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徽语的特点和分区 |
赵日新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7
|
|
2
|
徽语体系下的徽州传统村落群研究 |
裴逸飞
龚恺
冷嘉伟
|
《建筑遗产》
CSSCI
|
2021 |
7
|
|
3
|
宋代徽语考 |
丁治民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4
|
安徽黟县(宏村)方言的儿尾和儿化 |
黄维军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徽语语法研究综述 |
张明辉
丰凯鑫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6
|
安徽休宁(东临溪)徽语的调值分韵——兼论中古去声的调值 |
栗华益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谈明末徽州方音 |
高永安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8
|
徽语实词词汇特点初探——兼论汉语方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
汪红艳
|
《黄山学院学报》
|
2004 |
2
|
|
9
|
徽语祁门、婺源第一人称代词读音试释 |
谢留文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0
|
安徽黟县碧阳方言同音字汇 |
栗华益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1
|
黄山地名里的千古之谜--歙县八个村名里的“那” |
洪琳
王珏
|
《黄山学院学报》
|
2017 |
2
|
|
12
|
安徽祁门方言的后附性成分“个[·ko/·ka]” |
陈瑶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3
|
惠安方言特殊兼语句 |
陈曼君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4
|
惠安方言粘合式动补短语 |
陈曼君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5
|
惠安方言单音动词重叠谓语句 |
陈曼君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6
|
半个多世纪前的休宁方言音系 |
罗常培
邵荣芬
张洁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7
|
“■箜”源流考——兼谈方言名物词的探源问题 |
黄沚青
|
《汉语史学报》
|
2023 |
0 |
|
18
|
安徽祁门方言完成体标记“着”“失”“掉” |
陈瑶
陈泽平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9
|
从近义虚词叠加和分工看官话对徽语的渗透 |
陈瑶
叶璇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0
|
江西浮梁方言代词“渠”的复指用法 |
方清明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