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唐时期宫廷音乐吸收胡乐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立增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84-88,共5页
汉唐时期宫廷音乐吸收胡乐的过程分三个阶段:1.汉魏时期,胡乐促进了鼓吹乐和鼓乐的发展,未登大雅之堂;2.北朝的宫廷音乐,是胡乐与汉乐并存和融合的阶段;3.隋唐时期,胡乐的地位空前提高,在宫廷音乐中占有绝对优势。
关键词 宫廷音乐 胡乐 汉魏时期 隋唐时期 北朝时期 西域音乐 音乐历史
下载PDF
“胡乐”的涌入与隋唐音乐的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鲲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11-114,共4页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亦是如此,特别是在隋唐这一举足轻重的历史时期。唐代在各方面都是兼容并蓄的,在音乐上,唐人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其他各民族的歌舞音乐,并与本土音...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亦是如此,特别是在隋唐这一举足轻重的历史时期。唐代在各方面都是兼容并蓄的,在音乐上,唐人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其他各民族的歌舞音乐,并与本土音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型音乐,使我国的歌舞音乐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另外大量西域乐器的涌入,使中国乐器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西域调式进入中原,给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调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并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乐 宫廷音乐 调式调性 乐器
下载PDF
“美”的对流:汉代边疆文化风景
3
作者 王子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4,F0002,共13页
汉代边疆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空间,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与交融。除了物质交易、技术传播之外,精神文化层面的双向交流或许也可以称为“对流”,影响了“胡”“汉”双方的生活和艺术。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可以产生美感的文化存... 汉代边疆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空间,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与交融。除了物质交易、技术传播之外,精神文化层面的双向交流或许也可以称为“对流”,影响了“胡”“汉”双方的生活和艺术。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可以产生美感的文化存在的共同追求,促成了汉代不同民族文化“对流”的实现。通过丝绸之路,中原的“采缯”向西传布,西域的“采罽”东输,也满足了内地的消费需求。除“胡乐”影响中土艺术生活之外,中原“音乐”也传入胡地。一方面汉地女子以其包括美容方式的妆饰,通过“和亲”及其他跨民族情爱和婚姻关系沟通了不同民族的情感;另一方面,“胡粉”和西域“异香”也传入中原,美化了汉地社会生活。趋于共同的美学追求,使得民族关系亲近融合,成就了多彩的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边疆文化 采缯 采罽 胡乐 中原音乐 胡粉 香料
下载PDF
北朝文学研究的深与浅——读于涌《北朝文学南传研究》所思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甲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3-46,51,共5页
于涌的《北朝文学南传研究》一书,采用崭新的文学史视角,以"北朝文学南传"为立足点,运用论从史出的方式,立体地描述了北朝文学与南朝文学的互动关系。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此书将狭义的北朝文学研究扩展为广义的北朝文化研究,... 于涌的《北朝文学南传研究》一书,采用崭新的文学史视角,以"北朝文学南传"为立足点,运用论从史出的方式,立体地描述了北朝文学与南朝文学的互动关系。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此书将狭义的北朝文学研究扩展为广义的北朝文化研究,由此补充了南北文学交融中一些缺失的环节,对"北朝文学南传"一说,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文学南传 北魏汉化 胡乐 北僧南下
下载PDF
北魏的汉化历程与歌诗艺术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怀荣 《中国诗歌研究》 2004年第1期94-110,366,共18页
北魏歌诗艺术的发展与其汉化历程基本同步,并明显地受到胡乐的影响。孝文帝的汉化新政,在增强国力的同时,也加快了歌诗生产与消费的各种条件的成熟过程,使北魏歌诗艺术在迁洛后的三、四十年里,从多方面表现出繁荣兴旺的景象,在中国歌诗... 北魏歌诗艺术的发展与其汉化历程基本同步,并明显地受到胡乐的影响。孝文帝的汉化新政,在增强国力的同时,也加快了歌诗生产与消费的各种条件的成熟过程,使北魏歌诗艺术在迁洛后的三、四十年里,从多方面表现出繁荣兴旺的景象,在中国歌诗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化 胡乐 歌诗生产 歌诗消费
原文传递
参军戏非源于胡乐辩
6
作者 綦翔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期43-45,共3页
对黎国韬先生《参军戏与胡乐考》和《参军戏与胡乐补论》提出的参军戏源于胡乐,脚色参军与钟馗形象及祆教有关等观点进行辨析,认为黎先生所举证据并不能证明参军戏源于胡乐。陈旸《乐书》"唐胡部……戏有参军、婆罗门"意思为... 对黎国韬先生《参军戏与胡乐考》和《参军戏与胡乐补论》提出的参军戏源于胡乐,脚色参军与钟馗形象及祆教有关等观点进行辨析,认为黎先生所举证据并不能证明参军戏源于胡乐。陈旸《乐书》"唐胡部……戏有参军、婆罗门"意思为参军戏属于唐代独立乐部"胡部",而不属于少数民族音乐泛称的"胡乐"。脚色参军的"绿衣秉简"为官员打扮,而钟馗的"绿袍"是在戏中扮鬼神时的打扮,"简"也是官员的道具,二者服饰相似并非因为有继承关系,所以脚色参军与钟馗形象和祆教也无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军戏 胡乐 胡部 钟馗 绿衣
下载PDF
末泥与胡乐西来
7
作者 黎国韬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3,共8页
本文通过考证指出,宋杂剧中的"末泥色"源出于西来胡乐"合生"的表演者胡人袜子,文章进而对袜子与末泥(末尼、末)之具体关系、袜子与优中之少者的关系、末泥与合生的关系等问题作了阐释。以上研究表明,通过西域传入... 本文通过考证指出,宋杂剧中的"末泥色"源出于西来胡乐"合生"的表演者胡人袜子,文章进而对袜子与末泥(末尼、末)之具体关系、袜子与优中之少者的关系、末泥与合生的关系等问题作了阐释。以上研究表明,通过西域传入的胡人乐舞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曾在某些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泥 袜子 胡乐 袄教 合生 戏剧
原文传递
唐代昭武九姓胡乐人及其存在意义探究
8
作者 刘硕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6,共9页
唐代乐人数量众多,除了中原本土的艺人外,从亚洲其他国家、地区来的艺人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些昭武九姓胡乐人,对当时中国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综合文艺都有不少的贡献。其中的家族乐人更是世袭几代、几朝传承技艺,造就了绵延百余... 唐代乐人数量众多,除了中原本土的艺人外,从亚洲其他国家、地区来的艺人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些昭武九姓胡乐人,对当时中国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综合文艺都有不少的贡献。其中的家族乐人更是世袭几代、几朝传承技艺,造就了绵延百余年的音乐文化。隋唐时期与中原地区频繁往来的昭武九姓艺人们,将各种艺术体裁发展、改创、融合,从政治服务、通商经济、双向文化交流及音乐舞蹈方面来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音乐 唐代乐人 昭武九姓 胡乐人 胡乐入华
下载PDF
李颀边塞诗的胡乐意象与任侠情结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40-143,共4页
李颀是盛唐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边塞诗创作独具一格,诗中用胡乐意象渲染烘托气氛,营造意境空间,用侠客的豪气状写报国之志、建功理想。李颀通过独具魅力的胡乐意象,构建起不朽的边塞诗魂。通过对豪侠少年的赞美,寄托了自己对建功立... 李颀是盛唐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边塞诗创作独具一格,诗中用胡乐意象渲染烘托气氛,营造意境空间,用侠客的豪气状写报国之志、建功理想。李颀通过独具魅力的胡乐意象,构建起不朽的边塞诗魂。通过对豪侠少年的赞美,寄托了自己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和昂扬向上的精神。胡乐意象与任侠情结的辉映,彰显了其边塞诗俊逸、奇特的审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颀 边塞诗 胡乐意象 任侠情结
下载PDF
“北狄乐”考论(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大顺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64-68,共5页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卑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狄乐 历史变迁 流传 华胡音乐交流
下载PDF
“北狄乐”考论(下)
11
作者 吴大顺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67-70,共4页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卑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狄乐 历史变迁 流传 华胡音乐交流
下载PDF
壮乡胡音:马骨胡艺术非遗体验馆建设探究
12
作者 周庆江 于腾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期112-115,共4页
该文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壮族马骨胡艺术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下传承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骨胡艺术资源和文化内涵价值,提出建设集展示、体验、教学、制作、创新创业多元一体的壮族马骨胡艺术非遗体验馆,以此拓宽... 该文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壮族马骨胡艺术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下传承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骨胡艺术资源和文化内涵价值,提出建设集展示、体验、教学、制作、创新创业多元一体的壮族马骨胡艺术非遗体验馆,以此拓宽马骨胡艺术传承路径,打造兼顾文化惠民、大众参与、教育推广的特色文化品牌,全方位创新壮族马骨胡艺术的传承、弘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乡胡音 马骨胡艺术 非遗体验馆
下载PDF
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怀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9,共7页
南朝乐府官署与东晋一脉相承而略有变化 ,这一时期 ,民间清商新声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期 ,不仅在实际生活及朝廷礼乐活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且对文士创作的影响有更加显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基本仿效南朝而略有变化 ,隋代乐府官... 南朝乐府官署与东晋一脉相承而略有变化 ,这一时期 ,民间清商新声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期 ,不仅在实际生活及朝廷礼乐活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且对文士创作的影响有更加显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基本仿效南朝而略有变化 ,隋代乐府官署的设置则与魏和西晋基本一致 ,但自北魏起 ,在这一向回归传统的表面现象下 ,乐府歌诗在音乐上均明显受到胡乐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歌诗 清商乐 胡乐 南北朝 隋代 官署
下载PDF
参军戏与胡乐补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国韬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9-73,共5页
在"参军戏原为胡部乐"这一观点的基础,对参军戏与钟馗、参军戏与祆教等的关系问题再作探讨,可以得出以下观点:其一,参军这一脚色的扮相受到钟馗形象的影响,由于钟馗染有胡俗,这就可以推断出参军戏具有胡乐的渊源;其二,凡有参... 在"参军戏原为胡部乐"这一观点的基础,对参军戏与钟馗、参军戏与祆教等的关系问题再作探讨,可以得出以下观点:其一,参军这一脚色的扮相受到钟馗形象的影响,由于钟馗染有胡俗,这就可以推断出参军戏具有胡乐的渊源;其二,凡有参军戏演出及有钟馗出现之处,每每就有祆教因素的存在,说明参军戏与胡人宗教火祆教之间有着某些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军戏 胡乐 钟馗 火祆教
下载PDF
《老胡文康乐》的东传与改编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国韬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9,144,共9页
《老胡文康乐》源出于粟特九姓之一的康国,由九姓胡人通过西域东传中土,其传入的时间在东晋初期以前。东传以后至少以四种形态演出过,一种是原生态的胡歌胡舞,一种是丧家乐、假面戏性质的《文康乐》,一种是作为《上云乐》组成部分的《... 《老胡文康乐》源出于粟特九姓之一的康国,由九姓胡人通过西域东传中土,其传入的时间在东晋初期以前。东传以后至少以四种形态演出过,一种是原生态的胡歌胡舞,一种是丧家乐、假面戏性质的《文康乐》,一种是作为《上云乐》组成部分的《老胡文康辞》及相关歌舞伎,还有一种是经百济人改编过并用于嘉会的《文康礼曲》。由于该乐历时悠久、流传地域广泛、表演形态众多,所以颇为典型,对于中古诗歌、乐舞、戏剧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云乐 老胡文康乐 文康乐 礼毕 文康礼曲
原文传递
鼓笛铿锵 琴箫凤鸣——北魏平城时期的胡音汉声
16
作者 姬乐 吴巧云 《云冈研究》 2023年第3期19-27,共9页
从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的代表乐器图像与司马金龙墓葬石雕棺床上的乐器图像可见北魏平城时期存在的乐器品种与音声形态。这些胡汉乐器表现出不同的起源传承和民族属性。北魏王朝对胡乐的接纳,使得中原地区随处可闻“胡乐铿锵”之声,改... 从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的代表乐器图像与司马金龙墓葬石雕棺床上的乐器图像可见北魏平城时期存在的乐器品种与音声形态。这些胡汉乐器表现出不同的起源传承和民族属性。北魏王朝对胡乐的接纳,使得中原地区随处可闻“胡乐铿锵”之声,改变了汉唐千年间雅、俗、胡三乐的地位和比重,从而在胡汉音乐融合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开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 胡汉音声 乐器 民族
原文传递
辽代胡人乐舞纹玉带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富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7-181,共5页
玉带,是我国古人所使用的一种饰玉腰带。目前出土的辽代玉带并不是很多,有十几副,完整的较少,且大多数玉带素面无纹饰,这就使得敖汉旗出土的这组胡人乐舞纹玉带显得尤为突出。这套玉带饰由玉铊尾及8块玉带銙组成。8件玉带銙上的胡人皆... 玉带,是我国古人所使用的一种饰玉腰带。目前出土的辽代玉带并不是很多,有十几副,完整的较少,且大多数玉带素面无纹饰,这就使得敖汉旗出土的这组胡人乐舞纹玉带显得尤为突出。这套玉带饰由玉铊尾及8块玉带銙组成。8件玉带銙上的胡人皆为半盘坐,分别作饮酒、吹笙、打拍板、吹长笛、弹琵琶、击毛员鼓、击鸡娄鼓、吹觱篥状。所刻人物服饰和面部略同,均为卷发,深目,高鼻,长须,身穿胡服,足蹬长靴。本文通过对玉带乐舞图案的考释,初步确定胡人玉带的主题为西域乐舞,并从乐器的组合情况分析出演奏的音乐为龟兹乐,从舞姿判断玉带的铊尾上表现的是胡腾舞,最后延伸探讨了与玉带有关的其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胡人乐舞纹玉带 龟兹乐 胡腾舞
下载PDF
徐州铜山区吕梁山一汉画像石所见乐舞图像解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冠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8,共7页
文章以徐州铜山区吕梁山出土的一块具有胡汉乐舞图像的汉画图像解读为主要线索,从画面所见胡人舞蹈的动作、道具、服饰特征,以及汉人乐师的乐器考辨等方面入手,联系对照相关文献与其他汉画图像,提出该个案分析对胡汉文化交流和汉代乐舞... 文章以徐州铜山区吕梁山出土的一块具有胡汉乐舞图像的汉画图像解读为主要线索,从画面所见胡人舞蹈的动作、道具、服饰特征,以及汉人乐师的乐器考辨等方面入手,联系对照相关文献与其他汉画图像,提出该个案分析对胡汉文化交流和汉代乐舞研究的三方面参考意义。第一,图像中四胡人腾跃组合的动作,为汉画乐舞研究中首见;第二,胡汉舞蹈百戏及配乐组合,可能存在比较深入的融合、吸纳与关联;第三,胡人舞者之间也许存在相互联系,且可呈现有组织的乐舞百戏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胡汉乐舞 中外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