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地区史前房屋墙壁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任萌 赵云涛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6,共9页
天山沿线的史前房址数量丰富,结构各异。本文以这些房屋的墙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考古发现的堆积与遗迹遗物现象,结合民族学调查,将天山地区史前房址的墙壁分为直立墙体、毡墙、地坑壁三大类,直立墙体又分为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两类。文... 天山沿线的史前房址数量丰富,结构各异。本文以这些房屋的墙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考古发现的堆积与遗迹遗物现象,结合民族学调查,将天山地区史前房址的墙壁分为直立墙体、毡墙、地坑壁三大类,直立墙体又分为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两类。文章详细讨论了各类墙壁的结构,复原了构筑过程。最后探讨了墙壁与房屋的建造方式、结构、规模、功能,以及与人类居住形态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地区 房址墙壁 直立墙体 毡墙 地坑壁
下载PDF
信丰县铁石口—小江煤矿区采空与疏干塌陷分析
2
作者 陈红 胡志勇 《科技广场》 2012年第6期117-121,共5页
信丰县铁石口—小江煤矿区采空与岩溶因地下水疏干引发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房屋墙体裂缝等地质灾害问题,给当地数千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并已影响到105国道与京九铁路路基的稳定性。本文试从煤矿分布、开采历史与现状、... 信丰县铁石口—小江煤矿区采空与岩溶因地下水疏干引发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房屋墙体裂缝等地质灾害问题,给当地数千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并已影响到105国道与京九铁路路基的稳定性。本文试从煤矿分布、开采历史与现状、地质环境条件等方面,结合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位置、时间和规模,论述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缘由以及发生发展趋势,以期找出一点规律,为当地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丰县 岩溶 煤矿采空 塌(沉)陷 地(墙体)裂缝
下载PDF
古代布照壁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博 张仁江 张春平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8期229-230,共2页
照壁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布照壁则鲜为人知。通过相关文献的考察,可知在清代的军队和地方都有使用布照壁的习俗。研读和分析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和《姑苏繁华图》发现,图中的民居前的档板就是布照壁。
关键词 照壁 民居 档板 布照壁 姑苏繁华图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下载PDF
香港客家历史建筑简述
4
作者 余伟强 《华中建筑》 2010年第9期166-170,共5页
清初,清政府为了防范明遗臣郑氏反叛,厉行迁海政策,强令香港全区居民内迁五十里。到康熙八年(1669年),朝廷才许展界,因原居民迁回者少,康熙二十三年尽复旧界后清政府遂行奖励客藉居民入迁之策,大部分最后定居于今香港新界地区,因此具客... 清初,清政府为了防范明遗臣郑氏反叛,厉行迁海政策,强令香港全区居民内迁五十里。到康熙八年(1669年),朝廷才许展界,因原居民迁回者少,康熙二十三年尽复旧界后清政府遂行奖励客藉居民入迁之策,大部分最后定居于今香港新界地区,因此具客家特色的传统建筑也相继建立。该文将简介其中的围屋及围村、祠堂和书室这三种建筑类型,并举例以说明其形式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海政策 香港 客家 围屋及围村 祠堂 学舍
下载PDF
自喷高强度复合材料在高原日光温室生态猪舍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海云 刘生虎 +1 位作者 肖棠 吴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5期194-195,214,共3页
通过采用聚苯板作为基材与自喷高强度复合材料保温层组合应用制作猪舍后屋面及墙体,从后屋面及墙体的结构设计及特征、施工工艺、条件、质量控制要点、具备的优良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述了解决墙体及后屋面在防雨雪、防腐、防火、... 通过采用聚苯板作为基材与自喷高强度复合材料保温层组合应用制作猪舍后屋面及墙体,从后屋面及墙体的结构设计及特征、施工工艺、条件、质量控制要点、具备的优良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述了解决墙体及后屋面在防雨雪、防腐、防火、使用寿命、施工周期、结构强度、施工工艺、质量保证等方面的问题,并展望了这种新型保温墙体的推广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型生态猪舍 聚苯板 自喷高强度保温复合材料 后屋面和墙体
下载PDF
兰考协建生态农宅建筑设计评析
6
作者 苏海滨 关瑞明 陈力 《福建建筑》 2009年第9期6-8,18,共4页
通过对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名为"地球村003号"的新型协建生态农宅的实地考察,对这种新型农宅进行经济性、生态型和适用性的全方位综合评析,从而提高致力于乡村建筑设计工作人员的设计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协建生态农宅 草泥墙 建筑设计 经济性 生态型 适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