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危害状态下寄主萜烯挥发物含量的变化及松墨天牛对其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47
1
作者 宁眺 樊建庭 +1 位作者 方宇凌 孙江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5种生理状态(健康、人为物理损伤、饵木、取食和产卵)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和取食危害状态的雪松Cedrusdeodara的萜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种生理状态下,α-蒎烯在萜烯组分中均占有最高比例。健...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5种生理状态(健康、人为物理损伤、饵木、取食和产卵)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和取食危害状态的雪松Cedrusdeodara的萜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种生理状态下,α-蒎烯在萜烯组分中均占有最高比例。健康状态下马尾松树干和树枝中的萜烯组分不同且含量有显著差异。随着饵木的衰弱进程,α-蒎烯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β-蒎烯的含量显著增加,我们推测,α-蒎烯与β-蒎烯的相对比例越小则寄主树势衰弱的程度越深,其两者比例的变化是马尾松寄主树势衰弱程度变化的一个重要信号。人为物理损伤的马尾松树干与树枝的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含量差异显著。不同产卵危害程度的马尾松树干萜烯类组分不同,同一产卵危害程度的马尾松树干上部和下部的多数萜烯组分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但变化无明显规律。取食危害状态下马尾松和雪松萜烯种类不同且含量差异显著。重度产卵危害马尾松树干与取食危害树枝萜烯中,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β-水芹烯相对含量差异显著。第13天的饵木与人为物理损伤的马尾松树干的萜烯中,饵木的β-蒎烯和柠檬烯相对百分含量均比人为物理损伤状态的高,而α-蒎烯则相反。α-蒎烯和β-蒎烯在取食危害树枝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树枝,而β-月桂烯、β-水芹烯和反式石竹烯在健康状态树枝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危害树枝。除了α-蒎烯和β-蒎烯,健康状态与产卵危害状态的马尾松树干萜烯相对含量大都差异显著。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在人为物理损伤与虫害状态的马尾松树干及树枝中含量差异较大。总之,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很可能是影响和调节松墨天牛取食和产卵行为最为重要的信号物质。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对寄主萜烯的触角电位(EAG)表明,该天牛对β-蒎烯的EAG活性高于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马尾松 寄主挥发物 萜烯 触角电位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寄主挥发物、叶色和表皮毛在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庞保平 鲍祖胜 +1 位作者 周晓榕 程家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7-551,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 ,初步研究了寄主挥发物、叶色和表皮毛在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中的作用。在嗅觉仪试验中 ,寄主叶片挥发物对美洲斑潜蝇雌成虫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在叶色反应试验中 ,美洲斑潜蝇雌成虫在叶子圆片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大于在滤纸... 在室内条件下 ,初步研究了寄主挥发物、叶色和表皮毛在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中的作用。在嗅觉仪试验中 ,寄主叶片挥发物对美洲斑潜蝇雌成虫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在叶色反应试验中 ,美洲斑潜蝇雌成虫在叶子圆片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大于在滤纸圆片上停留的时间 (p<0 .0 1) ,其在有叶片区域分布的数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 (p <0 .0 1) ;在表皮毛试验中 ,美洲斑潜蝇在无毛叶片上的产卵量明显大于在有毛叶片上的产卵量 (p <0 .0 1)。上述结果表明 ,在对寄主的定向和定位过程中 ,美洲斑潜蝇的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嗅觉不起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挥发物 叶色 表皮毛 产卵 叶片 美洲斑潜蝇 寄主选择性
下载PDF
松墨天牛引诱剂的筛选及其引诱作用 被引量:33
3
作者 郝德君 樊斌琦 +2 位作者 唐进根 王焱 马凤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87,共2页
为了阐明寄主挥发物与松墨天牛补充营养阶段行为的关系,根据其健康寄主树木挥发成分的GC-MS分析结果,选取α-蒎烯、β-蒎烯等7种单萜和2种倍半萜,配制了7种引诱剂,并进行了林间引诱试验。结果表明:7种引诱剂对松墨天牛均有一定的引诱作... 为了阐明寄主挥发物与松墨天牛补充营养阶段行为的关系,根据其健康寄主树木挥发成分的GC-MS分析结果,选取α-蒎烯、β-蒎烯等7种单萜和2种倍半萜,配制了7种引诱剂,并进行了林间引诱试验。结果表明:7种引诱剂对松墨天牛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诱捕的成虫数量呈现动态的时序变化,而雌雄成虫的种群数量交替变化。其中以α-蒎烯和β-蒎烯为主剂、乙醇为辅助剂的FA01的引诱效果最佳,引诱率明显高其余6种引诱剂,单萜、倍半萜混合配制的引诱剂FA04、FA07及FA06的诱捕数量显著多于单萜配制的FA03和FA05的诱捕数量;撞板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优于漏斗型诱捕器,诱捕数量为后者的近2倍;释放速率为300 mg/d的诱芯明显多于释放速率为150 mg/d诱芯的诱捕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寄主挥发物 引诱剂 诱捕器
下载PDF
聚集性信息素和植物源信息素对松墨天牛的联合诱捕作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樊建庭 孟俊国 +2 位作者 Baode Wang 赵莉蔺 孙江华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74-1279,共6页
我们评价了聚集性信息素和植物源信息素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Coleoptera: Cerambycidae)在林间的联合诱捕作用,以期研制出更优的引诱剂控制松墨天牛成虫的危害。结果显示,樟子松墨天牛M. galloprovincialis雄虫... 我们评价了聚集性信息素和植物源信息素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Coleoptera: Cerambycidae)在林间的联合诱捕作用,以期研制出更优的引诱剂控制松墨天牛成虫的危害。结果显示,樟子松墨天牛M. galloprovincialis雄虫挥发出来的聚集性信息素2-undecyloxy-1-ethanol对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均有引诱效果,而且樟子松墨天牛性信息素与植物源信息素之间相互增效作用十分显著,比性信息素或植物源信息素单独使用效果提高4~5倍。松墨天牛雌虫卵巢发育情况显示,成虫期在浙江地区大约持续4个月,松墨天牛成虫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取食期(卵巢未成熟),从5月9日到7月9日;第二个阶段为产卵期(卵巢成熟),从6月3日到9月18日(图3),两个阶段在一段时期有重叠。聚集性信息素和植物源信息素联合应用将在防控松墨天牛危害,遏制松材线虫病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捕 松墨天牛 性信息素 植物源信息素 线虫
原文传递
象甲科昆虫寄主选择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艳 高晓余 肖春 《农业灾害研究》 2014年第7期18-21,46,共5页
系统总结了昆虫个体状态、寄主外观、寄主挥发物、寄主感官品质、环境因素等方面对象甲科昆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明确象甲科昆虫与寄主植物相互关系、发展新型的害虫防治技术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象甲科 寄主选择 挥发物 感官品质 行为调控
下载PDF
河曲丝叶蜂对寄主白柳部分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6
作者 唐晓琴 宋振浩 +5 位作者 孙兆旭 郭鑫楠 董晓 臧建成 俞焜 赵远 《高原农业》 2024年第4期357-366,共10页
根据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对不同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以期筛选出对该害虫成虫具有较强引诱作用的白柳植物挥发物和其最佳浓度,为该害虫的无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河曲丝叶蜂成虫羽化高峰期,使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 根据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对不同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以期筛选出对该害虫成虫具有较强引诱作用的白柳植物挥发物和其最佳浓度,为该害虫的无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河曲丝叶蜂成虫羽化高峰期,使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白柳(Salix alba L.)挥发物成分;以正己烷为对照,利用触角电位仪(electroantennogram,EAG)测定河曲丝叶蜂1日龄未交配雌雄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使用Y型嗅觉仪测试其对5种寄主挥发物不同浓度的行为反应。EAG反应结果表明:河曲丝叶蜂雌、雄成虫对于5种化合物均有较明显的电生理反应,雄虫在叶醇为1 000 ng·μL^(-1)和10 000 ng·μL^(-1)时引起较显著的EAG反应,并与其余4种化合物之间差异明显;雌虫在叶醇、丁香酚为1 000 ng·μL^(-1)时引起较明显的EAG反应,并与其余3种化合物之间差异明显。Y型嗅觉仪生测结果表明:只有丁香酚在1 000 ng·μL^(-1)、10 000 ng·μL^(-1)时对河曲丝叶蜂雌、雄成虫的引诱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白柳挥发物中的丁香酚对河曲丝叶蜂未交配雌雄成虫有较好的引诱活性,说明其在河曲丝叶蜂识别寄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开发该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丝叶蜂 寄主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下载PDF
两种小贯小绿叶蝉化学感受蛋白与寄主挥发物的分子对接
7
作者 周爽爽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为探究小贯小绿叶蝉化学感受蛋白EonuCSP21和EnouCSP22与寄主挥发性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和结合能力。【方法】本研究采用MO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结果】结果显示,EonuCSP21与6种化合物有较好的结合能力,EonuCSP22与7种化... 【目的】为探究小贯小绿叶蝉化学感受蛋白EonuCSP21和EnouCSP22与寄主挥发性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和结合能力。【方法】本研究采用MO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结果】结果显示,EonuCSP21与6种化合物有较好的结合能力,EonuCSP22与7种化合物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其中有4种化合物与两个蛋白均有较好的相互作用。可以将EonuCSP21和EonuCSP22作为筛选小贯小绿叶蝉行为调节剂成分的靶标蛋白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化学感受蛋白 寄主挥发物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长小蠹信息化学物质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萍 于艳雪 +3 位作者 张俊华 窦利朵 叶保华 陈乃中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6,共5页
长小蠹是世界范围内森林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引起树木致病或毁灭的一类重要昆虫类群。信息化学物质作为长小蠹种内及种间重要的通讯物质,对长小蠹监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长小蠹信息素的产生、释放,国... 长小蠹是世界范围内森林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引起树木致病或毁灭的一类重要昆虫类群。信息化学物质作为长小蠹种内及种间重要的通讯物质,对长小蠹监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长小蠹信息素的产生、释放,国内外已知长小蠹信息素的组分及功能,长小蠹寄主挥发物质的组分及其对长小蠹入侵行为的影响,探讨了信息素在长小蠹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为研发昆虫引诱剂及长小蠹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小蠹 信息素 监测 治理 寄主挥发物 应用
原文传递
大小蠹信息化学物质研究与应用概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增辉 曹逸霞 +3 位作者 周培 张俊华 娄安如 陈乃中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39,共5页
大小蠹多数侵染活立木或伐倒木、过火木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暴发流行,并可引起次生性病虫害,是许多国家重点防治对象。信息化学物质作为大小蠹种内和种间通讯载体,在其综合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大小蠹信息素的产生、释放,... 大小蠹多数侵染活立木或伐倒木、过火木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暴发流行,并可引起次生性病虫害,是许多国家重点防治对象。信息化学物质作为大小蠹种内和种间通讯载体,在其综合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大小蠹信息素的产生、释放,信息素组分及其功能,大小蠹寄主、非寄主挥发物组分及其对小蠹入侵行为的影响,为大小蠹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蠹 树皮小蠹 信息化学物质 信息素 寄主挥发物 非寄主挥发物 害虫治理
下载PDF
异种化感物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李叶静 孔祥波 +5 位作者 张苏芳 王鸿斌 张真 李成喜 焦相杰 霍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7-114,共8页
【目的】研究寄主、非寄主及近缘种的异种化感物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行为的影响,探讨不同信息素成分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为落叶松八齿小蠹大面积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落叶松八齿小蠹对聚集信息素异构体、寄... 【目的】研究寄主、非寄主及近缘种的异种化感物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行为的影响,探讨不同信息素成分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为落叶松八齿小蠹大面积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落叶松八齿小蠹对聚集信息素异构体、寄主挥发物、非寄主挥发物和近缘种云杉八齿小蠹主要聚集信息素成分的行为响应差异。【结果】通过野外试验确认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成分是S-(-)-小蠹烯醇和S-(+)-小蠹二烯醇,这2种成分复合体在林间生物测试时表现出非常高的引诱活性;电生理测试确认落叶松八齿小蠹雌雄虫触角对这2种成分的检测阈值都是0.1μg,饱和水平是100μg。进一步对具有触角电位活性的寄主、非寄主及近缘种成分进行行为测试研究。寄主单萜烯成分S-β-蒎烯和3-蒈烯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引诱能力增效达1.45~1.65倍,而S-α-蒎烯和萜品油烯没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非寄主成分顺-3-己烯-1-醇表现出显著的行为抑制活性,能降低聚集信息素引诱力71%,里哪醇具有与顺-3-己烯-1-醇相似的抑制效果。其他非寄主成分如桃金娘烯醇、反-3-己烯-1-醇、反-2-己烯-1-醇、正己醇、3-辛醇和1-辛烯-3-醇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引诱效果没有显著影响。近缘种云杉八齿小蠹主要聚集信息素成分顺式马鞭草烯醇能完全抑制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引诱活性,反式马鞭草烯醇也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而马鞭草烯酮成分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活性没有抑制或增效作用。【结论】具有触角电位活性的寄主和非寄主成分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行为活性表现出增效、抑制或无显著影响;对近缘种化学信号响应表现出强烈的行为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八齿小蠹 近缘种 异种化感物 聚集信息素 寄主挥发物 非寄主挥发物 林间试验
下载PDF
寄主中萜类挥发物质对梨小食心虫的引诱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相会明 李先伟 马瑞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4,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寄主中不同萜类挥发性物质对梨小食心虫的引诱活性,发掘梨小新的生物防治手段。[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桃梢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桃梢挥发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对梨小的引诱作用及其对性信息...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寄主中不同萜类挥发性物质对梨小食心虫的引诱活性,发掘梨小新的生物防治手段。[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桃梢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桃梢挥发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对梨小的引诱作用及其对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结果]在桃梢挥发物中5种萜类化合物被检测到,含量最高组分为Z-β-罗勒烯,α-法呢烯次之。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包含1 mg Z-β-罗勒烯的诱捕器平均诱蛾量为65.86头·天-1,显著高于包含0.1 mg、10 mg和100 mg Z-β-罗勒烯诱捕器,可达到性诱剂诱蛾量的75.2%;4种剂量中,100 mgα-法呢烯的平均诱蛾量最高,为7.41头·天-1;10 mgα-蒎烯的平均诱蛾量为18.28头·天-1,高于其他3种剂量的α-蒎烯。3种萜类化合物均未引诱到梨小雌蛾,说明对梨小雌蛾物无引诱活性。增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梨小性诱剂相比,添加1 mg Z-β-罗勒烯的梨小性诱剂平均蛾量增效显著,可达253.65头·天-1,增效155%;添加1 mgα-法呢烯的梨小性诱剂诱蛾量为268.54头·天-1,增效164%;4种剂量的α-蒎烯对梨小性诱剂无增效作用。[结论]寄主中的萜类化合物对梨小雄蛾有较好的引诱作用,并对梨小性信息素具有增效作用,可为开发新型梨小的引诱剂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 寄主挥发物 萜烯 引诱作用
下载PDF
云斑白条天牛对核桃、桉树的趋向性和EAG反应
12
作者 徐蕾 吴广 +3 位作者 杨振德 李贝娜 韦善方 黄嘉诚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9-965,共7页
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aolata严重危害核桃树和桉树,是一种寄主范围较广的蛀干害虫。本研究通过弄清云斑白条天牛对核桃和桉树两种寄主树种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差异,为利用信息素监测和防治云斑白条天牛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触角电... 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aolata严重危害核桃树和桉树,是一种寄主范围较广的蛀干害虫。本研究通过弄清云斑白条天牛对核桃和桉树两种寄主树种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差异,为利用信息素监测和防治云斑白条天牛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触角电位(EAG)反应和“Y”型嗅觉仪技术测定了云斑白条天牛对寄主核桃和桉树各部位挥发物的趋向性和EAG反应。结果表明:核桃种群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对核桃树皮、叶片和嫰枝挥发物的趋向率均高于桉树相应部位挥发物的趋向率。雌性天牛交尾后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显著高于交尾前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相反,雄性天牛交尾后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显著低于交尾前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核桃种群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对核桃和桉树的树皮、嫰枝和叶片的挥发物均有较强的EAG反应;其中,雌性天牛对核桃树皮挥发物的EAG反应值显著高于雄虫的EAG反应值;未交尾雄虫对桉树嫰枝挥发物的EAG反应值显著高于核桃嫰枝的EAG反应值。可见,来源于核桃种群的云斑白条天牛更趋向于选择核桃,性别和交尾与否对其趋向性和EAG反应也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白条天牛 寄主挥发物 选择趋向性 EAG反应
下载PDF
非寄主挥发物对针叶树小蠹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崔丽贤 张真 黄大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5-904,共10页
针叶树小蠹虫不仅能通过信息化学物质识别和回避非寄主生境,而且能识别非寄主树种和不适寄主树。非寄主挥发物,尤其是6碳乙醇等绿叶气体和一些8碳醇等树皮挥发物是代表着非寄主的重要气味信号,在针叶树小蠹虫寻找寄主的过程中有重要意... 针叶树小蠹虫不仅能通过信息化学物质识别和回避非寄主生境,而且能识别非寄主树种和不适寄主树。非寄主挥发物,尤其是6碳乙醇等绿叶气体和一些8碳醇等树皮挥发物是代表着非寄主的重要气味信号,在针叶树小蠹虫寻找寄主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绿叶气体和非寄主树皮挥发物等的研究基础、小蠹虫对非寄主的回避、影响挥发物释放的因素、非寄主挥发物的采集分析、生物测定方法和非寄主挥发物作用的生态学及进化意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小蠹虫能在混交林中找到寄主不是单因素决定的,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非寄主挥发物在针叶树小蠹虫的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树小蠹虫 寄主选择 非寄主挥发物 绿叶气体
下载PDF
A review: chemical ecology of Ips typographus (Coleoptera, Scolytidae) 被引量:4
14
作者 SUN Xiao-ling YANG Qing-yin +1 位作者 Jonathan David Sweeney GAO Chang-q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Chemical ecology of the spruce bark beetle lps typographus (L.) was reviewed. The outbreak of 1.typographus in central Europe triggered extensive research on chemical ecology, Males initiate host location and produc... Chemical ecology of the spruce bark beetle lps typographus (L.) was reviewed. The outbreak of 1.typographus in central Europe triggered extensive research on chemical ecology, Males initiate host location and produce semiochemicals which attract both males and females, A successful mass attack must first overcome the resistance of the host tree. Pioneer I. typographus evolved to use the resin flow of host trees as kairomones in host location, and synthesized semiochemicals initially to detoxify the resin. If small bark beetle populations infest healthy trees, mass attack is prevented by host resistance, Nine monoterpene alcohols were found in male hind-guts, including cis-verbenol (cV) and 2-methyl-3-buten-2-ol (MB) which are regarded as primary aggregation pheromones, and a low proportion of lpsdienol (ld) which increases attractiveness of cV and MB, Verbenone (Vn) and Ipsenol (le) are anti-aggregation pheromones, tha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adjusting attack density and insect density under the bark. Non-host volatiles are repellent to L typographus, so that beetles do not waste energy boring into non-host tre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t resistance, pheromone compounds and behavior, non-host volatiles, bioassays and mass trapping are reviewed, Results of field bioassays stressed that traps baited with specific pheromones could be used as a reasonable protection mea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typographus PHEROMONE Aggregation pheromone PARASITOIDS PREDATOR Non-host volatile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下载PDF
几种油茶挥发物对刺股沟臀肖叶甲的引诱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晓春 宋顺超 +4 位作者 胡光辉 郑畹 徐德兵 陈福 闫争亮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56,共4页
刺股沟臀肖叶甲是对油茶高度危害的食叶害虫之一,主要取食油茶的嫩枝嫩叶,导致油茶生长不良,结果减少。本研究以开发刺股沟臀肖叶甲的引诱剂为目的,选择油茶嫩枝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引诱试验。林间引诱结果表明,来自油茶嫩枝的醛类化... 刺股沟臀肖叶甲是对油茶高度危害的食叶害虫之一,主要取食油茶的嫩枝嫩叶,导致油茶生长不良,结果减少。本研究以开发刺股沟臀肖叶甲的引诱剂为目的,选择油茶嫩枝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引诱试验。林间引诱结果表明,来自油茶嫩枝的醛类化合物壬醛的引诱作用最大;萜烯类的芳樟醇和香叶醇也对刺股沟臀肖叶甲具有明显的引诱效果,α-萜品醇和橙花叔醇则不具有引诱作用;而来自油茶花的挥发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1-醇、(Z)-3-己烯丁酯没有表现出引诱作用。α-萜品醇、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1︰1︰1︰1的混合物对刺股沟臀肖叶甲同样具有引诱效果,但其诱捕量显著小于香叶醇的诱捕量,说明α-萜品醇、橙花叔醇对香叶醇、芳樟醇的引诱作用具有抑制效果。进一步的试验表明,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Z)-3-己烯-1-醇、壬醛5种物质的比例为1︰1︰1︰1︰1和1︰2︰1︰1︰4的混合物作为引诱剂,可诱捕到更多数量的刺股沟臀肖叶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股沟臀肖叶甲 油茶 寄主挥发物 引诱试验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化学通信中的信息物质 被引量:45
16
作者 陆鹏飞 黄玲巧 王琛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90-1403,共14页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我国北方果区发生的重要害虫。当前对该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引起的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非常严重。食心虫自身的信息素、寄主/非寄主的他感化学物质对于调节其配偶选择...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我国北方果区发生的重要害虫。当前对该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引起的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非常严重。食心虫自身的信息素、寄主/非寄主的他感化学物质对于调节其配偶选择和寄主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信息化学物质的害虫管理策略为果园食心虫的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梨小食心虫化学信息物质研究进展,包括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对雄、雌两性的引诱,雄蛾释放的信息素,利用性信息素的迷向研究,寄主植物挥发性引诱物质的鉴定和筛选,以及梨小食心虫寄主转换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雌蛾的性信息素包括顺-8-十二碳烯醋酸酯、反-8-十二碳烯醋酸酯、顺-8-十二碳烯-1-醇和十二碳-1-醇,各个组分的比例在地理种群间存在变异。在室内,通过行为试验证实两种醋酸酯对雄蛾的引诱是必不可少的,微量的顺-8-十二碳烯-1-醇对二元组分起到增效作用。在田间,上述3种物质组成的诱芯具有较强的活性;由此开发的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人工迷向丝、可喷施的微胶囊和蜡滴)被用于梨小食心虫交配干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梨小食心虫最主要的寄主植物桃梢挥发物包括22种化合物,其中绿叶挥发物占到50%,行为生测证实6~8个碳原子的物质是主要的活性化合物。顺-3-己烯丁酸酯、顺-3-己烯醇、反-2-己烯醛、苯甲醛和苯甲腈的五组分混合物,其引诱力与天然桃梢挥发物相当。通过钙成像试验证实,尽管苯甲腈在桃梢天然挥发物中仅占0.14%,但雌蛾对含有该物质的混合物有显著趋性,该物质对梨小食心虫成功识别寄主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梨小食心虫信息化学物质下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化学信息物质 性信息素 寄主植物挥发物 迷向 害虫防治
下载PDF
铜绿丽金龟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被引量:16
17
作者 鞠倩 郭晓强 +3 位作者 李晓 蒋相国 倪婉莉 曲明静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1-287,共7页
为深入了解铜绿丽金龟的取食行为,探索开发安全高效的植物源引诱剂,应用昆虫触角电位反应仪和Y型嗅觉仪测试其对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趋向行为差异,并根据室内行为结果配制诱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雄虫对水杨酸甲酯和(1,1... 为深入了解铜绿丽金龟的取食行为,探索开发安全高效的植物源引诱剂,应用昆虫触角电位反应仪和Y型嗅觉仪测试其对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趋向行为差异,并根据室内行为结果配制诱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雄虫对水杨酸甲酯和(1,1’-联环戊基)-2-酮的触角电位反应(electroantennography,EAG)值显著高于其它试剂;石竹烯和水杨酸甲酯能引起雌虫触角较强的电位反应;乙酸顺式-3-己烯酯和石竹烯分别对雄虫和雌虫有较高的嗅觉选择反应率,分别达0.95和0.94。综合EAG和嗅觉试验结果,选择对雌、雄虫均有较好引诱效果的反式-2-己烯醛、乙酸顺式-3-己烯酯、石竹烯、(1,1’-联环戊基)-2-酮和水杨酸甲酯进行田间试验,最终筛选到铜绿丽金龟雄虫的最适引诱剂为每诱芯360 mg乙酸顺式-3-己烯酯,雌虫的最适引诱剂为每诱芯360 mg石竹烯,日诱虫量分别可达33.00±1.53头和29.33±1.45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丽金龟 寄主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嗅觉反应 田间诱捕试验
原文传递
健康和感染黄龙病沙糖桔嫩梢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玉枝 徐迪 岑伊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8-333,共6页
亚洲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为黄龙病的主要媒介昆虫。与健康柑桔相比,带有嫩梢并感染黄龙病的柑桔对该木虱的吸引作用较强。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健康和黄龙病沙糖桔嫩梢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健康... 亚洲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为黄龙病的主要媒介昆虫。与健康柑桔相比,带有嫩梢并感染黄龙病的柑桔对该木虱的吸引作用较强。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健康和黄龙病沙糖桔嫩梢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健康沙糖桔和黄龙病沙糖桔挥发性主要成分都是烯烃类、醇类,其中健康柑桔嫩梢挥发物的主要组分为β-榄香烯(17.0%)、β-罗勒烯(15.22%)、β-水芹烯(14.29%),而黄龙病嫩梢挥发物的主要组分为β-水芹烯(59.98%)、β-榄香烯(9.04%)。健康和黄龙病沙糖桔释放的挥发性化学物质种类差异较大,同种化合物的含量差异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病 寄主挥发物 GC-MS 亚洲柑桔木虱
下载PDF
7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桃小食心虫繁殖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晓颖 王志刚 +1 位作者 毕拥国 阎爱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7,共5页
以蔬菜、食品调料为试材,筛选对桃小食心虫具有较高抑制效果的植物,为生物防治桃小食心虫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试验运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检测了7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花椒、小茴香、香菜、芹菜、姜、八角、桂皮)对桃小食心虫繁殖、发育的影... 以蔬菜、食品调料为试材,筛选对桃小食心虫具有较高抑制效果的植物,为生物防治桃小食心虫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试验运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检测了7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花椒、小茴香、香菜、芹菜、姜、八角、桂皮)对桃小食心虫繁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桃小食心虫产卵抑制率超过50%,其中桂皮为91.55%、八角达到100%;花椒、小茴香、桂皮和八角能显著降低桃小食心虫卵的受精率,八角、桂皮分别使受精率降低至0%和13%;八角、芹菜、香菜、桂皮、姜的挥发物可以延长桃小食心虫雌虫产卵前期;而八角、桂皮、花椒对桃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寿命影响较大。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将八角可以作为今后开发桃小食心虫植物源农药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植物挥发物 繁殖 发育
下载PDF
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感受蛋白CcilCSP1的结构及其结合寄主挥发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付宁宁 刘佳 +4 位作者 渠成 王然 许奕华 罗晨 李峰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目的】分析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感受蛋白编码基因CcilCSP1的序列和表达特征,重点研究CcilCSP1结合二球悬铃木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能力,旨在为CcilCSP1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通过化学感受蛋白反向模拟筛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信息素物质... 【目的】分析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感受蛋白编码基因CcilCSP1的序列和表达特征,重点研究CcilCSP1结合二球悬铃木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能力,旨在为CcilCSP1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通过化学感受蛋白反向模拟筛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信息素物质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感受蛋白CcilCSP1基因ORF的全长序列,用RT-qPCR研究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用Swiss-model构建CcilCSP1蛋白的三维结构,并通过AutoDock 4.2开展CcilCSP1蛋白与寄主植物9种挥发物成份的分子对接,用Amber 14对其中结合最为稳定的反式-β-石竹烯与CcilCSP1蛋白的复合物开展了10 000 p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并进一步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反式-β-石竹烯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行为学影响。【结果】成功克隆到该虫的化学感受蛋白基因CcilCSP1,且该基因在成虫中显著高表达。序列分析表明,CcilCSP1具有CSPs家族的典型特征,该基因与绿盲蝽的AlucCSP1,AlucCSP3,AlucCSP8以及苜蓿盲蝽的AlinCSP1亲缘关系较近。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发现,在二球悬铃木9种植物挥发物中反式-β-石竹烯与CcilCSP1的结合能力最强(k_l=2.63μm,Binding Energy=-7.61),通过分析二者的结合特性,推测TYR-29、GLN-83、LEU-64、ASP-30可能是CcilCSP1蛋白结合反式-β-石竹烯所需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CcilCSP1蛋白能够与反式-β-石竹烯稳定结合。进一步的行为学试验表明,0.1μg的反式-β-石竹烯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结论】本研究克隆到在成虫中显著高表达的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感受蛋白基因CcilCSP1。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发现CcilCSP1能与二球悬铃木寄主挥发物成份反式-β-石竹烯稳定结合,并通过进一步的行为学试验进行证实。该研究可为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方翅网蝽 化学感受蛋白 寄主植物挥发物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