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徽州民居柱空间演化研究——以老屋阁、慎思堂为例
1
作者 张岚元 孙晓庄 +1 位作者 周峰 胡毅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37-42,共6页
徽州民居是徽州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具有典型且固定的空间形态,但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年累月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随着明清时期楼居到地居生活习惯的变化,民居内部众多构件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演变。针对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 徽州民居是徽州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具有典型且固定的空间形态,但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年累月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随着明清时期楼居到地居生活习惯的变化,民居内部众多构件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演变。针对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柱构件,通过对其物理属性的测量汇总分析,探讨其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为徽州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 空间形态 柱子 明清时期 徽州地区
下载PDF
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4
2
作者 卢松 张小军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4-211,共8页
以徽州地域119个中国传统村落(截止到2016年底)为样本,通过实际调研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时空演化过程。根据旅游开发的主体力量,徽州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经历了自主探索(1979—1996年)、外资注入(1997—201... 以徽州地域119个中国传统村落(截止到2016年底)为样本,通过实际调研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时空演化过程。根据旅游开发的主体力量,徽州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经历了自主探索(1979—1996年)、外资注入(1997—2011年)、整合提升(2012年至今)三个演变阶段,各个阶段在旅游开发模式、经营组织方式、产品类型、品牌形象、经济效益、利益主体关系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零星分布(点状)—南北组团(板块)—全域扩散(面状)的演进态势。研究表明,村落自身禀赋作为基础性力量,市场需求作为决定性力量,政府政策和管理作为主导性力量,交通改善、节庆促销、精英人士等支持因素作为促进性力量,共同推动着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时空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旅游开发 物质文化遗产 徽州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古民居保护 古村古镇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珠江组控砂机制及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模式 被引量:31
3
作者 陈维涛 杜家元 +4 位作者 龙更生 陈淑慧 李小平 张尚锋 张昌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9-458,共10页
惠州地区是目前珠江口盆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珠江组作为主力产油层段,具有寻找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惠州地区珠江组砂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盆地转换期的古地貌特征、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以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展布... 惠州地区是目前珠江口盆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珠江组作为主力产油层段,具有寻找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惠州地区珠江组砂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盆地转换期的古地貌特征、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以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展布、海陆过渡相区的水动力条件和后期构造运动都对砂体的形成和展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沉积相决定了砂体的宏观展布,层序结构影响砂体在不同体系域平面上的分布和纵向上的发育程度及叠置样式,二者是控砂的主要因素。在对控砂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已发现岩性圈闭油气藏的解剖分析,建立了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模式,分析了有利地层岩性圈闭区带和类型,认为沉积坡折附近和海进体系域退积砂岩岩性尖灭圈闭是惠州地区珠江组最为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模式 控砂机制 地层-岩性圈闭 珠江组 惠州地区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明清徽州村规民约和国家法之间的冲突与整合 被引量:23
4
作者 卞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3,共7页
明清时期徽州的村规民约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本文以明清徽州村规民约为例,全面探讨了村规民约的性质,以及村规民约与国家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村规民约是国家法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构成了国家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明清时期徽州的村规民约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本文以明清徽州村规民约为例,全面探讨了村规民约的性质,以及村规民约与国家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村规民约是国家法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构成了国家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但两者之间的抵触与冲突也是经常存在的,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政权统治,在发生抵触与冲突时,国家法通常采取妥协和让步的路径寻求消弭冲突、进行整合之道,而村规民约则采取主动“邀请”国家权力进入的方式,从而实现与国家法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代 徽州地区 村规民约 民间习惯法 国家法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中新统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龙更生 施和生 杜家元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4期229-235,共7页
区域地质背景反映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中新统具有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条件。研究惠州地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对于该区油气勘探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惠州地区中新统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 区域地质背景反映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中新统具有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条件。研究惠州地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对于该区油气勘探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惠州地区中新统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层序的构型特点,研究不同类型坡折带的形成机制、分布范围及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层序地层边界和坡折带是控制本区地层岩性圈闭形成的重要因素。惠州地区存在3种具有勘探前景的地层岩性圈闭,选择HZ27-3低位体钻探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地区 中新统 地层岩性圈闭 形成条件 层序地层格架 坡折带
下载PDF
惠州地区珠江组下部层序划分及沉积相展布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曾勤 王英民 +1 位作者 施和生 杜家元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4,共7页
惠州地区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产油区,随着构造油气藏发现越来越困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就显得尤为重要,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需要建立研究区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依据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在惠州地区珠江组下部共识别出了7个三级层序。其中... 惠州地区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产油区,随着构造油气藏发现越来越困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就显得尤为重要,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需要建立研究区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依据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在惠州地区珠江组下部共识别出了7个三级层序。其中,SQ1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SQ2三角洲向陆后退,滨岸、碳酸盐台地和陆架沉积开始发育;SQ3-SQ7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侵,古珠江三角洲逐渐向陆后退,同时,潮汐和波浪对三角洲前缘砂和滨岸砂进行改造形成陆架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组下部 层序 沉积相 惠州地区
下载PDF
论晚清徽商对徽州社会救济事业的扶持——以光绪三十四年水灾赈捐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小坡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132,共7页
明清徽州社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徽商印记,及至晚清,情况依然如此。光绪三十四年夏,徽州暴发特大水灾,徽商在灾荒场域之外迅即展开了大规模的赈捐行动。旅沪徽商利用同乡网络组织居中协调,借助现代公共媒体,更新募捐手法,广发募捐公告,号... 明清徽州社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徽商印记,及至晚清,情况依然如此。光绪三十四年夏,徽州暴发特大水灾,徽商在灾荒场域之外迅即展开了大规模的赈捐行动。旅沪徽商利用同乡网络组织居中协调,借助现代公共媒体,更新募捐手法,广发募捐公告,号召流寓各大城市的徽籍人士慨输资财,以纾解故土家园的灾难。徽州地方官绅颇为依赖旅外徽商,两者互为奥援,极大地提高了赈济效率。与徽商数额庞大的捐款相比,官赈已退居微不足道的位置,而此次赈捐所体现出的地缘色彩和募捐程式也为考察晚清义赈的演进提供了合适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徽州 水灾 公共媒体 赈捐 晚清
下载PDF
明清徽州的职业教育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昌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之所以能呈现出一片全面繁荣的景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职业教育。徽州人的职业思想教育表现为:破除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树立四民平等的意识,努力塑造子弟重义轻利、勤俭治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徽州人还通过著... 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之所以能呈现出一片全面繁荣的景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职业教育。徽州人的职业思想教育表现为:破除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树立四民平等的意识,努力塑造子弟重义轻利、勤俭治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徽州人还通过著书的方式将经商经验留给他人,通过合作与雇佣等关系对同族子弟给予帮教,还用家训、家规等手段在两代人之间完成生产管理经验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徽州 职业教育
下载PDF
徽州传统山村聚落形态的生成模式与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章光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503-10504,共2页
总结了徽州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的基本特征与生成发展模式,揭示了其空间形态的形成演化机制,据此对当前的乡村规划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徽州 乡村聚落 空间形态 生成模式 演化机制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公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卞利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14,共14页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结合徽州聚族而居的山区特点,将族规家法作为控制族人和乡村社会的基本规范,并因时、因地、因事制定约束乡村社会聚族而居宗族成员的规约。因这类规约系由宗族商议制订,故将其称之为"宗族公约"。明清徽州宗...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结合徽州聚族而居的山区特点,将族规家法作为控制族人和乡村社会的基本规范,并因时、因地、因事制定约束乡村社会聚族而居宗族成员的规约。因这类规约系由宗族商议制订,故将其称之为"宗族公约"。明清徽州宗族公约类型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地域性、较强时效性、浓厚血缘性、相对模糊性和灵活变通性等特征,并具备规范、互助和奖惩等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宗族公约往往经过所在地方官府的钤印认可,使单纯的民间宗族组织行为转变为地方官府的行为。就这一角度而言,明清徽州的宗族公约是国家法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它在规范乡民行为,维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管理乡村社会的经济与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代 徽州地区 基层组织 宗族公约
原文传递
传统建筑技术的适宜性改善策略研究——以徽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炜 颜宏亮 《住宅科技》 2019年第5期39-44,共6页
传统建筑技术是建筑与地域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经过长期磨合适应的结果,蕴含着大量的地域智慧。文章主要从结构性能、物理性能、防御性能方面发掘传统建筑技术的适宜性改善策略,以提升其性能,满足了现代建筑的使用和技术要求,使得传统建... 传统建筑技术是建筑与地域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经过长期磨合适应的结果,蕴含着大量的地域智慧。文章主要从结构性能、物理性能、防御性能方面发掘传统建筑技术的适宜性改善策略,以提升其性能,满足了现代建筑的使用和技术要求,使得传统建筑获得了更多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拓展了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局限,为传统材料和技术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实现地域特色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技术 适宜性改善 性能提升 徽州地区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徽州涉林契约文书初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婵 李莉 李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26-30,共5页
徽州文书是研究徽州社会历史重要的、直接的文献。徽州地区多山少田,自古以来林业资源丰富。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林业生产和林业贸易等活动更加活跃,这些林事活动在明清时期徽州的契约文书中都有所反映。对明清时期徽州契约文书做简单分... 徽州文书是研究徽州社会历史重要的、直接的文献。徽州地区多山少田,自古以来林业资源丰富。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林业生产和林业贸易等活动更加活跃,这些林事活动在明清时期徽州的契约文书中都有所反映。对明清时期徽州契约文书做简单分类,对涉及到林业的部分代表性契约文书进行初步分析,借此对从文献角度研究我国林业史以及林业区域史提供一点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徽州 契约文书
下载PDF
徽州宗族对朱熹《家礼》的继承与变革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华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1,共7页
徽州宗族对朱熹《家礼》十分重视,认为《家礼》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是宗族礼仪一部新的重要经典。徽州宗族对《家礼》的规定,特别是关于祠堂建设、祭田设置、族规家法、祭祀礼仪的规定,不仅是继承,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礼仪规... 徽州宗族对朱熹《家礼》十分重视,认为《家礼》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是宗族礼仪一部新的重要经典。徽州宗族对《家礼》的规定,特别是关于祠堂建设、祭田设置、族规家法、祭祀礼仪的规定,不仅是继承,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礼仪规定进行了重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家礼》 徽州 宗族 祠堂 祭祀 族规家法 徽学
下载PDF
广东惠州人群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迪娜 官志扬 +4 位作者 钟泽艳 贺海林 钟国兴 吴志勇 陈剑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分析惠州地区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发生率、基因型分布及血液学特征。方法:选择经检测确诊为单纯β-地贫携带者10809例和αβ复合型地贫携带者1757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相应... 目的:分析惠州地区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发生率、基因型分布及血液学特征。方法:选择经检测确诊为单纯β-地贫携带者10809例和αβ复合型地贫携带者1757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相应的血液学指标,采用悬浮阵列技术、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技术以及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地贫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广东惠州地区人群αβ复合型地贫发生率为1.99%,共检出62种基因型,以基因型--SEA/αα,βCD41-42/βN分布最多(19.29%),--SEA/αα,βIVS-II-654/βN次之(16.73%)。研究发现单纯β-地贫携带者与αβ复合型地贫携带者各基因型分组间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有显著性差异,小提琴图提示,当β-地贫复合轻型α-地贫时,其表型最轻缓,复合血红蛋白H(Hb H)病时,表型最严重。结论:广东惠州地区αβ复合型地贫发生率高,且缺乏特异性血液学指标,临床上需通过α-地贫和β-地贫基因检测与单纯β-地贫相鉴别,以便正确指导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血液学特征 惠州地区
下载PDF
清代徽州基层社会的里书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道胜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8,共12页
在明清徽州,里书一类的书役长期存在于基层社会。里书之役系明代里甲在承役实践中衍生而来,实属里甲组织在适应社会实际中分化出的新的专业性书役。清代徽州基层里书作为里排重要职役,在钱粮体制恢复和赋役实际运作中仍发挥重要功能。... 在明清徽州,里书一类的书役长期存在于基层社会。里书之役系明代里甲在承役实践中衍生而来,实属里甲组织在适应社会实际中分化出的新的专业性书役。清代徽州基层里书作为里排重要职役,在钱粮体制恢复和赋役实际运作中仍发挥重要功能。明清徽州里书充任采取阖族朋充或贴役雇充成为常态。清代里书包揽或多代把持现象日趋多见。徽州里书尽管在赋役运作中存在舞弊,但受到宗族的约束和朋充的牵制,亦难以假公济私。遗存的大量丁产信息复杂和内容详实的抄本、写本性质的赋役册籍,不少当出自里书之手,里书实乃基层钱粮征收中“文书行用”“数字在乡”的实践者和代书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里书 基层社会
原文传递
神明之下的结合:论清代民间的神会——以徽州“神会”文书为线索 被引量:5
16
作者 童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124,共9页
神会是人们以祭祀公共神祇为主要目的组成的一种组织共同体,通过神会的运行,来完成对于神明的共同祭祀。神会有经营会产与日常管理两个主要职能。在经营会产方面,有买卖、租佃、典、出借会资等交易方式;在日常管理方面,有处罚违规、调... 神会是人们以祭祀公共神祇为主要目的组成的一种组织共同体,通过神会的运行,来完成对于神明的共同祭祀。神会有经营会产与日常管理两个主要职能。在经营会产方面,有买卖、租佃、典、出借会资等交易方式;在日常管理方面,有处罚违规、调整经营规范、神庙维护、杂务处理、举办迎神赛会、接受捐献等职能。内部关系上,会户是按股出资,按股获得收益,会股可单独交易;外部关系上,相对方视神会为人的组合整体。若神会向大型组织发展,它的财产聚合性显现,独立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会 会股 合伙 民间信仰 迎神赛会 徽州 徽学
下载PDF
清代徽州女性葬礼程序与性别伦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中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4-112,共9页
葬礼是最复杂烦琐,也最受重视的一种礼仪,男女皆然。传统礼制和学界的以往研究,均很少涉及普通百姓尤其是女性的葬礼,而从清代徽州文书中可以看到女性葬礼的大致过程。与国家礼制规定相比,清代徽州女性的葬礼程序有所简化和改变,遵循着... 葬礼是最复杂烦琐,也最受重视的一种礼仪,男女皆然。传统礼制和学界的以往研究,均很少涉及普通百姓尤其是女性的葬礼,而从清代徽州文书中可以看到女性葬礼的大致过程。与国家礼制规定相比,清代徽州女性的葬礼程序有所简化和改变,遵循着传统文化中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女性 葬礼 朱熹 《家礼》 徽学
下载PDF
徽州名儒对孝的诠释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蒲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徽州名儒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继承儒家"孝"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孝是百行确立的基础,是"忠"之本,是强国固本的基础,因而非常重视孝道。徽州名儒对践行孝道的方法也进行了总结,认为应将孝贯穿于先人生死两界,应用物质... 徽州名儒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继承儒家"孝"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孝是百行确立的基础,是"忠"之本,是强国固本的基础,因而非常重视孝道。徽州名儒对践行孝道的方法也进行了总结,认为应将孝贯穿于先人生死两界,应用物质载体和形式承载孝道,长辈应对晚辈言传身教,晚辈对长辈应行孝尽孝。徽州名儒围绕孝所开展的活动,对徽州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全社会表彰和宣传孝道,严惩不孝者,将孝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各种形式的祭祀表达对祖先的孝思。徽州地区孝风盛行,"孝"维系了徽州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维护了徽州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陈栎 朱升 孝道 孝悌 家训 族规 徽学
下载PDF
明清徽州慈善文化的成因、特质和历史贡献
19
作者 蒋道霞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5-99,共5页
崇儒重教的文化传统、同宗抱团的宗族思想、徽商对故土的认同、商业经济的风险是明清徽州慈善文化的成因。明清徽州慈善文化具有商贾反哺乡村、商业反哺教育、宗族内部互济、践行儒家思想的特质,在倡导扶贫济困的善举、维护宗族的整体... 崇儒重教的文化传统、同宗抱团的宗族思想、徽商对故土的认同、商业经济的风险是明清徽州慈善文化的成因。明清徽州慈善文化具有商贾反哺乡村、商业反哺教育、宗族内部互济、践行儒家思想的特质,在倡导扶贫济困的善举、维护宗族的整体利益、促进徽州乡村社会的善治、助力徽州乡村社会的繁荣方面作出了历史贡献。传承明清徽州慈善文化,有利于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地区 慈善文化 成因 特质 贡献
下载PDF
惠州地区艾蒿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20
作者 陈晓茹 林秀莲 钟均宏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1期17-18,84,共3页
介绍了广东省惠州地区艾蒿历史、种植规模、品种特色等现状,综合分析了惠州地区艾蒿产业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以及特色品种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知名度低、电商基础差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惠州地区艾蒿产业今... 介绍了广东省惠州地区艾蒿历史、种植规模、品种特色等现状,综合分析了惠州地区艾蒿产业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以及特色品种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知名度低、电商基础差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惠州地区艾蒿产业今后在产品加工、培育企业、政府支持、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蒿 发展现状 建议 惠州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