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蕃长庆会盟后吐蕃与回鹘、南诏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陆离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1,214,共12页
唐蕃长庆会盟后,吐蕃与唐朝和解,回鹘与南诏政权随之也与吐蕃会盟和好,通使往来。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共同对抗吐蕃的战略格局也随之瓦解。敦煌汉藏文书和传世汉藏史籍对这一史实都有相应记载,可以相互印证,只是有的藏文史籍记载这一史... 唐蕃长庆会盟后,吐蕃与唐朝和解,回鹘与南诏政权随之也与吐蕃会盟和好,通使往来。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共同对抗吐蕃的战略格局也随之瓦解。敦煌汉藏文书和传世汉藏史籍对这一史实都有相应记载,可以相互印证,只是有的藏文史籍记载这一史实发生的具体时间有误,将其与其他历史事件混淆。吐蕃同回鹘、南诏的和解对吐蕃大力崇佛及唐蕃维州事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唐朝 回鹘 南诏 关系
原文传递
我国西瓜的来源与相关辽太祖西征等问题续论——兼及西瓜史研究者刘启振先生相关论说的问题
2
作者 程杰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4,共10页
五代胡峤《陷虏记》共有三处使用“回纥”一词,多出于其拘押地福州(今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一带)契丹人对本民族事迹的介绍,所指都是传统漠北回鹘,而非远在西域的高昌回鹘。辽太祖西征所拔“浮图城”是一座军事堡寨,在今陕西省榆... 五代胡峤《陷虏记》共有三处使用“回纥”一词,多出于其拘押地福州(今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一带)契丹人对本民族事迹的介绍,所指都是传统漠北回鹘,而非远在西域的高昌回鹘。辽太祖西征所拔“浮图城”是一座军事堡寨,在今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而非北疆庭州“可汗浮图城”。这些信息都进一步表明《陷虏记》所说“契丹破回纥得此种”是指从漠北回鹘牙帐一带获得西瓜,我国西瓜最初来自漠北蒙古高原腹地,是由西域经漠北回鹘间接传入。西瓜史研究者刘启振先生一味沿袭传统看法,刻意回避笔者论述,而其相关批评与否定意见无法动摇笔者所说,笔者上述发现使有关结论更为坚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来源 辽太祖 西征 回鹘 浮图城
下载PDF
唐宋时代回鹘社会的发展与转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继平 杨富学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7-72,共6页
回鹘与唐朝的密切接触,受其影响,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840年,部众西迁至中亚、西域及河西走廊一 带后,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加上受中亚、西域、河西地区发达的农业文化的影响,回鹘社会生活方式由天幕移徙改 变为城郭定居生活,在生产方... 回鹘与唐朝的密切接触,受其影响,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840年,部众西迁至中亚、西域及河西走廊一 带后,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加上受中亚、西域、河西地区发达的农业文化的影响,回鹘社会生活方式由天幕移徙改 变为城郭定居生活,在生产方式方面,由草原游牧改为以农耕为主,同时兼营畜牧与狩猎,而且在手工业、商业等方 面也都有突出的发展;民族性格由善骑射、多寇抄而转化为和平而淳朴的民族;文化面貌亦由原来比较单一的形态 向多元文化形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发展 商业 手工业 畜牧 转型 生产方式 发达 回鹘 西域 西迁
下载PDF
多元共生、动态交融——回鹘西迁后的西域文明与居民身份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闫国疆 郝新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49-56,共8页
九世纪以后,曾一度称雄蒙古高原的回鹘部分西迁至西域,与那里的原住居民融合并先后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与喀喇汗王朝。960年,伊斯兰教被喀喇汗王朝奉为国教,此后的西域随着喀喇汗王朝的扩张逐渐突厥化与伊斯兰化。伴随这一过程,回鹘、契... 九世纪以后,曾一度称雄蒙古高原的回鹘部分西迁至西域,与那里的原住居民融合并先后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与喀喇汗王朝。960年,伊斯兰教被喀喇汗王朝奉为国教,此后的西域随着喀喇汗王朝的扩张逐渐突厥化与伊斯兰化。伴随这一过程,回鹘、契丹、蒙古与原西域居民融合而成了畏兀儿、哈萨克、回回等多个新的民族,西域居民的身份认同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多元共生、动态交融之景。历史证明,今日新疆的任何一个族裔性群体都是长期历史发展中或远或近、自他乡而来并与当地原住居民交融共生、共同发展的历史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回鹘 民族 多元 共生
下载PDF
回鹘西迁后生产方式的转变及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晓东 《殷都学刊》 2007年第3期36-39,共4页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祖。公元840年,在蒙古高原称雄近百年的回鹘汗国在内忧外患中覆亡,其余众大部分西迁至西域和中亚一带。适应于当地新的生存环境和发达的农业文明,回鹘由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草原游牧民族,转化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祖。公元840年,在蒙古高原称雄近百年的回鹘汗国在内忧外患中覆亡,其余众大部分西迁至西域和中亚一带。适应于当地新的生存环境和发达的农业文明,回鹘由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草原游牧民族,转化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农耕民族。回鹘社会的成功转型对现代维吾尔族的形成和新疆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西迁 生产方式
下载PDF
漠北回鹘的摩尼教信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美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7,共5页
漠北回鹘改宗摩尼教是其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摩尼教早在公元 76 3年以前就已经传入回鹘民间 ,并得到官方认可 ,开始公开传播。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回鹘改宗摩尼教的社会条件在此之前尚未成熟。其后 ,回鹘为了依靠粟特商人发展商业经... 漠北回鹘改宗摩尼教是其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摩尼教早在公元 76 3年以前就已经传入回鹘民间 ,并得到官方认可 ,开始公开传播。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回鹘改宗摩尼教的社会条件在此之前尚未成熟。其后 ,回鹘为了依靠粟特商人发展商业经济 ,故赋予粟特人所崇之摩尼教以崇高的地位。摩尼教在漠北回鹘国教地位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回鹘立足后 ,曾借回鹘之势盛行于唐地。摩尼教对回鹘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北回鹘 摩尼教 宗教信仰 社会影响 文化环境
下载PDF
回鹘西迁前经济生活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晓东 王宗磊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16,共4页
维吾尔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演变,在吸收诸多其他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社会经济形态。回鹘汗国时期是维吾尔民族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重... 维吾尔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演变,在吸收诸多其他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社会经济形态。回鹘汗国时期是维吾尔民族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该文旨在对维吾尔早期先民及回鹘汗国的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探讨,特别对回鹘汗国的商业和农业发展概况进行分析,从而阐释维吾尔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经济形态 生产方式
下载PDF
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与维吾尔族近代格局的形成
8
作者 王志刚 宋德志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69-72,共4页
近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族的形成是西迁回鹘与环塔里木原著民族和其他外来民族长期融合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并在环塔里木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维吾尔族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伊斯兰文化在环塔里木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不... 近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族的形成是西迁回鹘与环塔里木原著民族和其他外来民族长期融合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并在环塔里木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维吾尔族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伊斯兰文化在环塔里木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不断与当地文化和其它外来文化交融,使维吾尔族的伊斯兰文化具有了显著的民族特征。为此,我们必须更清晰地认识维吾尔族和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历史,从而更有力地抵制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文化 维吾尔族 环塔里木 回鹘 蒙兀儿
下载PDF
安史之乱后奚族与唐朝的关系
9
作者 王丽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8,共4页
奚族与唐朝之间往来较为密切,但安史之乱是奚族与唐朝关系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以后,奚族与唐朝的关系一度紧张,冲突、战争与朝贡、封赐并存,但朝贡、封赐等形式的友好往来已无法与安史之乱之前相比。安史之乱以后,奚族的势力与唐朝的藩... 奚族与唐朝之间往来较为密切,但安史之乱是奚族与唐朝关系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以后,奚族与唐朝的关系一度紧张,冲突、战争与朝贡、封赐并存,但朝贡、封赐等形式的友好往来已无法与安史之乱之前相比。安史之乱以后,奚族的势力与唐朝的藩镇割据局势对奚唐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回鹘和契丹先后对奚唐关系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奚族 唐朝 安史之乱 回鹘 契丹
下载PDF
论《水浒传》中虚化为助词的“时”字 被引量:1
10
作者 暴拯群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近代汉语中,“时”字常常虚化为助词,用于某些主从复句句尾,它的使用情况及语法功能,前人虽有论述,但分歧很大,至今未有定论。各家的说法也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作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关键词 《水浒传》 "时" 虚化 助词 语法 汉语 复句
下载PDF
浅谈西域回鹘人摩尼教发展历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布都外力.克力木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8-21,共4页
古代西域宗教种类繁多 ,内涵极为丰富 ,对古代西域及中原地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关于西域的地理范围 ,历来都是许多学者进行争论的问题。丝绸之路成为西域文化顺利传播的主要通道 ,同时由于西域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角逐 ,给西域各民族... 古代西域宗教种类繁多 ,内涵极为丰富 ,对古代西域及中原地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关于西域的地理范围 ,历来都是许多学者进行争论的问题。丝绸之路成为西域文化顺利传播的主要通道 ,同时由于西域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角逐 ,给西域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渗透提供了历史契机。西域历史上 ,曾出现过许多民族及许多宗教。西域的一些民族 ,如粟特人 ,曾经先后信仰过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正是由于他们 ,许多宗教才传入古代的新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回鹘人 摩尼教 高昌王朝
下载PDF
回鹘宗教文学稽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富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6-123,共8页
回鹘是一个以善于兼容外来文明而著称的民族,不论其宗教信仰还是文学创作,都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他们先后信奉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祆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差不多涵盖了古代亚欧大陆曾经流行过的所有国际性宗教。这些宗教... 回鹘是一个以善于兼容外来文明而著称的民族,不论其宗教信仰还是文学创作,都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他们先后信奉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祆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差不多涵盖了古代亚欧大陆曾经流行过的所有国际性宗教。这些宗教的流行,对古代回鹘文学影响甚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为数众多而丰富的古代回鹘文宗教经典与文学作品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学 回鹘族 艺术风格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回鹘文契约文书中的“元契”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80,共7页
回鹘文契约中出现过“babitig”与汉字“元契”,山田信夫认为这两个词是同义词,但是,他不清楚汉文中是否有“元契”这样的词。他认为如果没有的话,这可能是住在吐鲁番的汉人汉译的东西,即把“babitig”译成“元契”。笔者认为,虽然回鹘... 回鹘文契约中出现过“babitig”与汉字“元契”,山田信夫认为这两个词是同义词,但是,他不清楚汉文中是否有“元契”这样的词。他认为如果没有的话,这可能是住在吐鲁番的汉人汉译的东西,即把“babitig”译成“元契”。笔者认为,虽然回鹘文契约中出现汉字“元契”是偶然现象,但它与汉唐至宋元时代汉文契约中的券、元券、契、市契、元买、上手等一系列词汇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关系。回鹘文资料中也有“ba”对“元”、“bitig”对“文字”、“书”等的先例。回鹘文“babitig”的汉译用字是“元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契约 BAS bitig 元契
下载PDF
古代维吾尔文献中的希腊语借词 被引量:1
14
作者 阿地力·哈斯木 阿布里克木·亚森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48-149,共2页
文章结合希腊人在中亚活动的历史背景,通过查阅古代维吾尔文献,分析了这些文献中的bamuq,bz,didim,nom四个希腊语借词情况,提出这可能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些重要佐证。
关键词 回鹘文献 希腊语借词
下载PDF
高昌回鹘与环塔里木多元文化的融合
15
作者 高汝东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57-60,83,共5页
9-13世纪,回鹘自身的文明特质与塔里木河流域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到了巧妙的结合,致使在四个世纪里环塔里木地区出现了佛教、摩尼教、景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并存共荣、相互激荡的繁荣景象。同时,这一时期,以高昌回鹘为媒介的... 9-13世纪,回鹘自身的文明特质与塔里木河流域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到了巧妙的结合,致使在四个世纪里环塔里木地区出现了佛教、摩尼教、景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并存共荣、相互激荡的繁荣景象。同时,这一时期,以高昌回鹘为媒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中亚西亚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中原汉文化、契丹文化、藏文化、蒙古文化等在以高昌为中心的环塔里木地区汇聚。高昌回鹘在环塔里木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碰撞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津梁作用,在保存人类文化方面又扮演了战斗堡垒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回鹘 环塔里木 多元文化
下载PDF
论西夏对周边民族艺术的吸收
16
作者 李银霞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6-49,共4页
地处中原、吐蕃和西域交汇点上的西夏,在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借鉴吸收其文化,尤其对佛教及其艺术达到狂热的程度。西夏的绘画、雕塑、建筑不但受中原艺术的影响,也具吐蕃风格特征,间有回鹘等中亚艺术内容的闪现。这些民族艺术的因素... 地处中原、吐蕃和西域交汇点上的西夏,在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借鉴吸收其文化,尤其对佛教及其艺术达到狂热的程度。西夏的绘画、雕塑、建筑不但受中原艺术的影响,也具吐蕃风格特征,间有回鹘等中亚艺术内容的闪现。这些民族艺术的因素,在上百年的时间里,交相影响西夏,并逐渐渗透、融合到西夏文化中,以致最后形成了西夏自己新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艺术 中原艺术 吐蕃艺术 回鹘艺术 吸收融合
下载PDF
一件莎车出土的阿拉伯字回鹘语文书研究
17
作者 米尔苏里唐 李经纬 靳尚怡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81-90,共10页
本文将莎车出土的喀喇汗王朝文书研究情况作了较系统的论述,意 在引起学界的重视。
关键词 阿拉伯字 回鹘语 文书
原文传递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18
作者 敏政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60-64,共5页
"回回"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人沈括所著《梦溪笔谈》卷五中,此处"回回"存在多种理解和解释,即使当"回纥"、"回鹘"进行理解时,也跟伊斯兰无任何联系。历史上作为回族族称,其最初的词源必有伊斯兰... "回回"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人沈括所著《梦溪笔谈》卷五中,此处"回回"存在多种理解和解释,即使当"回纥"、"回鹘"进行理解时,也跟伊斯兰无任何联系。历史上作为回族族称,其最初的词源必有伊斯兰的内涵,故"回回"一词最早应始于《辽史》。"回回"词源的音转说和反对音转说长期争论,二种源说各有侧重,实际相互并不直接矛盾。二源说反映出了回族这个特殊少数民族族称起源的特殊性以及(回纥)回鹘、"回回"不同名称的族体在长期复杂的历史变革中形成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称 “回回” 《梦溪笔谈》 《辽史》 伊斯兰 回纥(回鹘) 二源说
下载PDF
漠北回鹘碑铭与汉文回鹘史料比较考证
19
作者 李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71-76,共6页
回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民族,我国古代的史书对其颇有记载。其中关于回鹘起源到744年建立漠北回鹘汗国,直至844年汗国崩溃的记载,又以两唐书中《回纥传》《回鹘传》较为详尽。然对比这两书记载,则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而发现于今... 回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民族,我国古代的史书对其颇有记载。其中关于回鹘起源到744年建立漠北回鹘汗国,直至844年汗国崩溃的记载,又以两唐书中《回纥传》《回鹘传》较为详尽。然对比这两书记载,则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而发现于今蒙古国的几块回鹘汗国时期的碑文却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本文通过材料比对分析,对梅禄官职、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之死、骨力裴罗的去世时间、三姓葛逻禄的西徙时间等重新作了考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北回鹘碑铭 《新唐书》 《旧唐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