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2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立法抉择 被引量:61
1
作者 高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5,191,共10页
为应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国家立法滞后于社会实践的难题,当前主要是通过地方立法、人民法院文件和村规民约来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标准,这造成了规范效力层次低且缺乏制定依据、社区自治程度高而缺乏有力制约、... 为应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国家立法滞后于社会实践的难题,当前主要是通过地方立法、人民法院文件和村规民约来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标准,这造成了规范效力层次低且缺乏制定依据、社区自治程度高而缺乏有力制约、认定标准不统一而缺乏基本共识的困境。导致成员资格认定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集体资产的功能定位不清、社区自治的组织性质混淆和利益分配的公平观念不彰。针对此种现象,通过平衡强制与自治理念,应当在国家立法中确立以户籍为原则、以基本生存保障为补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之取得与丧失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资格 认定标准 户籍 基本生存保障
下载PDF
居住证积分制:户籍改革的又一个“补丁”?——上海居住证积分制的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谢宝富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7,共8页
居住证积分制具有变条件管理为积分管理、积分标准多元化且动态可控、公共服务梯级化、突出能力和贡献导向、重视本地利益、促人向上等特点,但也存在忽视低收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以效率手段解决公平问题、关键性服务可能虚化、难防造... 居住证积分制具有变条件管理为积分管理、积分标准多元化且动态可控、公共服务梯级化、突出能力和贡献导向、重视本地利益、促人向上等特点,但也存在忽视低收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以效率手段解决公平问题、关键性服务可能虚化、难防造假寻租等不足。完善该制度,需改居住证为居住卡,使其成为流动人口消费"一卡通",降低申办条件,扩大公共服务范围,但在公租房、子女教育等关键服务上应设立合理门槛;拿出适当指标,分给积分未达标但合法居住及就业的流动人口,让其享受与积分达标者相同待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妥善解决低收入流动人口属地化服务问题。由于户籍所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完善该制度还需国家宏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相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证 积分制 流动人口 户籍
原文传递
中外户籍登记与管理制度的比较——兼谈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被引量:19
3
作者 江立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7-91,共5页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社会制度的安排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等级性、世袭性和功能多元化的特点。同国外的“民事登记”制度相比 ,我国户籍制度在指导思想、功能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社会制度的安排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等级性、世袭性和功能多元化的特点。同国外的“民事登记”制度相比 ,我国户籍制度在指导思想、功能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根据国情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户籍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民事登记 迁徙自由 国际比较
下载PDF
青年流动人才空间分布及居留意愿影响因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琴 谢治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35,共9页
随着各地陆续颁布吸引人才的政策,青年人才流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ArcGIS和GeoDa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全国青年流动人才空间分布和居留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 随着各地陆续颁布吸引人才的政策,青年人才流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ArcGIS和GeoDa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全国青年流动人才空间分布和居留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青年流动人才的净迁移率呈现出"中部低、周围高"的空间格局,人口密度曲线呈现东高西低,南北较小幅度的倒"U"型趋势。②从空间集聚度来看,青年流动人才净迁移率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东部沿海省份和西部地区的新疆、西藏青年人才净迁移率相对较高,呈现出高高聚集特点,中部地区净迁移率相对较低,呈现出低低聚集特点。③青年流动人才的个体因素对居留意愿影响显著,女性居留意愿高于男性;年龄段最小的青年人才居留意愿最低;随着学历的提高,居留意愿增强。家庭因素中,配偶户籍地为流入地本地的青年人才居留意愿最高。经济因素中,随着住房支出增加,青年人才的居留意愿提升。社会因素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及办事人员居留意愿最强烈。各地在制定人才吸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青年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流动人才 空间分布 居留意愿 创新发展 人才吸引政策 住房成本 户籍
原文传递
“逆城市化”还是“伪逆城市化”——基于中西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段学慧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9,共5页
"逆城市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是西方国家"城市病"和城乡差距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二战"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结果。中国目前出现的所谓"逆城市化"的现象,是城乡分割的户籍... "逆城市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是西方国家"城市病"和城乡差距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二战"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结果。中国目前出现的所谓"逆城市化"的现象,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异所导致的利益驱动的结果,是一种"伪逆城市化"。故而绝不能照搬西方的"逆城市化"理论研究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应当吸取西方城镇化的教训,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城市化” “伪逆城市化” 户籍制度 土地制度 城乡一体化
下载PDF
户籍、同期群及其对警察信任度的影响:基于上海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峰 《社会学评论》 2013年第6期73-86,共14页
学界对外来人口的研究多从城市管理及其社会认同和适应入手。本文利用上海的调查数据,以冲突论为基础,在回应西方学界关于警察信任之种族脸谱化理论及论争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文化挤压"的分析框架,并从即时性和历时性两... 学界对外来人口的研究多从城市管理及其社会认同和适应入手。本文利用上海的调查数据,以冲突论为基础,在回应西方学界关于警察信任之种族脸谱化理论及论争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文化挤压"的分析框架,并从即时性和历时性两种作用机制入手,尝试整合主流社会学关于系统信任研究的制度论和文化论,探讨户籍和同期群对当前外来人口管理的主体之一——警察之信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户籍方面,本地人口较外来人口更信任上海警察。在同期群方面,80后外来人口比80前外来人口对上海警察的信任度高;80后和80前本地人口对警察信任的态度无实质差异;就整体而言,80后较80前更信任警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 同期群 警察信任 制度文化挤压
原文传递
转型期广州市居住迁移影响因素于户籍之间的比较 被引量:31
7
作者 刘望保 闫小培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55-1066,共12页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居住迁移率大规模增加,成为城市重构和社会空间分异的基础动力。利用生命历程理论,通过家庭问卷调查,本文使用事件史模型动态地模拟了居住迁移,并比较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居住迁移影响因素的差异。整体来看,198...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居住迁移率大规模增加,成为城市重构和社会空间分异的基础动力。利用生命历程理论,通过家庭问卷调查,本文使用事件史模型动态地模拟了居住迁移,并比较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居住迁移影响因素的差异。整体来看,1980年以来年均居住迁移率呈上升趋势,外来人口的年均居住迁移率要比本地人口高。住房性质、婚姻变化、工作变动、居住区位和年份等变量都显著影响居住迁移,反映了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市场和分配环境、家庭生命周期等因素对居住迁移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户籍间的差异明显,工作地区位的变动导致通勤成本的变化是外来人口居住迁移的最显著影响因子,而家庭生命周期和住房特征变量是本地人口居住迁移的最显著影响变量,反映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居住区位对本地人口的居住迁移影响显著,内圈层居民的迁移率相对较低,而居住区位变量对外来人口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迁移 生命历程 影响因素 户籍
下载PDF
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标准立法完善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28
8
作者 管洪彦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解决困扰司法界的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问题,对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的本质、基本原则、一般标准和典型情形做了探索。分析认为:农民集体成员身份之争实为经济利益之争,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需要贯彻平等、公平、生存保障、资格惟一... 为解决困扰司法界的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问题,对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的本质、基本原则、一般标准和典型情形做了探索。分析认为:农民集体成员身份之争实为经济利益之争,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需要贯彻平等、公平、生存保障、资格惟一、利益衡量的基本原则;应该以户籍、长期固定的生产与生活关系、生活保障基础3个方面因素作为一般认定标准;此外,应对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的特殊情形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别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体成员 成员资格 户籍 生存保障
下载PDF
医疗保险、户籍制度与医疗服务利用——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姚瑶 刘斌 +1 位作者 刘国恩 臧文斌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116,共12页
根据北京大学NIH支持开展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数据,本文从微观角度探究在全民医保制度背景下,不同户籍的医保持有者在医疗服务使用上的差异。Heckman和GLM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对于同样拥有医疗保险的受访... 根据北京大学NIH支持开展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数据,本文从微观角度探究在全民医保制度背景下,不同户籍的医保持有者在医疗服务使用上的差异。Heckman和GLM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对于同样拥有医疗保险的受访者,其就医可及性和医疗资源使用情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普遍来看,医疗保险对农村户口受访者的积极作用远低于城镇户口受访者,这主要体现在就医积极性和医疗费用负担上;第二,对于农村医疗保险持有者,其在就医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的诱导需求。此外,前往公立医院就诊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显著地高于在私立医院接受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障 户籍制度 Heckman模型
原文传递
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化——基于城市特征与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74,共15页
本文在理论分析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市化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240个城市特征数据与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户籍管制抑制了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是城市选择性吸纳高禀赋人口的... 本文在理论分析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市化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240个城市特征数据与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户籍管制抑制了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是城市选择性吸纳高禀赋人口的重要制度工具。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自身稳定与家庭完整迁移,但基本公共服务的正向作用不足以抵消户籍管制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还发现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迁移稳定性与完整性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户籍管制制约了新生代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则有利于新生代流动人口与高禀赋人口的稳定与完整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管制 基本公共服务 城市化 新生代流动人口
下载PDF
户籍制度在转轨时期的特点及其路径依赖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健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7,共7页
现阶段的户籍制度的特点:户籍上附着的经济利益大大减少;进城的门坎降低了,户籍的制度壁垒由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户籍制度壁垒的类别多样化。这是市场化和工业化在我国发展的产物。但是,渐进式、分权化的改革模式使户籍制度... 现阶段的户籍制度的特点:户籍上附着的经济利益大大减少;进城的门坎降低了,户籍的制度壁垒由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户籍制度壁垒的类别多样化。这是市场化和工业化在我国发展的产物。但是,渐进式、分权化的改革模式使户籍制度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在改革中按“摸着石头过河”思路逐一推出的单项改革,在推进某一领域向新体制迈进的同时,却往往沿袭了城乡户籍分割的路径;向地方政府分权的举措,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还固化着行政区之间的户籍壁垒。中央政府应在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的同时,在转轨制度的设计上,把推进城市化、建立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大目标,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函数;同时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把为外来工服务纳入地方政府政绩的考察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 转轨体制 路径依赖
下载PDF
户籍、教育水平及社会职业等级对家长义务教育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胡平 秦惠民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2-36,共5页
使用了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满意度的微观调查数据,主要检验了户籍、社会阶层与家长受教育水平对义务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户籍、教育水平和社会职业等级并不影响家长对学校和教师... 使用了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满意度的微观调查数据,主要检验了户籍、社会阶层与家长受教育水平对义务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户籍、教育水平和社会职业等级并不影响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评价,户籍不影响家长对政府绩效满意度的评价,但是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职业等级影响着他们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从义务教育不同阶段来看,小学阶段户籍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但初中阶段户籍的影响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满意度 户籍 教育水平 社会阶层
下载PDF
“农转非”、人力资本回报与收入不平等 基于分位数回归分解的方法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鹏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7-241,共25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户籍人口实现了身份转换,成为制度认可的新市民。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即使户口状况相同,"新市民"与"老市民"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分位数回归...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户籍人口实现了身份转换,成为制度认可的新市民。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即使户口状况相同,"新市民"与"老市民"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的结果显示,"农转非"人群在劳动力市场上仍受到制度性或非制度性歧视,且歧视程度随着分位数的变化呈现倒U型趋势。同时,"农转非"人群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歧视降低了自致型"农转非"人群相较于城市原居民的禀赋优势,而外致型"农转非"人群则面临人力资本劣势与就业市场歧视的双重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转非” 人力资本回报 收入不平等 分位数回归分解
下载PDF
广州市不同户籍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宋晓琴 马毅敏 +2 位作者 左连东 徐勇 凌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739-743,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户籍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 003名流动育龄妇女和365名户籍育龄妇女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及重复流产率(41.58%、36.45%)均高于户...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户籍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 003名流动育龄妇女和365名户籍育龄妇女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及重复流产率(41.58%、36.45%)均高于户籍育龄妇女(28.77%、21.80%),且初次人工流产年龄偏低;流动妇女、户籍妇女在人工流产地点选择亦有不同,去省市级医院的比例分别为36.69%和56.19%,去私人诊所的比例分别为6.47%和0.95%;但两组对象在流产原因和术后获得服务方面相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为21 ~40岁、已婚、外地户籍均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较高和每年体检次数1次则为保护因素.结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较高,应对这一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降低人工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人工流产 影响因素 户籍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要件——基于公有制下生产、生活资料公平分配的视角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月英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8,共14页
目前学界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要件的界定,忽视了我国宪法区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目的。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户籍"作为成员资格要件具有合理性,但在实行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依然以"... 目前学界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要件的界定,忽视了我国宪法区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目的。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户籍"作为成员资格要件具有合理性,但在实行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依然以"户籍"作为成员资格要件已不合时宜。为平衡进城农民和留在农村的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应当将"户籍"从资格要件中剥离,并根据土地用途的不同,分别确定宅基地使用权人的资格要件和承包经营权人的资格要件。承包地是生产资料,是农民维持生存和获得收入的物质基础,因此,"农业生产+唯一性+姻亲血缘联系"是承包经营权人资格不可或缺的要件。宅基地是交给农户长期使用而后人可以继承的生活资料,不存在剥削的可能性,因此,对已有宅基地享有使用权的人就只能是作为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家庭或其成员后人所在家庭;有资格向集体经济组织新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的人则应具备"曾具有土地承包经营资格+一户一宅"两个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户籍 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
原文传递
户籍歧视还是人力资本差异?——对城城与乡城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布朗分解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传波 阎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9-16,共8页
运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Brown分解方法研究了城城和乡城两类跨县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结果发现:教育等人力资本因素可以解释两者之间大部分就业机会和收入差异;户籍歧视可能是由户口所在地(即本地与外地)的差异,而非城乡... 运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Brown分解方法研究了城城和乡城两类跨县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结果发现:教育等人力资本因素可以解释两者之间大部分就业机会和收入差异;户籍歧视可能是由户口所在地(即本地与外地)的差异,而非城乡户口性质差异导致的。仅靠取消城乡户籍差别难以提高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也难以让他们沉淀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流动人口 户籍 Brown分解
下载PDF
初婚夫妇年龄差的特点、变动趋势及分析——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颖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3,共12页
利用北京市2004~2009年的婚姻登记数据,对近年来初婚夫妇年龄差的特点和变动趋势进行考察,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市初婚夫妇的平均年龄差为1.87岁,"男大女小"仍是主流的婚龄匹配模式,但由于"妻大于夫&q... 利用北京市2004~2009年的婚姻登记数据,对近年来初婚夫妇年龄差的特点和变动趋势进行考察,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市初婚夫妇的平均年龄差为1.87岁,"男大女小"仍是主流的婚龄匹配模式,但由于"妻大于夫"的夫妇数量的增多和大年龄差距的"夫大于妻"的情况的减少,夫妇年龄差呈逐渐缩小的态势。女性初婚年龄的推迟、女性教育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其与男性学历差距的缩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等,均使夫妇年龄差趋于缩小。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大城市的婚配状况和发展态势,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妇年龄差 初婚年龄 户籍 教育程度 北京
下载PDF
秦简“识劫(女冤)案”发微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彦辉 《古代文明》 CSSCI 2015年第1期74-83,113-114,共10页
"识劫(女冤)案"当为秦南郡属县上谳的恐猲案。涉案人大夫沛的户籍属民籍,家赀接近"大家"水平,家庭经济类型可视为南郡地区乡里豪民多种经营模式的典型。沛免其奴婢为庶人,免故隶"识"为"私属",... "识劫(女冤)案"当为秦南郡属县上谳的恐猲案。涉案人大夫沛的户籍属民籍,家赀接近"大家"水平,家庭经济类型可视为南郡地区乡里豪民多种经营模式的典型。沛免其奴婢为庶人,免故隶"识"为"私属",是当时主人主动放免奴婢的鲜活个案。在被放免之后"占家赀",证明财产登记制度的上限不会晚于战国末年;放出的贷款需要占赀,可证货币亦在财产登记之列。案件中涉及的"单"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以里为单位组织起来的一种民间组织。这种原生态的"单"与东汉时期形形色色的"单"在组织方式与结社目的上并不一致,故还不足据以否定历史上的"单"从血缘到地缘的演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劫(女冤)案 户籍登记 财产登记 私属
下载PDF
明代匠籍制度下匠户的户籍与应役实态——兼论王朝制度与民众生活的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永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7,共8页
明代实行的匠户世袭制度,对民众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一,这一制度为民众社会关系的建构提供了动力和契机。为承担世袭性的匠役,从明初开始,不少匠户就与没有血缘联系的匠户合充匠户户籍。随着时间推移,匠户内部形成了复杂的权... 明代实行的匠户世袭制度,对民众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一,这一制度为民众社会关系的建构提供了动力和契机。为承担世袭性的匠役,从明初开始,不少匠户就与没有血缘联系的匠户合充匠户户籍。随着时间推移,匠户内部形成了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处理这些关系,负责料理本户服役事务的户首也应运而生。在此过程中,匠户在制度的推动下,超越"原生性归属"的界限,与本无社会关系的其他民众打交道。其二,这一制度拓宽了民众的空间活动范围。明代匠户分为住坐和轮班两种,轮班匠需定期前往指定地点服役,住坐匠除在固定地点应役外,尚需轮流承担繁重的解运任务。为了服役,匠户不得不定期前往政府指定的地区,参与区域性乃至跨区域的空间流动,在此过程中,他们的空间活动范围被大大拓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匠户 户籍 王朝制度 民众生活
下载PDF
户籍、社会分割与城市居民的反差序政府信任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晓飞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0-55,共6页
城市居民的政府信任结构在户籍分割的影响下究竟呈现出何种样态?CGSS2012数据为解答这一议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样本。基于因子分析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政府信任结构在户籍分割的影响下呈现出鲜明的... 城市居民的政府信任结构在户籍分割的影响下究竟呈现出何种样态?CGSS2012数据为解答这一议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样本。基于因子分析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政府信任结构在户籍分割的影响下呈现出鲜明的组际差异。尽管非市民的政府信任结构符合"央强地弱"的差序政府信任格局,但原市民和新市民的政府信任结构却彰显出"地强央弱"的反差序政府信任形态。要改变城市居民的反差序政府信任,就必须通过中央政府的强势介入,加快推进普惠型户籍改革,将更多的非市民转换为新市民以提升他们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 社会分割 差序政府信任 反差序政府信任 普惠型户籍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