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藏超压演化过程:来自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裂缝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冬冬 郭靖 +6 位作者 潘占昆 杜威 赵福平 陈祎 石富伦 宋岩 姜振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2,共11页
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藏普遍存在着超压现象,部分井页岩地层压力系数远高于1.50,目前对于该区页岩气藏压力演化的过程认识尚不清楚。为了揭示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超压的形成... 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藏普遍存在着超压现象,部分井页岩地层压力系数远高于1.50,目前对于该区页岩气藏压力演化的过程认识尚不清楚。为了揭示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超压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以川南地区泸州、威远两地典型井页岩裂缝复合脉体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观察,明确裂缝复合脉体胶结物的充填期次,开展不同期次裂缝脉体矿物中包裹体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合埋藏史—地热史研究成果,揭示了不同期次裂缝的开启时间,进而探讨了其与页岩气藏超压演化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典型井页岩裂缝中主要存在着两期脉体充填,第一期脉体主要分布在裂缝壁,矿物颗粒较小,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主生气期温度相符,表明第一期裂缝开启过程与生烃增压作用有关,第二期裂缝脉体主要分布在裂缝中部,矿物颗粒较大,脉体中流体包裹体温度范围较广,与抬升过程地层温度相符,指示第二期裂缝开启过程与构造抬升泄压有关;②研究区页岩最大埋深前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介于103.06~139.82 MPa、压力系数介于2.05~2.50,储层抬升过程中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介于101.32~127.73 MPa、压力系数介于1.89~2.18;③页岩气藏超压来自液态烃裂解生气增压作用,抬升阶段是持续泄压的过程。结论认为,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现今仍能保持较高的压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页岩气藏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裂缝复合脉体 超压演化过程 生烃增压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超压成因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营城组—沙河子组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洋晨 曲希玉 +3 位作者 苗长盛 陈修 朱建峰 徐文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52-1564,共13页
深层致密砂岩气是近些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明确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超压的成因机制对于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营城组—沙河子组致密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超压成因认识不清、对储层质量的影响研究... 深层致密砂岩气是近些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明确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超压的成因机制对于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营城组—沙河子组致密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超压成因认识不清、对储层质量的影响研究匮乏等问题,利用铸体薄片、常规物性测试、测井超压成因判别及包裹体古压力恢复等方法,对研究区营城组—沙河子组超压成因及其对致密碎屑岩储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凤山次凹营城组—沙河子组超压主要是由生烃增压作用产生。古压力恢复结果表明,2期油气充注时期,营城组都存在明显的超压,说明成藏期存在由生烃增压作用产生的超压。超压控制微裂缝的产生,未被充填的微裂缝增加了储层的连通性,改善了储层的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成因 测井响应 古压力恢复 生烃增压 龙凤山次凹
原文传递
中国中西部典型前陆盆地超压体系形成机制与大气田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伟 陈竹新 +3 位作者 黄平辉 于志超 闵磊 鲁雪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6-548,共13页
基于实测地层压力、重点探井钻井液密度、测井计算压力等资料的研究,结合天然气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不同前陆盆地地层流体超压体系特征与形成机制以及超压体系与大规模天然气聚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前陆盆地地层超压形成机制存... 基于实测地层压力、重点探井钻井液密度、测井计算压力等资料的研究,结合天然气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不同前陆盆地地层流体超压体系特征与形成机制以及超压体系与大规模天然气聚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前陆盆地地层超压形成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库车前陆盆地主要是塑性盐膏层超压封闭与深层—超深层的生烃增压,准南前陆盆地主要是生烃增压与欠压实封闭,川西前陆盆地主要是生烃增压与古流体超压封存;②前陆盆地存在多类型超压与多层位超压叠置发育、封闭性前陆冲断构造带发育强超压—极强超压、前陆隆起区深层发育强超压—极强超压等3个方面的共性特征;③存在塑性盐膏层超压、生烃增压形成的超压、喜马拉雅期隆升剥蚀后的封存超压、欠压实超压等4种对大气田起重要控制作用的区域性超压封盖与封存机制;④区域性超压是大气田形成的重要保障,超压体系中充足的气源、大规模储集体与圈闭发育是大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超压体系有利于深层—超深层大气田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 前陆盆地 超压体系 大气田 生烃增压 欠压实 盐膏层 超压封闭 超压封存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须三段储层超致密与气藏超压成因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雪柯 李伟 +2 位作者 张本健 裴森奇 陈竹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35,共11页
关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致密、气藏超压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对于致密储层的形成机理、异常超高压的展布特征与形成机制、热演化作用对大规模致密气聚集的影响等研究则尚不够系统和深入。为此,利用近期获得的大量钻... 关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致密、气藏超压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对于致密储层的形成机理、异常超高压的展布特征与形成机制、热演化作用对大规模致密气聚集的影响等研究则尚不够系统和深入。为此,利用近期获得的大量钻井资料,研究该区须家河组三段(以下简称须三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合烃源岩热演化和成岩作用演化分析储层致密的原因;在分析气藏流体温度压力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运动分析气藏超压的形成机制;最后在归纳总结大型超压气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大规模超压天然气聚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须三段极致密储层是强成岩压实与沉积物提供大量碳酸盐岩碎屑导致的强钙质胶结的共同结果;②须三段储层经历了深埋下的高热演化,储层最致密的地区既是热演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致密气的主要发育区,超高压致密气的形成受强成岩作用以及白垩纪末期高热演化的影响明显;③剑阁地区须三段砂/砾岩成岩压实使孔隙度下降了20%,安县构造运动使龙门山隆升为须家河组沉积提供的大量碳酸盐岩物源是碳酸盐胶结导致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原因,使孔隙度损失了10%~20%;④该区坳陷带气藏异常高压的形成并非构造挤压造成的,而是因断裂不发育、生烃增压与构造反转导致泄压不畅所致,形成极致密储层超高压发育区;⑤龙门山、米仓山断裂带前缘断裂发育导致压力释放,为常压区,储层物性也好于坳陷带。结论认为,该区大规模超高压致密气藏的形成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样,紧密的源储组合关系、白垩纪末期的高热演化生烃增压、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与地层隆升剥蚀、圈闭围岩极好的封闭能力所引起的极致密储层泄压不畅等原因,造就了该区异常超高压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致密储集层 异常高压 生烃增压 构造反转 天然气异常聚集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 晚三叠世
下载PDF
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增压规律及其含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喆 钟宁宁 黄志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8,355,共6页
碳酸盐岩由于成岩-固结早,烃源岩排烃的动力主要是水热增压和生烃增压。通过碳酸盐岩烃源岩不同有机碳含量样品温、压关系的模拟实验,建立了增压值与温度的数值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过程中生烃增压值远高于水热增... 碳酸盐岩由于成岩-固结早,烃源岩排烃的动力主要是水热增压和生烃增压。通过碳酸盐岩烃源岩不同有机碳含量样品温、压关系的模拟实验,建立了增压值与温度的数值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过程中生烃增压值远高于水热增压值。碳酸盐岩烃源岩排烃动力的大小主要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温度的影响。对于同一烃源岩来说,随着热演化程度增高,生烃增压值迅速增大;当热演化程度相当时,生烃增压值与样品的有机碳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若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过低,烃源岩产生的生烃增压值不足以有效地把烃类排出烃源岩。由于碳酸盐岩烃源岩中含水量通常很低,则生烃增压特别是生气增压对排烃而言更为重要。因此,碳酸盐岩烃源岩遵循生烃—增压—超压—压力释放—排烃的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动力 生烃增压 水热增压 温压数值模型 模拟实验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超压分布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志宏 郝翠果 +2 位作者 李建明 冯真芝 黄昌武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3,共8页
地层超压为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之一。为研究川西地区三叠系侏罗系超压体系的分布、成因机制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作用,开展了以岩石综合压实模型和差应力模型为基础的成因机制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地区上三叠统侏罗系的超压在垂... 地层超压为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之一。为研究川西地区三叠系侏罗系超压体系的分布、成因机制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作用,开展了以岩石综合压实模型和差应力模型为基础的成因机制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地区上三叠统侏罗系的超压在垂向上的分布存在4种形式:钟形、纺锤形、阶梯形和复合型,分别分布于推覆体前缘、川西南、川西北和中部地区,前2种对流体的保存能力较弱,而后2种对流体具有较强的封存能力。②中部、北部为上三叠统的超压中心,而侏罗系的超压中心位于中部地区,超压强度向四周递减,龙门山前缘地区维持静水压力。③川西地区地层压力的发展经历了沉积超压发展阶段(晚三叠世始新世)和构造超压发展阶段(渐新世现今),其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为沉积超压增压阶段,晚白垩世始新世为沉积超压消散阶段。④现今的超压由残余沉积超压和构造挤压增压叠加而成,中部和北部地区的超压成因中,构造挤压增压的贡献占比为30%~60%,而南部则大多由构造挤压增压所致。残余沉积超压主要由燕山中、晚期的生烃作用形成。该研究成果对寻找超压型油气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型油气藏 沉积增压 生烃增压 构造挤压增压 前陆盆地 川西地区
下载PDF
沾化凹陷古近系超压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华 袁飞飞 +2 位作者 蒋有录 郝雪峰 方旭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2,共10页
根据沉积速率、泥岩体积分数、源岩演化程度,对沾化凹陷超压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沾化凹陷具有多洼、多层系超压发育的特征,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8,纵向上超压发育层系与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层系对应,平面上则与... 根据沉积速率、泥岩体积分数、源岩演化程度,对沾化凹陷超压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沾化凹陷具有多洼、多层系超压发育的特征,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8,纵向上超压发育层系与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层系对应,平面上则与渤南次洼、四扣次洼和孤北次洼等生烃中心相对应;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是研究区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泥岩体积分数高于85%和沉积速率高于200 m/Ma是欠压实增压的必备条件,随着烃源岩生烃强度和成熟度的增加,生烃增压作用所占比例上升,成为超压成因的主导因素。当烃源岩Ro小于0.7%时,以欠压实增压作用为主,压力系数多小于1.5,且油气多聚集在源内层系中;当生烃区烃源岩成熟度Ro大于0.7%时,生烃增压作用逐渐变得重要,压力系数多大于1.5,且该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多富集在超压层系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流体压力 欠压实增压作用 生烃增压作用 超压成因机制 沾化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古超压成因及其演化 被引量:7
8
作者 郭明强 宋平 +2 位作者 张兵 陈梦娜 吴伟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5,共7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的钻井、录井、测井及压力资料,利用测井曲线组合分析法、鲍尔斯法、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及综合分析法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地层的古超压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和PetroMod模拟法恢复研究区...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的钻井、录井、测井及压力资料,利用测井曲线组合分析法、鲍尔斯法、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及综合分析法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地层的古超压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和PetroMod模拟法恢复研究区上古生界的古压力值及演化历史。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古压力分布在20~60 MPa,平均42 MPa;生烃增压产生的剩余压力分布在6~26 MPa,平均18 MPa;古压力系数为0.9~1.8。研究区上古生界的古超压成因为生烃膨胀及压力传导,而非欠压实所致。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古压力整体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在约200 Ma时地层开始出现超压,约136 Ma时古压力达到最大,约54 MPa,此时古超压值也达到最大,约20 MPa,此后由于构造抬升、地温下降等原因,地层压力和古超压均逐渐降低,直至演化为现今的负压或常压状态。生烃增压是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沿孔隙、裂缝及断层运移的主要动力,且储层含气饱和度与压力系数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超压相对发育的区域天然气也相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成因 压力演化 古压力恢复 生烃增压 临兴地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
9
作者 魏成林 张凤奇 +5 位作者 江青春 鲁雪松 刘刚 卫延召 李树博 蒋文龙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77,共11页
利用钻井、录井、测井以及实测地层压力等资料,采用考虑多种超压机制的盆地模拟技术,综合判识了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二叠系地层超压的成因机制,定量恢复了各成因类型的超压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二叠系... 利用钻井、录井、测井以及实测地层压力等资料,采用考虑多种超压机制的盆地模拟技术,综合判识了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二叠系地层超压的成因机制,定量恢复了各成因类型的超压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二叠系发育弱超压—强超压,地层压力系数为1.36~1.88,过剩压力为12~49 MPa,不同构造部位发育的超压存在明显差异。凹陷区超压最强,地层压力系数为1.50~1.88,过剩压力为23~49 MPa;斜坡带次之,地层压力系数为1.52~1.79,过剩压力为24~37 MPa;凸起区相对最弱,地层压力系数为1.36~1.59,过剩压力为12~23 MPa。(2)研究区不同岩性的地层超压成因不同,芦草沟组烃源岩超压成因为生烃和欠压实作用;上乌尔禾组储层超压成因为超压传递和欠压实作用;上乌尔禾组泥岩盖层超压成因为欠压实作用。(3)研究区芦草沟组烃源岩和上乌尔禾组泥岩盖层的超压具有持续增大的特征,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烃增压贡献率沿凸起区、斜坡带至凹陷区逐步增大,上乌尔禾组泥岩盖层欠压实增压量也具有相同变化趋势;上乌尔禾组储层超压经历了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缓慢增大、晚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快速增大、早白垩世末期至现今缓慢增大3个阶段,其中超压传递增压对现今储层超压的贡献率为58.46%~7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超压 生烃增压 欠压实超压 超压传递 上乌尔禾组 芦草沟组 二叠系 阜康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对储集层的改造能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自健 盛家平 张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496,共12页
中国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资源丰富,原位转化潜力巨大。为评价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对储集层的改造能力,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和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2种典型中—低成熟度页岩开展了原位加热实验。利用核磁共振测试... 中国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资源丰富,原位转化潜力巨大。为评价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对储集层的改造能力,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和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2种典型中—低成熟度页岩开展了原位加热实验。利用核磁共振测试、立式光学显微镜观测、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脉冲衰减气体渗透率测量等,实时监测了原位转化中纳米孔隙、热解裂缝以及孔隙度和渗透率在高温高压下的动态变化。干酪根热解引起的热解裂缝与生烃增压效应,是微观结构和储集层物性显著改善的关键。当温度超过400℃的阈值后,随着干酪根热解和烃类热膨胀,页岩内部裂缝网络的延伸度、密度、复杂性和连通性均显著提高,大量直径在2~50nm的次生孔隙占据孔隙结构的主导地位。原位应力下,2种页岩孔隙度可分别增加至3.65倍和2.73倍,渗透率可分别增加至624.09倍和418.37倍。渗透率在高温阶段比低温阶段表现出更强的应力敏感性。原位应力越低,干酪根含量越高的页岩储集层,原位转化的改造能力越高,储集层热破裂和热增渗能力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成熟度页岩油 原位转化 储集层改造 干酪根热解 生烃增压 应力敏性 热破裂 热增渗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中深层油气成藏过程初探
11
作者 张忠涛 王卓超 +3 位作者 陈聪 吴哲 陈淑慧 翟普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2,共10页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具有极为特殊的油气地质条件,近几年,在中深层渐新统珠海组及下伏始新统恩平组见到了规模且连续分布的气层,并具有超压特征,其研究对白云凹陷中深层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和勘探实践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受样品等...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具有极为特殊的油气地质条件,近几年,在中深层渐新统珠海组及下伏始新统恩平组见到了规模且连续分布的气层,并具有超压特征,其研究对白云凹陷中深层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和勘探实践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受样品等资料少的限制,对其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非常薄弱。通过白云凹陷深层超压的研究,认为其成因为生烃增压传导所致,说明白云凹陷具有极强的生烃能力,同时由于超压封闭原因,大部分油气应被封存在超压箱内。在此基础上,对B-2低渗超压气藏进行解剖,运用天然气地球化学与成藏动态研究方法,在明确天然气成因、成熟度及来源的基础上,分析天然气充注期与储层孔隙、压力演化的关系,解析该低渗气藏成藏过程。研究认为,珠海组下段-恩平组大型三角洲沉积“甜点”储层分布区与具备“原油早期充注-储层低渗化-超压-天然气晚期充注”型成藏过程的叠合区,是有利勘探区带,为白云凹陷中深层勘探指明了一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深水区 超压低渗气藏 生烃增压 成藏过程
下载PDF
白云凹陷超压模拟及成藏研究
12
作者 张力升 张向涛 +2 位作者 彭光荣 柳保军 师展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7,70,共9页
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普遍发育超压,超压对油气运移起到重要作用,且对于海上钻井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盆地建模Petromod 2014方法对白云凹陷压力-孔隙度-生烃演化进行恢复,探讨超压成因,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白云凹陷现阶... 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普遍发育超压,超压对油气运移起到重要作用,且对于海上钻井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盆地建模Petromod 2014方法对白云凹陷压力-孔隙度-生烃演化进行恢复,探讨超压成因,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白云凹陷现阶段压力应主要为生烃超压,生烃与超压分布特征一致。②现今超压中心在白云凹陷东部,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8以上。③白云凹陷以“生烃超压驱动、横向砂体输导、断裂-底辟复合泄压”的成藏模式为主,油气藏大多沿着断层与常-超压界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演化 生烃增压 深水区 白云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城壕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藏动力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杰 《辽宁化工》 CAS 2016年第2期214-217,共4页
致密油的勘探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弄清致密油形成动力条件,对进一步落实该区致密油的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Petromod软件对研究区26口井的转化率进行模拟,模拟得出在135 Ma时,流体压力达到了上覆静岩压力的0.85倍,油气便... 致密油的勘探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弄清致密油形成动力条件,对进一步落实该区致密油的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Petromod软件对研究区26口井的转化率进行模拟,模拟得出在135 Ma时,流体压力达到了上覆静岩压力的0.85倍,油气便开始成藏。此间断转化率介于在0.10-0.27之间,孔隙度处于15%-21%之间。计算得出研究区长73的剩余压力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最大的剩余压力可达近22 MPa,最小也达到了1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延长组 生烃增压 定量化
下载PDF
生烃增压在超压形成中的作用——以东营凹陷西部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国庆 宋国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177-181,共5页
通过单井压力、剖面压力及地化特征分析表明了生烃增压在东营凹陷西部超压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质评价及烃源岩埋藏史-演化史分析探讨了生烃作用成为东营凹陷西部超压成因重要因素的机理。结合生烃增压分析,建立了东营凹陷西部增... 通过单井压力、剖面压力及地化特征分析表明了生烃增压在东营凹陷西部超压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质评价及烃源岩埋藏史-演化史分析探讨了生烃作用成为东营凹陷西部超压成因重要因素的机理。结合生烃增压分析,建立了东营凹陷西部增压模式,认为异常压力的演化分为三个阶段:正常压力阶段、欠压实及早期生烃阶段、大量生排烃阶段,生烃增压在超压形成的后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超压 生烃增压 增压模式
下载PDF
致密油含油厚度定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涛 白蓉 +4 位作者 邹娟 李秀清 李育聪 周春林 邓燕 《天然气与石油》 2019年第3期51-55,共5页
致密油不同于常规油藏上油下水、油水分界较明显,其含油饱和度一般随孔隙度增高而增大,同时离烃源岩越近含油饱和度也越高。因此,含油厚度不能简单地用油层顶到油水界面高度来表示,同时还要考虑裂缝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根据致密油的主... 致密油不同于常规油藏上油下水、油水分界较明显,其含油饱和度一般随孔隙度增高而增大,同时离烃源岩越近含油饱和度也越高。因此,含油厚度不能简单地用油层顶到油水界面高度来表示,同时还要考虑裂缝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根据致密油的主要充注动力为生烃增压和毛细管压力差的特点,结合裂缝影响因素,应用渗流理论原理,建立了石油从烃源层直接渗入到致密储层深度的计算公式,应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致密油含油厚度。以中国石油3口井为例,计算各井致密储层的含油厚度,以此判断其含油情况,实践效果较好,为大面积致密油含油厚度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生烃增压 毛细管压力差 储层启动压力梯度 根源油藏 含油厚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生烃增压定量化评价——东道海子北凹陷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春勇 郭小文 +2 位作者 任战利 任文波 杨桂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7-220,共14页
目前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超压演化过程仅提供了相对时间、概念、定性的认识,并未达到定量化。本文以东道海子北凹陷为例,基于流体包裹体、单井一维和剖面二维烃源岩成熟生烃史模拟技术,采用生烃增压模型定量化评价了侏罗纪八道湾组顶... 目前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超压演化过程仅提供了相对时间、概念、定性的认识,并未达到定量化。本文以东道海子北凹陷为例,基于流体包裹体、单井一维和剖面二维烃源岩成熟生烃史模拟技术,采用生烃增压模型定量化评价了侏罗纪八道湾组顶部和底部烃源岩的生烃增压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纪八道湾组为东道海子北凹陷主力烃源岩,具有幕式排烃的特点。八道湾组底部烃源岩经历了3次超压增加和两次超压释放的过程,顶部烃源岩经历了两次超压增加和一次超压释放的过程。八道湾底部烃源岩3次超压增加的时间分别为距今170—70Ma、55—23Ma、10—0Ma,对应最大压力系数均为2.0,最大剩余流体压力50MPa,两次超压释放的时间分别为70—55Ma、23—10Ma;八道湾组顶部烃源岩两次超压增加的时间分别为130—40Ma、23—0Ma,对应流体最大压力系数最大亦可达2.0左右,最大剩余流体压力44MPa,超压释放的时间为40—2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道海子北凹陷 盆地模拟 流体包裹体 生烃增压 超压演化
下载PDF
基于修正Bowers法的地层压力检测方法——以白云凹陷为例
17
作者 赵前华 王显南 +2 位作者 关利军 张伟 朱江梅 《工业技术创新》 2022年第1期123-130,共8页
目前,地质研究普遍认为白云凹陷深水区域的异常高压来源于生烃增压,但缺乏定量化的论证研究。融合循环逼近思想,提出基于修正Bowers法的地层压力检测方法。针对修正Bowers法在实测压力数据不充足时难以精准确定模型参数的瓶颈,提出先采... 目前,地质研究普遍认为白云凹陷深水区域的异常高压来源于生烃增压,但缺乏定量化的论证研究。融合循环逼近思想,提出基于修正Bowers法的地层压力检测方法。针对修正Bowers法在实测压力数据不充足时难以精准确定模型参数的瓶颈,提出先采用Eaton法试算,再代入修正Bowers模型进行循环逼近的研究思路。利用声波速度—密度等交汇曲线对白云凹陷BY井的测井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不同深度范围地层的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白云凹陷的异常高压来自欠压实和流体膨胀两方面,流体膨胀部分存在着烃源岩层,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生烃增压确凿是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采用Eaton法、Bowers法和修正Bowers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求取,相对误差分别为10%、3%和0.5%,表明提出的方法和思路适用于同时存在欠压实和流体膨胀异常高压成因地质条件的地层压力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检测 生烃增压 欠压实 流体膨胀 修正Bowers法 白云凹陷
原文传递
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超压成因及压力预测
18
作者 许浩天 惠长松 +2 位作者 曹丽萍 李姝丽 徐元刚 《中国锰业》 2019年第2期35-38,56,共5页
利用地震、测井、地质及相关的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利津洼陷超压分布及演化特征。分析了利津洼陷超压成因,明确了欠压实、构造挤压和生烃增压作用是主要超压成因机制。针对不同超压成因选取较合适的技术方法,利用泥岩声波时差定量计... 利用地震、测井、地质及相关的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利津洼陷超压分布及演化特征。分析了利津洼陷超压成因,明确了欠压实、构造挤压和生烃增压作用是主要超压成因机制。针对不同超压成因选取较合适的技术方法,利用泥岩声波时差定量计算欠压实作用(包括构造挤压作用)形成的超压,通过生烃作用形成的增压校正,对利津洼陷及其周边的地层压力进行了精细预测,获得了更为准确的现今压力场。研究异常高压对油气运移和成藏的控制作用,并基于地层压力预测结果,指导超压区岩性油藏的井位部署,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成因 欠压实 生烃增压 压力预测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地层超压成因机制——以东道海子北凹陷为例
19
作者 于春勇 任战利 +6 位作者 郭小文 陈志鹏 任文波 杨桂林 马骞 杨燕 刘润川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3-907,共15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地层超压普遍发育,超压层段与声波时差、电阻率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尤以电阻率响应最为显著,超压层段声波时差表现为异常高值,电阻率为异常低值的特征。利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大量测井、测试及相...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地层超压普遍发育,超压层段与声波时差、电阻率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尤以电阻率响应最为显著,超压层段声波时差表现为异常高值,电阻率为异常低值的特征。利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大量测井、测试及相关地质资料综合论述超压成因,指出泥岩和砂岩中发育的超压并非由压实不均衡、构造挤压等作用导致,而主要由生烃作用造成的。研究表明有以下几方面主要证据:1)超压泥岩密度不具有异常低值特征;2)超压段泥岩密度与岩石颗粒垂直有效应力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3)超压砂岩不存在异常高地温梯度现象;4)超压顶界面深度范围为3800—4300m,侏罗系烃源岩现今成熟度(Ro%)范围为0.6%-0.9%,温度范围分布在90℃-125℃;5)超压层段的侏罗系烃源岩现今生烃转化率最高可达70%,现今平均生油率可达90mg/g·TOC,仍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6)泥质烃源岩本身对超压具有很好的封闭作用;7)侏罗系烃源岩内发育大量低角度或高角度微裂缝;8)超压储层主要以油层为主,无水层,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北凹陷砂岩中超压主要是通过烃源岩中排出的高压流体运移至储层发生超压传递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道海子北凹陷 超压成因 成岩作用 压实不均衡生烃增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超压特征和测井响应以及成因 被引量:53
20
作者 何生 何治亮 +3 位作者 杨智 武恒志 王芙蓉 石万忠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7-470,共14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深层钻井揭示侏罗系发育异常高压系统.根据26口井的67个钻杆测试(DST)和电缆测试(MDT)数据,实测砂岩异常高压揭示深度约在4470~6160m,剩余压力约为11~57MPa,压力系数为1.24~2.07,砂岩段超压实测值主要分布在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深层钻井揭示侏罗系发育异常高压系统.根据26口井的67个钻杆测试(DST)和电缆测试(MDT)数据,实测砂岩异常高压揭示深度约在4470~6160m,剩余压力约为11~57MPa,压力系数为1.24~2.07,砂岩段超压实测值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少数出现在白垩系底部与侏罗系邻近地层,1个超压实测值位于下三叠统,实测超压砂岩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范围分别为3.20%~16.00%和0.02×10-3~14.40×10-3μm2;根据钻井、测井和测试资料的综合解释,埋深在4430~6650m的深部侏罗系流体超压带,钻井泥浆密度明显增加,泥页岩和砂岩共同具有相对于正常趋势的异常高声波时差和低视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超压系统顶界埋深可能不浅于4400m(地温约104℃),有些钻井超压顶界可深达约6000m(地温约140℃),且超压带顶界深度随侏罗系埋深的增加而增大;钻井揭示的侏罗系超压带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约为0.7%~1.3%,超压带分布深度受控于侏罗系成熟烃源岩层的埋深且两者深度分布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研究认为腹部地区已被充分压实的侏罗系异常高压成因主要与其含煤岩系干酪根热演化及油气共生有关,即生烃增压;物理模拟实验表明,由于高孔隙流体压力可导致岩石骨架颗粒间有效应力的减小,从而直接引起通过岩石的声波速度降低,即出现高声波时差响应;在超压地层温度条件下,高压液态水的电离常数可能明显增加,从而减小地层电阻率,进一步开展此种现象的相关探索性研究可望对超压带低电阻率异常的原因给出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异常高压) 超压测井响应 超压成因 生烃增压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腹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