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9-1966年香港话剧创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文谦 胡星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44-52,共9页
1949至1966年间,因为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香港话剧舞台出现创作落后于现实、剧本落后于演出的严重情形。但是尽管艰难,戏剧家仍然在努力地推进香港戏剧运动。他们创作剧本以延续香港话剧的血脉,他们开展学校戏剧运动以培育剧坛新人... 1949至1966年间,因为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香港话剧舞台出现创作落后于现实、剧本落后于演出的严重情形。但是尽管艰难,戏剧家仍然在努力地推进香港戏剧运动。他们创作剧本以延续香港话剧的血脉,他们开展学校戏剧运动以培育剧坛新人,从而在那个特殊时空中萌生了属于香港的话剧,对香港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装剧 现实剧 学校戏剧 香港话剧
下载PDF
试论香港话剧本土化的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燕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60,共7页
本土化问题因全球化问题而产生,香港话剧在"全球本土化"的潮流中是一个典型的个案。特殊的政治、经济和地理因素造就了香港独特的文化空间,香港话剧具有世界性、中国性和本土性。香港话剧的本土化特征是:坚持用粤语方言演绎... 本土化问题因全球化问题而产生,香港话剧在"全球本土化"的潮流中是一个典型的个案。特殊的政治、经济和地理因素造就了香港独特的文化空间,香港话剧具有世界性、中国性和本土性。香港话剧的本土化特征是:坚持用粤语方言演绎中国剧、西方剧和本土创作剧,通过翻译剧建构"本我";最后在"九七"回归的过渡期完成本土化和主体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话剧 本土化 主体建构
下载PDF
两条腿走路剧场:香港话剧的生态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梓勋 陈嘉恩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5期72-79,共8页
在市场经济和流行文化的当前,香港话剧如何应对冲击?答案是两条腿走路。在经济的范畴,一方面接受政府队文艺团体的资助,另一方面有呼应政府"用者自负"的要求,积极开拓市场,把话剧资产化,不得不迎合观众的口味和要求。在文化... 在市场经济和流行文化的当前,香港话剧如何应对冲击?答案是两条腿走路。在经济的范畴,一方面接受政府队文艺团体的资助,另一方面有呼应政府"用者自负"的要求,积极开拓市场,把话剧资产化,不得不迎合观众的口味和要求。在文化的范畴,话剧结合高雅与流行文化的因素,或从高雅迎合流行文化的要求,或从流行文化出发,提升到高雅的层次。香港话剧竭力再发明自己,不断求变,以创造可行的营运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话剧 流行文化 文化工业
下载PDF
中国剧运影响下的香港话剧
4
作者 梁燕丽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4,共9页
香港话剧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抗日战争时期深受中国剧运的影响,形成现实主义和启蒙传统,政治性和启蒙性是其两大特征。这既有社会现实意义,也形成了特定的美学框架。
关键词 中国剧运 香港话剧 现实主义 启蒙传统
原文传递
从简约主义到叙事主义——邓树荣的剧场空间探索
5
作者 卢伟力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20世纪90年代,香港陆续出现认真而高水平的,带有对剧场美学本质探索的戏剧演出,十多年下来,不少人都卓然有成,呈现了宽广的现代主义剧场美学,并开始衍生了可以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戏剧探索。这是别具文化意味的艺术实践,主流与另类共融、... 20世纪90年代,香港陆续出现认真而高水平的,带有对剧场美学本质探索的戏剧演出,十多年下来,不少人都卓然有成,呈现了宽广的现代主义剧场美学,并开始衍生了可以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戏剧探索。这是别具文化意味的艺术实践,主流与另类共融、中心与边缘互渗,使香港本土艺术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其中,邓树荣的艺术探索可说是最多元化、最自觉的。本文以他近年的实践轨迹为基础,尤其是他取材自莎士比亚《泰特斯》(Titus Andronicus)做的两个版本,讨论当代香港戏剧简约主义与叙事主义两个范式及其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约主义 叙事 剧场 后现代主义 艺术探索 香港戏剧 中心与边缘 艺术实践 香港本土 戏剧演出 戏剧探索 文化意义 文化意味 莎士比亚 美学本质 高水平 多元化 衍生 性格 讨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