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添加对猪粪堆肥过程碳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波 叶菁 +3 位作者 刘岑薇 李艳春 翁伯琦 王义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11-3518,共8页
堆肥是最合适的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技术之一,但在堆肥过程中,碳素的损失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如何减少堆肥过程中碳素损失成为堆肥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猪粪等为原料,利用强制通风反应箱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堆... 堆肥是最合适的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技术之一,但在堆肥过程中,碳素的损失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如何减少堆肥过程中碳素损失成为堆肥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猪粪等为原料,利用强制通风反应箱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堆肥过程中碳素转化及碳素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呈下降趋势,添加生物炭处理的总有机碳含量提高了6.69%~20.60%;可溶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与总有机碳相似.腐殖质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添加生物炭处理的腐殖质碳含量下降了0.39%~14.97%;腐殖化系数(胡敏酸/富里酸)与生物炭添加量成正比,说明生物炭添加有利于堆肥的腐熟.至堆肥结束,堆料干物质失重率为23.51%~30.91%,碳素损失率为20.71%~28.85%,添加3%生物炭的处理干物质失重率与碳损失率均最高,添加9%生物炭处理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猪粪 堆肥 腐殖质碳 碳损失
原文传递
Responses of soil nitrogen, phosphorous and organic matter to 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21
2
作者 Man CHENG Shao Shan 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Revegetation is a traditional practice widely used for soil protection.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natural re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rbon fractions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Revegetation is a traditional practice widely used for soil protection.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natural re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rbon fractions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humus carbon (HS-C), humic acid carbon (HA-C) and fulvic acid carbon (FA-C))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The vegetation types, in order from the shortest to the longest enclosure duration, were: (a) abandoned overgrazed grassland (AbG3; 3 years); (b) Hierochloe odorata Beauv. (HiO7; 7 years); (c) Thymus mongoficus Ronnm (ThM15; 15 years); (d) Artemisia sacrorum Ledeb (AtS25; 25 years); (e) Stipa bungeana Trin Ledeb (StB36; 36 years) and (f) Stipa grandis P. Smirn (StG56; 56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estoration time except for ThM15. The concen- tration of NH4-N increased in the medium stage (for ThM15 and AtS25) and decreased in the later stage (for StB36 and StG56)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However, NO3-N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later stage (for StB36 and StG56). Carbon fractions had a similar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natur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he con- centrations of POC, HS-C, FA-C and HA-C accounted for 24.5%-49.1%, 10.6%-15.2%, 5.8%-9.1% and 4.6%-6.1% of total carbon, respectively. For AbG3, the relative changes of POC, HS-C and FA-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otal carb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vegetation restoration. The higher relative increases in POC, HS-C and FA-C confirmed that soil carbon induced by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as sequestrated by hig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tection. The increases of soil C fractions could also result in higher ecological function in semiarid grassland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humus carbon humic acid carbon fulvic acid carbon carbon fraction natural vegetation succession
下载PDF
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与腐殖质碳变化及其微生物效应 被引量:17
3
作者 蔡晓布 彭岳林 +1 位作者 魏素珍 于宝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4-844,共11页
基于多区域重复采样,研究了藏北高原不同状态(正常、轻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腐殖质碳(Humus carbon,HC)、胡敏酸碳(Humic acid carbon,HAC)和富里酸碳(Fulvic ... 基于多区域重复采样,研究了藏北高原不同状态(正常、轻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腐殖质碳(Humus carbon,HC)、胡敏酸碳(Humic acid carbon,HAC)和富里酸碳(Fulvic acid carbon,FAC)的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纤维素分解酶活性(Cellulolytic enzyme activity,CEA)对其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结果表明:高原寒旱环境中土壤的HC/SOC比例过低,但PQ值(HAC/HC)很高。随土层加深,不同状态草地SOC、HC、HAC含量、HC/SOC比例在总体上趋于不同程度的下降,PQ值则均呈一定程度的提高。相对于正常草地,随草地退化加剧,表层SOC、HC(HAC、FAC)增幅分别表现出略呈下降、大幅提高,亚表层降幅则均呈大幅下降。反映到0~20 cm土层,SOC、HC、HAC含量均表现出正常草地>严重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HC/SOC比例、PQ值则分别呈严重退化草地>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严重退化草地,说明草地退化在促进表层SOC、HC(HAC、FAC)形成与积累的同时,更"激发"了亚表层的矿化,尤其是严重退化草地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但腐殖质品质并未随土壤腐殖化程度的提高而得到相应改善。MBC、CEA与SOC、HC及组分高度一致的土体分布格局影响并决定了上述过程,草地退化有利于真菌、放线菌对土壤、尤其是亚表层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腐殖质碳 土壤微生物 高寒草原 西藏高原
下载PDF
雪被斑块对川西亚高山森林6种凋落叶冬季腐殖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倪祥银 杨万勤 +3 位作者 李晗 徐李亚 何洁 吴福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0-549,共10页
亚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是联系植物与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重要通道,在冬季可能受到雪被斑块的影响。该文采用凋落物网袋法,于2012年11月–2013年4月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厚雪被、中雪被、薄雪被和无雪被)下优势树种岷... 亚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是联系植物与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重要通道,在冬季可能受到雪被斑块的影响。该文采用凋落物网袋法,于2012年11月–2013年4月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厚雪被、中雪被、薄雪被和无雪被)下优势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不同雪被关键期(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和雪被融化期)的腐殖化特征。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6种凋落叶均保持一定程度的腐殖化,其中红桦凋落叶腐殖化度最大,达4.45%–5.67%;岷江冷杉、高山杜鹃、康定柳、四川红杉和方枝柏凋落叶腐殖化度分别为1.91%–2.15%、1.14%–2.03%、1.06%–1.97%、0.01%–1.25%和0.39%–1.21%。凋落叶腐殖质在雪被形成期、融化期和整个冬季累积,且累积量随雪被厚度减小而增加,但在雪被覆盖期降解,且降解量随雪被厚度减小而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凋落叶前期腐殖化主要受凋落叶质量影响,且与氮和酸不溶性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碳、磷、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冬季变暖情景下雪被厚度的减小可能促进亚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但凋落叶腐殖化在不同雪被关键期受雪被斑块和凋落叶质量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 腐殖化 腐殖质碳 雪被
原文传递
不同母质发育的紫色水稻土腐殖质分布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马世五 高雪松 +3 位作者 邓良基 胡玉福 李亨伟 黄春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2,共8页
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紫色水稻土土壤腐殖质碳的剖面分布及其组成特征,探讨了土壤腐殖质与活性有机碳、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表层腐殖质碳含量、HA/FA值同时受母质和水分条件的影响,冲沟上部的淹育性水稻土主要受母质的影响,而... 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紫色水稻土土壤腐殖质碳的剖面分布及其组成特征,探讨了土壤腐殖质与活性有机碳、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表层腐殖质碳含量、HA/FA值同时受母质和水分条件的影响,冲沟上部的淹育性水稻土主要受母质的影响,而冲沟交汇处的潜育性水稻土,则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剖面分布上,土壤腐殖质碳含量、HA/FA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在水分条件的影响下,腐殖质碳含量、HA/FA值表现为淹育性水稻土<渗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2)腐殖质碳、HA、HA/FA值的含量与L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FA与LOC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3)腐殖质碳、HA、HA/FA与TN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FA与T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碳 HA/FA 活性有机碳 紫色水稻土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敏 杨永锋 陈红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2,共5页
探讨了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旨在为衡量和评价不同有机物对植烟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T_1)处理相比,总体上腐熟麦秸秆(T_2)、生物炭(T_3)、芝麻饼肥(T_4)、牛粪(T_5)配施化肥... 探讨了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旨在为衡量和评价不同有机物对植烟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T_1)处理相比,总体上腐熟麦秸秆(T_2)、生物炭(T_3)、芝麻饼肥(T_4)、牛粪(T_5)配施化肥处理土壤腐殖质总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增幅分别为13.71%、9.31%、12.57%、28.10%,24.35%、6.30%、13.73%、14.80%,10.93%、16.11%、3.96%、26.27%,另外,T_2、T_4、T_5处理土壤胡敏酸碳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0.56%、66.14%、103.93%;T_4、T_5处理土壤胡/富分别提高32.20%、63.93%,PQ(胡敏酸在腐殖酸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提高22.96%、48.95%。综上,有机物配施化肥能改善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牛粪配施化肥处理效果最好,生物炭表现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腐殖质碳 胡敏酸碳 富里酸碳 胡敏素碳 PQ 胡/富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苏琳 张仁陟 蔡立群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4-529,共6页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碳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进行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采用秸秆还田免耕(NTS)、秸秆还田翻耕(TS)、免耕(NT)及常规翻耕(T)4种措施下春小麦-豌豆轮作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测定了0~5.0 cm、5.1~10.0 cm、10.1~30.0...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碳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进行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采用秸秆还田免耕(NTS)、秸秆还田翻耕(TS)、免耕(NT)及常规翻耕(T)4种措施下春小麦-豌豆轮作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测定了0~5.0 cm、5.1~10.0 cm、10.1~30.0 cm土层中总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碳含量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轮作10年后,与T处理相比,NTS、TS和NT处理的0~30 cm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碳含量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NTS和NT处理下腐殖质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TS和T处理下,5.1~10.0 cm土层中腐殖质碳含量最高,0~5.0 cm土层中腐殖质碳含量最低。10.1~30.0 cm土层中,TS处理的腐殖质碳含量大于NTS处理。表明秸秆覆盖和免耕均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腐殖质碳和热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总有机碳 腐殖质碳 热水溶性有机碳
下载PDF
Long-Term Effects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Amendments on Organic Carbon in a Paddy Soil of the Taihu Lake Region,China 被引量:9
8
作者 MA Li YANG Lin-Zhang +3 位作者 XIA Li-Zhong SHEN Ming-Xing YIN Shi-Xue LI Yun-D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A long-term experiment set up in 1980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manures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a paddy soil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China. Of the fourteen randomly distributed treatments consisting of di... A long-term experiment set up in 1980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manures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a paddy soil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China. Of the fourteen randomly distributed treatments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organic manure, inorganic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and potassium (K), and rice straw, eight were selected for the present study in 2007.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plus straw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 of the topsoil (0-10 cm) compared to that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lone. The content of SOC was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10-30 cm layer in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treatments and in the 20-40 cm layer in the manure treatments.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513C) ranged from -24% to -28% and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depth. The content of SOC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513C. In the 0-20 cm layer, the 513C valu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treatments of manure alone (M), manure and chemical N and P fertilizers (MNP), manure and chemical N, P, and K fertilizers (MNPK), manure, rice straw, and chemical N fertilizer (MRN), and chemical N fertilizer and rice straw (CNR), as compared with the no-fertilizer control. In the 30-50 cm layer, however, the rati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ll the treatments except Treatment CNR.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C peaked in the first 2-4 d of incubation and gradually leveled off thereafter over the first 3 weeks, being faster in the manure treatments than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treatments. The average rate of mineralization varied from 55.36 to 75.46 mL CO2 kg-1 d-1 and that of stable mineralization from 10 to 20 mL CO2 kg-1 d-1. In eight weeks of incubation, cumulative mineralization was always higher in the manure treatments than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treatments, being the highest in Treatment MRN. Combined humus in the soil was mainly (over 50%) composed of tightly combined fraction. The loosely combined humus and its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fertilizer humus MINERALIZATION organic manure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原文传递
林火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发林 肖化顺 罗鹏飞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9-245,共7页
火干扰被认为地球化学循环和土壤碳循环的主要干扰因素,主要包括森林火灾和计划烧除。就火干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火干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火灾类型、火强度、火干扰持续时间、可燃物特性、土壤类型... 火干扰被认为地球化学循环和土壤碳循环的主要干扰因素,主要包括森林火灾和计划烧除。就火干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火干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火灾类型、火强度、火干扰持续时间、可燃物特性、土壤类型、土壤含水率等,高强度火灾后土壤有机质显著减少、腐殖质急剧转化成溶解性物质,火干扰土壤中各粒度级碳含量增加、游离脂肪链的长度有选择性降低、土壤芳香烃和烷基大量增加、土壤腐殖酸与富里酸中的胡敏素数量增加,更高温度下胡敏素是残留在土壤中的主要有机成分,森林可燃物不完全燃烧后经过冷凝形成黑碳;森林火灾直接杀死部分菌类,改变土壤微生物结构和营养成分,通过核磁共振光谱比较腐殖质中的有机化合物,发现火干扰土壤的腐殖质羧基缺位。根据归纳现有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建立火干扰后土壤有机质连续跟踪调查研究机制,土壤有机质变异数据库,加强火干扰对土壤有机质影响机理的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土壤 有机质 腐殖质 碳循环
原文传递
两种生物质炭对酸性紫色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海岚 李冰 +6 位作者 王昌全 龙思帆 李斌 鲜顺志 曾林浩 肖美娟 刘奇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49-1957,共9页
生物质炭的性状与原料中木质纤维含量密切相关,为探明不同原料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选取玉米秸秆和紫茎泽兰分别作为纤维类和木质类原材料制备生物质炭,向酸性紫色土分别添加5%玉米秸秆生物质炭(MB)和5%紫茎泽兰生物质炭(EB)... 生物质炭的性状与原料中木质纤维含量密切相关,为探明不同原料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选取玉米秸秆和紫茎泽兰分别作为纤维类和木质类原材料制备生物质炭,向酸性紫色土分别添加5%玉米秸秆生物质炭(MB)和5%紫茎泽兰生物质炭(EB),测定90 d室内培养期间土壤胡敏酸(HA)、富里酸(FA)、胡敏素(HM)含量以及HA光学性质和元素组成变化。结果表明:MB和EB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32 m2×g-1和0.72 m2×g-1,总孔体积分别为42.71 mm3×g-1和12.59 mm3×g-1,碳与氢元素摩尔比(C/H)分别为1.91和1.46,氧、硫之和与碳元素摩尔比[(O+S)/C]分别为0.09和0.16,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吸附能力更强、有机质成分的缩合度更大且氧化度更小。与对照(不添加生物质炭,CK)相比,培养结束后,施入生物质炭的土壤HA、FA和HM含量分别显著增加(P<0.05)65.59%~102.82%、85.87%~118.54%和137.25%~161.23%,MB处理对这3种腐殖质含量的增加效应较EB处理更明显。培养结束时添加生物质炭的土壤HA/土壤有机碳(SOC)降低13.53%~27.06%,FA/SOC降低6.81%~18.03%,其中EB处理的降低效应达显著水平;HM/SOC则增加4.58%~11.40%,其中MB处理的增加效应达显著水平。添加生物质炭的土壤HA色调系数(ΔlgK)增加2.40%~5.60%,HA的缩合度(C/H)降低3.51%~11.81%,(O+S)/C增加1.51%~8.74%。总体来看,施入生物质炭均能相对增加腐殖质各组分含量,降低C/H,提高HA的氧化度[(O+S)/C],且纤维类原料(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效果更明显。纤维类原料(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稳定性较高的土壤胡敏素碳比例(HM/SOC),但降低了土壤HA的稳定性[HA的C/H降低,(O+S)/C增加];木质类原料(紫茎泽兰)生物质炭显著降低土壤胡敏酸碳比例(HA/SOC)和富里酸碳比例(FA/SOC),对HM/SOC增加效益不显著,反之提高了土壤易分解有机碳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生物质炭 紫茎泽兰生物质炭 腐殖质组成 腐殖质稳定性 腐殖质碳
下载PDF
稻草添加对新垦红壤易氧化有机碳和腐殖碳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战鹰 黄道友 +1 位作者 刘守龙 朱捍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1-875,共5页
通过始于200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稻草施用对新垦红壤易氧化有机碳和腐殖碳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年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初步显现,但处理间差异较小。随着试验继续进行10年后,有机碳含量进一步提升(幅度8.75%~51.04%),处理间差... 通过始于200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稻草施用对新垦红壤易氧化有机碳和腐殖碳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年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初步显现,但处理间差异较小。随着试验继续进行10年后,有机碳含量进一步提升(幅度8.75%~51.04%),处理间差异增加,其中稻草配施化肥效果最好,其次为化肥单施。与无肥处理比较,稻草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总量,效果优于化肥单施,而无肥与休闲处理差异较小。易氧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在各施肥处理中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且化肥单施与稻草化肥配施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对可提取腐殖碳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比率的影响基本与易氧化有机碳一致。从长期结果看,施肥处理对土壤胡富比影响相对较小,化肥单施和稻草配施化肥胡富比略低于不施肥和休闲处理。总体上,稻草与化肥配施能提高红壤旱地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提取腐殖碳含量,同时降低土壤胡富比,使土壤有机质更活跃,在土壤有机碳数量和质量上均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易地还土 红壤 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腐殖碳
原文传递
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应刚 林清 +2 位作者 王观远 李孙桂 曾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分析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以揭示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p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郊菜园土、水稻土两类土壤剖面0-80cm有机碳含量及腐... [目的]分析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以揭示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p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郊菜园土、水稻土两类土壤剖面0-80cm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土壤腐殖质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菜园土有机碳含量由表层16.16g/kg递减为5.32g/kg,水稻土由表层最大值12.37g/kg递减到4.19g/kg;但菜园土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类土壤的胡敏酸、富里酸总碳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菜园土中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种类型土壤腐殖质全碳量均与富里酸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胡敏酸、胡敏素均呈正相关,与pH、含水量、HA/FA的值则呈负相关。【结论】南宁市郊两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递减,腐殖质全碳量与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呈正相关,与pH、土壤含水量、HA/FA呈负相关;菜园土腐殖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榴土 莱吲土 腐殖质碳 刮面分布特征 南宁市郊
下载PDF
有机质对海相软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苟富刚 龚绪龙 +1 位作者 陆徐荣 李明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5-203,共9页
有机质是海相软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以连云港地区全新世海相软土为例,进行百组土体有机质物理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软土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0.98%,在0.90%~1.00%这个区间分布最为广泛。有机... 有机质是海相软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以连云港地区全新世海相软土为例,进行百组土体有机质物理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软土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0.98%,在0.90%~1.00%这个区间分布最为广泛。有机质含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平行海岸线较垂直海岸线土体有机质含量变化小,自上向下变化规律复杂,但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有机质含量与土体天然含水率、塑限、液限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土体天然密度、干密度和比重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土体粉粒含量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土体黏粒含量相关性差;有机质含量与固结压力≤400 kPa阶段的孔隙比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固结压力>400 kPa时的孔隙比相关性变差,这与有机质形成的复合体被破坏有关;海相软土黏土矿物、含盐量及含水率高,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在碱性环境多通过阳离子键桥的方式来结合,形成有机复合体,可能参与千年及万年尺度的碳循环;研究土层最大埋深达30 m,符合有机质深埋的演化规律,而研究土体沉积时间距今最高才约8000 a,推测研究土体有机质还未达到平衡状态,还在进一步的循环演化过程当中。上述相关研究成果对海相软土分布区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腐殖质 沉积年代 物理力学 碳循环
下载PDF
宁夏农田土壤有机碳特征及提升机理研究
14
作者 周涛 郭鑫年 +2 位作者 李百云 许泽华 邢润东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44-49,55,共7页
有机碳是土壤质量与肥力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过程,提升土壤有机碳是维持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关调查研究,分析了宁夏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腐殖质碳组分的含量特征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阐述了... 有机碳是土壤质量与肥力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过程,提升土壤有机碳是维持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关调查研究,分析了宁夏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腐殖质碳组分的含量特征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阐述了宁夏农田有机碳提升研究需要揭示的机制问题,提出农田土壤有机碳提升机理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宁夏农田土壤有机碳提升技术的不断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腐殖质碳 提升机制 宁夏农田土壤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成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日升 贾树海 王薇薇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以辽宁章古台沙地不同林龄(7年、16年、34年、55年)樟子松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0~5 cm、5~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有机碳的含量与储量进行比较,定量分析腐殖质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层... 以辽宁章古台沙地不同林龄(7年、16年、34年、55年)樟子松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0~5 cm、5~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有机碳的含量与储量进行比较,定量分析腐殖质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层中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并且有机碳含量与储量随林龄增长趋势显著,其中16~34年这一阶段是樟子松土壤有机碳积累最快的时期。土壤腐殖质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相似。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土壤0~5 cm土层的PQ值随林龄增长先增加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34年;5~40 cm土层PQ值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0~10 cm土层CHA/CFA比随着林龄的增长先增加后减小,10~40 cm土层CHA/CFA比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加。说明在16~34年生时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和腐殖质碳含量快速积累,表层土壤腐殖化程度最高,腐殖质的聚合度改善较为明显;34年生以后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碳含量增速减慢,甚至下降,表层土壤腐殖化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林龄 有机碳 腐殖质碳
下载PDF
秸秆深还年限对葡萄园土壤腐殖质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立强 赵竹青 +3 位作者 刘新伟 李鸣凤 张炜 张志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9期3640-3645,共6页
通过在葡萄园设置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CK(秸秆不还田)、SRF1(秸秆还田并深埋1年)和SRF2(秸秆还田并深埋2年)3个处理下耕层土壤的腐殖质组分碳含量、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等指标变化,旨在探明秸秆还田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 通过在葡萄园设置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CK(秸秆不还田)、SRF1(秸秆还田并深埋1年)和SRF2(秸秆还田并深埋2年)3个处理下耕层土壤的腐殖质组分碳含量、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等指标变化,旨在探明秸秆还田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RF1和SRF2处理土壤腐殖质碳含量分别增加25.8%和31.6%,且均明显提升了土壤的PQ(胡敏酸碳与腐殖质碳的比值)和胡富比(胡敏酸碳与富里酸碳的比值);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与CK相比,SRF1和SRF2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42.4%和60.6%,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9.2%和10.5%,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28.1%和30.6%。与CK相比,SRF1和SRF2处理土壤pH分别由5.86提升至6.48和6.79;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和有效铁含量均显著增加,且随还田年限的延长而增加。通过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综合来看,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腐熟化并提高土壤地力,且土壤肥力随还田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腐殖质碳 酶活性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腐殖质的影响——Meta分析
17
作者 邓倩 马娟娟 +4 位作者 孙西欢 郑利剑 武洪翔 李旭峰 安江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量化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程度,以不添加生物质炭土壤为对照,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pH及生物质炭裂解温度、施用量、施用时长下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显著提... 为量化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程度,以不添加生物质炭土壤为对照,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pH及生物质炭裂解温度、施用量、施用时长下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砂土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和胡敏素含量,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18.6%和92.2%;增加了中性、碱性土壤中的胡敏酸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2.5%和13.7%;施用裂解温度为500~600℃的生物质炭对于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含量的提升幅度最大,平均增幅分别为22.6%、14.1%和68.5%;生物质炭添加量为20~40 t/hm2条件下,显著提高了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3.7%、6.9%和84.6%;生物质炭施入土壤3个月内,胡敏酸含量显著升高,平均增幅为29.5%,在3个月到1年内增幅逐渐降低,1年后增幅又逐渐升高;生物质炭施入土壤6个月内,胡敏素含量增幅最高,平均为72.2%;随着生物质炭施用时间延长,土壤胡敏素含量的增幅逐渐降低。综上所述,施用裂解温度为500~600℃的生物质炭,在短期内对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的砂土及壤土中的腐殖质含量有较好的提升效果,随着施入时间的延长,该效果会逐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质 有机碳 META分析 生物质炭
下载PDF
紫云英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颖 温晓兰 +1 位作者 石温慧 刘小粉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8期95-97,共3页
试验设置不施肥(CK)、传统化肥(100%CF)、紫云英配施100%传统化肥(GM+100%CF)、紫云英配施80%传统化肥(GM+80%CF)、紫云英配施60%传统化肥(GM+60%CF)、紫云英配施40%传统化肥(GM+40%CF)等6个处理,探讨紫云英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 试验设置不施肥(CK)、传统化肥(100%CF)、紫云英配施100%传统化肥(GM+100%CF)、紫云英配施80%传统化肥(GM+80%CF)、紫云英配施60%传统化肥(GM+60%CF)、紫云英配施40%传统化肥(GM+40%CF)等6个处理,探讨紫云英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与100%CF相比,紫云英配施化肥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胡敏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2)胡敏素有机碳含量最高,为6.1~9.2g/kg,占土壤总有机碳的46.5%~70.4%;富里酸有机碳含量次之,为2.0~5.0g/kg,占土壤总有机碳的15.2%~38.3%;胡敏酸有机碳含量最低。(3)紫云英配施化肥提升了胡敏酸和富里酸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因此,建议在豫南地区水稻田利用紫云英配施化肥提升土壤质量和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配施化肥 土壤腐殖质 有机碳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沙地红柳灌丛内外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分变化特征
19
作者 刘小菁 胡玉福 +3 位作者 舒向阳 徐浩洋 何剑锋 王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1,共7页
为了解川西北高寒沙地红柳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分的影响,选取了沙地上修复24 a的红柳灌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土壤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川西北沙地红柳灌丛根区(SR)、灌丛中部(SM)、灌丛边缘(SE)、灌丛外部(SO)的... 为了解川西北高寒沙地红柳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分的影响,选取了沙地上修复24 a的红柳灌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土壤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川西北沙地红柳灌丛根区(SR)、灌丛中部(SM)、灌丛边缘(SE)、灌丛外部(SO)的0~20,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距灌丛植株水平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碳(SOC)、胡敏酸碳(HAC)、富里酸碳(FAC)和胡敏素碳(HMC)含量均呈现下降的特征;0~20 cm表层土壤,灌丛根区、灌丛中部和灌丛边缘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灌丛外部的1.86倍、2.35倍和1.63倍,灌丛根区、灌丛中部和灌丛边缘土壤腐殖质碳含量分别为灌丛外部的1.96倍、0.68倍和1.22倍;在距灌丛植株水平距离相同条件下,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各组分含量呈降低趋势;在灌丛根区,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相对于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32.31%和38.38%,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腐殖质碳相对于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9.34%和53.40%。研究得出,红柳灌丛内外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分存在空间异质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沙地 红柳灌丛 有机碳 腐殖质碳
下载PDF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20
作者 袁苗苗 田秀平 +4 位作者 赵秋 史昕倩 董家僖 向春阳 杜锦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7998-8004,共7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华北地区种植的油菜绿肥,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种植夏玉米之前,种植九种不同春油菜品种并翻压,通过对腐殖质组分、热水溶性有机质的测定,探讨春油菜翻压后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春油菜生物量以‘中油... 为了筛选出适合华北地区种植的油菜绿肥,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种植夏玉米之前,种植九种不同春油菜品种并翻压,通过对腐殖质组分、热水溶性有机质的测定,探讨春油菜翻压后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春油菜生物量以‘中油肥1901’最高,‘中油肥1904’的植株含碳量最高(69.51 g/kg),‘中油肥1901’次之(65.06 g/kg),春油菜总碳量以‘中油肥1901’最高(466.25 kg/hm2);春油菜翻压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含量、热水溶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胡敏酸和胡敏素以‘中油肥1901’增加最多;富里酸则以‘中油肥1804’增加最多;土壤热水溶性有机质以‘中油肥1907’增加最多,其次是‘中油肥190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增加较多的是‘中油肥1901’和‘中油肥1907’。该结果为本地农业生产中合理种植油菜绿肥、改善土壤肥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 热水溶性有机质 腐殖质组分 碳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