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袁化成 梁德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528,共4页
对在不同抽吸开孔率下,某典型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参数随抽吸开孔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和再起动能力的影响,发现抽吸可以有效地降低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改善进... 对在不同抽吸开孔率下,某典型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参数随抽吸开孔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和再起动能力的影响,发现抽吸可以有效地降低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改善进气道的流动性能,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但降低了压比,且开孔率越大,上述变化越明显;同时还发现抽吸能够减小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迟滞回路曲线,大大降低进气道再起动马赫数,改善进气道再起动过程中的超压、超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抽吸 起动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影响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能力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梁德旺 袁化成 张晓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4-719,共6页
对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内压缩通道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面积收缩比、飞行高度和来流攻角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进口起动马赫数和来流起动马赫数的概念。研究表明,当进气道收缩比增大时,进气道... 对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内压缩通道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面积收缩比、飞行高度和来流攻角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进口起动马赫数和来流起动马赫数的概念。研究表明,当进气道收缩比增大时,进气道的进口起动马赫数增大;来流起动马赫数由外压波系强度和进口起动马赫数决定,所以来流攻角变化改变外压波系强度,从而改变来流起动马赫数;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来流起动马赫数和进口起动马赫数增大,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飞行高度不同,来流雷诺数不同,造成收缩段进口截面附面层厚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不起动现象 起动马赫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国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回顾 被引量:43
3
作者 刘兴洲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回顾了中国近年来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是高超声速进气道的研究进展,包括高超声速进气道中激波与附面层干扰、起动和再起动、隔离段、进气道附面层抽吸、进气道通道内外压缩比、侧压式进气道、Busemann进气道等。其次... 回顾了中国近年来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是高超声速进气道的研究进展,包括高超声速进气道中激波与附面层干扰、起动和再起动、隔离段、进气道附面层抽吸、进气道通道内外压缩比、侧压式进气道、Busemann进气道等。其次是超声速燃烧方面的研究及模型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最后对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进气道 超声速燃烧 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
下载PDF
压升规律可控的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设计 被引量:38
4
作者 南向军 张堃元 +1 位作者 金志光 孙波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8-523,共6页
针对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以有旋特征线理论研究了一种型面压升规律可控的新型轴对称基准流场;结合流线追踪技术,以等压力梯度为例,探讨了一种圆形进口的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并对三种不同压升规律的内收缩进气道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 针对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以有旋特征线理论研究了一种型面压升规律可控的新型轴对称基准流场;结合流线追踪技术,以等压力梯度为例,探讨了一种圆形进口的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并对三种不同压升规律的内收缩进气道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基准流场的内收缩进气道,能较好地保持基准流场的预定压升规律,从而拓宽了基准流场的选择范围,提高了型面设计的灵活性.针对所研究的三种压升规律,压力梯度逐渐增大的进气道其压缩效率最高,等压力梯度次之,压力梯度逐渐减小的进气道压缩效率最低.此外,研究发现,通过调整压升规律还可改变进气道的内外压分配,有助于实现此类进气道的宽马赫数范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内收缩进气道 基准流场 压升规律 数值仿真
原文传递
高超侧压式进气道高焓脉冲风洞实验 被引量:32
5
作者 金志光 张堃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9-323,共5页
为验证一种双楔顶压、侧板中置的侧压式进气道基本性能,设计了一套进口面积为110mm×91mm的双流道试验模型,并在300mm马赫数6的高焓脉冲风洞中进行了吹风实验。实验测量了进气道和隔离段内的沿程静压分布和隔离段进出口截面的皮... 为验证一种双楔顶压、侧板中置的侧压式进气道基本性能,设计了一套进口面积为110mm×91mm的双流道试验模型,并在300mm马赫数6的高焓脉冲风洞中进行了吹风实验。实验测量了进气道和隔离段内的沿程静压分布和隔离段进出口截面的皮托压力分布,分析了进气道内的典型流场特征,获得了进气道的基本性能参数,并以马赫数的测量为例阐述了流场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赫数6来流条件下,该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为0.83,隔离段出口平均马赫数为2.57,总压恢复系数为0.296,增压比为23.7,表明这种侧压式进气道的气动布局方式能够获得较好的总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进气道 侧压式进气道 进气道试验
下载PDF
高超声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袁化成 梁德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0-393,398,共5页
对典型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和再起动过程,发现当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发生后,加大来流马赫数到起动马赫数,进气道不能立即再起动,继续加大来流马赫数到一定数值时,进气道可以再起动,... 对典型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和再起动过程,发现当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发生后,加大来流马赫数到起动马赫数,进气道不能立即再起动,继续加大来流马赫数到一定数值时,进气道可以再起动,但再起动马赫数远大于起动马赫数,小于设计马赫数。同时还发现高超声速进气道再起动过程也存在迟滞回路现象,但不同于常规进气道的再起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起动 数值仿真
下载PDF
高超声速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乘波前体一体化设计研究评述 被引量:34
7
作者 尤延铖 梁德旺 +1 位作者 郭荣伟 黄国平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3-525,共13页
论述了国内外在高超声速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重点阐述了三维变截面内乘波式进气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规矩形进口进气道与乘波体外形一体化相关研究,并对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与前体的一体化问题提出了关注。最后... 论述了国内外在高超声速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重点阐述了三维变截面内乘波式进气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规矩形进口进气道与乘波体外形一体化相关研究,并对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与前体的一体化问题提出了关注。最后,对高超声速进气道与前体一体化设计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与乘波前体的"双乘波"一体化设计可能为高超声速研究带来新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内收缩式 内乘波 乘波前体 双乘波 一体化
下载PDF
带高超进气道的隔离段流动特性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堃元 王成鹏 +1 位作者 杨建军 徐惊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用Ma =5 3的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高超三维侧压式进气道后的隔离段流动特性。隔离段的长高比为 8。实验结果表明 ,位于进气道喉道的隔离段入口气流参数沿高度有极大变化 ,造成隔离段内上下的流态显著不同。研究发现 ,隔离段进出口... 用Ma =5 3的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高超三维侧压式进气道后的隔离段流动特性。隔离段的长高比为 8。实验结果表明 ,位于进气道喉道的隔离段入口气流参数沿高度有极大变化 ,造成隔离段内上下的流态显著不同。研究发现 ,隔离段进出口最大允许压比与正激波压比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喷气发动机 高超音速燃烧 进气道 隔离段 流动特性 风洞试验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二维进气道多级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23
9
作者 罗世彬 罗文彩 +1 位作者 丁猛 王振国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提出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二维进气道的多级多目标设计方法。选择总压恢复系数、压升比和阻力系数为性能目标,引入多级设计概念,分别基于一维气动力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混合遗传算法对4楔角外压和2楔角内压混合压缩进气道进... 提出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二维进气道的多级多目标设计方法。选择总压恢复系数、压升比和阻力系数为性能目标,引入多级设计概念,分别基于一维气动力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混合遗传算法对4楔角外压和2楔角内压混合压缩进气道进行了多级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了问题的Pareto非劣解集。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提升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的设计水平,得到高性能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进气道 多目标优化 数值模拟 混合遗传算法
下载PDF
Design concept of three-dimensional section controllable internal waverider hypersonic inlet 被引量:26
10
作者 YOU YanCheng LIANG DeW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7期2017-2028,共12页
A new hypersonic inlet named three-dimensional section controllable internal waverider inlet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ection shape geometric transition and complete capture of the upstream ma... A new hypersonic inlet named three-dimensional section controllable internal waverider inlet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ection shape geometric transition and complete capture of the upstream mass. On the ba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ypersonic waverider airframe and streamtraced hypersonic inlet, the waverider concept is extended to yield results for the internal flows, namely internal waverider concept. It is proven theoretically that not osculating cones but osculating axisymmetric theory is appropriate for the design of section controllable internal waverider inlet. And two design methods out of the internal waverider concept are proposed subsequently to construct two inlets with specific section shape request, triangle to ellipse and rectangle to ellipse one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lets are capable of keeping their shock structures and the main flow characteristics exactly as their derived flowfield. Further, the inlets successfully capture all the upstream mass despite their complicated cross-section transition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oncept proposed ex- plores a new way of designing three-dimensional hypersonic inlets with special demand of section shape transition. However, the detailed flow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rnal waverider inlets are still und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TION CONTROLLABLE internal WAVERIDER hypersonic inlet osculating flow all mass CAPTURE
原文传递
抽吸位置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卫星 袁化成 +1 位作者 黄国平 梁德旺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8-924,共7页
对某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抽吸位置及抽吸流量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抽吸可以有效地改善进气道起动性能,但不同的抽吸位置改善效果不同.在内压段抽吸时,抽吸流量越大进气道的起动性能改善越明显... 对某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抽吸位置及抽吸流量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抽吸可以有效地改善进气道起动性能,但不同的抽吸位置改善效果不同.在内压段抽吸时,抽吸流量越大进气道的起动性能改善越明显;外压段抽吸可以有限地改善进气道的起动性能.抽吸孔布置在喉道前压力随马赫数变化较大的区域时,能够实现抽吸流量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自动调节,更好地改善起动性能.对气动性能影响方面,外压段抽吸可以提高进气道的压缩效率,内压段和隔离段抽吸均使压缩效率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动 高超声速进气道 数值模拟 抽吸 压缩效率
原文传递
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晓嘉 梁德旺 +1 位作者 李博 袁化成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90-1296,共7页
综合了一系列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和性能估算方法,给出了可行的设计原则.在满足流量、增压以及工作范围(起动性能和反压承受能力)的条件下,给出了进气道进口、外压波系、内压缩通道、唇罩及隔离段的设计方法.采用此方法,以H=22... 综合了一系列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和性能估算方法,给出了可行的设计原则.在满足流量、增压以及工作范围(起动性能和反压承受能力)的条件下,给出了进气道进口、外压波系、内压缩通道、唇罩及隔离段的设计方法.采用此方法,以H=22800 m、Ma0=6为设计点,完成了一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初步设计,并估算得到了进气道性能参数、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和反压承受能力,对比CFD计算结果,误差不大.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进气道具有结构简单、流量系数大、压缩损失小的特点,不通过优化即可得到性能较为良好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高超声速进气道 设计 估算 外压波系 内压缩通道 隔离段
下载PDF
改善内乘波式进气道出口均匀性的内收缩基本流场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郭军亮 黄国平 +1 位作者 尤延铖 梁德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34-1940,1952,共8页
内收缩基本流场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内乘波式进气道最终性能。以出口流场均匀为目标,提出了两种新型内收缩流场,分别命名为ICFC流场和ICFD流场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以来流马赫数6.0和出口马赫数3.0为条件,设计了含截短Busem ann流场在... 内收缩基本流场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内乘波式进气道最终性能。以出口流场均匀为目标,提出了两种新型内收缩流场,分别命名为ICFC流场和ICFD流场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以来流马赫数6.0和出口马赫数3.0为条件,设计了含截短Busem ann流场在内的几种典型三维内收缩流场,开展了流场分析和性能对比。综合分析后发现,在保证流场具备较高性能参数的前提下,ICFC流场出口参数最均匀,更适合于内乘波式进气道设计。初步研究获得的ICFC流场主要性能参数随入口气流偏转角的变化规律,为改善内乘波式进气道出口均匀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内乘波 内收缩基本流场 均匀出流 ICFC流场 ICFD流场
下载PDF
基于弯曲激波压缩系统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反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堃元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4-288,共15页
总结了近十年来弯曲激波压缩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了弯曲激波压缩系统的新概念,即利用特殊设计的楔形弯曲压缩面或空间弯曲压缩面,产生一系列与前缘弱激波相互交汇或叠加的压缩波系,从而使前缘激波弯曲,形成特殊的弯曲激波,它与波后的... 总结了近十年来弯曲激波压缩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了弯曲激波压缩系统的新概念,即利用特殊设计的楔形弯曲压缩面或空间弯曲压缩面,产生一系列与前缘弱激波相互交汇或叠加的压缩波系,从而使前缘激波弯曲,形成特殊的弯曲激波,它与波后的等熵压缩波来共同完成对气流的压缩。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由给定出口气动参数的超声速内流道反设计,实现了由给定压缩面压力分布和给定压缩面马赫数分布要求的型面反设计,实现了由给定激波波面的压缩型面反设计。研究证明,弯曲压缩面-弯曲激波压缩系统具有良好的综合气动性能,为高性能高超声速进气系统的气动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反设计 弯曲激波压缩系统 弯曲压缩面 风洞试验 变几何进气道
原文传递
一种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的新方法及其流动机理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悦 谭慧俊 +1 位作者 张启帆 程代姝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5-274,共10页
针对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经常存在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形壁面鼓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概念,并对相关流动机理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可变形鼓包通过其迎风侧的预增压作用,外凸段膨胀波束对反射激... 针对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经常存在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形壁面鼓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概念,并对相关流动机理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可变形鼓包通过其迎风侧的预增压作用,外凸段膨胀波束对反射激波的削弱作用,以及膨胀波束对边界层气流的加速作用来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进行抑制;当激波入射点位于鼓包背风侧膨胀波区时,鼓包对边界层分离的抑制效果明显,并且适当增加鼓包高度可增加其抑制效果;对于鼓包迎风侧型线,在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较小的内凹段曲率,同时在外凸段上其最大曲率点应尽量与激波入射点靠拢,而对于背风侧型线的设计则应选择相近的外凸段和内凹段曲率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 可变形鼓包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内压缩通道几何参数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晓嘉 梁德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5-689,共5页
用N-S方程模拟了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内压缩通道内流动,研究了内压收缩通道几何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发现对于相同的外压段,内压面积收缩比对进气道内压缩通道温升比、压比和起动性能具有较好的相似规律,且随着内压面... 用N-S方程模拟了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内压缩通道内流动,研究了内压收缩通道几何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发现对于相同的外压段,内压面积收缩比对进气道内压缩通道温升比、压比和起动性能具有较好的相似规律,且随着内压面积收缩比增加,进气道温升比、压比增加,出口流场畸变下降,起动马赫数增大。通过对相同压比下不同内外压缩比的进气道性能的研究,得到了内外压缩比对进气道效率和起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压缩程度相同时,进气道效率和起动马赫数均随内外压缩比有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数值模拟 内压面积收缩比 内外压缩比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f unsteady sta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hypersonic inlet 被引量:17
17
作者 Wang Weixing Guo Rongwe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63-571,共9页
The impulse and self sta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mixed-compression hypersonic inlet designed at Mach number of 6.5 are studied by applying the unstead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ethod. The full Navier–S... The impulse and self sta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mixed-compression hypersonic inlet designed at Mach number of 6.5 are studied by applying the unstead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ethod. The full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solved with the assumption of viscous perfect gas model, and the shear-stress transport (SST) k–x two-equation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 Stokes (RANS) model is used for turbulence model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impulse starting, the flow field is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with different aerodynamic parameters by primary shock and upstream-facing shock. The separation bubble on the shoulder of ramp undergoes a generating, growing, swallowing and disappearing process in sequence. But a separation bubble at the entrance of inlet exists until the freestream velocity is accelerated to the starting Mach number during self starting. The mass flux distribution of flow field is non-uniform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ock and boundary layer, so that the mass flow rate at throat is unsteady during impulse starting. The duration of impulse starting process increases almost linearly with the decrease of freestream Mach number but rises abruptly when the freestream Mach number approaches the starting Mach number. The accelerating performance of booster almost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self starting ability of hypersonic inl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flow inlet SCRAMJET START UNSTEADY
原文传递
Busemann进气道风洞实验及数值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孙波 张堃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0,96,共4页
为了获得Busem ann进气道的流场特性和总体性能,利用内锥形流场生成了设计马赫数为5.3,收缩比为8的具有乘波构形的Busem ann进气道,对该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和Ma为5.3的吹风实验,实验测量了进气道内的沿程静压分布和出口截面的皮托压力... 为了获得Busem ann进气道的流场特性和总体性能,利用内锥形流场生成了设计马赫数为5.3,收缩比为8的具有乘波构形的Busem ann进气道,对该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和Ma为5.3的吹风实验,实验测量了进气道内的沿程静压分布和出口截面的皮托压力,分析了进气道的压缩特性和乘波特性,获得了进气道的基本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进气道流量系数为0.58,出口马赫数1.4,总压恢复0.217,增压比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 高超声速进气道 BUSEMANN进气道 进气道设计
下载PDF
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振荡特性实验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祝飞 高文智 +2 位作者 李鹏 姜宏亮 杨基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6-682,共7页
通过在进气道/隔离段模型出口附近设置固定的堵塞楔块提高反压,并采用高速纹影拍摄同步壁面压强测量的手段,在马赫数5.9的激波风洞中研究了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在不同堵塞度下的流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堵塞度下,进气道仍然能够... 通过在进气道/隔离段模型出口附近设置固定的堵塞楔块提高反压,并采用高速纹影拍摄同步壁面压强测量的手段,在马赫数5.9的激波风洞中研究了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在不同堵塞度下的流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堵塞度下,进气道仍然能够保持起动状态,而在较高的堵塞度下,进气道出现激波振荡。上游产生的压缩波/激波在节流段的反射是出现激波振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堵塞度的增加,激波振荡的频率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风洞 高超声速进气道 激波振荡
下载PDF
开启式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性能试验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翼 范晓樯 +2 位作者 梁剑寒 刘卫东 王振国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4-1018,共5页
设计了具有入口开启功能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并在Ma=6连续式自由射流风洞中进行了启动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进气道壁面静压变化和捕获流量的测量,验证了此种具有开启功能的变几何方案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开启机构能够有效地提高进气... 设计了具有入口开启功能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并在Ma=6连续式自由射流风洞中进行了启动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进气道壁面静压变化和捕获流量的测量,验证了此种具有开启功能的变几何方案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开启机构能够有效地提高进气道的启动性能.分析认为,进气道入口的逐渐打开过程辅助进气道建立起超声速流场.同时,开启机构避免了进气道自启动的迟滞效应,使进气道实现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高超声速进气道 变几何 启动性能 自由射流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