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三寿》《汤在啻门》二文中的鬼神观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40,共8页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和《汤在啻门》两篇文献都对鬼神非常敬重。《殷高宗问于三寿》中彭祖反复强调,让"神"与"民"均得到满足,是衡量统治者是否高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汤在啻门》讨论了构成"人""...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和《汤在啻门》两篇文献都对鬼神非常敬重。《殷高宗问于三寿》中彭祖反复强调,让"神"与"民"均得到满足,是衡量统治者是否高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汤在啻门》讨论了构成"人""邦""地""天"的重要因素,其中"四神"和"九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此二文既重视鬼神,又不惟鬼神;既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又借重鬼神作为禁忌所能产生的神秘作用,因此和将鬼神视为绝对力量的墨家无关,思想倾向更接近黄老道家。《汤在啻门》出现了"地真"这个特定的道教用语,"四神"和"九神"也很有可能和道家、道教中的"神人""真人"等神仙有关。所以,后世道教可能从这些战国文献的鬼神观中吸收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鬼神观 黄老道家 道教
下载PDF
论清华简《畏天用身》中的墨学精神
2
作者 刘成群 段乐千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98-104,共7页
学界一般认为清华简《畏天用身》与荀学、黄老之学相关联,但深入研究,可发现《畏天用身》中的天人关系具有“命由身定”的特点。与儒家天命观的宿命意味不同,墨学的天人关系表现出人义统天的倾向,《畏天用身》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倾向应该... 学界一般认为清华简《畏天用身》与荀学、黄老之学相关联,但深入研究,可发现《畏天用身》中的天人关系具有“命由身定”的特点。与儒家天命观的宿命意味不同,墨学的天人关系表现出人义统天的倾向,《畏天用身》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倾向应该源出于墨学。宋钘、尹文之学作为墨学与黄老之学的混合,具有尊“心”的特点;《畏天用身》同样尊“心”,并混合黄老,上达墨,下启荀,作为典型案例展示了墨学精神向战国时代各家学派的渗透与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墨学 黄老之学 荀学
下载PDF
《管子》四篇道气关系论辨正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志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管子》四篇是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作品,其所创造性提出的"精气说"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但其中涉及到的"道—气"关系问题复杂而容易混淆,有必要加以重新梳理和厘定。从黄老道家的基本特征以及《管子》四... 《管子》四篇是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作品,其所创造性提出的"精气说"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但其中涉及到的"道—气"关系问题复杂而容易混淆,有必要加以重新梳理和厘定。从黄老道家的基本特征以及《管子》四篇内部相关文献出发,我们发现《管子》四篇中的道气关系既不是一种二元论结构,也不是所谓二而一的同一结构。"气"是"道"借以生成万物的衍生体,"道"要进入万物就必须借助于"气"这个由其产生,具有弥漫性,非有非无、即有即无的介质来加以实现,它们之间构成了"气"从属于"道"之一元论的宇宙生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四篇 黄老道家 刑名
原文传递
秦汉时期“一”的图像与天下秩序:以《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为中心
4
作者 李秋红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道家文本中的“一”往往被视为与“道”相同或者谓述“道”的概念,但在以《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为代表的秦汉黄老学中,“一”有其独立的意涵与作用,而这又与对“天下秩序”的理解密切相关。《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将道家的宇宙论... 道家文本中的“一”往往被视为与“道”相同或者谓述“道”的概念,但在以《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为代表的秦汉黄老学中,“一”有其独立的意涵与作用,而这又与对“天下秩序”的理解密切相关。《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将道家的宇宙论和阴阳术数思想结合,构建起一个以“一”为起点,以“数”为间架的宇宙体系。在这一宇宙体系中,万物相互关联、贯通、互为一体。在政治语境中,通过修身使自我转化为“一”被视为最高级的政治智慧。因为成为“一”的统治者能与事物一体相连、志意相通,并提供事物以自发实现完满与和谐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淮南子》 黄老 天下秩序
下载PDF
从“黄老学”到“黄老道”:关于其中一些问题的再讨论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78,共8页
“黄老道”一般被认为是道教的前身,作为“黄老道”渊源的“黄老学”不仅是一种“言”,同时更是一种“术”。黄老学的重心由“治国”转向“治身”,并在东汉发展成为“黄老道”,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是其自身发展的逻辑需要;在此过程中... “黄老道”一般被认为是道教的前身,作为“黄老道”渊源的“黄老学”不仅是一种“言”,同时更是一种“术”。黄老学的重心由“治国”转向“治身”,并在东汉发展成为“黄老道”,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是其自身发展的逻辑需要;在此过程中,推动“黄老学”向“黄老道”发展的方士,并非仅属“方仙道”一系人物,还应包括“方技”与“数术”两类人士。此外,“黄老道”在东汉时期已经具有宗教性质,其间佛教的传入曾产生了很大刺激,东汉统治者也起过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学 黄老道 方士 早期道教
下载PDF
英语世界关于《淮南子》学派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跃 胡翠娥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初期诸子百家思想之大综合的时代。由于引用文献的丰富性与思想倾向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淮南子》学派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界争论的焦点。英语世界对《淮南子》学派问题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汉学界对汉代...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初期诸子百家思想之大综合的时代。由于引用文献的丰富性与思想倾向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淮南子》学派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界争论的焦点。英语世界对《淮南子》学派问题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汉学界对汉代黄老思想的讨论,后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学术问题,并形成了不同于国内学界主流观点“杂家说”与“道家说”的新主张,即《淮南子》超越学派的划分,不属于任何一家。尽管这种观点逐渐得到了部分西方学者的赞同,但从目前来看远没有达成共识。如何正确认识《淮南子》的学派归属与思想体系仍是英语世界研究者未来要回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思想学派 英语世界 黄老道家
原文传递
《管子》四篇心论的治道意蕴
7
作者 刘洋洋 《政治思想史》 2023年第4期1-14,196,共15页
《管子》四篇以治心为治身与应物的前提,从心自身、身心、心物三个层次探讨心与治道的关联,集中反映了稷下黄老道家的心灵学说和政治思维。就心自身而言,两重心说揭示出众人与圣人心灵状态的差异,意在说明圣人统治权能的依据。身心关系... 《管子》四篇以治心为治身与应物的前提,从心自身、身心、心物三个层次探讨心与治道的关联,集中反映了稷下黄老道家的心灵学说和政治思维。就心自身而言,两重心说揭示出众人与圣人心灵状态的差异,意在说明圣人统治权能的依据。身心关系方面,心对身体诸感官弱的控制性和主导性,以独特的思路论证了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治道理念。心物关系中,虚静之心处在道的地位,借助形名之术以统御万物,是治道在抽象策略层面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四篇 心论 治道 黄老道家
下载PDF
伊尹与早期黄老之学 被引量:2
8
作者 袁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3-118,共6页
先秦文献中有大量关于伊尹的记载,伊尹也成为诸子依托的对象,但其中最推崇伊尹的当属黄老学。通过对《吕氏春秋·先己》、帛书《九主》、清华简《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等四篇文章的探讨,可以看出其中具有浓厚的黄老学思想,当是... 先秦文献中有大量关于伊尹的记载,伊尹也成为诸子依托的对象,但其中最推崇伊尹的当属黄老学。通过对《吕氏春秋·先己》、帛书《九主》、清华简《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等四篇文章的探讨,可以看出其中具有浓厚的黄老学思想,当是《汉志》所载道家类《伊尹》类文献。伊尹成为黄老学代言人的原因主要有:伊尹与儒墨的关系不如尧舜那样密切,客观上为伊尹成为黄老学象征提供了有利条件;伊尹的帝师身份与黄老学文献多为帝师类文献相合;伊尹事迹和传说与黄老学思想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尹 《伊尹》 黄老 先秦诸子
下载PDF
黄老“因循”哲学与王弼《周易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毅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75-81,共7页
援老入易是王弼《周易注》的特色,而道家的"老",不是老庄而是黄老。王弼以黄老道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因循"政治哲学为指导,创造性发挥了《易传》中的时位学说,以卦时统帅爻位,从社会人事角度,将六... 援老入易是王弼《周易注》的特色,而道家的"老",不是老庄而是黄老。王弼以黄老道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因循"政治哲学为指导,创造性发挥了《易传》中的时位学说,以卦时统帅爻位,从社会人事角度,将六十四种卦解释为六十四种社会时势及其成功之道,为统治者顺应时变,灵活运用儒、法、兵等诸子百家学说经邦治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周易注》 黄老道家 因循 时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