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化”与“集和化”——人居环境发展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4,共10页
围绕人居环境生命体的存在与生长,思考其支撑关系和发展的动力,发现存在着“极端化”与“集和化”2种思想路线,指出近现代人居环境发展不尽人意的根源是“极端化”。溯源中国传统风景观,指出“集和化”为主导的人居环境本体观、世界观... 围绕人居环境生命体的存在与生长,思考其支撑关系和发展的动力,发现存在着“极端化”与“集和化”2种思想路线,指出近现代人居环境发展不尽人意的根源是“极端化”。溯源中国传统风景观,指出“集和化”为主导的人居环境本体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其发展之路,阐释了“集和化”对于未来世界人居发展的意义。以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5个统筹、人居环境发展的“3+2”结构,以及建设公园城市的理论框架为例,阐述了从“极端化”走向“集和化”,从二元论走向二元论与三元论结合的时代发展需求,提出了建构新千年“集和化”哲学体系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 “极端化” “集和化” 集和化城市 二元论 三元论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祺斌 夏嘉呈 +2 位作者 于立芝 周顺图 董仁杰 《农学学报》 2020年第8期71-77,共7页
为了探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方法,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本研究基于美丽乡村视角建立了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构成。采用综... 为了探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方法,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本研究基于美丽乡村视角建立了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构成。采用综合指数测算法对村庄的人居环境客观指标予以评分,并进行了质量分级。结果表明:各村庄综合评分和一级指标的评分均有一定的差异,说明村庄人居环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级指标中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评分较低,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村庄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各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客观指标评分情况,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一般和差4个级别。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相关建议,确定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目标与规划,建立以村庄为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指标统计制度,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人居环境 客观评价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万平 赵金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7,共10页
文章在强可持续视角下构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测度中国30省份2002-2015年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2-2015年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分区域而言,东部沿海和南部... 文章在强可持续视角下构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测度中国30省份2002-2015年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2-2015年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分区域而言,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东北地区、北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北地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而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的年均质量指数低于全国水平;虽然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但整体保持稳定,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均不容小觑;从空间角度,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溢出效应,改善以煤炭消耗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强度和加强环境管制不仅对本省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还会对相邻省份存在溢出效应,三者是今后实现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控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生态环境质量 八大地区 区域差异 空间效应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研究
4
作者 鄢垚 夏既胜 王宇彤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57-63,共7页
基于2010、2015、2020年3期遥感影像和其他多源数据,从自然环境的角度,选取地貌、土壤、植被覆盖等10个环境质量因子作为人居自然环境质量评估指标,将熵权法、欧式距离函数等多方法复合建立流域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综合度量模型,通过GIS... 基于2010、2015、2020年3期遥感影像和其他多源数据,从自然环境的角度,选取地貌、土壤、植被覆盖等10个环境质量因子作为人居自然环境质量评估指标,将熵权法、欧式距离函数等多方法复合建立流域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综合度量模型,通过GIS趋势面、Moran's I指数及冷热点分析揭示流域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流域人居自然环境质量受坡度、地貌和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较大,环境质量优异地区的空间分布与坡度平缓、地貌适宜且植被良好的区域具有较高的重叠性;流域三期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表现为:空间维上,南部>北部、中部>东部>西部,从南到北,环境质量下降,中下游优于上游;时间维上,呈现出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尤其是中游以南的滇中地区表现尤为明显;流域整体呈正相关集聚分布,置信度高的热点区以中下游以南的楚雄州及昆明地区为主;而置信度高的冷点区覆盖整个迪庆藏族自治州。研究得出的人居自然环境度量模型及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揭示的人居自然环境时空变异规律为区域进行灾害搬迁选址和环境保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人居自然环境度量模型 Moran's I指数 冷热点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94
5
作者 封志明 唐焰 +1 位作者 杨艳昭 张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27-1336,共10页
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中国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 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中国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显著相关,二者的对数曲线拟合度R2值高达0.87,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人居环境适宜地区430.47×104km2,接近国土面积的45%,相应人口占全国的96.56%,其中3/4以上的人口集聚在约占1/4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中国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225.11×104km2,占国土面积的23.45%,相应人口4112万,占全国的3.2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人,是中国人居环境适宜与否的过渡地区;中国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304.42×104km2,人口249万,不到全国的0.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大片地区沦为"无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指数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GIS 中国
下载PDF
我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居住的气候因子综合评价 被引量:64
6
作者 李雪铭 刘敬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6-660,共5页
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其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特点,气候是构成这一系统最为密切直接的自然地理因素,也是人们评判城市适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 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其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特点,气候是构成这一系统最为密切直接的自然地理因素,也是人们评判城市适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人适应气候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对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气候适居性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气候因素 适居性 模糊综合评判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1
7
作者 于法稳 郝信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6-170,共5页
论文从农村人居环境与居民身体健康的关系、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农村居民对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及路径六个方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现状进行了... 论文从农村人居环境与居民身体健康的关系、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农村居民对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及路径六个方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剖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领域应关注的主体、内容、优先序、模式、保障、监督等问题,最后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体博弈行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及集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方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振兴关系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 研究现状 展望
下载PDF
中国36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借鉴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方法与指标,构建中心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36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展开评价研究。试图得出居住条件、城市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三个层面各要素在城市整体人居环境中的影响。研究发现... 借鉴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方法与指标,构建中心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36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展开评价研究。试图得出居住条件、城市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三个层面各要素在城市整体人居环境中的影响。研究发现居住条件主因子得分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主因子得分具有沿海指向特征,而城市环境质量主因子得分具有"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中心城市 综合评价 中国
原文传递
人居环境研究的信息论科学基础及其图谱意象系统 被引量:21
9
作者 汪洋 赵万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3-265,共13页
从人居环境研究的系统性、融贯性内在要求出发,结合信息论、人居环境科学、地学信息图谱及城市意象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对人居环境研究的内容和流程进行了信息论解读;结合城市意象的认识论逻辑,本文提出了基于信息论观点的人居环境意象... 从人居环境研究的系统性、融贯性内在要求出发,结合信息论、人居环境科学、地学信息图谱及城市意象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对人居环境研究的内容和流程进行了信息论解读;结合城市意象的认识论逻辑,本文提出了基于信息论观点的人居环境意象及人居环境信息图谱意象系统概念,为人居环境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思维模型。本文认为对人居环境研究的信息论解读包含信息本体界定、信息流向界定和信息流内容及其度量方式界定三大论域,可以此为基础派生人居环境信息主体、客体、载体以及正向信息流、反向信息流、信息立方体和人居环境信息熵等概念;论文在全面继承并充分融合人居环境科学及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居环境信息图谱的基本概念系统,认为人居环境信息图谱是3大模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工环境)、3大层次(宏观、中观、微观)、3种类型(征兆图谱、诊断图谱、实施图谱)和3种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时空综合维度)的融贯综合。该概念系统的提出和实现将会为人居环境研究提供一个数字化的模拟、实验、分析、控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意象 信息论 地学信息图谱 人居环境信息图谱
原文传递
中国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斌 张宇清 吴秀芹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5,共6页
沙漠化严重威胁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沙区人居环境安全保障技术,是关系到民族生存空间的迫切任务。基于人居环境理论的介绍,阐述了沙区人居环境的概念、内涵、分级和研究尺度,初步勾勒了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的内容体系和评价方法。在... 沙漠化严重威胁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沙区人居环境安全保障技术,是关系到民族生存空间的迫切任务。基于人居环境理论的介绍,阐述了沙区人居环境的概念、内涵、分级和研究尺度,初步勾勒了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的内容体系和评价方法。在深入讨论导致沙区人居环境恶化根源的基础上,认为从资源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互相耦合的维度上,从沙区人居环境这一综合的系统整体入手,是防沙治沙技术研究重大突破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人类聚居学 沙区人居环境 生态足迹
原文传递
基于人居自然适宜性的黄土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东海 任志远 +2 位作者 刘焱序 冯雪铭 刘宪锋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9,共7页
选取地形、植被、水资源、气候和灾害等自然因子构建人居自然适宜性模型,进行人居自然适宜性测评,并基于人居自然适宜性对黄土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人居自然适宜指数整体上呈现由内向外逐渐升高... 选取地形、植被、水资源、气候和灾害等自然因子构建人居自然适宜性模型,进行人居自然适宜性测评,并基于人居自然适宜性对黄土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人居自然适宜指数整体上呈现由内向外逐渐升高的对称分布,并以城市为据点形成高人居环境指数包围格局。②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整体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少的趋势,局部由城区向周围地区依次减小。人口密度与人居环境指数显著相关,随着人居环境适宜度的降低,人口密度降低。③黄土高原地区人居环境面积分配相对均衡,而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相较于2000年,2010年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趋向于不均衡化,其中人口空间分布与降水和湿度的趋于不均衡化,与地形、植被覆盖和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趋向于均衡,但程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适宜性 人口空间格局 黄土高原地区
原文传递
人居环境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开彦 《住宅科技》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加快我国人居环境的建设与改善,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要求。指出我国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发展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重点抓好新城市化发展工作,增强国家的生态力。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 生态力
下载PDF
基于GIS的滇池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霍震 李亚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9-162,187,F0003,共6页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单元,从城市湿地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讨论城市湿地对城市人居环境影响的推动和制约效应,分别选取滇池流域自然性和脆弱性两方面的评价指标,运用GIS技术,从区域尺度对滇池流域进行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滇池...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单元,从城市湿地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讨论城市湿地对城市人居环境影响的推动和制约效应,分别选取滇池流域自然性和脆弱性两方面的评价指标,运用GIS技术,从区域尺度对滇池流域进行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人居环境适宜程度整体呈现出南北两端较差,中部地区较好的分布趋势。(2)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昆明市周边西山区、五华区、盘龙区和官渡区及环滇池湿地区域,土地面积约为1020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35%,说明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滇池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有较大影响;滇池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不明显,基本符合滇池污染严重的现状。(3)滇池流域北部及南部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相对较差,农业用地约为33000hm2,占流域总农业用地的68%,磷矿污染程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地形起伏度及坡度对滇池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都有一定影响。其中,磷矿、采石场等污染源的影响尤为明显,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强度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市湿地 滇池流域 人居环境适宜性
下载PDF
人居环境发展中的五律协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万民 周学红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普适规律的典型特征。从环境学的角度分析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生态规律对我国传统人居环境发展演化特征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的调控手段。
关键词 规律 人居环境 协调 五律协同
原文传递
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评价及空间优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冯琰玮 甄江红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4-1217,共14页
科学评价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前提,对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案例,基于栅格尺度从自然与人文2个方面对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将适宜性因子作为... 科学评价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前提,对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案例,基于栅格尺度从自然与人文2个方面对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将适宜性因子作为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限制条件,采用MCR模型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模拟,提出区域人居环境空间优化方案,主要结论有:水文与气候条件对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的整体限制作用较强;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临界适宜与不适宜区占比最高,达到52.8%;高度适宜区占比最低为9%,主要分布在前套平原及西辽河平原,全区人居环境适宜性水平整体偏低。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人居环境比较适宜与高度适宜区占绝对优势,适宜比例超过73%,从适宜性空间分布来看,南部整体优于北部,东部整体优于西部,地带性特征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城乡人居环境不适宜与临界适宜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不适宜及对自然保护区的不合理占用。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模拟结果显示远期呼包地区一体化连片趋势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可逐步形成以呼包鄂都市区、赤通都市区为主体,以文化特色鲜明、公共设施完善的中心城镇及中心乡村为依托,以人居环境不适宜区为间隔,城乡融合的人居环境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国土空间 综合适宜性 MCR模型 建设用地模拟 空间优化 城乡融合 内蒙古自治区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n the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Chongqing based on RS and GIS 被引量:13
16
作者 LI Yueche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1年第2期346-358,共13页
To explor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pattern of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HS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GRA), terrain, climate, hydrology,... To explor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pattern of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HS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GRA), terrain, climate, hydrology, vegetation and other natural factors were selected to build the livable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an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rough Remote Sensing(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al System (GIS) to reveal geo- 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HSES. 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 (1) inhabitants of the TGRA of Chongqing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with moderate h.igh HSES, which is 78%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distributed in 48% of the study area; (2) the HS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rrain, and it forms an arc-banded spatial succession pattern: relatively low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southeast while comparatively high in the west and the south; (3)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re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with low suitability (with higher population density than the average of the western China), but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se areas is quite low. Moreover, these areas are ecological sensitive and fragile, many kinds of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Therefore,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layout are reasonable op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Chongqing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GIS RS
原文传递
乡土.宜居.绿色:基于调研与实测的北方农村住宅人居环境改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凌薇 金虹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155,共9页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关系到农民的福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地域风貌缺失、功能空间不完善、室内热环境水平不高是目前农村住宅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调研与现场测试的分析结果,提出北方农村住宅人居环境改善应遵循"...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关系到农民的福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地域风貌缺失、功能空间不完善、室内热环境水平不高是目前农村住宅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调研与现场测试的分析结果,提出北方农村住宅人居环境改善应遵循"体现乡土特色,提倡宜居适度,面向绿色发展"的原则,并从庭院环境、建筑功能、室内热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具体改善途径。研究成果可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策略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村住宅 人居环境 乡土特色 绿色农房
原文传递
基于栅格尺度的云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志丁 骆华松 +1 位作者 唐郑宁 李树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4,99,共5页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制约着区域人口的集聚和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居环境适宜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牵涉的方面也更加广泛。采用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文指数、气...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制约着区域人口的集聚和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居环境适宜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牵涉的方面也更加广泛。采用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文指数、气候适宜度四类指标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了云南省不同区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结果将为云南省未来人口发展功能分区,人口空间优化分布,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地被指数 水文指数 气候适宜度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云南省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与人口分布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艺 任志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6-50,共5页
运用ArcGIS技术,以1km×1k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了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对人口分布做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临界适宜地区的适宜性与... 运用ArcGIS技术,以1km×1k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了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对人口分布做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临界适宜地区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因素。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21.51-84.62之间,整体分布态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该区包括四个不同的区域,分别是临界适宜区、一般适宜区、比较适宜区和高度适宜区。结果显示:高度适宜地区0.0035万km2,占该经济区总面积的0.04%,相应人口占总人口的0.02%;比较适宜地区约3.43万km2,占总面积的42.74%,相应人口占总人口的40.06%;一般适宜地区约4.19万km2,占总面积的52.35%,相应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6.13%;临界适宜地区约0.39万km2,占总面积的4.87%,相应人口占总人口的3.79%,是人居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指数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人口分布 关中-天水经济区
原文传递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被引量:9
20
作者 孟兆祯 《住宅科技》 2005年第1期3-5,8,共4页
纵论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指出在人居环境的规划中,一切要顺应自然,不可做违背自然之事。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中国园林 规划 人与自然 违背 发展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