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底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探讨 被引量:100
1
作者 乔淑卿 石学法 +6 位作者 王国庆 杨刚 胡宁静 刘升发 刘焱光 朱爱美 李朝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47,共9页
基于对渤海17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测试结果,使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结果表明:渤海粗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辽东和渤中浅滩附近,在滦河口和黄河口也有零星分布;细粒级沉积物... 基于对渤海17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测试结果,使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结果表明:渤海粗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辽东和渤中浅滩附近,在滦河口和黄河口也有零星分布;细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渤海湾中部和南部,并呈条带状向辽东湾方向延伸;细粒级沉积物分选较粗粒级沉积物好,偏态系数较低;渤海细粒级沉积区为渤海的现代沉积中心,周边沉积物有向这个沉积中心汇聚的输运趋势。这种沉积物分布格局和输运趋势主要受潮流和渤海环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河 沉积物 粒度趋势分析
下载PDF
风沙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的影响 被引量:98
2
作者 杨根生 拓万全 +7 位作者 戴丰年 刘阳宣 景可 李炳元 张欧阳 吕荣 胡莉芬 涛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59,共8页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等分析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主要来源于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通...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等分析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主要来源于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通过输沙平衡法计算该河段河道泥沙淤积量得知,1954—2000年该河段淤积泥沙总量约20 11亿t,其中大于0 1mm的粗沙为15 57亿t,占总量的77 424%;小于0 1mm的泥沙约4 54亿t,占总量的22 57%。风成沙入黄淤积量是:乌兰布和沙漠6 0552亿t;库布齐沙漠5 8499亿t;二者约占大于0 1mm粗泥沙总量的76 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 黄河 河道泥沙淤积 暴雨 洪水 输沙平衡法 河道冲淤量
下载PDF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比较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朝生 章申 +1 位作者 王立军 王丽珍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4-322,共9页
研究了长江干流和黄河干流沉积物中金属元素(Li,Na,K,Ca,Sr,Ba,Ti,V,Cr,Mn,Fe,Co,Ni,Cu,Zn,Al等共16种)总量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元素含量和形态特征沿河变化不明显;长江沉积物中... 研究了长江干流和黄河干流沉积物中金属元素(Li,Na,K,Ca,Sr,Ba,Ti,V,Cr,Mn,Fe,Co,Ni,Cu,Zn,Al等共16种)总量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元素含量和形态特征沿河变化不明显;长江沉积物中易迁移元素与难迁移元素间有负相关关系,而在黄河沉积物中表现不显著;与黄河相比,长江沉积物中易迁移元素含量低,而重金属含量高;元素有机态和铁锰氧化物态含量高,而残渣态含量低。这种差异与长江流域内风化作用强,而黄河流域内风化作用弱,以及黄土母质有机质含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黄河 沉积物 地球化学 金属元素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粟稻混作区初探 被引量:46
4
作者 王星光 徐栩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共7页
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 ,在黄河和淮河之间的广袤区域逐渐形成了稻作物与粟作物的混作原始农业区。该地区地处我国南北地理的生态过渡带 ,史前时期所具备的生态环境条件使两种作物的共生成为可能。混作区的出现既是人口增多对食物数量... 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 ,在黄河和淮河之间的广袤区域逐渐形成了稻作物与粟作物的混作原始农业区。该地区地处我国南北地理的生态过渡带 ,史前时期所具备的生态环境条件使两种作物的共生成为可能。混作区的出现既是人口增多对食物数量和质量要求的需要 ,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进步的表现 ,还是南北地域文化交流的产物。原始农业的繁荣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并伴随着日益频繁的南北交流的趋势 ,不断吸纳得以更新 ,由此促进这一区域向更高程度的文明社会迈进 ,又影响和推动着周围地区农业及社会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稻作物 粟作物 混作原始农业区 生态过渡带 黄淮地区 南北地域文化交流
下载PDF
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黄河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许炯心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5-135,共11页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泥沙通量表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研究表明,入海泥沙通量对于上、中游不同的水沙来源区降水变化的响应方式是不同的.在假定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龙门至三门峡区间的年降水量每减少10mm,入海泥沙通量将减少0...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泥沙通量表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研究表明,入海泥沙通量对于上、中游不同的水沙来源区降水变化的响应方式是不同的.在假定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龙门至三门峡区间的年降水量每减少10mm,入海泥沙通量将减少0 275亿t;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年降水量每减少10mm,入海泥沙通量将减少0 143亿t;兰州以上年降水量每减少10mm,入海泥沙通量减小0 174亿t.多沙细砂区降水的减少对于黄河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最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入海泥沙通量与年降水、梯田林草面积、淤地坝造地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梯田林草面积每增加104hm2,入海泥沙通量将减少0 0019亿t/a;年降水量每减少10mm,入海泥沙通量将减少0 543亿t,淤地坝造地每增加104hm2,入海泥沙通量将减少0 0205t/a.这些数据可为未来各影响因子进一步变化后入海泥沙通量变化的估算提供依据,为黄河流域和河口的环境规划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入海泥沙通量 陆海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渤海悬浮物分布的遥感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崔廷伟 张杰 +2 位作者 马毅 赵文静 孙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8,共9页
利用渤海湾和莱州湾现场实测的悬浮物含量和光谱数据,建立了基于555和670nm波段遥感反射率的悬浮物含量遥感反演模型。经检验,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优于20%,对输入端误差不敏感。基于该模型,利用ENVISATMERIS遥感数据,从空间分布格局... 利用渤海湾和莱州湾现场实测的悬浮物含量和光谱数据,建立了基于555和670nm波段遥感反射率的悬浮物含量遥感反演模型。经检验,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优于20%,对输入端误差不敏感。基于该模型,利用ENVISATMERIS遥感数据,从空间分布格局、大风过程的短期扰动以及季节性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渤海悬浮物的时空分布特征。(1)渤海悬浮物含量的高值区集中分布在莱州湾(尤其是黄河口和莱州湾湾底)和渤海湾沿岸,此外在辽东湾沿岸海域悬浮物含量也相对较高,而在渤海大部水体悬浮物含量较低。(2)大风过程可在短期内(约1~3d)显著改变全渤海的悬浮物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渤海湾和菜州湾响应最为强烈,辽东湾响应相对较弱,这与其各自的水深条件、底质类型和悬浮物粒径等因素有关。(3)渤海悬浮物含量总体上呈春夏低、秋冬高的分布特征;季节性差异最显著的区域是渤海湾、莱州湾和辽东湾,差异性最小的是秦皇岛近岸海域;风力等气候因素是悬浮物分布呈现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入海径流是另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渤海 遥感 黄河
下载PDF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的DEM流域特征分析及其新构造意义 被引量:36
7
作者 施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8-298,共11页
晋陕峡谷以南北走向穿越鄂尔多斯高原东缘,形成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峡谷地貌。本文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野外调查,提取了峡谷区的一系列相关流域地貌特征参数,详细分析了晋陕峡谷内流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峡谷流域内水系和亚盆地表现出显... 晋陕峡谷以南北走向穿越鄂尔多斯高原东缘,形成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峡谷地貌。本文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野外调查,提取了峡谷区的一系列相关流域地貌特征参数,详细分析了晋陕峡谷内流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峡谷流域内水系和亚盆地表现出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峡谷西侧水系和亚盆地的发育相对于其东侧较为成熟。其成因分析反映晚新生代以来,鄂尔多斯高原东缘可能存在多期强烈构造差异隆升事件,吕梁山相对于鄂尔多斯高原发生多期快速隆升,三门古湖消亡,导致峡谷内黄河强烈的不均匀下切,水系和亚盆地发育发生东西分异。晋陕峡谷的形成主要是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发生多期向东快速构造挤出,导致鄂尔多斯高原东缘发生差异构造隆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晋陕峡谷 数字高程模型 新构造 黄河
下载PDF
山西河曲黄河阶地序列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邱维理 张家富 +1 位作者 周力平 李容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4-552,共9页
黄河干流奇特的"几"字形格局是其复杂发育历史的表现。由于流域内的地质与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分段开展深入研究是全面认识黄河的基础。晋陕峡谷是研究黄河演化的关键地段之一,河流阶地忠实地记录着河流发育的历史。文章选择山... 黄河干流奇特的"几"字形格局是其复杂发育历史的表现。由于流域内的地质与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分段开展深入研究是全面认识黄河的基础。晋陕峡谷是研究黄河演化的关键地段之一,河流阶地忠实地记录着河流发育的历史。文章选择山西河曲县城附近黄河阶地发育典型的河段进行研究,在实测河流阶地地貌剖面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20个年代样品进行光释光(OSL)测年。依据地貌类型、沉积特征以及定年结果,建立了该河段黄河阶地的演化序列,得出以下结论:1)河曲地区黄河曲流凸岸形成有4级阶地,T4阶地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控制,而T3,T2和T1阶地的形成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各阶地的年龄分别是T4为90ka,T3为30ka,T2为20ka,T1为3.4ka。2)河曲地区约140ka以来河流地貌的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各阶段以下切侵蚀开始,结束于各阶地堆积面的塑造。约90ka以来,该地区河谷谷底下降速度和曲流可能最大侧蚀速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9mm/a和33.4mm/a。在不同阶段,二者的大小变化及组合状况各异,在构造相对稳定条件下,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其侧蚀速度与气候和岩性条件有关。3)河曲地区的黄河曲流是在河流下切过程中逐渐侧蚀、演化而成的,具有内生曲流的特点。4)T4阶地的泥流沉积和加积堆积,可能记录了地方性气候变化,其范围和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T3,T2和T1形成过程中气候变化的作用也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曲地区 河流阶地序列 光释光年代 河谷演化
下载PDF
长江与黄河河口沉积物磁性特征对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永红 沈焕庭 张卫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8-663,共6页
根据2001年8月和9月分别采自黄河与长江河口沉积物样品的磁性测量和粒度分析,探讨长江和黄河河口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及其差异。长江河口沉积物中亚铁磁性物质的含量高于黄河口,但长江口与黄河口沉积物中都是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样品磁性特... 根据2001年8月和9月分别采自黄河与长江河口沉积物样品的磁性测量和粒度分析,探讨长江和黄河河口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及其差异。长江河口沉积物中亚铁磁性物质的含量高于黄河口,但长江口与黄河口沉积物中都是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样品磁性特征,亚铁磁性矿物晶粒都以假单畴-多畴为主。相比黄河口沉积物,长江口沉积物不完整反铁磁性物质对磁性特征的的贡献较小。长江与黄河河口的这种磁性特征主要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物来源的控制影响。此外,无论是长江口还是黄河口沉积物,磁性参数χARM、χfd%与沉积物细粒级组分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两个参数作为粒度的代用指标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特征 沉积物来源 黄河口 代用指标 矿物 长江河口 长江口 黄河河口 粒度分析 中亚
下载PDF
黄海、渤海铅-210沉积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10
作者 胡邦琦 李国刚 +3 位作者 李军 杨敏 王利波 布如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133,共9页
对黄海、渤海17个箱式柱样进行了210Pb放射性活度测定,计算了近百年来210 Pb沉积速率,并结合前人资料对黄海、渤海区210Pb沉积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黄河口附近站位沉积速率最高(>2cm/a),而在渤海中部、... 对黄海、渤海17个箱式柱样进行了210Pb放射性活度测定,计算了近百年来210 Pb沉积速率,并结合前人资料对黄海、渤海区210Pb沉积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黄河口附近站位沉积速率最高(>2cm/a),而在渤海中部、渤海湾以及山东半岛沿岸的站位沉积速率较小(≈0.5cm/a),部分站位沉积速率为0,表明近百年来无沉积作用或遭受侵蚀。黄海、渤海区210Pb沉积速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沿岸河口地区,如黄河口、辽河口、海河口以及朝鲜半岛西南部河流入海口等;在渤海海峡西侧存在封闭的低沉积速率区;山东半岛北岸沉积速率等值线向东北向延伸并递减,在成山头东部近海海域沉积速率最低;南黄海海域的沉积速率呈两侧高、中间低的整体态势,在南黄海西南侧沉积速率等值线则以舌状向南黄海中部延伸。在渤海南部和黄海海域,210Pb沉积速率分布模式可以直观地表征黄河入海沉积物的扩散路径和范围:黄河沉积物入海后大部分沉积在河口近海地区,少部分被沿岸流携带跨过渤海海峡向黄海输送,但其在南黄海的扩散范围可能限制在123°E以西海域,而朝鲜半岛河流沉积物的扩散范围应在125°E以东,这可能与此海区终年存在的海洋锋面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渤海 铅-210沉积速率 黄河 沉积物运移
下载PDF
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32
11
作者 周晓静 李安春 +1 位作者 万世明 孟庆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7-675,共9页
依照Stokes定律,由256个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提取了<2μm粒级组分、制成定向片,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以及Biscaye(1965)方法计算了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四种矿物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 依照Stokes定律,由256个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提取了<2μm粒级组分、制成定向片,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以及Biscaye(1965)方法计算了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四种矿物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由高到低组成为伊利石(平均65.4%)、绿泥石(平均14.4%)、蒙皂石(平均13.3%)和高岭石(平均6.9%);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高岭石含量有向海减小的趋势;陆架区东北部和中南部的伊利石含量较低、蒙皂石含量较高,东南部的伊利石和蒙皂石含量分布与其相反;绿泥石在研究区东部和东北部含量较低。聚类分析显示,东海陆架<2μm粒级沉积物可分为"类长江"与"类黄河"两种类型。类长江细颗粒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东海陆架中西部地区;类黄河沉积物在研究区东北部、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区域分布。东北部的类黄河沉积物可能来自黄河或废黄河口,而南部和东部的细颗粒沉积物可能是晚更新世冰期干冷气候下形成的产物与现代河流入海细颗粒的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 粘土矿物 长江 黄河 细颗粒物质来源
下载PDF
用原生动物评价黄河兰州段的水质 被引量:26
12
作者 马正学 宋玉珍 刘红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01-406,共6页
报导了黄河兰州段的原生动物157种。根据原生动物群落构成特点;优势种群;污生指数和功能类群等指标对水质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其各样点污染顺序是:库心(β_m)<小川(β_m-α_m)<新城桥(α_m)<湟水桥(α_m)<中... 报导了黄河兰州段的原生动物157种。根据原生动物群落构成特点;优势种群;污生指数和功能类群等指标对水质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其各样点污染顺序是:库心(β_m)<小川(β_m-α_m)<新城桥(α_m)<湟水桥(α_m)<中山桥、包兰桥(α_m-p_s)。这一评价结果与理化分析、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大肠杆菌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原生动物可以作为宏观评价黄河水体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黄河 原生动物 水质评价
下载PDF
黄河下游营养盐浓度、入海通量月变化及“人造洪峰”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陈沛沛 刘素美 +3 位作者 张桂玲 李玲伟 顾培培 曹秀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71,共13页
于2009年至2011年在黄河下游采集溶解及颗粒态营养盐样品,分析了黄河下游各形态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及营养盐入海通量,结果表明各形态氮的浓度多呈丰水期低、枯水期高,溶解无机氮是溶解态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受黄河高悬浮颗粒物含量的影响,... 于2009年至2011年在黄河下游采集溶解及颗粒态营养盐样品,分析了黄河下游各形态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及营养盐入海通量,结果表明各形态氮的浓度多呈丰水期低、枯水期高,溶解无机氮是溶解态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受黄河高悬浮颗粒物含量的影响,磷以颗粒态占绝对优势,而溶解态磷以溶解无机磷为主要存在形态;生物硅的含量平均约占硅酸盐与生物硅之和的20%,硅的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颗粒态磷与生物硅的含量与悬浮颗粒物含量呈正相关。营养盐的组成具有高氮磷比、高硅磷比、低硅氮比的特点。近年来黄河下游溶解无机氮浓度显著升高而溶解无机磷变化不大,硅酸盐的浓度有所下降。黄河下游水沙通量、营养盐入海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水期占全年总入海通量的42%~84%。调水调沙期间,各营养盐的浓度和组成均有明显变化,氮的浓度、DIN/PO4-P下降,磷与硅的浓度、SiO3-Si/DIN、SiO3-Si/PO4-P升高,颗粒态营养盐的比例明显增加。短期内大量水沙及营养盐入海通量对黄河口及渤海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颗粒态磷 生物硅 调水调沙 黄河 渤海
下载PDF
MODERN SEDIMENTATION RATES AND SEDIMENTATION FEATURE IN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BASED ON ^(210)Pb TECHNIQUE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凤业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33-342,共10页
Based on Pb technique, sedimentation rates of 11 cores collected from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were determined. CaCO3 distribution of 4 cores chosen from among these was measured. Profiles of 210Pb in the cores showe... Based on Pb technique, sedimentation rates of 11 cores collected from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were determined. CaCO3 distribution of 4 cores chosen from among these was measured. Profiles of 210Pb in the core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210Pb activity decayed with depth, appeared in stages and in more than one segment. The sedimentation rates,210Pb and CaCO3 data have similar distribution trend in the 4 cores. Jhe profiles of Pb and CaCO3 were used to study sedimentation in -tensity, transportation trend of material and sedimentation features in the cor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 sedimentation rate huanghe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长江、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毛登 范德江 +1 位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47-754,共8页
该文对长江口、黄河口以及废黄河口现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长江沉积物中具明显奇偶优势的高碳数正构烷烃以及 C2 9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 ,Pr/Ph值较大 ... 该文对长江口、黄河口以及废黄河口现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长江沉积物中具明显奇偶优势的高碳数正构烷烃以及 C2 9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 ,Pr/Ph值较大 ,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明显 ;黄河低碳数正构烷烃和 C2 7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 ,Pr/Ph值较小 ,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较弱。甾烷、萜烷的成熟度指数显示长江高于黄河、现代黄河高于废黄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黄河 沉积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河口 环境 甾烷 萜烷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盛奇 王恒旭 +1 位作者 胡永华 蔡春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647-8650,8668,共5页
在对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表层样、深层样取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精确的测试结果,比较了表层、深层土壤样品54项指标与全国丰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元素基准含量普遍偏低;背景值分布与测区干旱、偏碱性的土壤有关;不同土壤类型... 在对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表层样、深层样取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精确的测试结果,比较了表层、深层土壤样品54项指标与全国丰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元素基准含量普遍偏低;背景值分布与测区干旱、偏碱性的土壤有关;不同土壤类型背景值差异明显;人为因素对背景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壤背景值 土壤基准值
下载PDF
山西平陆黄河阶地与古三门湖消亡、黄河贯通三门峡时代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季军良 郑洪波 +1 位作者 李盛华 黄湘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5-672,共8页
山西平陆黄底沟入三门峡水库北侧发育了一级湖滨阶地(T3)和两级河流阶地(T2和T1)。阶地上覆黄土地层野外划分和室内磁化率测试结果与蓝田段家坡黄土地层的对比结果表明,T3上覆黄土地层最底部为古土壤层S2;T2最底部为黄土层L2中弱发育古... 山西平陆黄底沟入三门峡水库北侧发育了一级湖滨阶地(T3)和两级河流阶地(T2和T1)。阶地上覆黄土地层野外划分和室内磁化率测试结果与蓝田段家坡黄土地层的对比结果表明,T3上覆黄土地层最底部为古土壤层S2;T2最底部为黄土层L2中弱发育古土壤层L2-2;T1最底部为马兰黄土L1中弱发育古土壤层L1-4。根据黄土-古土壤年代序列及光释光(OSL)年龄测试结果,T3,T2和T1阶地分别于245kaB.P.,149kaB.P.和50kaB.P.前形成。其中,T3和T2阶地的形成时间,分别代表了山西平陆古三门湖开始消亡和最老黄河阶地形成的年代。古三门湖消亡与黄河贯通三门峡的时代是否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 古三门湖 河流阶地 黄河 贯通
下载PDF
长江、黄河入海沉积物中元素组成的对比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明 范德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50,共9页
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取自长江大通站(包括部分南京段)和黄河利津站入海沉积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5种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它们在长江和黄河里的差异,并与前人研究成果作了比较。研究表明,长江、黄河中的沉积物存在较明显差异,黄河沉积物... 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取自长江大通站(包括部分南京段)和黄河利津站入海沉积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5种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它们在长江和黄河里的差异,并与前人研究成果作了比较。研究表明,长江、黄河中的沉积物存在较明显差异,黄河沉积物中明显富集Ca,Sr,Si等元素;长江沉积物中明显富集Al,Fe,Ti,Mn,Cu,Zn,Pb,Rb,P,V等元素。这与2条河流流域的地质背景、气候带特征、风化程度以及人为活动影响关系密切。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2类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是用Al标准化之后发现只有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所增加。重金属的变化可能与近年来中国工业快速发展及两河流域污染物质的排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黄河 沉积物 元素组成 重金属
下载PDF
近50年黄河入海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丁艳峰 潘少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9-717,共9页
以黄河口利津站实测、天然径流资料为依据,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随机水文学的方法,对黄河入海径流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流域气候和人类活动资料,定量探讨了近50多年来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的影响。采用费希尔最... 以黄河口利津站实测、天然径流资料为依据,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随机水文学的方法,对黄河入海径流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流域气候和人类活动资料,定量探讨了近50多年来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的影响。采用费希尔最优分割法检测出黄河实测入海径流出现1968年、1985年和1996年3个跳跃点,依据3个跳跃点,将入海径流分为4个阶段:即Ⅰ(1950-1968年)和Ⅱ(1969-1985年),Ⅲ(1986-1996年)和Ⅳ(1997-2004年),4个阶段径流量逐阶段递减。根据降雨与径流的相关分析计算出各阶段取水量占入海天然径流量的比重,第Ⅰ阶段为24%,Ⅱ,Ⅲ和Ⅳ阶段分别升至44%,65%和79%,说明流域取水量的增加是造成入海径流量逐阶段减少和断流严重性增强的主要原因,也反映了黄河入海径流由第Ⅰ阶段受自然变化影响为主逐渐过渡至第Ⅲ阶段后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主。1985年以后流域暖干化、大水库的调节和水土保持等则是促使径流量减少和断流的辅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特征 自然变化 人类活动 黄河
下载PDF
CHEMICAL WEATHERING PROCESSES AND ATMOSPHERIC CO_2 CONSUMPTION OF HUANGHE RIVER AND CHANGJIANG RIVER BASINS 被引量:15
20
作者 LIJing-ying ZHANGJ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5年第1期16-21,共6页
Rock weathe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he long-term carbon cycles and global climatic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analysis,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water chemistry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eva... Rock weathe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he long-term carbon cycles and global climatic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analysis,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water chemistry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evaporite and carbonate weathering, which were responsible for over 90% of total dissolved ions. As compared with the Huanghe River basin, dissolved load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wa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carbonate dissolution.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rates were estimated to be 39.29t/(km(2).a) and 61.58t/(km(2).a) by deducting the HCO3- derived from atmosphere in the Huanghe River and Changjiang River watersheds, respectively. The CO2 consumption rates by rock weathering were calculated to be 120.84 x 10(3)mol/km(2) and 452.46 x 10(3)mol/km(2) annually in the two basins,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O2 consumption of the two basins amounted to 918.51 x 10(9)mol/a, accounting for 3.83% of the world gross. In contrast to other world watersheds, the stronger evaporite reaction and infirm silicate weathering can explain such feature that CO2 consumption rates were lower than a global average, suggesting that the sequential weathering may be go on in the two Chinese drainage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nghe river basin Changjiang river basin chemical weathering rate CO2 consump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