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槐耳清膏治疗大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模型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张双艺
祝琦
+1 位作者
许雷来
谢小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345-1354,共10页
[目的]探讨槐耳清膏通过降低炎症水平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大鼠的作用。[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槐耳组[槐耳清膏4.5 g/(kg·d)]、激素组[醋酸泼尼松龙0.0018 g/(kg...
[目的]探讨槐耳清膏通过降低炎症水平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大鼠的作用。[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槐耳组[槐耳清膏4.5 g/(kg·d)]、激素组[醋酸泼尼松龙0.0018 g/(kg·d)],利用GLM病变组织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后的组织匀浆诱导GLM大鼠模型。给药14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乳腺大体观察,以大鼠乳腺炎症指数评分表进行炎症指数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进行乳腺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度以及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房皮色红,出现明显肿块,且乳腺炎症指数显著上升(P<0.05);病理学改变包括形成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证实成功诱导GLM大鼠模型。与模型组比较,槐耳组及激素组大鼠乳房外观红肿改善,肿块变软,炎症指数均下降(P<0.05,P<0.05),乳腺炎症程度明显改善,炎症细胞减少,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5,P<0.05),乳腺组织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中乳杆菌目、放线菌门、双歧杆菌目、红蝽菌纲丰度下调,柄杆菌目和脱硫菌门丰度上调。槐耳清膏干预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中梭菌纲丰度下调,拟杆菌门、红螺菌目丰度上调。[结论]槐耳清膏能够缓解GLM模型大鼠炎症症状,有效减轻GLM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抑制上皮细胞增生及炎性肉芽肿的形成,降低GLM模型大鼠血清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失衡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槐耳
槐耳清膏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动物模型
肠道菌群
炎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槐耳清膏治疗大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模型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张双艺
祝琦
许雷来
谢小红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345-1354,共10页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23ZL416)。
文摘
[目的]探讨槐耳清膏通过降低炎症水平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大鼠的作用。[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槐耳组[槐耳清膏4.5 g/(kg·d)]、激素组[醋酸泼尼松龙0.0018 g/(kg·d)],利用GLM病变组织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后的组织匀浆诱导GLM大鼠模型。给药14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乳腺大体观察,以大鼠乳腺炎症指数评分表进行炎症指数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进行乳腺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度以及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房皮色红,出现明显肿块,且乳腺炎症指数显著上升(P<0.05);病理学改变包括形成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证实成功诱导GLM大鼠模型。与模型组比较,槐耳组及激素组大鼠乳房外观红肿改善,肿块变软,炎症指数均下降(P<0.05,P<0.05),乳腺炎症程度明显改善,炎症细胞减少,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5,P<0.05),乳腺组织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中乳杆菌目、放线菌门、双歧杆菌目、红蝽菌纲丰度下调,柄杆菌目和脱硫菌门丰度上调。槐耳清膏干预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中梭菌纲丰度下调,拟杆菌门、红螺菌目丰度上调。[结论]槐耳清膏能够缓解GLM模型大鼠炎症症状,有效减轻GLM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抑制上皮细胞增生及炎性肉芽肿的形成,降低GLM模型大鼠血清炎�
关键词
免疫失衡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槐耳
槐耳清膏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动物模型
肠道菌群
炎症
Keywords
immune
imbalance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huaier
(Trametes
robiniophila
Murr.)
huaier
water
extracts
animal
model
of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intestinal
flora
inflammation
分类号
R331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槐耳清膏治疗大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模型的作用研究
张双艺
祝琦
许雷来
谢小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