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代谢指标及裂孔膜蛋白nephrin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曹晨 郝世梦 +2 位作者 孟泽松 徐晶 陈志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6期484-487,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代谢指标和裂孔膜蛋白nephrin表达的影响,探讨化瘀通络中药防治DN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造模组30只,造模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代谢指标和裂孔膜蛋白nephrin表达的影响,探讨化瘀通络中药防治DN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造模组30只,造模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的方法复制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对照组(厄贝沙坦组)、模型组,中药组和厄贝沙坦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各组于第3天、4周、8周、16周测24 h尿蛋白,16周末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phrin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RT-PCR法检测nephrin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第16周末中药组24 h尿蛋白、肌酐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厄贝沙坦组同时间点比较,第8周末中药组24 h尿蛋白明显升高(P<0.05),第16周末中药组24 h尿蛋白降低(P<0.05);第16周末nephrin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较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中药组nephrin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两治疗组之间该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络中药可以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可能与上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络法 糖尿病肾病 24H尿蛋白定量 裂孔膜蛋白nephrin
下载PDF
中药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秦一磊 洪丽君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6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化瘀通络方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皮肤... 目的:观察自拟化瘀通络方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皮肤温度颜色,怕冷或灼热、麻木、疼痛)改善、足背动脉搏动,10g的尼龙丝检查、128Hz的音叉检查震动觉及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的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10g的尼龙丝检查、128Hz的音叉检查震动觉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积分明显下降(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化瘀通络方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足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化瘀通络方 依帕司他 足浴
下载PDF
化瘀通络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旭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96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观察组予以化瘀通络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羟孕酮治疗,对两组疗效及妊娠率...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96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观察组予以化瘀通络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羟孕酮治疗,对两组疗效及妊娠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络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络法 多囊卵巢综合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化瘀通络法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姜敏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7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法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门诊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由于精液不液化症导致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六味地黄丸...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法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门诊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由于精液不液化症导致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化瘀通络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5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患者在总疗效上有着显著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由于精液不液化症导致的男性不育患者给予化瘀通络法治疗,能够达到瘀血去、湿热消、精道畅,使精液得以液化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络法 男性不育症 精液不液化症 效果分析
下载PDF
肺虚络瘀理论指导肺病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凌云 吕晓东 《四川中医》 2020年第3期22-26,共5页
炎症反应在肺病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肺系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在炎症反应介导影响下的气道结构重塑、血管重塑、肺实质改变,其中肺系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为肺血管重塑,若病情加重可形成肺间质纤维化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 炎症反应在肺病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肺系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在炎症反应介导影响下的气道结构重塑、血管重塑、肺实质改变,其中肺系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为肺血管重塑,若病情加重可形成肺间质纤维化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见炎症反应在促进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干预肺系疾病病情发展的重要环节。从中医络病理论分析,肺系疾病血管重塑的病理改变主要在肺血络,归属于中医的肺血络病,通过对"肺虚络瘀致微型癥瘕"形成,肺脏血络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证候、疾病预后规律的深层次研究,提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肺系疾病逆转血管重塑,进而为临床应用中医药理论治疗肺系疾病肺血管重塑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益气养阴 化瘀通络法 肺虚络瘀 肺血管重塑 微型癥瘕
下载PDF
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及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瑾 刘艳芹 +2 位作者 徐香杰 刘宁 谷丽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6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究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及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唐山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均为寒凝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温经疏... 目的探究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及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唐山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均为寒凝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配合同法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性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症状积分、VAS分值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较对照组高(70.005);复发率(5.00%)较对照组(12.50%)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20.00%);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个量表分值均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好,安全性高,能预防复发,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 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 针灸 寒凝血瘀证 原发性痛经 性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法与西医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牟天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9期56-57,共2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通过活血化瘀通络法与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30例,给予对照组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 目的:探究并分析通过活血化瘀通络法与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30例,给予对照组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治疗组给予环磷酰胺、麦冬12g、桃仁20g、红花30g、丹参15g、赤芍15g、两头尖10g、水蛭20g、皂角刺20g配伍,加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14d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加用环磷酰胺,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7%,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口干症状分值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口干分值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组治疗以后口干症状分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眼干症状分值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眼干症状分值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活血化瘀通络法和西医结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通络法 中西医结合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补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李德功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6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化瘀通络中药治疗,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两组均连续治疗90d...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化瘀通络中药治疗,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两组均连续治疗90d。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病变积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67.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补肾化瘀通络法,可显著降低DPN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病变积分,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化瘀通络法 黄芪桂枝五物汤 六味地黄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清热化瘀通络法治疗瘀热互结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刘厚林 梁庭栋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8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通络法治疗瘀热互结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2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行清热化瘀通络法。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通络法治疗瘀热互结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2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行清热化瘀通络法。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评价胃镜、病理组织变化评分及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情况,长期随访以比较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脘胀痛、嗳气反酸、胃中嘈杂、身重困倦、口干口苦症状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以上症状评分较于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内镜像中黏膜伴糜烂、黏膜出血、黏膜红斑及病理组织活动性炎症及慢性炎症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p)转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瘀通络法治疗瘀热互结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病理组织变化,提高治愈率,并复发率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瘀通络法 瘀热互结型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中医症状积分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BDNF/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媛媛 张校军 +4 位作者 杨骏 樊吟秋 崔竟成 王频 张庆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在"神经血管小生境"(neurovascular niche)微环境中,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 目的:探讨在"神经血管小生境"(neurovascular niche)微环境中,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Trk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复制VD大鼠模型,将慢病毒介导的逆转录病毒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神经干细胞(NSCs)与内皮祖细胞(EPCs)共培养构建"NSCs+EPCs"共植体,移植入VD大鼠侧脑室,建立具有"neurovascular niche"的VD大鼠模型。实验一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3组:NSCs+EPCs艾灸组、NSCs+EPCs空白组、模型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NSCs+EPCs空白组不进行其他任何治疗,NSCs+EPCs艾灸组进行化瘀通络灸法治疗,悬灸"百会""大椎""神庭",每穴20 min,每天治疗1次,14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实验二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3组:NSCs+EPCs艾灸组、NSCs+EPCs空白组、模型组,每组18只,每一组再根据治疗的不同疗程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6只,治疗方法同实验一。每一亚组大鼠再分别于治疗相应疗程后灌注取脑,并行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实验观察BDNF/TrkB表达水平。结果:经治疗后,NSCs+EPCs艾灸组在降低逃避潜伏期、减短第一次穿越平台时间、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均优于模型组、NSCs+EPCs空白组(P<0.01,P<0.05);NSCs+EPCs艾灸组3个疗程之间蛋白表达存在逐步增加的趋势,疗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NSCs+EPCs艾灸组蛋白表达增加均优于NSCs+EPCs空白组(P<0.05,P<0.01)。结论:化瘀通络灸是临床治疗VD的一种有效方法;化瘀通络灸可上调"neurovascular niche"内BDNF/TrkB蛋白的表达,共同调控"NSCs-EPCs"偶联机制,促进神经新生,修复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化瘀通络灸 神经血管小生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B
原文传递
基于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探讨化瘀通络灸促血管性痴呆大鼠髓鞘再生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钰 杨骏 +2 位作者 樊吟秋 王维顺 张雅婷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8-584,共7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胼胝体髓鞘再生相关SonicHedgehog(Shh)信号通路中Shh配体和Gli1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化瘀通络灸促VD大鼠髓鞘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12...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胼胝体髓鞘再生相关SonicHedgehog(Shh)信号通路中Shh配体和Gli1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化瘀通络灸促VD大鼠髓鞘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法复制VD大鼠模型。艾灸组予以“神庭”“百会”“大椎”化瘀通络灸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西药组予氯马斯汀溶液(10mg/kg)灌胃,每日2次;两组均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Longa评分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胼胝体中Shh、Gli1mRNA和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法观察各组大鼠髓鞘超微结构和有髓神经轴突的数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onga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与西药组Longa评分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及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hh、Gli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西药组Shh、Gli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胼胝体区髓鞘线圈样结构离散、模糊并出现部分膨出和崩解,有髓神经轴突数量显著减少(P<0.01),艾灸组和西药组髓鞘结构相比模型组得到明显修复,有髓神经轴突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化瘀通络灸可能通过调控Shh信号通路中Shh、Gli1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与成熟,从而促进VD后大鼠脑白质髓鞘再生,恢复脑白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化瘀通络灸 SonicHedgehog信号通路 髓鞘再生
原文传递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雁萍 陈文华 +2 位作者 付斌 冯可样 陆伟标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除脱水外的西医常规治疗,实验...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除脱水外的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的通络化痰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血小板参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法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痰瘀阻络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