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教育思想新探:以性朴论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周炽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9-153,共5页
《荀子》一书中的《性恶》篇太引人注目,任何关注中国古典人性论的人都会注意到它,而该书其他篇对人性的看法则一直被忽视。本书的《劝学》《礼论》《大略》等篇都不主张人性恶,而是主张人性朴。《性恶》是荀子后学的杂言杂语,汉代刘向... 《荀子》一书中的《性恶》篇太引人注目,任何关注中国古典人性论的人都会注意到它,而该书其他篇对人性的看法则一直被忽视。本书的《劝学》《礼论》《大略》等篇都不主张人性恶,而是主张人性朴。《性恶》是荀子后学的杂言杂语,汉代刘向在编《荀子》时把它夹在《子道》《法行》之间。"性者,本始材朴"的陈述典型地体现了荀子本人对人性的看法。以性恶论来理解荀子的教育思想会严重地误解它。在性朴论视野下,荀子的教育论则可得到恰当解读。事实上,国人在教育观上受性朴论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教育 性朴论 性恶论 性善论
下载PDF
孔、孟、荀的人性论与教育观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明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1-167,共7页
孔子、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基调分别是"性相近,习相远""性善论"和"性恶论",反映在教育上则造成政教合一的思想倾向。孟子和荀子循沿孔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观,衍化出教育政治化和政治教育化两种价值取向。... 孔子、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基调分别是"性相近,习相远""性善论"和"性恶论",反映在教育上则造成政教合一的思想倾向。孟子和荀子循沿孔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观,衍化出教育政治化和政治教育化两种价值取向。孔子、孟子和荀子共同致思于教育与政治的逻辑关联,崇尚道德教育的魅力,彰显教育政治的效用,形成一条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以政教合一为价值导向、以培养君子为理想人格的思想主线,对其后整个儒家教育思想发展影响至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荀子 人性论 教育观
下载PDF
《荀子》喻体世界的三重内涵 被引量:2
3
作者 熊浩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188,共7页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的集大成者,善于运用比喻,其喻体系统极具特色。从可能世界的逻辑角度看,《荀子》的喻体系统有实在世界的喻体、可能世界的喻体、不可能世界的喻体三大类,其下有若干小类。《荀子》喻体的特点,体现在实在世界的喻体...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的集大成者,善于运用比喻,其喻体系统极具特色。从可能世界的逻辑角度看,《荀子》的喻体系统有实在世界的喻体、可能世界的喻体、不可能世界的喻体三大类,其下有若干小类。《荀子》喻体的特点,体现在实在世界的喻体涵盖了现实世界自然和人文诸多领域,可能世界和不可能世界的喻体均以现实世界为基础构想。与其他诸子的喻体相比,《荀子》不可能世界的喻体数量更多、手法更娴熟。《荀子》的喻体因素,既遵循有选择性地继承融合各家用喻原则,又是其思想观点最终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比喻 喻体 实在世界 可能世界 不可能世界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中对《荀子》的批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致宁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6-58,共3页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对于《荀子》一书的批评既有对于其明道、征圣、宗经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有着对于《荀子》一书的具体批评,其中包含有对于《荀子》思想和语言的评价,对于历史上的荀子、孟子高下之争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而前人对此...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对于《荀子》一书的批评既有对于其明道、征圣、宗经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有着对于《荀子》一书的具体批评,其中包含有对于《荀子》思想和语言的评价,对于历史上的荀子、孟子高下之争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而前人对此少有论述。本文将系统的从这三个方面论述《文心雕龙》中对《荀子》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荀子》 批评
下载PDF
天生人成与礼术合一——荀子养生之道诠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海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5-32,共8页
个体生存曾作为百家争鸣的话题之一,成为先秦道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但这决不意味着儒家没有养生思想。钩沉荀子之先儒家学派的"养生"线索,可进而厘清儒家特有的养生思想脉络。荀子作为先秦思想的批判与熔铸者,也有着异常丰富... 个体生存曾作为百家争鸣的话题之一,成为先秦道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但这决不意味着儒家没有养生思想。钩沉荀子之先儒家学派的"养生"线索,可进而厘清儒家特有的养生思想脉络。荀子作为先秦思想的批判与熔铸者,也有着异常丰富的养生思想。概而言之,天生人成与礼术合一构成了荀子养生思想的两大支柱。其中,天生人成是荀子养生之道的基石,指向了其养生的丰富层面--身、心、性、情、欲。礼术合一是荀子养生之道的具体下贯与落实,指向了养生的具体理论。具体言之,礼术合一包含了礼以养体、礼以别异、礼以制欲的中和养生之道以及中和以养气、床第之私有度、莫善于诚、虚壹而静等诸多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生人成 礼术合一 荀子 养生之道
下载PDF
文化批判与理论熔铸——荀子在齐鲁文化合流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海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13,共9页
齐鲁文化合流分为三个阶段。在合流的后两个阶段,荀子主要发挥了文化批判与理论熔铸的巨大作用。他从解构与重构的道统、传经与弘道的学统、建构与影响"礼义之统"政统三个维度对儒家"三统"的形成、传承做出了重要贡... 齐鲁文化合流分为三个阶段。在合流的后两个阶段,荀子主要发挥了文化批判与理论熔铸的巨大作用。他从解构与重构的道统、传经与弘道的学统、建构与影响"礼义之统"政统三个维度对儒家"三统"的形成、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齐鲁文化合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具体言之,荀子将齐鲁文化中的儒家、墨家、齐法家等理论进行了解构与重构。齐学与鲁学构成了经学的传授主体。而荀子在儒家经典的传授谱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还将齐国与鲁国的治国理念进行了批判与熔铸,形成了"礼义之统"的政治制度建构,构成了从先秦到两汉政治体制历史性转换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文化批判 理论熔铸 齐鲁文化 合流
下载PDF
荀子“群”本位思想刍析
7
作者 马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3-36,共4页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年,其时社会处于失序状态中,荀子思想宗旨就是重整社会秩序。重整社会秩序的理论前提是"天人相分",通过"明分"方法,从"天道"回归"人道"。"人道"包含着两个序...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年,其时社会处于失序状态中,荀子思想宗旨就是重整社会秩序。重整社会秩序的理论前提是"天人相分",通过"明分"方法,从"天道"回归"人道"。"人道"包含着两个序列:第一序列是人类社会"原发阶段"。此阶段人类面临与动物间的赤裸裸的"欲"之博弈,而博弈法则就是"群",人类集合成"群",才能脱颖而出,战胜其他动物。第二序列是人类社会"后发阶段"。此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维系"群"。荀子之方式是"化性起伪",使人迁恶趋善,从而使社会摆脱混乱,臻于安宁协和的境地。因此,不论是在第一序列,还是在第二序列,"群"均是其博弈法则。在此意义上,荀子是"群"本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天人相分 人类 化性起伪
下载PDF
荀子的批判性思维及限度探析
8
作者 田华银 李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意识、思维技能和思维气质,是以人的独立性为基础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样态。荀子有突出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主要包括思维的独立性和平等性、求真性和正当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全面性和整体性...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意识、思维技能和思维气质,是以人的独立性为基础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样态。荀子有突出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主要包括思维的独立性和平等性、求真性和正当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全面性和整体性。荀子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存在历史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强调社会控制、崇尚等级和"大一统"的政治目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批判性思维 性恶论 礼制
下载PDF
“诗”与“儒”——荀子论诗思想旨趣探奥
9
作者 许春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荀子以“圣人之道”重释“诗”之“志”及《风》《雅》《颂》的意旨,主张“近其人”“好其人”的学诗态度,反对“不知统类”“术谬学杂”的学诗方式,批评子思、孟轲一派“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以“隆礼义而杀诗书”为判定“雅儒”“大... 荀子以“圣人之道”重释“诗”之“志”及《风》《雅》《颂》的意旨,主张“近其人”“好其人”的学诗态度,反对“不知统类”“术谬学杂”的学诗方式,批评子思、孟轲一派“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以“隆礼义而杀诗书”为判定“雅儒”“大儒”的根本尺度。无论是为儒学学派“清理门户”,还是确立“儒”之正统,“诗”都是荀子评判的价值依据。重新检讨荀子论诗思想对儒家诗学思想传统的重要贡献,也是证立荀子儒学正统地位的一种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儒” 荀子 论诗
下载PDF
论荀子“荣辱观”与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建构
10
作者 李鸽 李彦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9期11-12,51,共3页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先秦荣辱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从当时的历史事实出发,以人性恶为道德心理基础,系统阐述了荣与辱的两端,提出先义后利的荣辱观,并且指出通过化性起伪,循礼守法,社会教化养成正确的先义后利的荣辱观...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先秦荣辱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从当时的历史事实出发,以人性恶为道德心理基础,系统阐述了荣与辱的两端,提出先义后利的荣辱观,并且指出通过化性起伪,循礼守法,社会教化养成正确的先义后利的荣辱观。这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荣辱观 大学生
下载PDF
浅析荀子对礼法的合一思想
11
作者 李伟旭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6-67,共2页
德治和法治是治理当今社会的主要方式。而在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礼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思想,这就是荀子的礼法合一思想。
关键词 荀子 礼治 法治 合一
下载PDF
从“三史”论冯友兰荀学研究方法论的嬗变
12
作者 李娴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重点在于论述荀学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正”和“负”的研究方法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荀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中国哲学史新编》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立场的指导下,融合新理学体系对荀子哲学进行重构,阐发荀学思想的价值,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提供智慧和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荀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下载PDF
荀学基督教社会控制思想比较研究
13
作者 郑彬 《管子学刊》 CSSCI 2011年第4期75-80,共6页
人类社会的转型及发展总会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新的探讨。人们往往从新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背后,寻找社会原本思想基础的支撑点,并从中探寻新的理论依据。当今,世界各国有一个共识:建立和谐社会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一认识源自不同文... 人类社会的转型及发展总会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新的探讨。人们往往从新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背后,寻找社会原本思想基础的支撑点,并从中探寻新的理论依据。当今,世界各国有一个共识:建立和谐社会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一认识源自不同文化的相通性,中国古代的荀子学说、西方思想的源流基督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社会控制有效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学 基督教 社会控制 路径 差异性
下载PDF
《荀子·强国》显现的治政与强兵原则
14
作者 王芸芸 《孙子研究》 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
《荀子·强国》议政兼论兵,显现出一定的治政与强兵原则。荀子推崇以道德之威治国,促成修政与强兵的因果相续关系:国家以礼义为本修政,自然达到兵劲城固的效果。秦国治政强力而行,尚“便”从事,虽成就威势,但终因其缺失礼义本统,与... 《荀子·强国》议政兼论兵,显现出一定的治政与强兵原则。荀子推崇以道德之威治国,促成修政与强兵的因果相续关系:国家以礼义为本修政,自然达到兵劲城固的效果。秦国治政强力而行,尚“便”从事,虽成就威势,但终因其缺失礼义本统,与王霸失之交臂,其补救之方在于节威反文,实行儒政,以宣美政教风俗。明确强国之本在于义道,即当以敦比积微为务,成乎安强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荀子·强国》 治政 强兵
下载PDF
生态理念的闪光——荀子天人关系思想的现代辨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林 《娄底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27-31,共5页
从荀子生态理念的基点着手 ,提出其生态理念的哲学命题 ,进而阐明了其生态理念的社会构图 ,最后落脚于荀子生态理念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荀子 生态理念 天人关系思想
下载PDF
论荀子的礼法价值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春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基于对国家治理的现实考虑,荀子将法纳入自已的关怀视野,认为法是国家治理的工具之一。但他又秉承儒家的思想立场,以逻辑上的礼包含法、产生顺序上的礼先法后、功能上的礼本法标为学理依据,论述了礼相对于法的价值优先性。
关键词 荀子 价值观
下载PDF
老庄孟荀人性观体现的儒道互补精神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雅 彭浩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7-32,共6页
既往研究多从“百家同源”、社会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儒道互补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则以儒道两家人性观为考察对象,从中探讨追溯其根因。研究儒道两家学说创立之初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可以见出其中明确的儒道互补精神。究其根因... 既往研究多从“百家同源”、社会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儒道互补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则以儒道两家人性观为考察对象,从中探讨追溯其根因。研究儒道两家学说创立之初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可以见出其中明确的儒道互补精神。究其根因,乃在于两家学说对人性不同层面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生态度与政治主张各有偏失,道家认为人性是“道生万物”时赋予人的属(道)性,无论是人还是人类社会都应保有此性而不加以改造,由此人可以“自得”“自化”“如婴儿之未孩”;儒家在承认人生而具有的生物属性的同时,强调对人的生物属性必须加以修正、教化,以规范人的生物性,达到“人文化成”的功效。所以只有儒道两家人性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性,才能维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到后来,“儒道互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基质和外在表征,也是中国人的精神理念和生存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孟子 荀子 人性观 儒道互补
下载PDF
从孟、荀看战国儒家政治文化之演进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孝宣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6-9,共4页
孟子与荀子的政治观从表面上看大多是对立的 ,但在实际上并不矛盾 ,他们往往说的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就其政治大思路而言 ,二者是一致的 ,都倡导人治 ,都是道德主义的 ,有其“同归而殊途”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儒学 政治文化 本体论 人性论 治术论
下载PDF
十年来荀子政治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迎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98-104,113,共8页
十年来,荀子政治哲学研究渐渐成为荀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挖掘分析荀子礼学的政治哲学内涵、孟荀异同的政治哲学内涵、荀子思想内在张力的政治哲学内涵,是研究的三个重心。然而,由于这个中心尚处于初建阶段,研究还存在泛化现象,政治哲学... 十年来,荀子政治哲学研究渐渐成为荀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挖掘分析荀子礼学的政治哲学内涵、孟荀异同的政治哲学内涵、荀子思想内在张力的政治哲学内涵,是研究的三个重心。然而,由于这个中心尚处于初建阶段,研究还存在泛化现象,政治哲学的议题常常被中西对比、孟荀冲撞、主客观差异等面相所遮蔽。今后,荀子政治哲学研究应加大学习借鉴西方政治哲学所已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其中的客观精神的力度,直面现实,进一步集中并深化问题意识,力争为中国问题提供富有想像力和操作性的解决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政治哲学 述评 问题意识
下载PDF
儒道之“信”探微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可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7,共10页
春秋初"信"为祝史职守之"道"。春秋末老子、孔子共同开启中国哲学"信"范畴的历史篇章。"信"范畴在道家有一个从"无为之信"到"逍遥之信"的演变,在儒家则有一个从"仁信... 春秋初"信"为祝史职守之"道"。春秋末老子、孔子共同开启中国哲学"信"范畴的历史篇章。"信"范畴在道家有一个从"无为之信"到"逍遥之信"的演变,在儒家则有一个从"仁信"到"诚信"的演变。老子"无为之信"作为一种言说道德,以"言由乎道"或"言法自然"为本质特征;庄子将老子政治哲学的"无为之信"发展为处世哲学的"逍遥之信"。但两者均以"守中""不辩"为共性特征。孔子之"信"属于"仁"范畴,为"仁爱之信",其以"言必信"为体、"言不必信"为用,具有"信"的经常性与权变性辩证统一的特点,更以其立基于"智"的特点,与排斥"智"的道家老庄之"信"形成根本区别,又别于以"诚"为"天之道"的孟子之"信"和继承并发展了孟子"诚道"思想的荀子之"信"。孟子之"信"属于"诚"范畴,为"诚意之信",是"仁""义""礼""智"的共同根据。荀子之"信"作为具体表现"诚"的"信",与"忠"处在同一层次,具有"诚意之信"与"实言之信"双重意义。虽然和孔子一样以"信"作为言说道德,但荀子更以"诚意之信"作为手工职业道德,是其区别于孔孟之"信"的一大思想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之信 逍遥之信 仁信 诚信 老子 孔子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