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形梯度的赣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人为干扰的空间响应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煖银 孙思琦 +1 位作者 薛达元 郭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7,共11页
赣南地区是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赣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统计的方法,研究了赣南地区基于地形梯度变化的土地利用结... 赣南地区是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赣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统计的方法,研究了赣南地区基于地形梯度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基于网格法分析了全区人为干扰度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梯度的关系,并对人为干扰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赣南地区的林地面积比例逐渐上升,其他用地类型的面积比例逐渐下降;其中林地和耕地的变化最为显著;(2) 1990—2015年间赣南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地形位指数为0.2164—0.6826的梯度1区域下降最为显著;(3)人为干扰分析显示,90%的高人为干扰度网格分布在低海拔和低坡度的地形梯度1区域,在其他地形梯度分布较少;(4)赣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为干扰度值存在极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高-低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地形梯度1的大余县、南康市、赣州市区、信丰县、瑞金市、会昌县、兴国县、于都县等8个县市,低-高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地形梯度较高的崇义县和上犹县。分析了赣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变化及其与人为干扰度的空间聚类效应,为合理布局和保护我国南方丘陵的生态用地,发挥赣南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人为干扰度 空间集聚 赣南地区
下载PDF
干旱区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定量评估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领梅 沈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5-429,共5页
在综合分析干旱区人类活动强度内涵及其与自然、社会和经济间关系基础上,构建了干旱区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2003年为例对新疆和田绿洲的人类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干扰强度 模糊综合评价 干旱区
下载PDF
冀东潟湖系统演进与人类干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桑云 耿秀山 +2 位作者 金永德 刘建强 刘如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研究了冀东滦河口潟湖、废滦河口潟湖和曹妃甸潟湖的形成、演化、形成条件和形态发生学过程。同时还详细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以及本区滨线工程和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海岸侵蚀;特别分析了相对海平面上升和潮位... 研究了冀东滦河口潟湖、废滦河口潟湖和曹妃甸潟湖的形成、演化、形成条件和形态发生学过程。同时还详细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以及本区滨线工程和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海岸侵蚀;特别分析了相对海平面上升和潮位抬升导致的近30 a来严重风暴潮频发造成的海岸环境退化以及流域、河口等拦水截沙工程导致的河口输沙锐减和沿岸海水悬沙含量减少。同时还指出,贮水槽和曹妃甸嘴岸下深槽不淤,水深,使其具有建设国际深水大港的前景,当前港口和油气工程圈滩造陆应结合汊道稳定性(P-A关系)分析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海岸 潟湖系统 自然演进 人类干预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菜子湖群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彭娜 周立志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176,共9页
选取1999年、2004年、2011年和2017年4期卫星遥感影像,采用网格分析法研究景观指数和人为干扰的时空分异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人为活动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安徽菜子湖群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999—... 选取1999年、2004年、2011年和2017年4期卫星遥感影像,采用网格分析法研究景观指数和人为干扰的时空分异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人为活动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安徽菜子湖群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999—2017年菜子湖群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滩涂和沼泽草滩占比分别减少12.23%和13.84%,农田及养殖塘面积分别增加12.12 km^(2)和20.71 km^(2),非湿地面积略有增加;湿地破碎化,景观斑块连通性下降,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景观异质性增加;湿地人为干扰强度增加,较高、高干扰等级占比增大;农田、养殖、围网及围坝等人为活动对斑块数量分布的影响在时间及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人为活动因子的交互作用较单个因子作用影响显著增强;景观指数与三大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渔业生产、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因子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景观 景观指数 人为干扰 驱动因子 地理探测器 相关性分析 菜子湖群
下载PDF
黄河中游窟野河流域水沙变化影响因素定量评估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慧娟 师长兴 +1 位作者 马小晴 刘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9-507,共9页
窟野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砒砂岩分布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是黄河中游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近几十年来该流域径流和输沙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深入探究窟野河流域产流产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对推进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具有重... 窟野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砒砂岩分布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是黄河中游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近几十年来该流域径流和输沙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深入探究窟野河流域产流产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对推进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突变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窟野河流域1955-2015年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弹性系数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定量估算了不同时期气候变化(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①61年间窟野河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并在1996年发生突变,且自2012年以来其水沙关系发生明显变化。②该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8.53%和81.47%,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59%和96.41%。以植被恢复和煤炭开采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该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减少的重要原因。③该流域多年的水土保持和其他人类活动已较大程度地减少了流域产沙,但同时也大幅度地降低了本已短缺的水资源量,未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参考之前的治理成效规划未来的水土保持工程和调整流域产业结构,达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yko假设 降水量 潜在蒸散发 人类影响 水沙变化 多沙粗沙区 窟野河 黄河中游
原文传递
High-throughput RNA interference screens integrative analysis: Toward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virus-host interplay 被引量:9
6
作者 Sandeep Amberkar Narsis A Kiani +2 位作者 Ralf Bartenschlager Gualtiero Alvisi Lars Kaderali 《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 2013年第2期18-31,共14页
Viruses are extremely heterogeneous entities; the size and the nature of their genetic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to amplify and propagate their genomes, are highly variable. However, as obligator... Viruses are extremely heterogeneous entities; the size and the nature of their genetic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to amplify and propagate their genomes, are highly variable. However, as obligatory intracellular parasites, replication of all viruses relies on the host cell. Having co-evolved with their host for several million years, viruses have developed very sophisticated strategies to hijack cellular factors that promote virus uptake, replication, and spread. Identification of host cell factors(HCFs) required for these processes is a major challenge for researchers, but it enabl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highly selective targets for anti viral therapeutics. To this e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latforms enabling genome-wide high-throughput RNA interference(HT-RNAi) screens has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veral key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viral lifecycle. A number of genome-wide HT-RNAi screens have been performed for major human pathogens. These studies enable first inter-viral comparisons related to HCF requirements. Although several cellular functions appear to be uniformly required for the life cycle of most viruses tested(such as the proteasome and the Golgi-mediated secretory pathways), some factors, like the lipid kinase Phosphatidylinositol 4-kinase Ⅲα in the case of hepatitis C virus, are selectively required for individual viruses. However, despite the amount of data available, we are still far away from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viruses and host factors. Major limitations towards this goal are the low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uch screens, resulting in limited overlap between different screens performed with the same viru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how statistical and bioinformatic analysis methods applied to HTRNAi screens can help overcoming these issues thus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and impact of such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interference HIGH-THROUGHPUT Cell population Dependency factors Bioinformatic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epatitis C VIRUS DENGUE VIRUS Viral infection Virus-host interactions
下载PDF
东祁连山喜马拉雅旱獭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9
7
作者 侍世梅 刘发央 严学兵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在甘肃天祝县抓喜秀龙乡对喜马拉雅旱獭(简称旱獭)生境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旱獭洞穴与各种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特征值(地理因子,人为干扰因子、植被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68.80%,可以较好地反映旱獭生境的特征,根据3个... 在甘肃天祝县抓喜秀龙乡对喜马拉雅旱獭(简称旱獭)生境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旱獭洞穴与各种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特征值(地理因子,人为干扰因子、植被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68.80%,可以较好地反映旱獭生境的特征,根据3个主成分中载荷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影响旱獭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坡度、纬度等地理因子,同时草高、地上生物量等与地理因子又具有协同效应;人为干扰距离、距公路距离等人类活动因子是次要因子;盖度等植被因子对旱獭的生境选择也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旱獭 生境选择 天祝 生态因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人类干扰对滇金丝猴潜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钱天陆 秦淑洁 +2 位作者 吴朝宁 席唱白 王结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9-361,共13页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动物,预测其栖息地变化,评估人类活动影响,进而识别保护空缺,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出行大数据估计人类出行密度,并将这一指标引入栖息地模型的构建;运用MaxEnt模型...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动物,预测其栖息地变化,评估人类活动影响,进而识别保护空缺,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出行大数据估计人类出行密度,并将这一指标引入栖息地模型的构建;运用MaxEnt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分别构建自然环境和人类干扰两种情景下滇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模型,并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干扰两类共计11个变量对栖息地的影响。结果显示:(1)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基于出行大数据的人类出行密度这一指标能很好表征人类干扰对栖息地的影响。(2)模型预测得到滇金丝猴高适宜栖息地面积3487.28 km2,认为影响滇金丝猴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海拔、年降水量、人类出行密度和距道路距离。(3)人类干扰对滇金丝猴栖息地有明显的负影响(使适宜栖息地面积相较于自然环境下减少9.32%),其中人类出行活动对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干扰最为明显;同时还发现研究区78.8%的区域均受到一个或多个人类变量的较强干扰。(4)在现有15个滇金丝猴群的活动斑块中,3个同时具有较高栖息地适宜性和较多人类干扰的斑块,可作为重点保护区域;同时发现栖息地质量在距道路和居民点约2500 m处均出现明显拐点,可作为开展保护工作的缓冲区参考距离。降低这些区域的人类干扰强度,对滇金丝猴的生存具有更重要的现实保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MaxEnt模型 人类干扰 出行大数据 潜在分布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城市近郊区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贵阳市乌当区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光兵 龙翠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103,共6页
该文研究了贵阳市乌当区马背山森林在弃耕地干扰、道路干扰、工程废弃物干扰和火干扰等4种人为干扰作用下,植物多样性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道路干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弃耕地干扰和火干扰类型... 该文研究了贵阳市乌当区马背山森林在弃耕地干扰、道路干扰、工程废弃物干扰和火干扰等4种人为干扰作用下,植物多样性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道路干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弃耕地干扰和火干扰类型,工程废弃物干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最低;工程废弃物干扰类型与道路干扰类型植物相似性最高,弃耕地干扰类型和工程废弃物干扰类型相似性最低.土壤结构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土壤养分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各人为干扰的环境因素中,挖掘个数及面积、小路面积、岩石盖度与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态优势度呈正相关.距林缘距离、枯落物盖度及高度、样地盖度等环境变量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与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贵阳市 森林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饲养条件下川金丝猴群中主雄的移除和替换对社群行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宝平 梁冰 +2 位作者 张树义 李庆芬 Cyril C.GRUETER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5-762,共8页
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对一群半散养的川金丝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行为学研究。在此期间,猴群中发生了4起家庭主雄被移除和替代事件和一个雌性群因繁殖需要引入一个成年雄猴的事件,该过程在饲养条件下首次被完整记录。观察发现,繁殖群中,在家... 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对一群半散养的川金丝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行为学研究。在此期间,猴群中发生了4起家庭主雄被移除和替代事件和一个雌性群因繁殖需要引入一个成年雄猴的事件,该过程在饲养条件下首次被完整记录。观察发现,繁殖群中,在家庭主雄猴的健康状况良好期间,群中各雄性成员间的社会等级关系相当稳定,很少变动。主雄猴有效地控制着群体的秩序,并严格地看护着其家庭中的雌猴免受其他雄猴的侵扰,而且它也很少对其他低序位雄猴主动攻击。全雄群中则再由一个高序位雄猴控制其他低序位雄猴。疾病、衰老、前主雄猴的存在以及被饲养人员从群中移除进行治疗等都可能引起猴群社会发生很大动荡,尤其是全雄群中各雄猴的社会等级序位发生剧烈改变,甚至发生家庭主雄的替代。在本报道中,人为因素在主雄替代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主雄替代一旦成功,新主雄会把原主雄赶入全雄群,攻击追撵其他低序位雄猴,并彻底与全雄群完全脱离。对于每一个新主雄,家庭中的雌猴对其的接纳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倾向。雌性性选择可能是野生猴群中新家庭群建立一种内在基础机制,同时提示偷配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主雄移除和替代 雌性性选择 人为干预
下载PDF
基于近低空遥感技术的国家公园功能分区边界识别: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杰 李巍岳 +3 位作者 付晶 高峻 杨蕾 何苇航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50,共9页
边界划分是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手段,通常以行政区和自然地理边界为参考,借助人工干预的方法进行划分,而较少考虑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人为干扰因素,造成边界划分不合理、不清晰。本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中横岭角和... 边界划分是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手段,通常以行政区和自然地理边界为参考,借助人工干预的方法进行划分,而较少考虑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人为干扰因素,造成边界划分不合理、不清晰。本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中横岭角和古田山访客中心2处干扰较大的典型区为例,用无人机近低空遥感技术结合实地植被调查,评估现有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横岭角和古田山访客中心功能分区修正面积分别为53,550m^2和19,667 m^2,分别占航拍研究区域面积的29.75%和16.39%。功能分区不合理划分的原因包括:(1)人为干扰较大的区域与自然地物较难分辨;(2)部分边界划分没有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面积较小或完整性稍差的天然林划分为保护级别较低的区域。本研究采用航拍影像结合地面调查,从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减小人为干扰因素的角度出发,为国家公园功能分区边界划分与细化提供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低空遥感 地面调查 国家公园 功能分区 人为干扰 边界识别
原文传递
鄱阳湖鱼类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祥龙 黎明政 +5 位作者 杨少荣 林鹏程 常涛 王春伶 张晨 高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6-388,共13页
研究基于2010年4月、7月和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鄱阳湖9个区域的鱼类多样性调查数据,分析鱼类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分类差异指数的时空变化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鄱阳湖近十年来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1... 研究基于2010年4月、7月和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鄱阳湖9个区域的鱼类多样性调查数据,分析鱼类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分类差异指数的时空变化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鄱阳湖近十年来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10年和2018—2019年分别调查到鱼类74种和93种,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差异贡献率最高的物种为短颌鲚、似鳊、鲫、光泽黄颡鱼和鲤;水温、总悬浮物和叶绿素等环境因素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季节差异(P<0.05)。与2010年相比,2018—2019年鱼类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指数有一定增加,分类差异指数没有显著变化。分类差异指数的随机检验显示(Randomization test),与2010年相比,2018—2019年位于95%概率置信范围下方的区域增加。水温、总悬浮物和叶绿素等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分类差异指数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果表明,近十年来,鄱阳湖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但是小型鱼类依旧是优势种,鱼类群落小型化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的影响。同时,鄱阳湖的人类活动干扰增大,鄱阳县、新建县和余干县等距离长江干流较远的区域人类活动干扰较大。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会对鄱阳湖鱼类资源恢复会起到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干扰 物种多样性指数 功能多样性指数 分类差异指数 保护措施
下载PDF
人类活动干扰下西北干旱区绿洲迁移演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昱丁 郑航 赵建世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52,共13页
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内陆河流域。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流域中的绿洲正在发生着更为频繁的迁移演化。文章基于2002—2012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对各流域的绿洲迁移演化过程进行... 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内陆河流域。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流域中的绿洲正在发生着更为频繁的迁移演化。文章基于2002—2012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对各流域的绿洲迁移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各流域绿洲多数情况下均处于扩张趋势;绿洲中的林草水域在整个研究时段的动态变化都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用地的动态变化则较为剧烈;黑河流域的绿洲重心整体向下游方向移动,而疏勒河流域的绿洲重心整体向上游方向移动;在绿洲向荒漠转化的过程中,贡献率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原和林地;在林草水域与社会经济用地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林草水域向社会经济用地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人类活动 土地利用变化 西北干旱区
原文传递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人为干扰强度的森林群落中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新宇 王楠 +6 位作者 周紫羽 李雨姗 胡永春 邵毅贞 陈云 叶永忠 袁志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8-984,共7页
为探究不同人为干扰强度的森林群落中苔藓植物多样性差异,依据人为干扰强度的不同,在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设置了老龄林、皆伐林、择伐林和人工林4个1 hm2(100 m×100 m)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并对样地内所有苔藓植物进行采集并鉴定,... 为探究不同人为干扰强度的森林群落中苔藓植物多样性差异,依据人为干扰强度的不同,在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设置了老龄林、皆伐林、择伐林和人工林4个1 hm2(100 m×100 m)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并对样地内所有苔藓植物进行采集并鉴定,分析了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排序。本次调查共统计到苔藓植物71种,包括苔类植物4科4属5种,藓类植物21科41属66种。结果表明,样地内苔藓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在各样地内比例均超过60%。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人工林样地内苔藓植物多样性最高,皆伐林样地内苔藓植物多样性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林样地、择伐林样地和老龄林样地间苔藓群落物种组成存在较大相似性,皆伐林样地苔藓物种组成与其余样地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苔藓 人为干扰 区系 多样性
下载PDF
城市化和绿地类型对土壤跳虫群落及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钧 乔志宏 +3 位作者 鄢麒宝 姚海凤 王滨 孙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82-2596,共15页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植被管理实践的日益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导致的植被改变强烈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类群和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土壤跳虫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植被管理实践的日益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导致的植被改变强烈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类群和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土壤跳虫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变化反映了环境变化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跳虫为研究对象,按照城市化梯度,分别在公园绿地、道路两侧绿化带、居民区绿地和工业园绿地四种绿地类型中采集样品,并选择森林样地作为对照,探讨了城市化和绿地类型对跳虫群落及其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绿地类型中跳虫群落组成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森林中等节跳科的丰度最高,而其它绿地中为长角跳科;城市化和绿地类型显著影响了跳虫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城市公园中跳虫的Shannon指数比城郊公园显著降低,而城市居民区中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城郊居民区;在城市生境中,居民区和绿化带中跳虫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大于公园,而在城郊中,公园中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大于森林。(2)相比城市化,绿地类型对跳虫功能性状的影响更强烈,比如公园、绿化带和居民区等人为扰动较强的绿地筛选出了弹器发达、相对腿长较长和体色较深的表土生物种,而在森林中则以弹器退化、相对腿长较短和体色较浅的真土生物种为主。(3)此外,跳虫科阶元的丰度与土壤pH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城市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环境驱动机制及城市生物资源保护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绿地类型 跳虫 群落多样性 功能性状 人为干扰
下载PDF
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4 位作者 肖如林 付卓 吕娜 袁静芳 侯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2-1090,共9页
构建人类干扰指数,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评估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总体来说,2018年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0―2018年,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增加... 构建人类干扰指数,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评估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总体来说,2018年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0―2018年,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增加幅度小、增长趋势慢,定量说明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活动整体管控成效好;(2)1980―2018年,3类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优先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指数均呈逐步增加趋势。以“胡焕庸线”为界,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以西、以北人类干扰总体较小,增加相对缓慢;以东、以南人类干扰相对明显,增加也相对明显,今后对这些区域要重点加强管控;(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指数在5个监测年份均最低,增加趋势最平缓、增幅最小,人类活动实际管控成效最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人类干扰相对较大,管控成效有待显现,结果反映中国对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分类管控力度和梯度的差异;(4)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内部人类干扰指数及增幅均低于外部未受保护区域,构建重要生态保护区域有效降低人类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区域 人类干扰 保护成效 管控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景观格局变化与人为干扰的关系研究
17
作者 彭锦臣 叶长盛 甘凤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1-611,共11页
探讨景观格局演变与人为干扰的关系,可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分析其2000—202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人为干扰度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人为... 探讨景观格局演变与人为干扰的关系,可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分析其2000—202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人为干扰度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人为干扰度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景观格局变化过程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显示: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建设用地扩张迅速,面积增加18.85万hm^(2);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蔓延度指数和聚合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平均人为干扰度由0.4623增至0.4689,人为干扰较强的区域位于鄱阳湖平原,尤其以南昌市区、南昌县、鹰潭市区人为干扰较突出,且干扰度高值区范围不断扩大;干扰强度由中部向边缘逐渐减弱,低值区分布于鄱阳湖湖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为干扰贡献主要类型;人为干扰度与斑块密度、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呈空间正相关,与平均斑块面积、聚合度指数呈空间负相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鄱阳湖城市群 景观格局 人为干扰 多尺度综合分析 空间耦合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雅安苍坪山公园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洪 陈聪琳 +4 位作者 喻静 向琳 孙一淼 胡明玥 郝建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261,共9页
【目的】揭示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桉树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市苍坪山公园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12块20 m×20 m不同干扰程度的样地,对林内物种组成、物种多... 【目的】揭示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桉树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市苍坪山公园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12块20 m×20 m不同干扰程度的样地,对林内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水平(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植物层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共调查到维管植物87种,隶属55科82属,桉树人工林物种数随着干扰的加强而减少;乔木层与草本层D、H、H’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灌木层D、H、H’在中度干扰下达到最大值,乔木层的D、H变化差异显著(P<0.05)。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植物各层生物量呈不同变化趋势:中度干扰下乔木层蓄积量(12.01m^(3)·hm^(-2))最高;轻度干扰下灌木层生物量(394.533 kg·m^(-2))和草本层生物量(359.680 g·m^(-2))最高。乔木层D、草本层H’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和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草本层Jsw与草本层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适度的干扰会促使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关系受人为干扰和自然条件而改变,没有固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人为干扰 桉树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草地植物生殖分配研究进展
19
作者 许睿儿 张艳丽 刘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8-1965,共18页
植物生殖分配调控着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从而影响种群的更新速度,最终改变群落结构及演替方向。因此,研究植物生殖分配对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系统地梳理了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殖分配... 植物生殖分配调控着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从而影响种群的更新速度,最终改变群落结构及演替方向。因此,研究植物生殖分配对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系统地梳理了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殖分配的相关研究理论及影响因素,学者们先后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生活史理论和生物量分配理论提出光合补偿机制、养分循环假说、时间限制假说、r/k策略、资源可用性假说等,以解释自然环境因素、植物自身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等调控植物生殖分配的机制。然而,草地植物对诸多因素(植株形态性状、自然灾害、放牧、刈割、外源养分添加等)的生殖分配响应仍存在争议,且复杂因素(气候变化、生境条件、植物间竞争等)及多因素协作的过程和驱动机制不清晰。基于此,建议从多维度解析草地植物生殖分配策略及驱动机制,以期为促进草地生态系统更新及正向演替、提高草地资源利用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生殖权衡 分配理论 驱动机制 自身因素 环境因素 人为干扰
下载PDF
Caveolin-1与绒毛膜癌侵袭力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惠宁 蔡净亭 +2 位作者 林秋华 何可人 余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的表达与绒毛膜癌高侵袭力之间的相关性,并了解RNA干扰沉默CAV-1基因对高侵袭力绒毛膜癌JEG-3细胞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1)应用Matrigel体外侵袭试验和噻唑盐比色实验[3-(4,5)-dimethylthiahia...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的表达与绒毛膜癌高侵袭力之间的相关性,并了解RNA干扰沉默CAV-1基因对高侵袭力绒毛膜癌JEG-3细胞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1)应用Matrigel体外侵袭试验和噻唑盐比色实验[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检测绒毛膜癌JEG-3细胞和JAR细胞之间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的差异;(2)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CAV-1mRNA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不同侵袭力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及JAR表达的差异;(3)将CAV-1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至高侵袭力绒毛膜癌JEG-3细胞后,采用RT-PCR检测转染后JEG-3细胞CAV-1mRNA表达的变化,并应用Matrigel体外侵袭试验和MTT法检测JEG-3细胞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1)JEG-3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高于JAR细胞(P<0.05),但JEG-3和JAR细胞之间增殖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PCR结果显示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高侵袭性JEG-3细胞以及低侵袭性JAR细胞中均可检测到CAV-1mRNA,将上述三者中CAV-1mRNA的表达量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人绒毛膜癌细胞株中CAV-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而具有高侵袭性JEG-3细胞中CAV-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JAR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V-1表达水平与绒毛膜癌细胞侵袭力呈正相关(r=0.86,P<0.05);(3)CAV-1 siRNA可有效抑制CAV-1mRNA的表达,并削弱绒毛膜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结论:CAV-1基因表达可显著增强绒毛膜癌细胞的侵袭潜能,CAV-1 siRNA可抑制绒毛膜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癌 CAVEOLIN-1 RNA干扰 SIRNA 侵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