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人兽冲突现状与牧民态度认知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程一凡 薛亚东 +7 位作者 代云川 张宇 高雅月 周杰 李迪强 刘洪江 周跃 李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85-1393,共9页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了解国家公园内牧民对肇事野生动物的态度,为探究野生动物肇事规律、针对肇事动物制定防控措施以及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原真性、促进牧民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参...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了解国家公园内牧民对肇事野生动物的态度,为探究野生动物肇事规律、针对肇事动物制定防控措施以及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原真性、促进牧民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2014—2016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牧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和牧民对于野生动物的态度认知。调查分析发现:11月—次年3月是祁连县野生动物肇事高峰期,狼和雪豹是捕食家畜的主要动物;狼被牧民认为是肇事最严重的动物,而实际数据表明雪豹的肇事频次却要高于狼,这与两种动物生活习性以及保护等级有关,加之牧民对雪豹肇事的容忍度更高;天峻县相比祁连县,除了狼以外其棕熊肇事频次较高,牧民认为应当大力控制狼和棕熊的种群数量,因为棕熊除了捕食家畜,更会伤害牧民和破坏房屋,威胁到牧民的生活,雪豹则需要进一步保护;牧民一般会选择使用牧羊犬和强化圈舍来防止野生动物捕食家畜;羊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牧民主要经济收入,牧民对狼吃食羊无法容忍,棕熊入户直接掠食伤人现象目前频次不高,但需提前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祁连山国家公园 人兽冲突 态度和认知
下载PDF
我国野生动物肇事的现状及其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何謦成 吴兆录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3,共3页
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备受关注,但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很少。我国野生动物肇事以西部和西南部较为集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人类安全和健康,还增加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难度。主要是人口增长挤占野生动物生境、与之生活... 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备受关注,但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很少。我国野生动物肇事以西部和西南部较为集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人类安全和健康,还增加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难度。主要是人口增长挤占野生动物生境、与之生活空间重叠和一些野生动物食性变化的结果。缓解这一冲突,我国从生境、物种和人的管理方面开展了工作,也取得一些好的成果。但仍要强化理论体系、防范技术和潜在肇事物种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肇事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 管理
下载PDF
三江源区人兽冲突现状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闫京艳 张毓 +5 位作者 蔡振媛 陈家瑞 覃雯 张婧捷 连新明 张同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6-484,共9页
本研究整理了2015-2016年三江源区曲麻莱县、治多县和囊谦县的人兽冲突记录,并对主要肇事物种和人兽冲突的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以及受损类型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主要肇事野生动物依次为狼(978起,64.13%)、棕熊(117起,7.6... 本研究整理了2015-2016年三江源区曲麻莱县、治多县和囊谦县的人兽冲突记录,并对主要肇事物种和人兽冲突的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以及受损类型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主要肇事野生动物依次为狼(978起,64.13%)、棕熊(117起,7.67%)、雪豹(5起,0.33%)和野牦牛(3起,0.20%),其余422起冲突(27.67%)未记录肇事野生动物;(2)人兽冲突时间分布不稳定,其高发期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总体来看,每年的1月、2月和12月棕熊和狼引起冲突较少,高峰期通常为6-9月;(3)从地区分布看,人兽冲突热点区域是曲麻莱县和治多县,特别是曲麻莱县秋智乡和麻多乡,治多县治渠乡、多彩乡、立新乡和扎河乡,曲麻莱县和治多县交接区域是人兽冲突高发区,囊谦县人兽冲突整体相对较轻;(4)从受损类型看,对牛的攻击和伤害是最主要的受损类型(749次,79.94%),明显多于对羊(56次,5.98%)和马(24次,2.56%)造成伤害的冲突,以及对房屋和家具等其它财产造成破坏的冲突(108起,11.53%)。本研究结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缓解人兽冲突的措施等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人兽冲突 棕熊 雪豹
下载PDF
青海省人与藏棕熊冲突现状、特点与解决对策 被引量:22
4
作者 韩徐芳 张吉 +4 位作者 蔡平 张毓 吴国生 王恩光 徐爱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5,共8页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藏棕熊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与当地居民的冲突具有与大型食肉动物冲突的典型特点。2012-2015年我们对青海省人与藏棕熊冲突172起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同...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藏棕熊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与当地居民的冲突具有与大型食肉动物冲突的典型特点。2012-2015年我们对青海省人与藏棕熊冲突172起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采用分层访谈法对86户牧民做了人与藏棕熊冲突调查,以期了解该省人与藏棕熊冲突现状,掌握冲突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冲突发生的内在原因。研究结果显示:(1)全省人与藏棕熊冲突案件集中发生在玉树州和海西州,其中玉树州治多县和曲麻莱县冲突最为严重;(2)每年6-9月为冲突高发期,藏棕熊冬睡期的2月及11月也有发生;(3)藏棕熊伤害类型主要表现为损毁房屋构件、取食房屋内储存的粮食以及造成人身伤亡;(4)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当地人与藏棕熊冲突事件严重,政府应以货币的形式对野生动物伤害给予适当补偿;(5)目前牧民普遍采取的防熊措施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建议加强牧民游牧期间对房屋巡护、加固工作,建议撤户并村,妥善安置过冬食物与饲料,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伤害补偿工作;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藏棕熊的科学研究,为缓解人熊冲突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棕熊 人兽冲突 野生动物伤害 防熊措施 青海省
下载PDF
羌塘高原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成因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增让 靳茗茗 +1 位作者 郑鑫 魏子谦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21-1530,共10页
随着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加剧成为自然保护与地区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研究具有多主体性、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研究难度大。本文以羌塘高原为例,采用人与野生动物相互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梳理了人与... 随着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加剧成为自然保护与地区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研究具有多主体性、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研究难度大。本文以羌塘高原为例,采用人与野生动物相互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梳理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主体的规模、分布,识别了食草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牧草、人类聚落与野生动物竞争生存空间、草场围栏分隔栖息地及阻断迁徙通道等三种主要冲突类型。考虑草畜兽平衡核算了草地承载状况,模拟了家畜与野生动物生存空间重叠,刻画了草场围栏对栖息地及迁徙通道的影响。从重叠空间的资源竞争及人类活动扰动等方面剖析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成因。可为厘清冲突机制,提高干预效果提供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野生动物相互作用社会生态系统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 承载力 生态位 栖息地 放牧
原文传递
自然保护地人兽冲突管理现状、挑战及建议 被引量:18
6
作者 苏凯文 任婕 +2 位作者 黄元 杨洁 温亚利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9-265,共7页
我国自然保护地人兽冲突问题十分普遍,给当地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人兽... 我国自然保护地人兽冲突问题十分普遍,给当地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人兽冲突典型区域的人兽冲突管理的成效和问题,分析了这些区域内人兽冲突的现实问题与管理经验,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偿3个层面提出了新时期人兽冲突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冲突 自然保护地 管理建议
下载PDF
四川邛崃山脉雪豹与散放牦牛潜在分布重叠与捕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8
7
作者 史晓昀 施小刚 +5 位作者 胡强 官天培 付强 张剑 姚蒙 李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51-959,共9页
由雪豹(Panthera uncia)捕食散放家畜引起的人兽冲突是目前中国雪豹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四川邛崃山脉地处雪豹分布范围的东南缘,本研究以邛崃山中部的自然保护区群为研究区,收集了2014–2018年红外相机调查和动物粪便DNA分析中采... 由雪豹(Panthera uncia)捕食散放家畜引起的人兽冲突是目前中国雪豹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四川邛崃山脉地处雪豹分布范围的东南缘,本研究以邛崃山中部的自然保护区群为研究区,收集了2014–2018年红外相机调查和动物粪便DNA分析中采集到的雪豹与散放牦牛的分布位点,使用MaxEnt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两物种在研究区内的潜在分布范围,以两物种分布重叠的程度作为评估雪豹捕食家畜潜在风险的指标,从而识别雪豹–家畜冲突的高危区域。结果表明,在邛崃山中部的保护区群中,模型预测的雪豹适宜栖息地面积为871.14 km^2,牦牛适宜栖息地面积为988.41 km^2,二者重叠面积达534.47 k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的高山草甸地区,占域内雪豹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的61.35%。研究区域内总体上可能存在较高的雪豹–家畜冲突风险。在这些自然保护区以及新建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管理规划中,应把高山放牧作为对区内野生雪豹种群的关键威胁之一,重点关注模型预测的人兽冲突高危区域,通过改变社区牧业管理方式、发展社区替代生计等方式,降低潜在冲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冲突 放牧管理 保护地管理 物种分布模型 红外相机 保护地网络
原文传递
野生动物肇事:研究热点、难点与争论焦点 被引量:11
8
作者 祁新华 陈哲璐 +3 位作者 郑伯铭 张惠光 蔡斌 程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34-4444,共11页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野生动物肇事研究进展,对时空规律、肇事损害与评估以及防范策略等热点与难点进行全面梳理;同时指出当前争论的焦点,即如何协同社区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当地原住民或动物哪方应当搬迁、如何开展动物肇事补偿、是否采...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野生动物肇事研究进展,对时空规律、肇事损害与评估以及防范策略等热点与难点进行全面梳理;同时指出当前争论的焦点,即如何协同社区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当地原住民或动物哪方应当搬迁、如何开展动物肇事补偿、是否采用生物或基因控制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强调突破人类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引入多学科研究视角、兼顾利益攸关者的不同需求以及关注自然保护地等,希望能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人兽冲突 超越人类地理学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人兽冲突管控现状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元 杨洁 +2 位作者 张涵 苏凯文 温亚利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2,共6页
人兽冲突是在有限的自然资源状况下人类社会发展所遇到的全球性问题,会同时对人类和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在当前趋势下,这种矛盾冲突正在激化。文中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国内外人兽冲突管控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有越来越... 人兽冲突是在有限的自然资源状况下人类社会发展所遇到的全球性问题,会同时对人类和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在当前趋势下,这种矛盾冲突正在激化。文中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国内外人兽冲突管控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人兽冲突问题;尽管人兽冲突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国内外的人兽冲突形式存在共性。在应对我国的人兽冲突问题时,应考虑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由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共同出资,并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冲突 自然保护地 野生动物肇事 管控措施
原文传递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东宁片区人兽冲突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田晔 程鲲 +3 位作者 潘鸿茹 王雅玲 郑骄阳 邹红菲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7-492,共6页
针对人兽冲突现状、补偿情况、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等问题,通过入户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片区两个乡镇5个村屯的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发生冲突率47.28%,人兽冲突形式有粮食减产、捕食家畜和人身伤害,造成损害... 针对人兽冲突现状、补偿情况、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等问题,通过入户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片区两个乡镇5个村屯的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发生冲突率47.28%,人兽冲突形式有粮食减产、捕食家畜和人身伤害,造成损害的野生动物物种主要包括野猪、黑熊、东北虎、东北豹、马鹿和狍。造成的平均经济损失为8796.9元/年,其中农牧业损失最大,为10373.3元/年。但大部分野生动物损害未能得到补偿,仅1户得到了1000元的补偿款。人兽冲突的预防和缓解措施包括:规范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行为,禁止非法狩猎、在禁牧区放牧等活动;对东北虎及其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采取经济补偿办法,建立东北虎损害保险制度;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对东北虎等野生动物的保护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东宁片区 人兽冲突 补偿意愿
下载PDF
旅游能缓解保护地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吗?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庆明 《中国生态旅游》 2021年第5期663-675,共13页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正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显性问题,理解并寻找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方法成为重要研究问题。发展旅游被视为缓解此类冲突的重要手段,但已有研究尚未系统地评估旅游的缓解作用。本研究通过整合性综述的方法,探讨旅...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正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显性问题,理解并寻找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方法成为重要研究问题。发展旅游被视为缓解此类冲突的重要手段,但已有研究尚未系统地评估旅游的缓解作用。本研究通过整合性综述的方法,探讨旅游能否以及如何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这一问题。研究发现旅游对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影响是多重的。对于辐射范围内的社区,旅游通过给社区带来经济利益,可以提高居民对野生动物的容忍度,从而缓解冲突。但旅游经济利益分配存在不充足、不平等和不匹配等问题,因而其缓解冲突的效应也不均衡。有些旅游活动还会产生负面生态影响,导致野生动物对人类习惯化和种群数量过度增长,进而加剧景区周边社区与野生动物冲突。本文最后建议加强对旅游的分配正义、生态影响和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自然保护地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 生态补偿 分配正义
原文传递
人类活动对野化麋鹿生存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彬 安玉亭 +5 位作者 薛丹丹 孙大明 王立波 刘德元 任义军 沈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沿海地区,人类活动给不断增长的野化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带来了新的威胁。了解其中的规律有助于缓和、消除这些威胁对野化麋鹿产生的负面影响。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沿海地区,人类活动给不断增长的野化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带来了新的威胁。了解其中的规律有助于缓和、消除这些威胁对野化麋鹿产生的负面影响。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外的野化麋鹿为研究对象,对发生的野化麋鹿救助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生境救助次数和救助数量的特点,探讨所救助麋鹿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特征,总结野化麋鹿最主要的威胁因素。结果表明:共发生野化麋鹿救助次数209次,救助数量409头。不同年份野化麋鹿的救助次数(One-Way ANOVA:F=12.516,P<0.01)和救助数量(F=4.691,P<0.05)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不同生境野化麋鹿救助次数(K-W test:Χ^(2)=28.862,P<0.01)和救助数量(Χ^(2)=25.752,P<0.0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养殖塘发生的救助次数和救助数量最多。秋季野化麋鹿救助次数和救助数量较多,成年雄性麋鹿更容易受困于人类设施。落水、缠网和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受困、死亡比例最高。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清除栖息地四周的障碍物、科学预留供麋鹿使用的穿越通道、增设野化麋鹿逃生通道”等措施消除野化麋鹿生存的威胁,加强野化麋鹿巡护管理,推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最终减少人类活动对野化麋鹿生存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人兽冲突 野外救助 威胁因素 减缓措施
下载PDF
太行山东北部区域野生动物损害及损害补偿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佳忆 袁乃秀 +8 位作者 申立泉 周鑫 吕青昕 耿硕 杨歆雨 郑启泽 朱印酒 盛岩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05-2613,共9页
人兽冲突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研究主题,合理的损害补偿有助于野生动物可持续保护及管理。为探究太行山东北部区域野生动物损害及损害补偿,于2019年与2020年7—9月对区域内主要肇事野生动物(野猪Sus scrofa和狗獾Meles leucurus)进行... 人兽冲突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研究主题,合理的损害补偿有助于野生动物可持续保护及管理。为探究太行山东北部区域野生动物损害及损害补偿,于2019年与2020年7—9月对区域内主要肇事野生动物(野猪Sus scrofa和狗獾Meles leucurus)进行了种群及损害调查;2021年7—8月基于访谈,对区域的损害赔偿及社区的受偿意愿进行了量化计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太行山东北部区域的野猪(密度为(6.283±1.274)只/km^(2))及狗獾(密度为(4.855±1.610)只/km^(2))种群较大,对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损害,且肇事频率呈上升趋势;已有的防控手段效果有限,当地社区对野生动物保护支持度较高,但对肇事动物保护的态度相对消极;区域内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已普遍施行,有效补偿了受损农户的部分经济损失,但也存在补偿覆盖不全面、补偿标准模糊及补偿数额偏低等问题。当地农户的受偿意愿((10962.60±1751.55)元/hm^(2))与其文化程度、损害补偿满意度和野生动物保护态度负相关,与保护政策支持度正相关。根据调研结果,建议加大力度落实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政策、构建野生动物损害保险制度、开展长期监测,并控制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最终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模式、提供替代生计等方法,化解人兽冲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冲突 野猪(Sus scrofa) 狗獾(Meles leucurus) 太行山 野生动物损害补偿
下载PDF
Patterns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 and compensation practices around Daxueshan Nature Reserve, China 被引量:6
14
作者 Cheng Huang Xue-You Li +1 位作者 Liu-Jun Shi Xue-Long Jiang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06-412,共7页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 is essential to inform management decisions to encourage coexistence, but it is constrained by the lack of spatially-explicit data. We collected spatially-...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 is essential to inform management decisions to encourage coexistence, but it is constrained by the lack of spatially-explicit data. We collected spatially-implicit data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from 2009-2015 around Daxueshan Nature Reserve, Yunnan, China, and investigated the patterns and drivers of these conflicts. A questionnaire was also designed to capture local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insurance-based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es caused by targeted wildlife. We found that the Asiatic black bear (Ursus thibetanus) was the most conflict-prone animal around the reserve, followed by the rhesus macaque (Macaca mulatta) and Southeast Asian sambar (Cervus equinus). Conflicts we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mong seasons, villages, and communities, with several grids identified as conflict hotspots. Poisson models revealed that human-bear conflict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distance to the reserve and proportion of forest,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proportion of cropland. Binomial models showed that communities affected by crop depreda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cropland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tance to the reserve, whereas communities affected by livestock depredat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cropland. The insurance-based scheme has compensated over 90% of losses, to the satisfaction of 90.6% of responden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uman-bear conflict could be potentially reduced by eliminating food crops near the reserve boundary and livestock grazing at conflict hotspots.In addition, the insurance-based scheme could be replicated at a broader scale with improvement in loss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wildlife conflict Asiatic black bear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surance scheme Daxueshan Nature Reserve
下载PDF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研究——以青海省曲麻莱县野生动物保护为中心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君 陈蕴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40,M0003,共15页
本文基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田野调查,从三江源一个牧民社区生态共管实践入手,梳理和分析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多方合作的历史与现状,考察现实情境下牧民生计受到野生动物多重影响的困境以及地方利益相关者表达出的各种需求和... 本文基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田野调查,从三江源一个牧民社区生态共管实践入手,梳理和分析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多方合作的历史与现状,考察现实情境下牧民生计受到野生动物多重影响的困境以及地方利益相关者表达出的各种需求和意见。野生动物保护是三江源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不同行动者有着各自的环境话语和实践逻辑。国家环境政策、生物多样性话语与藏族传统生态知识共同作用于牧民的生态保护实践。在各行动者的环境话语与行动交织的生态保护实践中,需要重新审视社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和未来,以构建三江源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保护 环境治理 野生动物 人兽冲突
原文传递
基于CiteSpace的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研究现状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雨芹 苗震 +1 位作者 张伟 周学红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872,共14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现象的不断加剧,相关学者在该领域展开大量研究。然而,此前一直缺乏对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领域研究内容以及成果的归纳总结,这将阻碍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领域理论的发展,也会影响冲突的实际解决。因此,以Web of...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现象的不断加剧,相关学者在该领域展开大量研究。然而,此前一直缺乏对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领域研究内容以及成果的归纳总结,这将阻碍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领域理论的发展,也会影响冲突的实际解决。因此,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中2002—2022年的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国内外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主题、研究发展脉络以及研究前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发文量的增长趋势类似,国外在2013年迎来拐点,国内在2017年出现拐点,呈现增长趋势并持续至今;(2)国内外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体,且研究机构均以高校与保护区合作为主;(3)国内外研究均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从研究冲突表现形式及特征、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典型冲突物种、利益相关者态度和缓解对策,到研究开始结合野生动物生态和外部社会因素两方面,且在冲突产生的驱动因素方面有所探索,在冲突缓解及补偿策略方面的研究也更加多元;(4)国外的研究前沿趋向于摄食生态学、捕食者控制和运动生态学等,国内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保护区的冲突特征、放牧管理、补偿、保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结果可为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研究的纵深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并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的达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 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 研究现状 研究趋势
下载PDF
野生动物冲突中个体特征、事件严重性及救援效果对心理创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盼 白江迪 +1 位作者 陈文汇 刘俊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43-1651,共9页
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我国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物冲突的频次和范围逐渐增大。野生动物冲突带来的心理创伤已成为影响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难题。在心理创伤相... 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我国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物冲突的频次和范围逐渐增大。野生动物冲突带来的心理创伤已成为影响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难题。在心理创伤相关理论基础上,运用交叉分析、因子分析、次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野生动物冲突事件受害个体心理创伤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野生动物冲突事件中女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健康状况差、经济实力弱的个体更容易发生心理创伤;(2)随着受害者经济实力的提高,野生动物冲突的心理创伤程度显著降低;(3)野生动物冲突事件越严重,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程度显著增加;(4)野生动物冲突救援补偿措施效果越好,越能缓解受害者的心理创伤。最后借此提出:(1)对重点对象进行灾后心理干预;(2)增强受灾者的经济实力;(3)建立野生动物冲突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4)完善野生动物冲突补偿措施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冲突 个体特征 心理 心理创伤
原文传递
Assessing Human-Wildlife Conflict in the Periphery of Loango National Park in Gabon
18
作者 Mbani Cynthia Axelle Eugénie N’Safou Abubakar Ali Shidiki Ngankam Martin Tchamba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24年第3期297-312,共16页
Human-Wildlife Conflict in Gabon is a reality occurring in almost all protected areas in the country. These conflicts create real threats both for the survival of wildlife species and of human beings. This study was c... Human-Wildlife Conflict in Gabon is a reality occurring in almost all protected areas in the country. These conflicts create real threats both for the survival of wildlife species and of human being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periphery of Loango National Park in Gabon. This area is particular of seeing elephants wandering around villages. Respondents for the study were drawn from a wide range of stakeholders (State administrators, farmers and NGOs).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administration of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 guide on the;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Crops produced/destroyed. Animals are involved and economic loss is incurred due to conflicts. Data was analysed using SPSS version 16 and Kobo tool box. For qualitative data chi-square, descriptive statistic and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ere also us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elephants account for (60.1%) of crop destroyed followed by Ungulates (30.4%) and lastly by rodents (0.9%). The economic damage caused by the wildlife to crops valued at 72,084 USD in the zone in 2022. An urgent solution to this conflict is needed because the consequences are visible as well as the illegal repression by communities that have led to poisoning and killing of wildlife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wildlife conflict Protected Areas Crop Damage Crop Losses Loango National Park
下载PDF
Characterisation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around the Kahuzi-Biega National Park, Eastern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19
作者 Basubi Muke Matthieu Vwima Stany +3 位作者 Ayagirwe Basengere Rodrigue Mushagalusa Freddy Benjamin-Fink Nicole Bobo Kadiri Serg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4年第3期343-356,共14页
The history of mankind contains so many illustrations of well-classified and violent struggles against various animals over crop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al fields, attacks on human life or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have... The history of mankind contains so many illustrations of well-classified and violent struggles against various animals over crop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al fields, attacks on human life or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have access to certain natural resourc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haracterise the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that occur around the KBNP,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primates.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in 260 households selected using the snowbal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around the KBNP are characteris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crops in riparian fields by monkeys, chimpanzees and gorillas, the destruction of houses, physical attacks and zoonoses. Despite the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wildlife and local populations put in place by the Park’s managers, conflicts between local populations and the Park’s wild animals are still visible. These conflicts lead to the detention of wild animals by local people roaming in the villages and to poaching on the Park’s boundaries. The weakness of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policy on the part of the park managers and the resentment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towards the restriction of their access to natural resources are the major constraints on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conflicts between the local populations and the wild animals in the KBNP. The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resolution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around the KBNP must be geared towards and integrated into a community conservation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Conservation human-wildlife conflict Kahuzi-Biega National Park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数据估算浙江省开化县野猪种群数量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小南 田佳 +5 位作者 刘鸣章 申云逸 余建平 刘锋 申小莉 李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3-532,共10页
野猪(Sus scrofa)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对多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近年来在我国多地出现种群明显增长,因野猪损毁农林作物、伤人而引发的人兽冲突事件频发。为针对野猪的计划性捕猎与种群管理提供科学支持,本研究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基于红外... 野猪(Sus scrofa)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对多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近年来在我国多地出现种群明显增长,因野猪损毁农林作物、伤人而引发的人兽冲突事件频发。为针对野猪的计划性捕猎与种群管理提供科学支持,本研究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基于红外相机实地调查数据对野猪种群数量进行估算。选用开化县2020年9—10月429个位点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包括有效相机工作日23690 d,共记录到964次野猪的独立探测。利用Royle-Nichols模型,结合地形、植被、人类影响的环境变量因子和野猪家域面积参数,估计了野猪种群密度及分布。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野猪数量为(5548±2343)头(mean±95%C.I.);在与野猪家域面积大小相当的网格中,野猪的平均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8±0.61)头(mean±SD);野猪密度与海拔和居民点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森林覆盖率呈弱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果,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建议研究区域内的野猪捕猎活动选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的农田、种植园以及森林与农田交错区域开展。当地主管部门与钱江源国家公园未来应依托系统布设的红外相机监测网络,整合捕猎获取的个体信息记录和其他来源的数据,修正和完善种群动态模型,建立长期种群动态监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种群管理 人兽冲突 计划性捕猎 种群密度估计 红外相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