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临沧铁壳麦种子生活力、发芽期α-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国雁 隆文杰 +3 位作者 雷涌涛 陈丹 蔡青 伍少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为研究临沧铁壳麦种子在发芽期的α-淀粉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种子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及生活力间的关系,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测量α-淀粉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低温贮藏种子相比... 为研究临沧铁壳麦种子在发芽期的α-淀粉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种子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及生活力间的关系,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测量α-淀粉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低温贮藏种子相比,高温贮藏种子的发芽期α-淀粉酶活性和amy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amy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下降,与α-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与生活力指标(如发芽速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等)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低温贮藏种子的发芽期α-淀粉酶活性与amy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贮藏温度尤其是高温不仅强烈影响种子发芽期α-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而且可明显改变二者与生活力指标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壳麦 贮藏温度 Α-淀粉酶活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中国特有小麦起源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庆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20-25,共6页
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综述后,认为:(1)西藏半野生小麦可能不是中国四倍体小麦与中国节节麦的原初双二倍体,而可能是外地传入中国的原始六倍体小麦的后代,其原始性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如闭花受精、抗穗发芽、种子休眠、碎穗、包... 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综述后,认为:(1)西藏半野生小麦可能不是中国四倍体小麦与中国节节麦的原初双二倍体,而可能是外地传入中国的原始六倍体小麦的后代,其原始性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如闭花受精、抗穗发芽、种子休眠、碎穗、包壳、比当地品种早熟等,以及西藏的复杂地理气候条件和原始粗放耕作农业等因素作用下而得以保存;(2)西藏半野生小麦与云南铁壳麦可能有共同的祖先;(3)新疆稻麦可能来源于含有Ch1黄化基因的波兰小麦类型,而且可能是起源于波兰小麦与节节麦的天然杂交并双二倍体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半野生小麦 斯卑尔脱小麦 新疆稻麦
下载PDF
中国特有小麦中杂种黄化基因Chl和提型胞质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庆富 周永红 +1 位作者 彭正松 蒋华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5-330,共6页
本研究以T型不育系QA1104(具有杂种黄化基因Ch2)和Khapli(具有杂种黄化基因Ch1)为测验种,对中国特有小麦等六倍体小麦类型和一些四倍体小麦类型中的T型胞质育性恢复基因和杂种黄化Ch1基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以T型不育系QA1104(具有杂种黄化基因Ch2)和Khapli(具有杂种黄化基因Ch1)为测验种,对中国特有小麦等六倍体小麦类型和一些四倍体小麦类型中的T型胞质育性恢复基因和杂种黄化Ch1基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白麦子类型、西藏半野生小麦、云南铁壳麦、圆锥小麦(矮兰麦)一节节麦人工合成双二倍体以及中国圆锥小麦等类型中未发现T型育性恢复基因和杂种黄化基因Ch1;在斯卑尔脱小麦杜哈米林类型和野生二粒小麦中发现有T型育性恢复基因的存在,但是不存在杂种黄化基因Ch1。在新疆稻麦和中国波兰小麦中未发现有T型胞质育性恢复基因的存在。但在新疆稻麦中普遍含有杂种黄化基因Ch1,在波兰小麦中一些居群有Ch1基因、一些居群无。这暗示:新疆稻麦可能来源于含有Ch1基因的波兰小麦类型,而且可能是起源于波兰小麦与节节麦的天然杂交并经过双二倍体化途径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细胞质 育性恢复基因 杂种黄化 小麦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特有的3个普通小麦亚种抗条锈病评价及其抗性基因分子检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菁 姚方杰 +8 位作者 龙黎 王昱琦 叶雪玲 邓梅 蒋云峰 李伟 江千涛 康厚扬 陈国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6-441,共16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云南铁壳麦(T.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和新疆稻麦(T.petropavloski Udats et Migusch)是我国特有的3个普通小麦亚种,它们具有特定的地理分布、明显不同于普通小麦的形态... 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云南铁壳麦(T.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和新疆稻麦(T.petropavloski Udats et Migusch)是我国特有的3个普通小麦亚种,它们具有特定的地理分布、明显不同于普通小麦的形态学特征,具有抗病、耐逆等优良性状,是可用于现代小麦品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当前在我国流行频率高、毒性强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群组成的混合菌对213份中国特有小麦种质(包括11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78份云南铁壳麦和18份新疆稻麦)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性表型鉴定,并利用与12个已知条锈病抗性基因(Yr)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共有18份中国特有小麦种质对混合生理小种表现苗期抗性,89份表现成株期抗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成株期抗性种质主要来源于云南铁壳麦。结合系谱分析、抗性表型及条锈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发现,2份中国特有小麦种质携带Yr18,所有种质均不携带Yr5、Yr9、Yr10、Yr15、Yr17、Yr24/Yr26、Yr30、Yr41、Yr48、Yr65和Yr67等已知抗病基因。未检测到供试基因的抗性种质可能携带其他已知或新的条锈病抗性基因。该研究为进一步有效利用中国特有小麦亚种抗条锈病种质和发掘其抗性基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半野生小麦 新疆稻麦 云南铁壳麦 条锈病 Yr基因 分子检测
原文传递
利用SSR分析云南省小麦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加省 于亚雄 +4 位作者 勾宇宏 杨金华 刘丽 胡银星 程耿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分析。20对SSR引物对102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4条带,平均2.7条带。其中有52条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可扩增出1-5条带。云南铁壳麦...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分析。20对SSR引物对102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4条带,平均2.7条带。其中有52条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可扩增出1-5条带。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推广品种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43 9、0.183 8、0.201 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233 6、0.230 1、0.222 4;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0.351 9、0.349 8、0.333 8;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2.22%、81.48%、68.52%。采用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在域值为0.31处被聚为6类,云南铁壳麦聚为一类,地方品种聚为4类,推广品种29份聚为一类,一份单独聚为一类。根据上述指标和聚类分析得:云南铁壳麦在DNA分子水平上有一定多样性,大于推广品种但低于地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铁壳麦 地方品种 推广品种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铁壳麦及其他小麦种质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锦 王志伟 +2 位作者 于亚雄 杨金华 程加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8-1142,共5页
利用csLV34标记对云南铁壳麦和云南省其他小麦种质中慢锈性基因Lr34/Yr18进行了检测,旨在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优异小麦种质,为云南省持久抗锈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和方法。结果表明,55份供试材料中云南铁壳麦种质A13、云南省育... 利用csLV34标记对云南铁壳麦和云南省其他小麦种质中慢锈性基因Lr34/Yr18进行了检测,旨在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优异小麦种质,为云南省持久抗锈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和方法。结果表明,55份供试材料中云南铁壳麦种质A13、云南省育成品种云麦39、云南省地方品种保山老玉麦和云县小白麦等4份材料携带有慢锈基因Lr34/Yr18,供试材料中来源于CIMMYT的材料未检测到Lr34/Yr18基因。这些携带有慢锈性基因的材料可作为今后云南省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云南铁壳麦 Lr34/Yr18基因 csLV34
下载PDF
中国特有小麦的易位染色体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邹晓欢 郝明 +3 位作者 罗江陶 张连全 袁中伟 刘登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5-1070,共6页
中国特有小麦在研究小麦进化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利用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现供试的7份中国特有小麦品种均有一对4AL-5AL-7BS易位染色体,该易位是普通小麦和四倍体小麦的物种特异易位。在云南铁壳麦AS335中,... 中国特有小麦在研究小麦进化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利用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现供试的7份中国特有小麦品种均有一对4AL-5AL-7BS易位染色体,该易位是普通小麦和四倍体小麦的物种特异易位。在云南铁壳麦AS335中,还发现另外2对以前未报道的1BS·1BL-2DL和2DS·2DL-1BL易位。由于在另外1份云南铁壳麦AS336中不存在这两对易位,表明它们不是云南铁壳麦亚种特异的易位。这两对易位是相互易位,但是易位点不在着丝点,而在染色体长臂中部。本文还讨论了相互易位的产生、在物种进化和适应中的价值及其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半野生小麦 云南铁壳麦 新疆稻麦 染色体易位
下载PDF
云南铁壳麦变种分类及基于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志伟 杨金华 +3 位作者 程加省 胡银星 程耿 于亚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48-5150,5190,共4页
[目的]为给云南省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物种保护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9份云南铁壳麦进行了变种分类和基于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云南铁壳麦A14为一未定名的白粒变种,其余28份材料分为10个已定名变种类型;云南铁壳麦农... [目的]为给云南省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物种保护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9份云南铁壳麦进行了变种分类和基于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云南铁壳麦A14为一未定名的白粒变种,其余28份材料分为10个已定名变种类型;云南铁壳麦农艺性状变异较丰富,以不孕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大(22.59%),抽穗期的变异最小;云南铁壳麦7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为1.55~2.04。29份云南铁壳麦分为3个类群,但同一变种类型的云南铁壳麦并未整齐的聚为一类;云南铁壳麦A13、A14和A21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而与其他云南铁壳麦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结论]云南铁壳麦在农艺性状上存在较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铁壳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袋装临沧铁壳麦种子生活力及a-淀粉酶、脂肪氧化酶活性与表达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国雁 隆文杰 +3 位作者 陈丹 武晓阳 伍少云 蔡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73-2281,共9页
【目的】研究铝箔袋真空密封和尼龙网袋非密封方法包装贮藏的临沧铁壳麦种子生活力指标、贮藏期、a-淀粉酶和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间的关系,了解其a-淀粉酶和LOX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影响种子贮藏期的酶学机制,... 【目的】研究铝箔袋真空密封和尼龙网袋非密封方法包装贮藏的临沧铁壳麦种子生活力指标、贮藏期、a-淀粉酶和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间的关系,了解其a-淀粉酶和LOX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影响种子贮藏期的酶学机制,为更好地保存临沧铁壳麦等云南小麦亚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临沧铁壳麦种子真空密封于铝箔袋和非密封包装于尼龙网袋内,在昆明室内温、湿度条件下贮藏63、125、189、210、252和365 d。采用标准发芽试验、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计和实时PCR(RT-PCR)方法,分别测量种子的生活力指标、a-淀粉酶和LOX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真空密封包装的种子在贮藏125 d后,发芽势为78.3%,发芽率为96.7%,加权发芽指数为0.622,发芽指数为30.933,活力指数为539.1,而非密封包装的种子在贮藏125 d后发芽势、加权发芽指数及发芽指数已明显下降,至189 d时观测的5项生活力指标均出现断崖式下降,分别只有125 d时的14.9%~25.0%。两种方法包装贮藏后的种子,a-淀粉酶和LOX活性无明显差异。种子贮藏期与生活力指标、酶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简单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昆明室内温、湿度条件下,非密封方法包装贮藏的临沧铁壳麦种子贮藏期随加权发芽指数和LOX活性的增加而缩短,随a-淀粉酶活性和TaLOX3-4A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增加而延长,但真空密封方法包装贮藏的种子,其贮藏期只随a-淀粉酶基因amy3相对表达量的减少而延长。【结论】真空密封在铝箔袋中的临沧铁壳麦种子具有更长的、保持高生活力的贮藏期,其贮藏期不随a-淀粉酶和LOX活性变化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密封包装 临沧铁壳麦种子 a-淀粉酶 脂肪氧化酶(LOX) 基因相对表达量 生活力
下载PDF
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鉴定与分析
10
作者 周国雁 陈丹 +3 位作者 隆文杰 武晓阳 蔡青 伍少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为了解云南铁壳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的穗发芽抗性及其机制、筛选抗性材料,以白粒推广良种云麦53号为对照,采用整穗发芽、整粒发芽及分子功能标记的方法,鉴定了55份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及种子的休眠特性,分析了发芽... 为了解云南铁壳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的穗发芽抗性及其机制、筛选抗性材料,以白粒推广良种云麦53号为对照,采用整穗发芽、整粒发芽及分子功能标记的方法,鉴定了55份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及种子的休眠特性,分析了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在穗发芽抗性级别不同的材料间、分子功能标记基因等位变异间的差异及籽粒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GP)在不同休眠级别的材料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整穗发芽率(spikes germination rate,SGR)为鉴定指标,在对照云麦53号的SGR达76.2%的前提下,云南铁壳麦除1份材料SGR为2%外,其他材料的SGR都为0,与对照相比,对穗发芽的抗性都很强。以GI为鉴定指标,供试云南铁壳麦对穗发芽的抗性则较弱,抗性材料较少,GI为15.5%~72.8%(对照的GI为65.7%),GI在抗性级别不同的材料间明显不同。以籽粒发芽率为依据,云南铁壳麦的种子休眠性可分为休眠、中度休眠、浅休眠和无休眠4级,GP在不同休眠级别的材料间也显著不同。用STS功能标记Vp1B3扩增出A带(652 bp)、C带(无带)的材料,其GI均与扩增出B带(569 bp)材料的GI有明显差异;用标记Vp1A3扩增出B带(170 bp)材料的GI与C带(无带)材料的GI也有明显差异,其他3个功能标记(Tasdr-B1、Tamyb10D1、Tamyb10D)扩增到不同带型材料的GI则无明显的不同,用分子标记获得的结果不能解释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或种子休眠特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铁壳麦 穗发芽抗性 种子休眠 鉴定 分子功能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