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藿香药用品种的延续与发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郝近大 谢宗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0-41,共2页
从中药材的发展历史看,现今的藿香正品应含有两个种即:广藿香和土藿香。
关键词 藿香 品种 考证 广藿香 土藿香
下载PDF
用^(45)Ca跨膜测量技术研究藿香、佩兰的钙拮抗作用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7
2
作者 莫尚武 张坐奎 +4 位作者 袁鹏飞 杜兴 吴玉蓉 丁伟璜 阮小燕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7-300,共4页
为了研究藿香、佩兰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依次用正己烷、氯仿、甲醇和水进行分离提取,并用45Ca跨膜测量技术进行钙拮抗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部分钙拮抗作用最好;将正己烷组分作柱层析,发现七个组分具有活性;藿香中... 为了研究藿香、佩兰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依次用正己烷、氯仿、甲醇和水进行分离提取,并用45Ca跨膜测量技术进行钙拮抗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部分钙拮抗作用最好;将正己烷组分作柱层析,发现七个组分具有活性;藿香中的墨绿色带、佩兰中的橙色带的钙桔抗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钙拮抗剂 藿香 佩兰 钙45跨膜测量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Inhibitory Effect of Huoxiang Zhengqi Liquid (藿香正气水) on Histamine Release 被引量:2
3
作者 余传星 朱玲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3年第4期276-280,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blocking effect of Huoxiang Zhengqi liqu id (HXZQL) on histamine release of basophils.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HXZQL to neutralize and b lock IgE and antagonize the effect of I...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blocking effect of Huoxiang Zhengqi liqu id (HXZQL) on histamine release of basophils.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HXZQL to neutralize and b lock IgE and antagonize the effect of IL 3 induced enhancing histamine relea se of bosaphils. Concentration and percentage of histamine release of bosaphils were tested by the basophil histamine release test. Results: The HXZQL drug serum had obvious inhibitive effect on degranulation of bosaphils induced by IgE antigen antibody complex ( P <0.0 5) and can successfully weaken the histamine release of basophils stimulated by IL 3.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untreated group, it showed P <0.01. Conclusion: HXZQL drug serum may neutralize and block IgE and has inhibitive effects on degranulation of cells when resensitized by antigens. It can also block allergic response type Ⅰ by antagonizing the effect of IL 3 induced enhancing histamine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oxiang Zhengqi liquid BASOPHILS hist amine release immunoglobulin E interleukin 3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藿香-佩兰-大黄”角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建仪 吕静 +3 位作者 马铭悦 张春辉 庄晓岩 张忠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29-34,共6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析角药“藿香-佩兰-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核心成分、核心靶点、关键通路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藿香-佩兰-大黄”角药的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进行筛选.疾病靶点通过Gencards...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析角药“藿香-佩兰-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核心成分、核心靶点、关键通路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藿香-佩兰-大黄”角药的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进行筛选.疾病靶点通过Gencards、Drugbank和TTD数据库检索,Uniprot数据基因名称通过Uniprot数据库查询,获取活性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作韦恩图.使用String平台,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靶点基因功能富集(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Bioinformatics绘制高级气泡图.最后,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结果网络通路图中核心活性成分是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核心靶点是PTGS2、RELA、TNF,关键通路是PI3K-Akt通路、IL-17通路、AGE-RAGE通路、NF-κB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2个核心成分和3个核心靶点结合良好.结论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角度具体分析,证明“藿香-佩兰-大黄”角药治疗CRF的有效性,为临床和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佩兰 大黄 角药 网络药理学 慢性肾衰竭
下载PDF
以藿香为例谈外来香药的本土化进程与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仁寿 王一竹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年第11期138-143,共6页
藿香是目前常用中药之一,是早期传入我国并成功完成本土化的香药中颇具代表意义的一味药物。本文以藿香为研究对象,梳理其自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引种,在隋唐时期被医家初步应用入药,在宋元时期随着香药被广泛应用而融入中医药体系,最... 藿香是目前常用中药之一,是早期传入我国并成功完成本土化的香药中颇具代表意义的一味药物。本文以藿香为研究对象,梳理其自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引种,在隋唐时期被医家初步应用入药,在宋元时期随着香药被广泛应用而融入中医药体系,最终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并有了品类划分的本土化进程。并以该药为代表,总结先于唐宋时期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外来香药融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过程,以及外来香药传入对中医药理论体系产生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外来药物 中药化 香药
下载PDF
HPLC Study on HPLC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Huoxiang(Herba Agastachis)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
6
作者 Jing W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双语)》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To establish HPLC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Huoxiang(Herba Agastachis)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Tech Mate C18-ST(5 um,4.6×250 nm)column by Agilent 1260 high... To establish HPLC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Huoxiang(Herba Agastachis)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Tech Mate C18-ST(5 um,4.6×250 nm)column by Agilent 1260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eluted with acetonitrile and 0.05%phosphoric acid in a gradient elution at a flow rate of 1.0 mL∙min-1.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70 nm.Hesperidin was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peak to calculate the RSD of the relative retention time.Precision,s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as well.80 different samples from 5 manufacture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HPLC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Huoxiang 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 was constructed with 11 specific chromatographic peaks in 80 samples.The method is accurate,reliable and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and could overall control the quality of Huoxiang 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HPLC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huoxiang 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
下载PDF
“藿”与“藿香”无关论
7
作者 林新治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34-335,共2页
《新华字典》第11版“藿”字下的解释义项只有“藿香”一词,而藿的本义却被忽略了。在古代,藿指豆叶,是一种蔬菜。虽然藿也应用于医药领域,但更多的是作为蔬菜被记载,而且被赋予区别社会阶层的文化意义。而藿香在一开始是作为香料... 《新华字典》第11版“藿”字下的解释义项只有“藿香”一词,而藿的本义却被忽略了。在古代,藿指豆叶,是一种蔬菜。虽然藿也应用于医药领域,但更多的是作为蔬菜被记载,而且被赋予区别社会阶层的文化意义。而藿香在一开始是作为香料从交趾引入的,始见于汉《异物志》。其后,藿香作为中药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不论是原植物,还是功用,或是后世的“文用”价值,两者都有所不同,不可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豆叶 鹿藿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索藿香正气口服液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活性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122
8
作者 邓燕君 刘博文 +6 位作者 贺桢翔 刘涛 郑荣蕾 杨安迪 黄澳 李玉婷 徐玉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3-1122,共10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探索藿香正气口服液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藿香正气口服液组方中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广藿香、紫苏...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探索藿香正气口服液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藿香正气口服液组方中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广藿香、紫苏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oscape3.7.2软件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进行可视化,通过DAVID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并通过Prism软件及Omicshare数据库绘制柱状图及气泡图进行可视化。结果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了10种药材,123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基因257个,关键靶点基因涉及PTGS2、HSP90AB1、AR、CAMSAP2、PPARG、NOS2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78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178个,细胞组成(CC)条目36个,分子功能(MF)条目6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19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乙型肝炎、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及T细胞受体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异鼠李素、葛花苷元、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素等核心化合物与COVID-19推荐药的亲和力相似。其中以槲皮素、异鼠李素、葛花苷元3者亲和力最强。结论藿香正气口服液中的化合物能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结合作用于PTGS2、HSP90AB1、AR、CAMSAP2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口服液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槲皮素 异鼠李素 葛花苷元
原文传递
石牌藿香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 分析广州产广藿香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 ,阐明广东特产药材“石牌藿香”的道地性内涵以及不同采收期的成分变化。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结果 从四月和七月采收的茎油中分离鉴定出 6 2个化合物 ,占总量的 96 .6 3% ,... 目的 分析广州产广藿香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 ,阐明广东特产药材“石牌藿香”的道地性内涵以及不同采收期的成分变化。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结果 从四月和七月采收的茎油中分离鉴定出 6 2个化合物 ,占总量的 96 .6 3% ,主要含广藿香酮 (71.87%和 71.72 % )、广藿香醇 (2 .5 7%和 3.39% )以及十六烷酸、d-苦橙油醇、δ-愈创木烯和反式 -丁香烯等 ;从叶油中分离鉴定出 5 6个化合物 ,占总量的 91.0 3% ,主要含广藿香酮(16 .6 9%和 6 5 .15 % )、广藿香醇 (18.95 %和 6 .10 % )以及反式 -丁香烯、α-愈创木烯、法呢醇、十六烷酸、刺蕊草烯等。结论 石牌藿香的茎油和叶油中均以广藿香酮的含量最高 ,与其它产地的明显不同 ;且以七月采收的含量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牌藿香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魏刚 李薇 徐鸿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 :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 MS分析色谱条件 ,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 ,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 ;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 ,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成分比较分析 ;结果 :... 目的 :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 MS分析色谱条件 ,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 ,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 ;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 ,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成分比较分析 ;结果 :以 1 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 ,GC MS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 ;固定产地的石牌藿香稳定性好 ,不同采收期主成分基本相同 ,其中广藿香酮的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 ;与同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相比 ,广藿香酮、广藿香醇等含氧组分以及不含氧的倍半萜烯类主成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 ;结论 :GC MS法分析广藿香挥发油主成分 ,方法准确可靠 ;其本身具有的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 ,为阐明道地药材牌香与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石牌藿香 挥发油 指纹图谱 广藿香酮 GC-MS
下载PDF
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谢肄聪 唐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 :探讨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5 0只 ,建立肢体缺血 再灌注模型。中药组分别于造模前经口给予藿香正气软胶囊 ;肠组织超微结构观察、肠黏液分泌及肥大细胞量化分析、测定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结果 ... 目的 :探讨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5 0只 ,建立肢体缺血 再灌注模型。中药组分别于造模前经口给予藿香正气软胶囊 ;肠组织超微结构观察、肠黏液分泌及肥大细胞量化分析、测定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结果 :肢体缺血 再灌注后 ,肠道屏障功能明显受到损伤和破坏。藿香正气软胶囊可有效减轻肠黏膜损伤 ;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NO浓度。结论 :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屏障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软胶囊 肠屏障功能 缺血-再灌注 肥大细胞
下载PDF
藿香正气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霍志鹏 刘元雪 +4 位作者 郝磊 王玉 何毅 周水平 闫凯境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405-410,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控制并发症为主。国家卫健委和多个省的诊疗方案中推荐藿香正气用于COVID-19医学观察期乏力伴胃肠不适或临床治疗期"湿邪、寒湿、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控制并发症为主。国家卫健委和多个省的诊疗方案中推荐藿香正气用于COVID-19医学观察期乏力伴胃肠不适或临床治疗期"湿邪、寒湿、疫毒"相关中医证型的治疗。藿香正气为常用的祛湿剂,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要从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综述了藿香正气的抗病毒、抗炎和改善相关症状等的研究进展,并尝试探讨了藿香正气用于防治COVID-19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藿香正气防治COVID-19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湿毒 祛湿 抗病毒 抗炎
原文传递
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黄庆芳 龚梦鹃 +1 位作者 陈艳芬 冯承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44-2150,共7页
研究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藿香正气口服液高、低剂量组,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为空白组。每组给予相应治疗7 d... 研究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藿香正气口服液高、低剂量组,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为空白组。每组给予相应治疗7 d后,分离大鼠血清,MTT法检测D-乳酸含量,速率法检测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分离大鼠结肠组织,定磷法检测Na^+-K^+-ATP酶活性和Ca^(2+)-Mg^(2+)-ATP酶活性,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钼酸铵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羟胺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occludin蛋白和Z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藿香正气口服液低剂量组能明显改善湿困脾胃证大鼠体质量、饮食、二便等状态,降低湿困脾胃证大鼠血清中D-乳酸含量和DAO活性,升高湿困脾胃证大鼠结肠组织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GSH-Px活性、CAT活性和SOD活性,升高湿困脾胃证大鼠结肠组织occludin蛋白和ZO-1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藿香正气口服液能有效恢复湿困脾胃证大鼠肠屏障功能,可能通过修复肠机械屏障功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口服液 湿困脾胃证 肠黏膜机械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原文传递
藿香正气液对湿阻证大鼠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薛晓倩 黄学宽 +2 位作者 高宁 刘鄂湖 任凌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65-169,共5页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液对湿阻证大鼠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藿香正气液组,每组8只。正常组常规喂养,其余各组采用改进的环境加疲劳法制造湿阻证模型,连续造模6 d。造模成功后,...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液对湿阻证大鼠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藿香正气液组,每组8只。正常组常规喂养,其余各组采用改进的环境加疲劳法制造湿阻证模型,连续造模6 d。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ig(20 mL.kg-1),治疗组予藿香正气液ig(20 mL.kg-1),1次/d,连续8d。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的方法观察结肠黏膜AQP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虚症状明显,胃黏膜有明显充血水肿,并有出血点及血块,大鼠结肠黏膜AQP4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经藿香正气液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AQP4表达量有所增加(P<0.05)。结论:藿香正气液可明显改善湿阻证大鼠脾虚腹泻等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结肠黏膜AQP4的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液 湿阻证 结肠黏膜 水通道蛋白4
原文传递
藿香正气方治疗胃肠型感冒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宏杰 郭利平 +7 位作者 杨丰文 张明妍 张立双 刘智 李越 季昭臣 郑文科 张俊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5-1499,共5页
系统评价藿香正气方治疗胃肠型感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 Data,Vip,Sino Med,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搜集藿香正气方治疗胃肠型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3月。筛选文献... 系统评价藿香正气方治疗胃肠型感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 Data,Vip,Sino Med,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搜集藿香正气方治疗胃肠型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3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纳入8个RCT,680例患者。8个研究均报告了临床有效率指标,提示藿香正气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RR及95%,1.2[1.08,1.33]);藿香正气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疗效优于西医常规疗法(RR及95%,1.32[1.20,1.46])。在症状缓解率方面,共纳入1个研究,提示藿香正气方在改善单个症状(如恶寒、发热、肠鸣腹泻方面)优于西药,在改善咽痛咽痒症状与西药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没有发现藿香正气方相关不良反应。藿香正气方治疗胃肠型感冒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及西医常规治疗组。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 胃肠型感冒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藿香、苍术对甲型H1N1流感免疫调节差异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立 寇爽 +4 位作者 赵静 吕诚 何小鹃 姜淼 吕爱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归经芳香药藿香和苍术调节甲型H1N1流感免疫相关通路的差异。方法采用台湾中医药资料库、Pub Chem、TCMID查找肺经芳香药藿香和非肺经芳香药苍术的化学成分及其靶蛋白,采用Gene数据库查找甲型H1N1流感相关基因,运用生物信... 目的对比不同归经芳香药藿香和苍术调节甲型H1N1流感免疫相关通路的差异。方法采用台湾中医药资料库、Pub Chem、TCMID查找肺经芳香药藿香和非肺经芳香药苍术的化学成分及其靶蛋白,采用Gene数据库查找甲型H1N1流感相关基因,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三者分子网络和生物通路的相关性,对比两种药物对甲型H1N1流感免疫相关通路中的作用差异。结果藿香靶蛋白共42个,苍术靶蛋白24个,甲型H1N1流感相关基因32个。甲型H1N1流感的分子网络与藿香形成的分子网络关联较多,与苍术形成的分子网络关联则相对较少;藿香较苍术可以作用于更多与甲型H1N1流感相关的免疫炎性疾病;藿香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作用于10条免疫生物学通路,苍术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作用于4条免疫生物学通路。结论归肺经芳香药藿香较非肺经芳香药苍术对甲型H1N1流感可能更有免疫调节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芳香药 藿香 苍术 生物信息学 免疫通路
原文传递
运用近红外技术建立藿香正气胶囊中厚朴酚的定量模型 被引量:20
17
作者 郭念欣 蔡佳良 +2 位作者 李蕾蕾 黄洁燕 姬生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6-149,共4页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藿香正气胶囊中厚朴酚含量快速测定的方法。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9批次藿香正气胶囊中厚朴酚含量,近红外光谱法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厚朴酚的定量模型。结果:建立的厚朴酚...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藿香正气胶囊中厚朴酚含量快速测定的方法。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9批次藿香正气胶囊中厚朴酚含量,近红外光谱法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厚朴酚的定量模型。结果:建立的厚朴酚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2)、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校正均方差分别为0.945 6,0.054 3,0.024 5。经外部验证,预测均方差为0.045 9,平均回收率为101.26%。结论: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稳定,准确可靠,可快速对藿香正气胶囊中厚朴酚的含量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藿香正气胶囊 厚朴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藿香正气软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湿盛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桐茂 刘炜 +1 位作者 赵博 唐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214-2217,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湿盛患者可能发病机制及藿香正气软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FD脾虚湿盛患者,治疗组给予藿香正气软胶囊+淀粉片,阳性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模拟剂,治疗28 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药效判定标准...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湿盛患者可能发病机制及藿香正气软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FD脾虚湿盛患者,治疗组给予藿香正气软胶囊+淀粉片,阳性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模拟剂,治疗28 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药效判定标准、胃排空观测、胃动素(MTL)、胃泌素(GAS)、一氧化氮(NO)、五羟色胺(5-HT)等指标,同时与阳性对照、健康对照比较。结果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组治疗后上腹胀满、早饱、口黏腻、恶心、呕吐、大便积分明显降低(P<0.05),而食欲不振、嗳气积分无明显降低(P>0.05);与多潘立酮治疗组治疗后上腹胀满、早饱、口臭、口黏腻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藿香正气软胶囊对FD患者胃排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藿香正气软胶囊及多潘立酮治疗后两组5-HT水平明显增加,其中藿香正气软胶囊组治疗增加显著(P<0.05),藿香正气软胶囊组治疗后NO水平明显增加(P<0.05),藿香正气软胶囊及多潘立酮组治疗后GAS无明显变化(P>0.05),藿香正气软胶囊增加MTL作用明显(P<0.05)。结论藿香正气软胶囊能够改善FD脾虚湿盛患者临床症候、促进胃排空、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藿香正气软胶囊 胃排空 胃肠激素 胃动素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藿香正气水中甘草酸、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 被引量:19
19
作者 卢建秋 孙明谦 +1 位作者 刘颖 乔延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2-744,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水中甘草酸、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10 min,40%B;25 min,45%B;30 min...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水中甘草酸、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10 min,40%B;25 min,45%B;30 min,50%B;60 min,55%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甘草酸、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厚朴酚、和厚朴酚进样量分别在0.094~0.470,0.041~0.205,0.018~0.090,0.235~1.175,0.311~1.55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同收率(n=6)分别为98.3%,99.6%,98.6%,98.0%,99.6%。结论: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为藿香正气水提供了多指标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水 甘草酸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厚朴酚 和厚朴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龚梦鹃 李春苑 +3 位作者 巫圣乾 王淑美 梁生旺 邹忠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型高通量测序仪对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检测。运用QIIME及LEfSe分析肠道菌群,鉴定出相对丰度...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型高通量测序仪对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检测。运用QIIME及LEfSe分析肠道菌群,鉴定出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的菌属。结果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逆转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下降及整体结构与组成的变化。鉴定了17种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菌属,藿香正气口服液可以对其中的5种产生有效的调节。结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阐释了湿困脾胃证病机,藿香正气口服液可以通过促进有益菌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来干预湿困脾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困脾胃证 藿香正气口服液 肠道菌群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