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围术期心律失常特点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7
1
作者 崔彬 许建屏 +3 位作者 王巍 吕锋 王水云 熊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矫治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1996—10至2009—12,76例患者因HOCM经常规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术前主要心律失常类型:偶发室性早搏(6例)、完全右束支传导...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矫治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1996—10至2009—12,76例患者因HOCM经常规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术前主要心律失常类型:偶发室性早搏(6例)、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4例)、心房颤动(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4例(5.3%,4/76),主要死困:顽固性心律失常、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术前比较,生存患者术后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内径均减小、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室间隔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术后主要心电图异常表现: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40例)、室内传导阻滞(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心房颤动(7例)、偶发室性早搏(7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结论:HOCM患者术后心电图主要异常表现为传导束传导异常和心房颤动:如术前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极易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 心律失常 治疗
下载PDF
双心腔起搏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15
2
作者 贾玉和 王方正 +3 位作者 谷向军 华伟 尤士杰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 评价双心腔起搏对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15例确诊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并植入双心腔起搏器的患者 ,男性 11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5 0 2± 15 5 )岁 ,程控为DDD起搏方式。对患者术前、术后第 1次随访平均... 目的 评价双心腔起搏对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15例确诊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并植入双心腔起搏器的患者 ,男性 11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5 0 2± 15 5 )岁 ,程控为DDD起搏方式。对患者术前、术后第 1次随访平均 (5 1± 1 6 )个月及最近 1次随访平均(2 7 3± 3 7)个月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图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9例晕厥患者在第 1次评价时即未再发作 ,2例先兆晕厥的患者 ,在第 1次评价时仍有 1例有偶发 ,但在第2次评价时症状也消失。 15例气促、 13例胸痛、 12例心悸患者 ,在第 1次评价时分别有 6例、 7例、6例症状完全消失 ,总消除率约 4 0 %。在第 2次评价时又分别有 5例、 2例、 3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进一步症状消除率约 2 0 %。患者左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由术前平均 (79 9± 32 6 )mmHg (1mmHg=0 133kPa) ,经半年起搏治疗后降为 (43 2± 18 9)mmHg ,3年后进一步降为 (40 4± 2 4 1)mmHg ,两次结果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心功能由术前的 (2 6± 0 4 )级 (NYHA分级 ) ,提高到第 1次随访时的 (1 7± 0 3)级 (P <0 0 1) ,第 2次随访时的 (1 1± 0 2 )级 (P <0 0 1) ;E/A峰值 ,在术前、第 1次随访、第 2次随访时分别为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双心腔起搏 治疗
原文传递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侯翠红 乔树宾 +1 位作者 楚建民 浦介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回顾性方法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57例患者,28例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9例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 目的:回顾性方法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57例患者,28例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9例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室间隔厚度及每种方法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电话随访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结果:28例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患者平均年龄(36±16)岁,与术前比较,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平均时间(3.8±1.2)年,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发生率64.3%,以完全左束支阻滞为主,胸闷好转率75%。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患者平均年龄(43±11)岁,与术前比较,室间隔消融术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平均时间(3.6±1.2)年,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发生率37.9%,以完全右束支阻滞为主,胸闷好转率75%。结论:外科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及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均可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下载PDF
16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然均金 宋云虎 +4 位作者 胡盛寿 王巍 王水云 孙寒松 许建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10至2011-12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63例,男性95例(58.3%),年龄41.0±15.5(6-74)岁,所有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 目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10至2011-12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63例,男性95例(58.3%),年龄41.0±15.5(6-74)岁,所有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PG)为61-150(89.6±31.4)mmHg(1mmHg=0.133kPa),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手术和改良扩大的MORROw手术)。结果:163例患者单纯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108例(66.3%),20例(12.3%冶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7例(22.6%)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术后LVOTPG值、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术后75例(46.0%)发生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39例(23.9%)发生心房颤动(房颤);随访患者139例(85.3%),107例(77.0%)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115例(82.7%)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为Ⅰ级,随访期的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1.2±0.6)级vs(2.4±0.7)级]。术后及随访期共死亡6例(3.7%)。结论: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以安全地解除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明确地解除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增加心律失常风险:小样本一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拓胜军 刘丽文 +7 位作者 周梦垚 左蕾 张建蕾 李静 王静 李晓娟 张威 胡芮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评估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致心律失常风险。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西京医院行Liwen术式治疗HOCM患者35例,分别在Liwen术式治疗HOCM术...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评估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致心律失常风险。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西京医院行Liwen术式治疗HOCM患者35例,分别在Liwen术式治疗HOCM术前以及术后1年,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获取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以及心率变异性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消融前后最大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室性早搏总数、成对室性早搏总、多源室性早搏以及Lown′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前后室上性早博总数、成对室上性早博总数、室上性心动过速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前后最大QT以及最大QTc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前后心率变异性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wen术式治疗HOCM不增加术后短期心律失常风险,其远期风险需要大样本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原文传递
在心内三维超声指导下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贾玉和 林瑶 +16 位作者 刘俊 赵洋 程敏 曹思敏 李晓枫 刘晓宁 申玉静 彭超 王凤娟 蔡迟 王靖 张竞涛 唐闽 楚建民 方丕华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在心内超声联合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1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发作患者在局麻下完成在心内三维超声指导下的经皮左心室心内... 目的:探讨在心内超声联合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1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发作患者在局麻下完成在心内三维超声指导下的经皮左心室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术中记录消融相关参数与病损参数。术前、术后住院期间与术后3个月随访期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7±15)岁,男性6例,5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心房颤动,1例曾行冠状动脉间隔支酒精消融。肥厚心室肌累及范围:6例单纯累及室间隔,1例累及室间隔和前壁,1例累及室间隔和后乳头肌肥大、4例累及室间隔+前壁+下壁。7例经主动脉逆行途径消融成功(其中2例经房间隔途径失败),5例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成功(其中3例经主动脉途径失败)。平均消融功率(37±3)W,平均消融累计时间(916±728)s,平均消融表面积(1.14±1.16)cm^2,平均消融深度(4.5±3.7)mm。1例患者消融术中发生心肌组织气爆现象,1例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平均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中位数)23.5(第5和第95百分位数:1.0,84.0)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继续下降14(1,59)mmHg,较入院时总体下降37(2,78)mmHg,平均降幅36.4%(2.8%,80.4%)。随访期间11例患者无晕厥发作,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发作;所有患者均无心脏传导系统受损的心电图表现。结论:在心内超声联合三维电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内超声 射频消融 晕厥
下载PDF
胸腔镜下经二尖瓣入路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早期效果 被引量:12
7
作者 唐亚捷 刘健 +9 位作者 陈钊 赵俊飞 马介旭 魏培坚 刘彦俊 邱海龙 朱伟 刘辉 庄建 郭惠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索全胸腔镜下经左心房二尖瓣入路心肌切除术(thoracoscopic transmitral myectomy,TTM)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磁共振共同评估... 目的探索全胸腔镜下经左心房二尖瓣入路心肌切除术(thoracoscopic transmitral myectomy,TTM)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磁共振共同评估患者心室壁肥厚范围及二尖瓣形态和功能,在全胸腔镜下经二尖瓣行心肌切除术,总结手术方法并分析术后早期手术效果.结果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病区单一术者共完成TTM 15例.经术前影像学评估后发现:6例(40.0%)室间隔肥厚局限于基底段,9例(60.0%)合并左心室中部室间隔肥厚;2例(13.3%)术前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后叶腱索断裂.心肌切除后,二尖瓣处理如下:11例(73.3%)患者行前叶扩大,3例(20.0%)患者为直接缝合前叶至二尖瓣环,1例(6.7%)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室间隔穿孔、残余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主动脉中位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9.0(116.0,147.0)min、184.0(158.0,227.0)min、22.0(9.0,26.0)h、3(2,7)天、9(7,14)天.全组无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2,5)个月.1例(6.7%)患者因A3区撕裂于术后3个月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术,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明显(术前对随访),分别为[(19.3±3.3)mm对(8.9±4.4)mm(P=0.001)]和[(90.8±23.2)mmHg对(8.9±4.4)mmHg(P<0.001)](1 mmHg=0.133 kPa);随访无患者残存SAM现象;二尖瓣中量以上反流患者数量由12例(80.0%)下降至1例(6.7%)(P<0.001).结论对于手术指征合适的HOCM患者,TTM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良好地暴露室间隔(尤其是中部)梗阻部位、消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SAM相关二尖瓣反流.术中应仔细处理二尖瓣前叶,减少因补片大小或缝合导致的残余二尖瓣反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二尖瓣反流 心肌切除术
原文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 被引量:10
8
作者 阚通 秦永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期265-267,共3页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伴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现就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下载PDF
益气复脉注射液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宾 王飞 +4 位作者 李畅忠 朱婧懿 张二箭 孙毅 田福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注射液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疗效以及对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影响。方法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于2008年5月~2016年5月就诊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124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5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注射液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疗效以及对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影响。方法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于2008年5月~2016年5月就诊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124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5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GGT水平以及评估疗效。结果经药物治疗后,两组GG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但试验组较对照组GGT水平更低,数值为[(13.45±6.18)μmol/L vs.(28.63±12.3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显效52例(83.87%),缓解5例(8.06%),无效5例(8.06%),总有效率91.94%;对照组显效32例(51.61%),缓解10例(16.13%),无效20例(32.26%),总有效率67.74%。试验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升高,91.94%vs.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用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治疗疗效较好,显著降低血清GGT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益气复脉注射液 Γ谷氨酰转移酶 疗效
下载PDF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恺悦 许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4期663-667,共5页
肥厚型心肌病是指并非完全因心脏负荷异常引起的左心室室壁增厚,是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重,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风险高,现就此疾病近年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射频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三维标测指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陶海龙 龙德勇 +4 位作者 赵江涛 朱揆 陈英伟 陈晓杰 董建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三维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心腔内超声三维标测技术重建左心室腔,以收缩期二尖瓣瓣叶前向运动(SAM)对应的左室间隔部位作为消融靶点...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三维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心腔内超声三维标测技术重建左心室腔,以收缩期二尖瓣瓣叶前向运动(SAM)对应的左室间隔部位作为消融靶点,消融能量35 W,冷盐水灌注流速17 mL/min,温度43℃,每次放电时间40-60 s。以左室流出道压差下降50%作为消融有效终点。比较术前、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消融前室间隔厚度(20.3±1.9)mm,左室流出道压差(106.0±36.5)mmHg(1 mmHg=0.133 kPa),6 min步行试验(404.2±25.6)m。消融放电(5.6±0.9)次,左室流出道压差降至(44.0±35.2.mmHg,术中一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术后6个月随访,左室流出道压差(28.4±12.9)mmHg,6 min步行试验(525.0±25.2.m,较消融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经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内超声 三维标测 射频消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下载PDF
“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关怀敏 解金红 +4 位作者 陈玉善 罗明华 王贺 朱明军 胡天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7期490-493,559,共5页
目的探索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PTST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PTMTMA和传统心肌化学消融术两种方法无水乙醇注入剂量、术后即刻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下降程度、3个月心脏超声... 目的探索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PTST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PTMTMA和传统心肌化学消融术两种方法无水乙醇注入剂量、术后即刻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下降程度、3个月心脏超声参数改变以及临床随访中主要临床症状的转归变化,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者LVOTPG均下降≥50%;3个月心脏超声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压力阶差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胸痛、胸闷症状明显减轻,“室早”明显减少,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两组无水乙醇注入量无明显差别,临床疗效也无差别。结论PTSTMA是HOCM心肌化学消融术的一种补充方法,近中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 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
下载PDF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段福建 李慧 +5 位作者 高一鸣 王剑鹏 乔树宾 袁建松 崔锦钢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前及治疗后中远期左心室各节段舒张功能,探讨PTSMA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HOCM患者于PTSMA术前及术后中远期(平均18.8个月),...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前及治疗后中远期左心室各节段舒张功能,探讨PTSMA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HOCM患者于PTSMA术前及术后中远期(平均18.8个月),分别进行两次全面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比值(E/A比值),E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a峰)比值(E/Ea比值)。并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图像采集,获得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计算左心室各节段的舒张末期容积(r EDV)、收缩末期容积(r ESV),容积变化(r SV)及充盈率(r PFR)。结果:46例患者术后随访E/Ea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12.04±3.29 vs 15.70±5.68,P<0.001),左心室前壁中间段及前间隔中间段的r SV较术前减低[前壁中间段:(1.13±1.60)ml vs(4.38±0.66)ml;前间隔中间段:(3.14±1.04)ml vs(5.61±2.15)ml,P<O.05],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及间隔心尖段的r PFR较术前升高[前间隔中间段:(15.94±3.09)ml/s vs(12.07±2.91)ml/s;后间隔中间段:(10.15±1.91)ml/s vs(5.57±1.81)ml/s;间隔心尖段:(17.42±6.50)ml/s vs(9.29±2.25)ml/s,P<O.05]。结论:PTSMA后,患者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得到改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能为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舒张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益气复脉注射液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宾 田福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4例HOC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8例),观察组给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8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4例HOC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8例),观察组给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8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3%和27.8%,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室间隔厚度(VS)、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ED)、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分级(SAM分级)、左室流出道(LVOT)流速、二尖瓣舒张期A峰、E峰、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室舒张高峰充盈率(LVDPFR)、左室舒张高峰充盈时间(LVDPFT)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比较,均无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可改善HOCM舒张功能和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减低左室流出道梗阻,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益气复脉注射液 灯盏花注射液
下载PDF
70岁以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化学消融的安全性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成洋 张薇薇 +2 位作者 李占全 石蕴琦 罗德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70岁以上HOCM患者行PTSMA的利与弊。方法:对1998-07至2010-07我院行PTSMA治疗的9例70岁以上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70岁以上HOCM患者行PTSMA的利与弊。方法:对1998-07至2010-07我院行PTSMA治疗的9例70岁以上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学消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化学消融术中和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9例70岁以上HOCM患者中共8例接受PTSMA治疗,术后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降低(13.29±16.60 vs 77.71±45.51,P=0.006;42.25±21.98 vs 113.50±38.46,P=0.04),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05 vs 0.62±0.05,P=0.053)。术中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急性心包填塞、死亡1例,急性左心衰竭、死亡1例。结论:70岁以上HOCM患者行PTSMA治疗是有效的,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因此70岁以上HOCM患者行PTSMA弊大于利,应谨慎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梗阻型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旌 徐海涛 +5 位作者 陈亮 王水云 宋云虎 王强 李守军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分析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对2010-01至2017-07实施改良扩大Morrow手术的50例HOCM患儿(年龄≤14岁)住院结局、围术期以... 目的:分析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对2010-01至2017-07实施改良扩大Morrow手术的50例HOCM患儿(年龄≤14岁)住院结局、围术期以及远期超声心动图(UCG)变化。结果:47例患儿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1例术后因停机困难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120 h脱机后出院,2例术后死于肺部感染;3例发生三度房室阻滞。与术前相比,患儿室间隔厚度(IVST)显著减小[(14.3±6.7)mm vs(21.2±9.7)mm,P<0.001],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明显降低[(19.6±17.3)mmHg vs(74.8±25.0)mmHg,P<0.01,1 mmHg=0.133 kPa]。仅4例(8.5%)术后仍存在二尖瓣前向运动(SAM)。45例存活患儿平均随访(27.7±14.0)月,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UCG示LVOTG[(15.5±12.5)mmHg vs(74.8±25.0)mmHg]和IVST[(14.3±7.9)mm vs(21.2±9.7)mm]仍较低(P均<0.01)。结论: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可明显改善HOCM患儿的症状及心功能,远期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评价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房电机械传导参数变化的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淑珍 熊峰 +2 位作者 张丽娟 冯坤 刘春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心房电-机械传导异常的严重程度及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对患者电-机械传导异常改善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成功进行PTSMA术并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的HOCM组25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测量心动图P波起...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心房电-机械传导异常的严重程度及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对患者电-机械传导异常改善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成功进行PTSMA术并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的HOCM组25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测量心动图P波起始点至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左室侧壁、后间隔及三尖瓣环右室侧壁位点处组织多普勒曲线上a波起始点的时间(P-LA、P-IVS、P-RA),计算左心房内不同步性(P-LA与P-IVS差值T1)、左右心房间不同步性(P-LA与P-RA的差值T2)。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OCM患者手术前、后P-LA、P-IVS、P-RA均明显延长(P<0.05),T1、T2值明显增大(P<0.05);与HOCM患者术前相比,术后P-LA、P-IVS、P-RA均显著缩短(P<0.05),T1、T2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 HOCM患者存在心房电-机械传导间期延长、左心房内及左右心房间不同步运动,而PTSMA术使患者这种心房电-机械活动异常及心房不同步运动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心房电机械传导
下载PDF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丹 孟璟 +5 位作者 曲小龙 王文婷 周杨 肇炜博 宋治远 胡厚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73-1678,共6页
目的评估室间隔化学消融术(alcohol septal ablation,A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ASA的成年(≥18周岁)HOCM患者44例。术中实时监... 目的评估室间隔化学消融术(alcohol septal ablation,A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ASA的成年(≥18周岁)HOCM患者44例。术中实时监测静息和激发状态下的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gradient,LVOTG),并于术后3 d,1、3、6、12、24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程度、左房和左室容积、估测静息状态下LVOTG值,以及心功能状态、并发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 44例HOCM患者ASA术后即刻,静息LVOTG由术前(79.9±37.9)mmHg下降至(33.8±30.2)mmHg(P<0.01),激发LVOTG由术前(112.4±43.8)mmHg下降至(36.8±30.0)mmHg(P<0.01)。术后常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舒张末期左房容积由术前(113.8±50.3)mL下降至(97.6±45.7)mL(P<0.01),收缩末期或舒张末期左室容积均有明显增加,左室各节段收缩同步性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有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HOCM的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结合药物治疗可使患者长期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玥瑾 张连仲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2期210-213,共4页
对有症状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如何有效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是治疗的重点,依靠药物、双腔起搏的方法以减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可缓解症状,而减少室间隔厚度的方法包括外科间隔心肌切除术、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室间隔射频导... 对有症状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如何有效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是治疗的重点,依靠药物、双腔起搏的方法以减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可缓解症状,而减少室间隔厚度的方法包括外科间隔心肌切除术、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室间隔射频导管消融术等,这些方法在减少室间隔厚度上均有明显效果。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心肌热消融术作为一种侵入性较小、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在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中有较大应用前景。本文就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左心室肥厚 室间隔消融术
原文传递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20
作者 尹朝华 王水云 +6 位作者 赵振华 陈立宇 凤玮 李巅远 孙寒松 宋云虎 王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1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ma...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1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marrow术),7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3例患者再次转机,1例因左室流出道狭窄解除不满意,1例有残余MR行MVP,1例残余MR行MVR.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31.9±6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2.7±39.8)min.超声心动图(UCG)显示术后左房大小、左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MVP组有2例因再次MR行MVR.结论 此类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法是充分切除肥厚的室间隔肌肉,自身有病变的二尖瓣可考虑行MVR或MVP,如果条件许可,应首选M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