位大体相同,但由于它们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出现差异,红外光谱的峰形、峰位和峰... 本文首次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山东肿足蕨不同部位和全草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同株山东肿足蕨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中,它们吸收峰的峰形、峰位大体相同,但由于它们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出现差异,红外光谱的峰形、峰位和峰相对强度存在差异。文中还根据各种化学键和官能团振动所引起的吸收峰形状和范围,判断推理出山东肿足蕨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山东肿足蕨的红外光谱分析,为道地药材山东肿足蕨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肿足蕨 红外光谱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肿足蕨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任翔 邵文 +1 位作者 邓晰朝 陆树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2-456,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9种肿足蕨属植物即肿足蕨、光轴肿足蕨、修株肿足蕨、鳞毛肿足蕨、稻城肿足蕨、球腺肿足蕨、山东肿足蕨、福氏肿足蕨、腺毛肿足蕨和2种近缘种林下凸轴蕨及大膜盖蕨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9种肿足蕨属植物的叶...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9种肿足蕨属植物即肿足蕨、光轴肿足蕨、修株肿足蕨、鳞毛肿足蕨、稻城肿足蕨、球腺肿足蕨、山东肿足蕨、福氏肿足蕨、腺毛肿足蕨和2种近缘种林下凸轴蕨及大膜盖蕨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9种肿足蕨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型,垂周壁为深波状;叶上下表皮均有毛;气孔器类型有6种,为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不规则四细胞型、不规则细胞型和横列型。不同种间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对种的划分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讨论了肿足蕨属植物与蹄盖蕨科、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林下凸轴蕨及大膜盖蕨的亲缘关系,为肿足蕨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足蕨属 叶表皮 微形态 系统学意义
下载PDF
山东肿足蕨总三萜化合物含量测定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华丽 朱军 高桂花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60-161,164,共3页
目的建立山东肿足蕨药材总三萜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浓硫酸为显色系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三萜化合物含量。结果齐墩果酸在4.6~73.6μ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4),测... 目的建立山东肿足蕨药材总三萜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浓硫酸为显色系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三萜化合物含量。结果齐墩果酸在4.6~73.6μ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4),测定样品回收率为100.6%,RSD为1.1%。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可作为测定山东肿足蕨药材三萜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肿足蕨 总三萜化合物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肿足蕨的配子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郭治友 刘红梅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5-250,共6页
对肿足蕨(Hypodematium crenatum(Forssk.)Kuhn)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结果表明,肿足蕨的孢子深褐色,二面体型,单裂缝,具周壁,有密集的褶皱状纹饰。孢子赤道面观为肾形,极面观为椭圆形。孢子萌发... 对肿足蕨(Hypodematium crenatum(Forssk.)Kuhn)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结果表明,肿足蕨的孢子深褐色,二面体型,单裂缝,具周壁,有密集的褶皱状纹饰。孢子赤道面观为肾形,极面观为椭圆形。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为叉蕨型(Aspidium-type)。成熟原叶体为对称心形,原叶体上毛状体极其发达,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毛状体,分别为乳头状和长针状。假根分叉,常见膨大。成熟的原叶体为雌雄同株,精子器由3个细胞构成,同一原叶体上同时存在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子器,颈卵器长且较为弯曲。肿足蕨的配子体发育表现出较为进化的特点,同时也形成了对石灰岩生境的高度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足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山东肿足蕨化学成分研究(Ⅵ)肿足蕨碱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亚民 王宁 +2 位作者 卢英华 陈雁君 马存升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0-12,共3页
从金星蕨科植物山东肿足蕨(Hypodematium Sinense Iwatsuki)的全草分得一种新化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二维核磁共振新技术确定其结构是一种具有苯基取代苯并氮杂环辛四烯新型骨架的生物碱,命名为肿足蕨碱(Hypodemat... 从金星蕨科植物山东肿足蕨(Hypodematium Sinense Iwatsuki)的全草分得一种新化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二维核磁共振新技术确定其结构是一种具有苯基取代苯并氮杂环辛四烯新型骨架的生物碱,命名为肿足蕨碱(Hypodematine),又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生药中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硒、铬、钴,镍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肿足蕨 肿足蕨碱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山东肿足蕨总三萜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华丽 朱军 +2 位作者 高桂花 张敏娜 李彦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8-650,共3页
目的:优化山东肿足蕨总三萜提取工艺。方法: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72%浓硫酸为显色系统,总三萜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山东肿足蕨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结果:确定用12倍量60%乙醇为溶剂,在60℃条件下超声提取60 min为... 目的:优化山东肿足蕨总三萜提取工艺。方法: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72%浓硫酸为显色系统,总三萜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山东肿足蕨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结果:确定用12倍量60%乙醇为溶剂,在60℃条件下超声提取60 min为最佳提取条件。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山东肿足蕨总三萜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肿足蕨 总三萜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山东肿足蕨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桂花 朱军 张华丽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建立山东肿足蕨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山东肿足蕨为原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在11.56~57.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 目的建立山东肿足蕨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山东肿足蕨为原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在11.56~57.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2.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肿足蕨 总黄酮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肿足蕨甙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亚民 卢英华 +2 位作者 马存升 陈雁君 于德泉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1期54-57,共4页
从金星蕨科植物山东肿足蕨(Hypodematium stnense Iwatsuki)的全草分得一种新(口山)酮甙,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证明其化学结构为1,3,6-三羟基(口山)酮-8-C-β-D-葡萄吡喃糖甙,命名为肿足蕨甙(chongzujueside)。本文报道它的分离和鉴定。
关键词 山东肿足厥 肿足厥甙 口山酮甙
下载PDF
山东肿足蕨对卵巢癌细胞CAOV-3增殖作用的影响
11
作者 郝小翠 张华丽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3期11-13,F0004,共4页
目的研究山东肿足蕨对卵巢癌细胞CAOV-3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山东肿足蕨提取液作用于卵巢癌细胞CAOV-3,采用CCK-8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的细胞活力,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密度。结果用药24、48 h后,山东肿足蕨对卵巢... 目的研究山东肿足蕨对卵巢癌细胞CAOV-3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山东肿足蕨提取液作用于卵巢癌细胞CAOV-3,采用CCK-8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的细胞活力,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密度。结果用药24、48 h后,山东肿足蕨对卵巢癌细胞CAOV-3增殖活性呈现抑制作用,48 h抑制效果更显著,经显微镜观察大部分癌细胞形态发生皱缩并变长,部分细胞膜破裂坏死。结论山东肿足蕨提取液能抑制卵巢癌细胞CAOV-3的增殖,经显微镜观察用药后细胞形态受到明显影响,部分细胞破裂严重,增殖速度也受到影响。提示山东肿足蕨提取液对卵巢癌细胞CAOV-3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出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探索山东肿足蕨抗肿瘤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肿足蕨 卵巢癌细胞 CAOV-3 CCK-8法
下载PDF
山东肿足蕨化学成份研究 (Ⅲ)糖类成份的鉴定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雁君 芦英华 +1 位作者 王宁 陈亚民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7-29,共3页
本文对山东肿足蕨中还原糖、总多糖进行了鉴定和含量测定。还原糖检出葡萄糖,总多糖酸水解液检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总多糖含量:根33.8%、茎6.98%、叶10.8%。
关键词 山东肿足蕨 化学成分 糖类
下载PDF
肿足蕨吡嗪碱的分离和鉴定
13
作者 卢英华 温新民 +3 位作者 王洪恩 陈亚民 马存生 祖荣隆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3-14,共2页
从金星蕨科植物山东肿足蕨的全草分得一种新化合物,根据光谱(UV,IR,’H-NMR,(13)C-NMR和HRMS)分析,证明其化学结构为含有氢化吡嗪环的新生物碱,命名为肿足蕨吡嗪碱。
关键词 肿足蕨 肿足蕨吡嗪碱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14
作者 高桂花 朱军 张华丽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8-89,101,共3页
目的研究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以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最佳提取工艺确定为用20倍量的70%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60 min。结论优... 目的研究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以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最佳提取工艺确定为用20倍量的70%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60 min。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山东肿足蕨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肿足蕨 总黄酮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山东肿足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15
作者 张华丽 朱军 高桂花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89-391,共3页
目的建立山东肿足蕨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VP-ODS,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5nm,柱温25℃,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了10批山东肿足蕨样品。结果得到了山东肿... 目的建立山东肿足蕨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VP-ODS,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5nm,柱温25℃,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了10批山东肿足蕨样品。结果得到了山东肿足蕨HPLC指纹图谱。结论用文中的最佳条件可较全面地反映山东肿足蕨中的成分,为山东肿足蕨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肿足蕨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