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华蓥话的动态助词“咖”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春玲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9-31,共3页
华蓥话的动态助词“咖”表动作完成,相当于普通话的“了1”。主要有“V+咖”、“V+咖+O/C”、“V/A+咖了”、“V+O/C+咖了”、“V+咖的”、“V+咖+O+的”句式。现代汉语方言完成体助词“咖”,多集中在湖南方言。对“咖”的使用情况进行... 华蓥话的动态助词“咖”表动作完成,相当于普通话的“了1”。主要有“V+咖”、“V+咖+O/C”、“V/A+咖了”、“V+O/C+咖了”、“V+咖的”、“V+咖+O+的”句式。现代汉语方言完成体助词“咖”,多集中在湖南方言。对“咖”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华蓥话与湖南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从历史文献中得到了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蓥话 动态助词 湖南方言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与淮上方言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本忠 《枣庄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6-26,共11页
〕《金瓶梅词话》运用最多的方言是淮阴方言 ,其中有不少俗成语 ,虽然在别的地方也有与其意思相似的 ,但表达形式与淮阴方言有所不同 ,那怕是细微的变化也是“什么地方说什么话”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表现 ,甚至书中出现的错别字也和淮阴方... 〕《金瓶梅词话》运用最多的方言是淮阴方言 ,其中有不少俗成语 ,虽然在别的地方也有与其意思相似的 ,但表达形式与淮阴方言有所不同 ,那怕是细微的变化也是“什么地方说什么话”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表现 ,甚至书中出现的错别字也和淮阴方言有关 ,有的词话校注者或词话研究者因为缺乏对淮阴方言的了解 ,作了不适当的改动或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淮阴方言 俗成语 语言风格
下载PDF
淮安方言语音浅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牧如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2-93,共2页
淮安方言又称"淮语",属于北方方言,在明朝时期,曾被定为官方用语,是宝贵的文化艺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人员区域流动的不断加剧,淮安方言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对淮安方言语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这宝贵的文化财产可以得以... 淮安方言又称"淮语",属于北方方言,在明朝时期,曾被定为官方用语,是宝贵的文化艺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人员区域流动的不断加剧,淮安方言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对淮安方言语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这宝贵的文化财产可以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方言 语音
原文传递
短调与嘎裂发声:淮安话入声演化新特征
4
作者 马雅雯 宋益丹 《中国语音学报》 2023年第2期148-156,共9页
江淮官话的入声处于演变进程中,其喉塞尾脱落、时长变长等现象受到关注。本文引入调质概念,基于8位发音人的语音和声门信号,探究发声类型作为调质在入声演化中的作用。分析淮安话入声的音高、时长和发声特征。结果显示,淮安话入声具有... 江淮官话的入声处于演变进程中,其喉塞尾脱落、时长变长等现象受到关注。本文引入调质概念,基于8位发音人的语音和声门信号,探究发声类型作为调质在入声演化中的作用。分析淮安话入声的音高、时长和发声特征。结果显示,淮安话入声具有不同于其他调类的独立音高;时长仍能区分舒促对立,但与其他调类时长的差距变小,调质上存在嘎裂发声和常态发声两类,线性混合模型统计结果表明入声嘎裂发声的开商显著小于舒声常态发声。演化进程中,淮安话入声的音高作用逐渐凸显,而音段、时长和发声的作用正在隐退。短调和嘎裂作为本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淮安话入声弱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话 入声 时长 发声类型
原文传递
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上)
5
作者 杨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X期44-47,共4页
关于《西游记》作者的世纪之争,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绝妙“奇观”,对于推动《西游记》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近百年来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清理了这段历史公案的关键环节:天启《淮安府志》的记载、《千顷堂书目... 关于《西游记》作者的世纪之争,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绝妙“奇观”,对于推动《西游记》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近百年来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清理了这段历史公案的关键环节:天启《淮安府志》的记载、《千顷堂书目》的著录、淮安方言、华阳洞天主人等与作者的关联,力主解决这段公案须从《西游记》成书史、作品本身、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学发展史的传承关系等多角度系统地来进行深层次研究,才能最终破解这一难题。结合近十余年来研读《西游记》的经历及教学实际,在诸多史料、考古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认为学界前辈得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江苏淮安吴承恩是站得住脚的,并不因日本、中国几位名教授的怀疑责难而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回本《西游记》 《淮安府志》 《千顷堂书目》 淮安方言 华阳洞天主人 吴承恩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词条拾遗
6
作者 张本忠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64-66,共3页
《金瓶梅词话》中运用最多的方言是淮阴方言,对其分析考辨对清《金瓶梅》的成书年代、作者、源流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淮上 方言
下载PDF
淮安方言语音浅析
7
作者 张牧如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2-74,共3页
淮安方言又称“淮语”,属于北方方言,在明朝时期,曾被定为官方用语,是宝贵的文化财产,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人员区域流动的不断加剧,淮安方言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对淮安方言语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这宝贵的文化财产可以得以保存。
关键词 淮安方言 语音
下载PDF
移民史与长江下游流域方言的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晓玲(译) 萧红(校)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2期91-102,共12页
结合移民史探求江淮官话的历史发现,江淮方言中存在唐朝、宋朝中期两个层次。前者是一个残存的底层,它保存在某些常用词的通俗说法或白读音中,与初唐、中唐至晚唐的外来移民情况相对应;后者体现在大部分的词汇中,与宋朝中期的大规模南... 结合移民史探求江淮官话的历史发现,江淮方言中存在唐朝、宋朝中期两个层次。前者是一个残存的底层,它保存在某些常用词的通俗说法或白读音中,与初唐、中唐至晚唐的外来移民情况相对应;后者体现在大部分的词汇中,与宋朝中期的大规模南向移民运动有关。江淮官话"异质性"的形成背景,影响到历史比较方言学音系构拟在其中的具体运用。方言史研究应包括对词汇层次的探讨,而这需将方言学和移民史领域的研究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官话 词汇层次 方言史 移民史
下载PDF
赣语片区彭泽话“妹”[mεi^(35)]词刍议
9
作者 叶川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0-85,共6页
通过对赣语区彭泽方言中的“妹”词进行分析阐述得出:“妹”词形式多样,词义丰富但义域界限模糊;“妹”词既有泛指义,又有具体义,但男性称谓缺失,没有性别义;既可统称一群人,也可指称个别人;感情色彩上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妹”... 通过对赣语区彭泽方言中的“妹”词进行分析阐述得出:“妹”词形式多样,词义丰富但义域界限模糊;“妹”词既有泛指义,又有具体义,但男性称谓缺失,没有性别义;既可统称一群人,也可指称个别人;感情色彩上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妹”词当前有词缀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妹” 方言 赣语 彭普话 江淮方言
下载PDF
《儒林外史》中的反复问句研究
10
作者 姜蕾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62-65,共4页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近代讽刺小说在语言上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从《儒》中两种类型的反复问句的使用入手,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进行分析,加以论述,得出结论:《儒》中反复问句的使用体现了江淮方言的特色,但与今天的江淮方言存在一定的差...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近代讽刺小说在语言上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从《儒》中两种类型的反复问句的使用入手,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进行分析,加以论述,得出结论:《儒》中反复问句的使用体现了江淮方言的特色,但与今天的江淮方言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种类型的反复问句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细微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反复问句 江淮方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