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致密砂岩与页岩层理缝的发育特征、形成机理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曾联波 吕文雅 +3 位作者 徐翔 田鹤 陆诗磊 张洺菁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中国致密砂岩油气和页岩油气储层中普遍发育近水平层理缝,层理缝是致密砂岩和页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影响着致密砂岩和页岩中油气的富集、单井产能和开发效果。岩心、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的系统对比分析表明,致密砂岩和页岩... 中国致密砂岩油气和页岩油气储层中普遍发育近水平层理缝,层理缝是致密砂岩和页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影响着致密砂岩和页岩中油气的富集、单井产能和开发效果。岩心、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的系统对比分析表明,致密砂岩和页岩中的层理缝具有相似的发育特征,其层理缝呈顺层理面发育,具有随微层面弯曲、断续、尖灭、分叉和转折等形态。与构造裂缝相比,层理缝的发育程度高,但规模相对较小、横向连续性和连通性相对较差,部分层理缝中可见方解石、石英、泥质或沥青充填。层理缝在地质成因上可分为压溶型、收缩型和异常高压型3种基本类型。其中,致密砂岩储层的层理缝主要在沉积成岩过程中由压实压溶作用和收缩作用形成,而页岩层理缝的形成主要与压实压溶作用、收缩作用和异常高压作用有关。层理缝的发育程度受纹层类型、纹层数量与厚度、TOC含量、黄铁矿含量等因素影响,凝灰岩中层理缝的发育程度还与刚性玻屑含量密切相关。溶蚀作用和构造抬升-剥蚀作用虽然不是影响层理缝形成的主要机理,但对于层理缝的开度、规模、横向连续性与连通性及其发育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缝 发育特征 成因机理 油气意义 致密砂岩 页岩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浅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应斌 薛永安 +1 位作者 王广源 李果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6,共9页
石臼坨凸起油气勘探历经40余年,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程最长的地区之一。该区在经历多年的勘探沉寂之后,近年在其浅层新近系发现大中型油气田。通过回顾该区油气勘探历程,综合钻井、地化、地球物理等勘探资料,系统分析了石臼坨凸起浅层... 石臼坨凸起油气勘探历经40余年,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程最长的地区之一。该区在经历多年的勘探沉寂之后,近年在其浅层新近系发现大中型油气田。通过回顾该区油气勘探历程,综合钻井、地化、地球物理等勘探资料,系统分析了石臼坨凸起浅层油气藏的构造、油源及储盖组合等特征,总结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新思路指导下的创新地质认识是取得老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1低幅构造背景与岩性体的有效叠合匹配是浅层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2重新认识凸起区构造特征,特别是对北西向隐伏断层的成功确认,在凸起内部低幅构造的识别和成因分析上起到重要的作用;3多凹包绕型凸起带油源的有效判识有助于提高勘探成功率。石臼坨凸起重获油气发现的勘探启示可为渤海海域特别是凸起带探索出浅层油气藏的综合勘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臼坨凸起 浅层 新近系 低幅构造 油气成藏 勘探启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沉积体系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满郎 朱筱敏 张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2-278,共7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可划分出 6个沉积层序和 2个构造层序 ,下部构造层序包含层序 Ⅰ~Ⅳ ,上部构造层序包含层序Ⅴ~Ⅵ。在 6个沉积层序中 ,发育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并识别出湿地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可划分出 6个沉积层序和 2个构造层序 ,下部构造层序包含层序 Ⅰ~Ⅳ ,上部构造层序包含层序Ⅴ~Ⅵ。在 6个沉积层序中 ,发育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并识别出湿地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正常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滨湖、浅湖等沉积环境。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发育有南、北两个物源区 ,层序I,北物源充足 ,形成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层序Ⅱ~Ⅲ ,湖盆扩张 ,北物源总体退却 ,形成了曲流河正常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 ;层序Ⅳ~Ⅴ ,受南物源控制形成小型曲流河三角洲 ;至层序Ⅵ ,盆地急剧萎缩消亡 ,形成广布的曲流河沉积。昌吉凹陷及斜坡区的含煤地层 ,尤以层序Ⅲ湖侵泥岩最具生烃潜力 ,彩南及斜坡区层序Ⅲ曲流河、三角洲砂体为主要储层 ,三台及北三台地区油气储层主要为层序Ⅱ ,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侏罗系 沉积体系 油气储层
下载PDF
“下削上超”地层不整合的基本类型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何登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5-1006,共12页
基于中国多个盆地地质、地震和钻井等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对"下削上超"不整合面基本类型进行划分和研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地质意义。研究表明,不同构造环境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及上下地层堆叠方式变化较大,在... 基于中国多个盆地地质、地震和钻井等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对"下削上超"不整合面基本类型进行划分和研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地质意义。研究表明,不同构造环境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及上下地层堆叠方式变化较大,在伸展构造环境中,发育平行向外叠加型、平行向内叠加型与旋转叠加型等地层堆叠方式与相应的不整合类型;在挤压构造环境中,出现褶皱超覆叠加型、同沉积褶皱叠加型、背斜-向斜褶皱叠加型与褶皱顶部侵蚀谷充填超覆型等地层堆叠方式与相应的不整合类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在空间上常发生叠合,形成叠合不整合面,有持续隆升型、隆升迁移型与扩展迁移型等叠合类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随时间也会发生掀斜、旋转、褶皱、迁移等变化,受沉积盆地沉降中心迁移的影响出现古地貌跃迁型(沉降中心转移型)、断陷迁移型与拆离滑脱型等不整合类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作为圈闭场所与流体运移通道是矿产资源重要的赋存场所,成为叠合盆地的重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削上超” 不整合面 叠合不整合面 油气聚集 成矿部位 陆内变形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CSDP-2井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训华 郭兴伟 +3 位作者 吴志强 肖国林 张晓华 朱晓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7-218,共22页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生代地层属性,对研究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意义重大.针对科学钻探目标,采用区域地质背景指导下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方法,拟定了科学钻探井(CSDP-2井)位置;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剖面,采用地震相、地震速度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进行了钻前层位预测和油气储层分析.该井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的"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实施,全取芯钻探成果表明,中部隆起上赋存了三叠系-奥陶系海相残余地层,发育中等—好级别的、厚度较大的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在三叠系青龙组、二叠系龙潭组和栖霞组、泥盆系和志留系中获得多层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CSDP-2井的钻探发现,结束了关于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属性的争论,坚定了南黄海海相油气勘探的信心,为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海相残留盆地 钻前预测 油气发现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倪丘集凹陷油气显示特征及找油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全裕科 柳广弟 丁文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0-374,379,共6页
南华北盆地倪丘集凹陷共施工了16口油气探井,有7口探井见油气显示,其中位于大王庄构造上的南12井试获工业油流,累计产油32.26m^3。对凹陷内油气显示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规律:油显示主要集中在下第三系双浮组;储集岩类型主要... 南华北盆地倪丘集凹陷共施工了16口油气探井,有7口探井见油气显示,其中位于大王庄构造上的南12井试获工业油流,累计产油32.26m^3。对凹陷内油气显示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规律:油显示主要集中在下第三系双浮组;储集岩类型主要为中砂岩和细砂岩;油和气显示的深度分别集中在10000~2000m和3000~4000m;原油具有典型的煤成油特征;遭受过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等次生变化。研究结果还表明,该凹陷存在至少一次煤成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并初步指出了在该凹陷的找油方向,即除了寻找原生煤成油油藏外,还要注意寻找次生油藏;上白垩统残留地层是凹陷内古生界源岩产生的油气向新生界圈闭运移聚集的遮隔层,为成藏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显示 分布特征 找油意义 倪丘集凹陷 南华北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膏盐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文楷 许国明 +2 位作者 宋晓波 隆轲 陈颖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7-707,共11页
探讨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岩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对成烃和成储的影响。在岩心、薄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雷口坡组膏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岩性组合特征和测井特征等开展研究发现,雷口坡组膏盐岩层系发育云岩+膏盐岩、膏... 探讨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岩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对成烃和成储的影响。在岩心、薄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雷口坡组膏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岩性组合特征和测井特征等开展研究发现,雷口坡组膏盐岩层系发育云岩+膏盐岩、膏岩+云岩、灰岩+膏盐岩、膏盐岩+灰岩4种组合类型,以及潮上塞卜哈、潮上小型蒸发盐盆、潟湖和蒸发盐盆4种成因模式。雷一段-雷二段面状展布的膏盐岩以塞卜哈成因为主,龙岗地区雷一段发育环带状展布的小型蒸发盐盆;雷三段发育以川中为中心、呈水滴式展布的潟湖成因膏盐岩;雷四段在川西南-川西地区发育牛眼式展布的蒸发盐盆成因膏盐岩。川西地区雷四段膏盐岩层系中发育有品质较好的烃源岩和以膏溶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岩溶储层,具备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雷口坡组 膏盐岩 成因模式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贝尔凹陷关键层序识别与油气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雅宁 鲍志东 +2 位作者 彭仕宓 李小瑞 侯秀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1-16,163,共6页
在充分消化、吸收贝尔凹陷现存多套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基础上,综合参考岩性特征、电性特征、三维地震界面特征及孢粉组合特征,从建立贝尔-南贝尔-塔南凹陷层序格架出发,将贝尔凹陷铜钵庙-南屯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其中该次识别的关键层... 在充分消化、吸收贝尔凹陷现存多套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基础上,综合参考岩性特征、电性特征、三维地震界面特征及孢粉组合特征,从建立贝尔-南贝尔-塔南凹陷层序格架出发,将贝尔凹陷铜钵庙-南屯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其中该次识别的关键层序——SQn41沉积时期构造运动相对平静,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泊及湖底扇等沉积类型,在海塔盆地具有良好的对比性。SQn41层序的发现使得建立海塔盆地等时区域地层格架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层序地层 沉积特征 油气意义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9段裂缝特征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惠 赵红格 +4 位作者 李莹 雷琳琳 汪建 李俊 邵晓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21,共13页
天然裂缝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盆地古峰庄地区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有关裂缝研究成果较少,对其分布规律和活动时期认识不清。通过古峰庄地区延长组长7—长9段岩心、成... 天然裂缝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盆地古峰庄地区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有关裂缝研究成果较少,对其分布规律和活动时期认识不清。通过古峰庄地区延长组长7—长9段岩心、成像测井、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岩石声发射及构造应力和断裂活动分析,对其天然裂缝的特征、形成期次及成因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裂缝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古峰庄地区长7—长9段天然裂缝较发育,尤以长7段最发育;以高角度和垂直裂缝为主,走向以NEE向为主,NE向次之,少量NW和NWW向;裂缝以未充填和方解石半充填为主,有效性较好;裂缝面较平直,可见油侵、油迹、油斑等明显的油气运移痕迹。长7、长8、长9段氧同位素均值分别为-15.8‰,-17.5‰,-18.7‰,裂缝的形成深度分别为1 675,2 338,2 785 m;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90~100℃,120~130℃,换算得裂缝形成深度范围在1 750~2 000 m, 2 500~2 750 m。该区长7—长9段裂缝活动具有多期性,可划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为主要活动时期。不同时期发育的有效性裂缝改善了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物性,为长7—长9段等多层系—深层系油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并影响着油井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油气意义 延长组 古峰庄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凹陷二叠系砂砾岩储层沸石类胶结物的形成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晖 纪宝强 +6 位作者 杨森 王然 张顺存 李佳思 张生银 邹妞妞 史基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1-354,共14页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凹陷二叠系砂砾岩储层中广泛发育沸石类胶结物。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和能谱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沸石类胶结物中浊沸石最为发育,其次为片沸石,方沸石含量较低,其形成条件为富含Na^(+)、Ca^(...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凹陷二叠系砂砾岩储层中广泛发育沸石类胶结物。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和能谱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沸石类胶结物中浊沸石最为发育,其次为片沸石,方沸石含量较低,其形成条件为富含Na^(+)、Ca^(2+)、Mg^(2+)的弱碱性还原环境。研究区沸石矿物的晶型较为完整,罕见方沸石与片沸石、浊沸石共生,也没有发生方沸石向片沸石和浊沸石转化的现象,表明沸石矿物是在成岩阶段从孔隙水中自形结晶形成;方沸石形成于早成岩阶段A期,其形成温度较低,为60~70℃,片沸石和浊沸石形成于早成岩阶段B期,片沸石形成温度为90~100℃,浊沸石形成温度为100~110℃。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表明,研究区沸石类胶结物更易发育于杂基含量较低、分选和磨圆度较好、原生孔隙发育、孔隙水易于流动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中。早期形成的方沸石易发生溶蚀但其含量较低,片沸石和浊沸石形成时间较晚,更接近油气充注时期,且稳定性较高,一般很难发生强烈溶蚀,因此研究区沸石的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改善不大。研究区压实作用强烈,适度含量的沸石类胶结物可有效抵御砂砾岩储层的压实作用,保留良好的剩余粒间孔及连通的孔隙喉道,为后期酸性流体的进入提供必要的空间基础,有利于溶蚀作用;大量沸石胶结会破坏砂砾岩原有的储集空间,堵塞孔隙喉道,阻碍后期酸性流体的进入,使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降低,因而不利于储层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类胶结物 形成机理 油气意义 砂砾岩储层 二叠系 准噶尔盆地
原文传递
地表土壤中物理吸附轻烃的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广之 程同锦 +1 位作者 汤玉平 邓天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9-695,共7页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各赋存状态轻烃在沉积岩表面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物理化学平衡。油气藏上方地表土壤中的物理吸附轻烃主要来源于油气藏,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反映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根据环...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各赋存状态轻烃在沉积岩表面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物理化学平衡。油气藏上方地表土壤中的物理吸附轻烃主要来源于油气藏,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反映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根据环境中物理吸附轻烃的含量与组分特征,可追踪出轻烃供给源(即油气藏),并可进一步预测与推断出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轻烃技术是让样品在真空状态下比较完全地释放出所吸附的物理吸附轻烃,用气相色谱仪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的轻烃组分,然后根据轻烃的浓度变化来推断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轻烃技术在岩性变化很大的四川盆地新场气田实验剖面上、在地质及地表条件复杂的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黄土塬实验区及塔里木盆地柴窝堡戈壁实验区都有很好的油气指示意义。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吸附 轻烃 油气 指示意义
下载PDF
文莱—沙巴盆地深水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武 赵志刚 +7 位作者 张功成 谢晓军 刘世翔 王一博 宋双 王龙 孙瑞 郭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81-4295,共15页
为揭示活动陆缘深水褶皱冲断带的特征及成因,本文利用地震和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文莱—沙巴盆地深水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并结合盆地演化动力学特点,探讨其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对深水区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 为揭示活动陆缘深水褶皱冲断带的特征及成因,本文利用地震和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文莱—沙巴盆地深水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并结合盆地演化动力学特点,探讨其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对深水区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莱—沙巴盆地深水褶皱冲断带具有"垂向分期、平面分段"的特点,垂向上,以中中新统底界面为界可划分为下部(始新世-早中新世)和上部(中中新世-现今)两套逆冲褶皱冲断体系,其中下部逆冲褶皱冲断带的形成与古南海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上部逆冲褶皱冲断带是中中新世以来三角洲前缘重力滑动与苏禄海扩张造成的区域挤压应力远程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且苏禄海扩张造成的远程挤压效应主控平面上南北段褶皱冲断带变形的差异性,导致北段褶皱变形强度大于南段,具有背斜褶皱数量多、褶皱间距离短、逆冲断层倾角陡的特点,南段反之;且晚上新世以来北段深水区地层缩短量大于陆架区伸展量,两者之差为2~6km,而南段两者相当,仅受三角洲前缘重力滑动影响.整个褶皱冲断带发育断弯、断展、断滑褶皱等3种断层相关褶皱以及叠瓦扇和冲起构造2种逆冲构造组合,是多期NW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以前展式向盆地扩展.此外,由于中中新世以来逆冲断层的持续活动,研究区深水褶皱冲断带发育众多构造圈闭,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且南段优于北段,靠近陆坡的近端优于远端,可作为勘探部署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褶皱冲断带 文莱—沙巴盆地 构造特征 成因机制 油气意义 南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ywb地区中生界小断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羽 任丽 邓楠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9-194,共6页
通过对近年采集的高品质“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处理解释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ywb地区中生界发育一系列小断层。在对断层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小断层体系特征、活动期次及其动力学成因... 通过对近年采集的高品质“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处理解释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ywb地区中生界发育一系列小断层。在对断层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小断层体系特征、活动期次及其动力学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微小断层起到了沟通油源、控制油气运聚及富集的作用,与小断层伴生的裂缝能够改善致密储层的物性。研究结果对该区中生界油藏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有了新认识,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两宽一高”三维地震 小断层 油气成藏 勘探意义
下载PDF
煤化作用过程中有机显微组构演化特征及生烃意义综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帅 丁文龙 +5 位作者 陈文玲 刘建军 蓝宝锋 何丹 赵军辉 李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1,158,共8页
煤化作用过程中有机显微组分及结构演化研究对煤层气(CBM)勘探开发具一定参考价值。对各类煤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形态特征及大分子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针对该研究的8种主要物理化学研究方法:分子模拟法、红外光谱(F... 煤化作用过程中有机显微组分及结构演化研究对煤层气(CBM)勘探开发具一定参考价值。对各类煤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形态特征及大分子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针对该研究的8种主要物理化学研究方法:分子模拟法、红外光谱(FTIR)、色谱法、质谱法(MS)、核磁共振(NMR)、拉曼光谱(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衍射(XRD)及组合研究的原理及一些应用。探讨了该研究在煤生烃方面的意义,表明地质演化是生烃的基础,大分子结构演化是控制生烃能力的关键,而动力反应机制是使生烃能力呈现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最后指出未来还需加强孔隙网络基础研究、学科方法交流研究、与泥页岩对比研究及软件研发,同时应适度关注低碳能源可能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作用 有机 显微组分 组构演化 生烃意义 展望
下载PDF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hydrocarbon significance of Eocene organic-rich fine-grained soft sediments in the Leijia Region,Liaohe Depression
15
作者 Yijie WEN Jianguo ZHANG +1 位作者 Shu TAO Chenyu CAI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83-97,共15页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 of soft sediments has always been a research hotspot,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nalyzing the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background of a basin,as well as the physical properti...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 of soft sediments has always been a research hotspot,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nalyzing the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background of a basin,as well a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s.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soft 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are develop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Liaohe depression.In this study,through core observation and 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various types of deformation structures are identified in the core samples which are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Es4 in the Leijia region,western sag of Liaohe depression,such as liquefied dikes,liquefied breccia,convoluted laminae,annular bedding,synsedimentary faults,vein structures,etc.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e structure,single well profile and continuous well profile,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background,this study clarifies that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 of soft sediments in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caused by seismic ac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of deformation layers in the study area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undeformation layers,which proves that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 of soft sediments has a good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 Liaohe depression organic-rich fine-grained soft sediments hydrocarbon significance
原文传递
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古构造恢复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尹帅 赵威 范子宜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50,共8页
古构造的高点通常是致密气长期运移和聚集的有利低势区,古构造恢复对致密砂岩气勘探尤为重要。以沁水盆地南部地区为例,基于该地区丰富的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对该地区在燕山早期(J_1—J_2)、燕山晚期(J_3—K_1)及喜马拉雅中期(E—N)... 古构造的高点通常是致密气长期运移和聚集的有利低势区,古构造恢复对致密砂岩气勘探尤为重要。以沁水盆地南部地区为例,基于该地区丰富的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对该地区在燕山早期(J_1—J_2)、燕山晚期(J_3—K_1)及喜马拉雅中期(E—N)等3个关键构造演化期的古构造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自晚三叠世以来,本区表现为整体隆升剥蚀,强剥蚀区沿着NE—SW方向展布。燕山运动期间古隆起具有继承性,晚二叠世地层挤压变形强烈,古构造表现出"多隆多坳"特征;喜马拉雅运动中期出现"夷平化"现象,逐渐接近现今构造特征,部分古隆起逐渐变得宽缓,构造形态表现为"背斜宽缓,向斜紧闭"。将喜马拉雅运动中期的古构造单元划分为相对隆起带、相对斜坡带及相对坳陷带。相对隆起带是下一步该区煤系致密砂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构造恢复 致密砂岩气 油气意义 沁水盆地
下载PDF
歧口凹陷南大港断裂活动性分析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思谦 刘池阳 +2 位作者 张东东 曲少东 李健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以歧口凹陷三维地震剖面为主要基础资料,通过计算沙河街组三段、一段以及东营组沉积时期的古落差,剖析了南大港断裂的活动性。结果表明,南大港断裂在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活动性最强,断裂未表现出明显的构造迁移现象,与整个区域断裂的... 以歧口凹陷三维地震剖面为主要基础资料,通过计算沙河街组三段、一段以及东营组沉积时期的古落差,剖析了南大港断裂的活动性。结果表明,南大港断裂在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活动性最强,断裂未表现出明显的构造迁移现象,与整个区域断裂的活动规律"格格不入",其原因应与基底走滑断裂的活动有关。另外,还提出了南大港断裂现今的形态是在明化镇组后才形成的。最后,论述了南大港断裂对于油气生成、运移以及聚集成藏的影响,指出了其重要的油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南大港断裂 古落差 构造迁移 构造演化 油气意义
下载PDF
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藏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国宏 张云银 贾洪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共3页
合肥盆地是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共同作用产生的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其经历了印支期盆地基底形成期,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坳陷盆地发育期,晚侏罗世前陆盆地发育期,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发育期,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发育期,晚第三纪—... 合肥盆地是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共同作用产生的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其经历了印支期盆地基底形成期,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坳陷盆地发育期,晚侏罗世前陆盆地发育期,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发育期,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发育期,晚第三纪—第四纪盆地消亡期等六个阶段。在盆地发育过程中,大别造山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郯庐断裂带的影响仅仅局限于盆地的东部地区。该区发育了两套潜在烃源岩,且以煤成气为主,生储盖匹配较好,构造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构造演化 油气藏 大别造山带 郯庐断裂带 油气意义
下载PDF
中苏门答腊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国栋 张琴 +2 位作者 朱筱敏 朱世发 王新荣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5-8,共4页
构造演化控制了中苏门答腊盆地始新世—全新世的海侵—海退旋回:始新世—渐新世,盆地处于同生裂谷早期,盆地低洼区主要发育小范围陆相沉积;中新世时,盆地进入同生裂谷后期而继续断裂扩张,早期发生了来自西南方向的海侵,中中新世之后盆... 构造演化控制了中苏门答腊盆地始新世—全新世的海侵—海退旋回:始新世—渐新世,盆地处于同生裂谷早期,盆地低洼区主要发育小范围陆相沉积;中新世时,盆地进入同生裂谷后期而继续断裂扩张,早期发生了来自西南方向的海侵,中中新世之后盆地几乎全部被海水淹没;到中新世晚期盆地开始遭受挤压,海水逐渐退出盆地。生储盖分布明显受沉积相控制,烃源岩和盖层主要为深海—半深海页岩,而储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相和滨浅海砂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新生代 构造演化 油气意义 中苏门答腊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睿祺 张敏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11期1-4,共4页
通过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原油的GC-MC分析,研究了原油中萘、菲系列、三芴系列和三芳甾烷等芳烃化合物组成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烷基萘和三芴系列分布特征指示原油母质来源为菌藻类,有一定的高等植物的输入,形成于咸水湖相环境;C26-三芳... 通过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原油的GC-MC分析,研究了原油中萘、菲系列、三芴系列和三芳甾烷等芳烃化合物组成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烷基萘和三芴系列分布特征指示原油母质来源为菌藻类,有一定的高等植物的输入,形成于咸水湖相环境;C26-三芳甾烷(20S)/C28-三芳甾烷(20S)比值和1-MP/9-MP值显示原油为低熟油,源岩还处于强烈的芳构化作用阶段;卡达烯、萤蒽、惹烯和芘的检出,是该区有机质有高等植物输入的又一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芳烃 地球化学意义 分布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