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61
1
作者 张淑娟 张育贵 +4 位作者 牛江涛 司昕蕾 李东辉 吴红伟 李越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黄芪是我国临床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黄芪在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的药效成分为多糖、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在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质量... 黄芪是我国临床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黄芪在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的药效成分为多糖、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在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质量标志物概念,从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传统药性、成分可测性、可入血成分等几个方面对黄芪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黄芪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酮 多糖 皂苷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黄芪及复方黄芪制剂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2
作者 王超楠 程东岩 +1 位作者 王健 王隶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29,共4页
黄芪为我国名贵中药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已被证实是同时具有升降浮沉性能的双向性药物,但其活性物质基础及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及复方在细胞、动物及人体上的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缺... 黄芪为我国名贵中药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已被证实是同时具有升降浮沉性能的双向性药物,但其活性物质基础及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及复方在细胞、动物及人体上的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缺乏系统性整理归纳。分别从体外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及对临床患者的治疗等三个方面,对近年来黄芪及黄芪复方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充当免疫佐剂、抗感染、抗肿瘤、抗炎症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为黄芪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免疫 双向调节
下载PDF
白术、黄芪、党参促进IEC-6细胞损伤后的快速修复 被引量:39
3
作者 宋厚盼 谢梦洲 +2 位作者 胡志希 黄惠勇 蔡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研究白术、黄芪、党参提取物对体外胃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快速修复作用。方法采用Tips划痕法建立小肠上皮(IEC-6)细胞迁移模型,首先考察不同的IEC-6细胞接种密度、划痕后修复时间、不同的血清浓度以建立稳定的迁移模型;接着采用表... 目的研究白术、黄芪、党参提取物对体外胃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快速修复作用。方法采用Tips划痕法建立小肠上皮(IEC-6)细胞迁移模型,首先考察不同的IEC-6细胞接种密度、划痕后修复时间、不同的血清浓度以建立稳定的迁移模型;接着采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阻断剂AG1478对迁移模型进行评价;最后考察三味中药对IEC-6细胞迁移的作用效果。结果 (1)细胞的最佳接种密度为1×105个/m L;(2)宜在划痕后8 h计算细胞迁移率;(3)1%血清浓度为最适宜浓度;(4)EGF明显促进了IEC-6细胞迁移,AG1478明显抑制了细胞迁移;(5)白术、黄芪、党参提取物均可促进IEC-6细胞迁移。结论益气健脾中药可促进胃肠黏膜损伤后的快速修复过程,其机制是否与影响EGFR信号通路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黏膜损伤 IEC-6细胞 细胞迁移模型 表皮生长因子(EGF) 白术 黄芪 党参
下载PDF
黄芪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孙敏 吴国泰 +1 位作者 杜丽东 任远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91-94,共4页
查阅近年来关于黄芪在心血管系统方面药理活性的研究文献,从黄芪对心脏、血管、血压等3个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从而为黄芪的临床应用、科学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黄芪 心血管系统 药理作用 综述
原文传递
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伟霞 刘现磊 +2 位作者 唐进法 孟祥乐 李学林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2171-2175,2180,共6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黄芪-丹参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相关关系。方法:首先将黄芪-丹参药对中14个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芒柄花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异鼠李素、丹酚酸B、...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黄芪-丹参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相关关系。方法:首先将黄芪-丹参药对中14个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芒柄花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异鼠李素、丹酚酸B、紫草酸、迷迭香酸、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IIA、二氢丹参酮I、丹参酮I、隐丹参酮)依据Pharm Mapper数据库构建多成分-蛋白网络;然后采用MAS和KEGG数据库获得靶蛋白的作用通路;最后,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黄芪-丹参药对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黄芪-丹参药对中的14个效应成分涉及63个靶点蛋白和69条作用通路。预测结果得到文献印证。网络模型中每个靶点蛋白、每条作用通路出现的平均频次分别为8.31次、7.62次,每个效应成分的平均靶点蛋白数、平均作用通路数分别为4.57、4.93。结论:为深入研究黄芪-丹参药对的药效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药对 网络分析 靶点预测
下载PDF
芪归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Nrf2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效丽 周吉 阴永辉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9期944-949,共6页
目的:观察芪归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纳入的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芪归3∶2组、芪归5∶1组、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芪归3∶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30 g、当归20 g,芪归5∶1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芪归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纳入的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芪归3∶2组、芪归5∶1组、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芪归3∶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30 g、当归20 g,芪归5∶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30 g、当归6 g,三组均治疗90 d。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HO-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尿微量白蛋白(m 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水平。结果:治疗后芪归两组患者血清Nrf2、HO-1、SOD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芪归3∶2组高于芪归5∶1组(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芪归两组患者尿mALB、24 h UT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芪归3∶2组表现优于芪归5∶1组(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总有效率,芪归3∶2组90%,芪归5∶1组75%,对照组6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归药对可以通过激活Nrf2通路改善氧化应激进而有效控制DN病情,同时可以有效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黄芪 当归 药对 补气和血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红芪与黄芪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对比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牛江涛 曹瑞 +4 位作者 司昕蕾 辛二旦 张育贵 张淑娟 李越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23,共3页
红芪和黄芪同科异属,功效作用相同,临床多通用,是最常用补气药之一。通过对近10年来红芪和黄芪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相关的对比研究进行归纳综述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红芪和黄芪均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且红芪免疫调节作用强... 红芪和黄芪同科异属,功效作用相同,临床多通用,是最常用补气药之一。通过对近10年来红芪和黄芪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相关的对比研究进行归纳综述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红芪和黄芪均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且红芪免疫调节作用强于黄芪,抗氧化作用与黄芪相似。表明红芪和黄芪在抗氧化作用方面临床上可以互换使用,而前者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临床疗效可能较后者具有一定优势,且红芪补中益气药效作用可能强于黄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黄芪 免疫调节 抗氧化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黄芪黄酮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嘉郡 秦晨 +5 位作者 贺廉清 王盼盼 曹惠妍 刘维丽 刘秀波 马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药黄芪历史悠久,作为中国传统中药之一,具有应用范围广、药用价值高等特点。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包含黄芪甲苷、黄芪多糖、黄芪黄酮、氨基酸等。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 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药黄芪历史悠久,作为中国传统中药之一,具有应用范围广、药用价值高等特点。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包含黄芪甲苷、黄芪多糖、黄芪黄酮、氨基酸等。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效果显著,成为近年来学者们广泛研究的热点。文章对黄芪黄酮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检索、查阅、归纳与整理,并进行系统概括与总结,以期为黄芪黄酮类成分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酮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芪归药对对气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NO和NOS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阴永辉 李晓丽 +2 位作者 宋振华 孔畅 王子晨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11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探讨黄芪与当归不同配伍比例治疗早期DN的作用机制,确定最佳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DN患者42例,随机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小剂量芪归5∶1组、大剂量芪...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探讨黄芪与当归不同配伍比例治疗早期DN的作用机制,确定最佳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DN患者42例,随机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小剂量芪归5∶1组、大剂量芪归5∶1组、小剂量芪归3∶1组、大剂量芪归3∶1组、小剂量芪归3∶2组、大剂量芪归3∶2组,每组各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各芪归药对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不同剂量、不同配比的黄芪、当归,各组均治疗90 d。治疗后,比较各组血清NO、NOS水平,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各芪归药对组血清NO、NOS水平均下降,其中以大剂量芪归3∶2组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配比情况下,大剂量组的血清NO、NOS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黄芪当归3∶2配比能更好地改善早期DN患者血清NO和NOS水平,该配比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可用于治疗早期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配伍比例 糖尿病肾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气虚血瘀 肝肾功能
下载PDF
中药黄芪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白舒琳 王振刚 +2 位作者 黄健华 黄东梅 徐德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99-204,共6页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终可进展成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现代医学临床上主要通过诊治原发病以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或依靠透析治疗维持生命,临床治疗效率不高。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终可进展成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现代医学临床上主要通过诊治原发病以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或依靠透析治疗维持生命,临床治疗效率不高。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黄芪作为补气代表药,具有补益脾肾、益气活血等功效,其有效成分可通过双向调节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等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该文通过对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的病因病机、黄芪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芪的应用等进行阐述,旨在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以资临床应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
下载PDF
黄芪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剑岚 朱永苹 +2 位作者 林寿宁 廖冬燕 尹静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6-201,共6页
中药黄芪在经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后,已被证明在治疗胃癌(gastric cancer,GC)方面具有一定疗效,然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较为零散,大部分仅局限于单个活性成分与单方面的调控机制之间的联系。通过查阅并总结近年来黄芪抗GC的相关性研究,对其... 中药黄芪在经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后,已被证明在治疗胃癌(gastric cancer,GC)方面具有一定疗效,然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较为零散,大部分仅局限于单个活性成分与单方面的调控机制之间的联系。通过查阅并总结近年来黄芪抗GC的相关性研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整体性的阐述。通过归纳总结发现,黄芪抗GC的活性成分研究多为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芪甲苷以及一些黄酮类物质,它们主要通过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gene binding,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信号轴等传导途径,从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癌变和抑制胃癌细胞耐药性等。此外,通过总结还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①黄芪抗GC的机制研究多集中于细胞实验,缺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②黄酮类在该领域的研究仅局限于芒柄花黄素、山柰酚、毛蕊异黄酮等;③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在预防癌变和抑制胃癌细胞耐药性方面的研究较少。系统性地阐述了目前黄芪抗GC的相关性研究,以期能为黄芪治疗GC的临床应用和有效成分提取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胃癌 活性成分 机制 通路
下载PDF
黄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佳丽 孙平良 +3 位作者 李忠海 陈怒戈 肖团有 王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0-163,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常见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病程长和病情易反复发作,并易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发生主要与免疫紊乱、肠道炎症及自由基损伤等有关。黄芪作为补益中草药之一...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常见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病程长和病情易反复发作,并易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发生主要与免疫紊乱、肠道炎症及自由基损伤等有关。黄芪作为补益中草药之一,具有补气、补血和托毒生肌等功效,其成分在保护肠黏膜、抗炎、免疫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近年来对黄芪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做一综述,有针对性的为UC治疗和实验提供充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黏膜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伟 穆晓红 +5 位作者 张晓哲 陈黎明 张亚奇 邢光艳 侯佳瑶 赵子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8-64,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黄芪-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搜索药物、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制作韦恩图;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黄芪-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搜索药物、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制作韦恩图;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将富集结果可视化。结果黄芪-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成分是槲皮素、山柰酚、刺芒柄花素、7-O-甲基异丁香酚、β-谷甾醇等;关键作用靶点为TNF、IL6、JUN、IL1B、 CCL2、CXCL8、IL10、ICAM1、MAPK1、PTGS2等;关键作用通路为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桂枝药物有效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通路产生抑制炎症反应、免疫功能调节、滑膜血管增殖、细胞凋亡等作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芪 桂枝 类风湿关节炎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黄芪-当归不同配伍对其6种主要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毛文点 庹玲玲 +3 位作者 齐文续 苏睿智 邓常清 邹龙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不同配比对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阿魏酸及洋川芎内酯I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黄芪、当归及黄芪-当归不同配比(5∶1、1∶1、1∶5)的药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种主要成分分别进行...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不同配比对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阿魏酸及洋川芎内酯I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黄芪、当归及黄芪-当归不同配比(5∶1、1∶1、1∶5)的药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种主要成分分别进行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检测。结果6种对照样品线性关系良好,仪器的精密度、样品的重复性及回收率均满足标准。黄芪-当归5∶1配伍时,6种成分的溶出量均未达90%;当配伍为1∶1和1∶5时,6种成分的溶出大多高于或接近100%。结论黄芪-当归以1∶1和1∶5配伍时可促进两者主要成分的溶出,且1∶1配伍时溶出效果最好,说明在1∶1配伍时当归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芪 当归 黄酮类成分 阿魏酸 洋川芎内酯I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黄芪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伟琛 甄建华 李晓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7,共7页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传统中医组方配伍常用的抗癌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调节免疫、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抗炎、抗衰老和氧化、降血压等作用。现综述黄芪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安全性研究;认为其...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传统中医组方配伍常用的抗癌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调节免疫、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抗炎、抗衰老和氧化、降血压等作用。现综述黄芪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安全性研究;认为其抗肿瘤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皂苷和黄酮等;黄芪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是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调节肿瘤细胞自噬、靶向肿瘤微环境、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实现,以期为后续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有效成分 抗肿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抗肺纤维化机制预测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黎金浓 何娅娜 +1 位作者 周辉 邓桂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78-284,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阐释黄芪抗肺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中获取黄芪所有化学成分和对应靶点,从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肺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两...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阐释黄芪抗肺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中获取黄芪所有化学成分和对应靶点,从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肺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两者取交集,获得黄芪治疗肺纤维化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图,拓扑分析后通过Degree值筛选黄芪治疗肺纤维化关键活性成分,通过STRING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图,筛选核心靶点,通过基因在线富集分析工具Enrichr分析获得黄芪治疗肺纤维化所涉及的通路;观察黄芪提取物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GF-β、PTGS2和p-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芪含有76个化学成分,作用于563个靶点,肺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932个,交集靶点97个,黄芪活性成分-肺纤维化疾病靶点网络图中Degree值排名前4的成分依次为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大豆苷元(daidzein)、刀豆氨酸(canavanine),预测核心靶点分别为PTGS2、MAPK1、MAPK14、EGF、JUN等,涉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AGE-RAGE、流体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IL-17等信号通路;低、中、高剂量黄芪提取物均能够降低博来霉素诱导的NR8383细胞TGF-β1、PTGS2的含量(P<0.05),并下调其p-ERK1/2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黄芪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作用途径干预肺纤维化病理过程,其机制与抑制肺泡巨噬细胞TGF-β、PTGS2和p-ERK1/2表达有关,为进一步研究黄芪治疗肺纤维化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黄芪 网络药理学 效应机制 肺泡巨噬细胞
下载PDF
基于自噬调控的黄芪提取物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曹奇 董宝强 +3 位作者 张小卿 董佳梓 马原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4-147,共4页
自噬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自食"过程,有助于维持细胞、组织和有机体的动态平衡。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由自噬蛋白亚群介导的新的自噬研究正在涌现。黄芪是中药的基本药材之一,其主要有效单体成分包括三萜皂苷类、多糖类、... 自噬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自食"过程,有助于维持细胞、组织和有机体的动态平衡。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由自噬蛋白亚群介导的新的自噬研究正在涌现。黄芪是中药的基本药材之一,其主要有效单体成分包括三萜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等,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具有多种与自噬相关的生物活性,由于其生物学上的积极作用,故在自噬失调相关疾病中具有治疗潜力。因此,回顾有关黄芪提取物对自噬调节失调相关疾病的影响的文献,对相关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一方面可以阐明自噬的机制,另一方面则揭示中药单体可以通过调控自噬,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结果显示,黄芪提取物可以通过调控自噬,在改善心肌细胞功能、保护神经细胞、抗炎免疫反应、抗癌等方面发挥多层次、多目标以及相互协调的干预效应,使调控自噬成为提高相关疾病治疗效果的新策略,显示出中药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黄芪 黄芪提取物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于竹青 米鹂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7期692-698,共7页
目的:研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专利复方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国家专利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专利复方进行统计分析。检索TCMSP、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核心药物组合的化合... 目的:研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专利复方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国家专利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专利复方进行统计分析。检索TCMSP、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核心药物组合的化合物、潜在靶点及糖尿病肾病相关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药物组合作用靶点与糖尿病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共纳入193首中药专利复方,包含413味中药,黄芪、丹参、大黄、山药、山茱萸为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中药,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大黄”,关联度最高的组合为“大黄,山茱萸→黄芪”;通过筛选得到核心药物组合的化合物56个和靶点204个,与糖尿病肾病相关靶点12230个;通过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得到生物学通路677个、细胞组成68个、分子功能138个及信号通路127条。结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专利复方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主,根据症状佐以温阳、清热、利水、固涩等治法,核心组合的化合物、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黄芪 中药专利复方
下载PDF
黄芪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代鲜敏 黄思 +1 位作者 孙旸 王淑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225,共4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慢性肝病,但NAFLD目前尚无治疗特效药,一线的治疗手段仍是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主要改善患者代谢综合征、肝脏损伤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慢性肝病,但NAFLD目前尚无治疗特效药,一线的治疗手段仍是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主要改善患者代谢综合征、肝脏损伤等相关症状,西医主致力于降糖减脂,中医多集中在疏肝健脾。传统中药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保肝作用,在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方剂中被广泛使用。综述了NAFLD的发病及中西医治疗现状,并总结了中药黄芪的主要成分及其复方在治疗NAFLD中的相关药理作用和潜在机制,探讨黄芪在NAFLD药物开发中的潜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黄芪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芪归药对干预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血清8-iso-PGF2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阴永辉 王浩 +3 位作者 周吉 宋振华 赵泉霖 李晓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16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8-iso-PGF2α水平验证氧化应激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并明确芪归药对对气虚血瘀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芪归5∶1组...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8-iso-PGF2α水平验证氧化应激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并明确芪归药对对气虚血瘀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芪归5∶1组及芪归3∶2组,另选取门诊查体健康成人与单纯T2DM患者各25例作为空白组与单纯T2DM组;单纯T2DM组与对照组维持原有治疗方案不变,芪归5∶1组与芪归3∶2组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分别加用不同配比的芪归中药方剂,治疗90 d后重新测定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芪归5∶1组及芪归3∶2组血清8-iso-PGF2α与相关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与单纯T2DM组(P<0.05);治疗后芪归5∶1组与芪归3∶2组相关指标及血清8-iso-PGF2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结论氧化应激在T2DM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芪归药对能改善气虚血瘀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相关指标及血清8-iso-PGF2α水平,或与其抵抗氧化应激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气虚血瘀 8-ISO-PGF2Α 氧化应激 T2DM大血管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