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艺术文献翻译 被引量:9
1
作者 宁立正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3,共4页
艺术文献对文化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其进行翻译将促进民族文化艺术对外传播。本文认为,在翻译艺术文献时,译者需注意翻译原则、艺术文献的特征和自身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 艺术文献 翻译 文化传承 黄格胜
原文传递
黄格胜领导艺术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军 盘莉娜 《艺术探索》 2009年第5期64-70,共7页
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格胜是一位创作、科研、教学、管理、社会活动硕果多重的时代英才。为画,他张扬个性、蜚声画坛;为学,他治学严谨、底蕴厚重;为师,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为官,他开拓创新、勇创一流。他在办学治校的领导实践中,展现出... 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格胜是一位创作、科研、教学、管理、社会活动硕果多重的时代英才。为画,他张扬个性、蜚声画坛;为学,他治学严谨、底蕴厚重;为师,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为官,他开拓创新、勇创一流。他在办学治校的领导实践中,展现出极富个人特色的思维艺术、激励艺术和语言艺术,这些领导艺术的形成又与他的个人素质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格胜 领导艺术 影响力
下载PDF
当代都市人群的山水情怀与《漓江百里图》的审美效应
3
作者 何风雨 《艺术探索》 2006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漓江百里图》由传统山水画的写意取向与漓江山水的实在风光恰揉融贯而成,具有很强的艺术真实性。它那豪阔的笔墨韵味和喷涌的生命激情无疑给居于当代都市的人们一种久违的震惊、一种深切的感动。在它所提供的亦真亦幻的“游戏空间”中... 《漓江百里图》由传统山水画的写意取向与漓江山水的实在风光恰揉融贯而成,具有很强的艺术真实性。它那豪阔的笔墨韵味和喷涌的生命激情无疑给居于当代都市的人们一种久违的震惊、一种深切的感动。在它所提供的亦真亦幻的“游戏空间”中,人们可以率性地追踪美的到场和隐退,在美的遮蔽与澄明中理解艺术真谛、把握存在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生存 《漓江百里图》 黄格胜 生命体验 “游戏空间”
下载PDF
“家园——黄格胜国画展”综述暨黄格胜艺术创作研讨会纪要
4
《艺术探索》 2012年第6期69-81,共13页
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家园——黄格胜国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11月26日下午,30多位美术理论家、文艺评论家,就漓江画派和黄格胜艺术创作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认真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 黄格胜 国画 展览 研讨会
下载PDF
大道惟朴——黄格胜《漓江百景图》初研究
5
作者 左剑虹 《艺术探索》 2006年第3期129-133,共5页
《漓江百景图》整体的审美格调是朴实的描绘和境界的追求。画家在情感上与农民息息相通。不拒俗也不惧俗,从民间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和表现中吸取营养。以其豪迈之气、雄强之势、率真之性,在境界上追求“壮美”,形式上力求清新、古拙。... 《漓江百景图》整体的审美格调是朴实的描绘和境界的追求。画家在情感上与农民息息相通。不拒俗也不惧俗,从民间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和表现中吸取营养。以其豪迈之气、雄强之势、率真之性,在境界上追求“壮美”,形式上力求清新、古拙。一反千百年来以虚幻化题材、一般化的景物作为“写意”符号的传统,以纪实笔法去描绘广西自然地理的变迁和人文建筑的变化。大力宣传漓江,当仁不让,责无旁贷,走出了艺术本体的象牙之塔。黄格胜的艺术超越了“技”的层面。真诚地面对本土的社会、文化母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当前中国艺术发展中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热情赞颂新时代,像一只报春的鸟,预示了时代新的审美趣味,将自己对时代的把握转化成一种生命状态的追求和选择。出于质朴,感于造物,终归于灿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格胜 漓江百景图 文艺研究
下载PDF
黄格胜的山水世界——从《漓江百里图》到《漓江百景图》
6
作者 罗冰 《艺术探索》 200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本文从创作形式、艺术语言、审美自觉与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对创作了从《漓江百里图》到《漓江百景图》的黄格胜,在艺术、文化层面上的成熟发展进行探讨,指出画家只有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中摆脱出来,自觉认同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 本文从创作形式、艺术语言、审美自觉与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对创作了从《漓江百里图》到《漓江百景图》的黄格胜,在艺术、文化层面上的成熟发展进行探讨,指出画家只有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中摆脱出来,自觉认同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并以审美自觉,担起文化传承的重担,超越个人命运和经验,才能真正赋予作品以表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形式 艺术语言 审美自觉 黄格胜 《漓江百里图》 《漓江百景图》
下载PDF
论一种艺术观念和风格的形成——黄格胜山水画及其创作经验
7
作者 陈明 《艺术探索》 2006年第4期134-136,140,共4页
本文提出对中国传统书画的评论应该在传统直觉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西方的思辨性的理论形态,从哲学、美学、艺术理论的多学科角度,形成一套规范性的操作语言,特别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当代思维的最高成就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艺术的复杂现... 本文提出对中国传统书画的评论应该在传统直觉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西方的思辨性的理论形态,从哲学、美学、艺术理论的多学科角度,形成一套规范性的操作语言,特别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当代思维的最高成就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艺术的复杂现象,去把握艺术的文化走向,并对艺术家的风格创新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引领艺术的时代风尚。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本文通过对黄格胜山水画及其创作经验的具体评析,认为黄格胜的绘画风格是以桂林特有的自然山水和村寨为题材,沿着世界艺术发展的历史走势,坚持国画的伟大传统,大量融进其他艺术类型的形式要素,构建新的艺术形式语言,与人类内心回归自然,寻找家园的最深沉的渴望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观念 风格 黄格胜山水画 规范 科学发辰觋.
下载PDF
论黄格胜的绘画形式、语言和风格
8
作者 陈明 《艺术探索》 2007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本文通过黄格胜山水画及其创作经验的具体评析,认为黄格胜的绘画风格是以桂林特有的自然山水和村寨为题材,沿着世界艺术发展的历史走势,坚持国画的伟大传统,大量融进其他艺术类型的形式要素,构建新的艺术形式语言,与人类内心回归自然,... 本文通过黄格胜山水画及其创作经验的具体评析,认为黄格胜的绘画风格是以桂林特有的自然山水和村寨为题材,沿着世界艺术发展的历史走势,坚持国画的伟大传统,大量融进其他艺术类型的形式要素,构建新的艺术形式语言,与人类内心回归自然,寻找家园的最深沉的渴望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观念 黄格胜山水画 绘画形式 语言 风格
下载PDF
为漓江山水立传——《黄格胜研究文集》序
9
作者 王文章 《艺术探索》 2008年第5期143-143,共1页
黄格胜以几十年的艺术积累,融汇地域文化、生活气息、笔墨传统与创新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标志性的绘画符号。他不满足自己一个人纸上的漓江,还要带领同好一同打造更有人文价值的漓江,所以就有了轰轰烈烈的"漓江画派"。
关键词 黄格胜 漓江 漓江画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