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CB-MNCs联合hUC-MSCs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斌 赵宇亮 闫国贝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目的 研究应用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hUCB-MNCs)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输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外周血CD4+、CD8+、CD34+和CD38-细胞的变化。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6例... 目的 研究应用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hUCB-MNCs)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输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外周血CD4+、CD8+、CD34+和CD38-细胞的变化。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6例,被分为两组,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肝、降酶、恩替卡韦抗病毒、降低门静脉压等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UCB-MNCs和hUC-MSCs联合静脉输注,各每周1次,连续治疗2~8次。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CD34+和CD38-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使用FibroScan行肝硬度检测(LSM)。结果 在治疗8 w末,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0.9±3.2)g/L,显著高于对照组【(28.4±2.7)g/L,P<0.05】,而血清TBIL水平为(23.5±5.9)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8.4±6.8)μmol/L,P<0.05】;观察组CD4+、CD34+和CD3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9.8±3.1)%、(7.3±1.9)%和(5.7±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1±3.9)%、(4.2±1.5)%和(4.6±1.2)%,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22.2±2.1)%,显著低于对照组【(28.5±2.5)%,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89.3±58.4)ng/L和(102.5±28.6)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7.9±62.5)ng/L和(135.8±36.2)ng/L,P<0.05】,而血清TGF-β和IL-10水平分别为(47.3±7.9)pg/L和(48.6±14.9)p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6±5.8)pg/L和(36.9±11.7)pg/L,P<0.05】;观察组Child-Pugh评分和LSM分别为(7.6±1.8)分和(8.0±0.2)k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5±1.7)分和(8.8±0.3)kPa,P<0.05】。结论 采用hUCB-MNCs联合hUC-MSCs输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利于改善肝功能,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与其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大鼠肝硬化模型后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2
作者 张海燕 明奕 +3 位作者 刘小盾 臧传宝 迟令龙 李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388-3395,共8页
目的:研究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CB-MNC)治疗肝硬化大鼠后,其肝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首先分离CB-MNC,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CD34+细胞含量;然后利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联合乙... 目的:研究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CB-MNC)治疗肝硬化大鼠后,其肝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首先分离CB-MNC,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CD34+细胞含量;然后利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联合乙醇方法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将CB-MNC通过尾静脉注射对肝硬化大鼠进行治疗,通过血清学检测和组织学染色证明其治疗效果;提取肝脏RNA,进行表达谱芯片杂交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表明应用CCl4和乙醇造模后,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染色结果表明大鼠肝硬化模型制作成功.与对照组相比,CB-MNC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转肽酶(P<0.05),且肝脏形态好转,肝细胞坏死和脂肪病变减少.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脐血单个核细胞调节了蛋白异源三聚化、氧化去甲基化、焦点黏连、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细胞外受体相互作用、补体凝血和P450对外源物代谢等相关基因.结论:CCl4和乙醇混合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而CB-MNC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肝损伤.在CB-MNC治疗肝硬化逆转肝损伤的过程中,可能通过上调了补体凝血相关基因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下调焦点黏连、白细胞跨内皮迁移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基因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肝硬化 基因表达谱 细胞治疗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用于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窦慧慧 于丽 郭文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方法:采集新鲜人脐带血和脐带,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和MSCs。将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单个核细胞移植组、MSCs...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方法:采集新鲜人脐带血和脐带,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和MSCs。将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单个核细胞移植组、MSCs移植组和低糖必需培养基(L-DMEM)培养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移植后1—4周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情况和迁移情况,使用BBB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L-DMEM培养液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评分无明显差异,而细胞移植组脊髓功能处于逐渐恢复过程,与L-DMEM培养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对损伤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较MSCs移植组显著,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MSCs相比较,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更适合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s 移植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局灶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邓柳霞 余国龙 +1 位作者 艾旗 袁春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32-1537,共6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CDD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CDD...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CDD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CDDP对家兔AMI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联合治疗对AMI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对40只健康家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40只建模成功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DDP组、单纯移植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术后24 h生理盐水0.5 mL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天灌胃;CDDP组:术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 mL,CDDP 270 mg/d溶入生理盐水5 mL灌胃;单纯移植组:术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入含3×107个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HUCBMCs生理盐水0.5 mL,生理盐水5 mL/天灌胃;联合治疗组:术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入含3×107个GFP标记HUCBMCs的生理盐水0.5 mL,CDDP 270 mg/d溶入生理盐水5 mL灌胃。每组随机选取5只家兔分别于移植术后1、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家兔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ing,LVFS);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和白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TNF-α蛋白表达量;荧光显微镜观测GFP阳性细胞。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1、4周心功能指标LVFS及LVEF改善(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P<0.05),而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1、4周心肌组织白细胞计数及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减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心肌组织白细胞计数及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P<0.05),而后两组组间比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心肌梗死 炎症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脐血单核细胞对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BDNF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昌铭 向静 +1 位作者 王景周 彭昌鼎 《实用医药杂志》 2007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h颈内动脉输注数量为3×106/0.5ml的BrdU标记细胞;利用穿梭箱系统和ELISA法检测注射HCMNCs后2、4、8周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BDNF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术后2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4周时达到高峰(P<0.01),8周时则明显下降,与2周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4周时最高(P<0.01),8周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4周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VD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核细胞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向成熟肥大细胞分化
6
作者 陈惠芳 何颖 +3 位作者 张兰珍 刘兆宇 邹泽红 陶爱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培养,获得人源化、纯度高的成熟肥大细胞。方法用重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rh SC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 IL-6)定向诱导从脐带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使其分化成为成熟的肥大细胞。收集不同时... 目的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培养,获得人源化、纯度高的成熟肥大细胞。方法用重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rh SC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 IL-6)定向诱导从脐带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使其分化成为成熟的肥大细胞。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膜上FcεRⅠ受体,以鉴定其成熟程度。成熟的肥大细胞经过敏原激发后,检测细胞上清中的组织胺及类胰蛋白酶。结果在加入rh SCF和rh IL-6诱导2周以后,肥大细胞即开始表达FcεRⅠ受体,诱导3周后达到高峰,同时细胞质内嗜碱性颗粒增多。诱导成熟后的细胞经过敏原激发后,能有效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织胺。结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可定向诱导成为成熟的肥大细胞,可用于过敏原性的体外评价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肥大细胞 组织胺 类胰蛋白酶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血管性痴呆 被引量:3
7
作者 满勇 李建斌 +2 位作者 尹卫伟 马冀 王晓鸣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35-41,共7页
目的 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移植改善老年人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 年4 月至2009 年12 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32 例VaD 患者,均经CT、MRI... 目的 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移植改善老年人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 年4 月至2009 年12 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32 例VaD 患者,均经CT、MRI检查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无菌血袋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通过手背浅静脉将HCMNC 输注入脑卒中患者体内,每例患者平均输注6 份(细胞数≥ 1×109/ 份),每份间隔时间1-7 d,平均4 d.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FD)、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结果 32 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 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23.093 ± 6.907)分,(12.938 ± 4.5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648,P = 0.000);MMSE 评分分别为(13.281 ± 3.466)分,(23.219 ± 3.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8.844,P = 0.000);巴塞尔指数(BI)评分分别为(28.125 ± 15.644)分,(64.531 ± 14.5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6.794,P = 0.000).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多份HCMNC 手背浅静脉移植法简单、安全,可作为治疗老年人VaD 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袋 脐血单个核细胞 静脉移植 血管性痴呆
原文传递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椎管途径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梦云 李茹 +2 位作者 娄满 苏宁 高春燕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椎管途径移植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及其安全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76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45~85岁...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椎管途径移植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及其安全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76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45~85岁之间)及对照组76例(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46~85岁之间),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d^-1,阿托伐他汀20mg·d^-1,5%葡萄糖/0.9%氯化钠250ml+舒血宁20ml,5%葡萄糖/0.9%氯化钠250ml+奥拉西坦4.0g·d^-1,静脉滴注,连续14d为1疗程;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个疗程3次的经椎管移植+静脉移植脐血单个核细胞,每次细胞数>1×109·L-1·w-1。两组分别移植前及移植后6个月的MMSE评分、ADL评分、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结果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MMSE评分结果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DL评分结果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椎管途径移植+静脉移植治疗VD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椎管途径移植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mononuclear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umbilical hernia and hepatic hydrothorax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9
作者 Ying-Mei Tang Yun Zhang +4 位作者 Li-Ying You Wei-Min Bao Hong-Wei Wang Jin-Hui Yang Xiang Hu 《Stem Cell Discovery》 2012年第2期31-35,共5页
Cell therapy was proposed as a potential treatment intervention for liver cirrhosis recent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therapeutic protocol for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associated refractory umbilical hernia and... Cell therapy was proposed as a potential treatment intervention for liver cirrhosis recent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therapeutic protocol for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associated refractory umbilical hernia and hepatic hydrothorax is not well defined currently. We report herein the case of a 58-year-old woman who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s for PBC, which developed into an incarcerated hernia and uncontrolled hydrothorax. This subject’s condi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maintained stable condition after receiving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mononuclear cell (CBMC) transplantation. Consequently, this new strategy may be a potential treatment option for the refractory umbilical hernia and hydrothorax caused by PBC. However, sufficient data from large-scale controlled and double-blinded clinical trials are needed to further confirm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longterm safety before this cell transplantation can be used as a regular therapy for liver cirr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UMBILICAL HERNIA Hepatic HYDROTHORAX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mononuclear cell (CBMC)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