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痛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癌痛与安宁疗护专家组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癌痛学组 +2 位作者 樊碧发 张达颖 谢广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3-802,共10页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是癌痛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一种常用形式,PCIA具有起效迅速、血药浓度稳定、按需给药的特点,适用于不能口服或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癌痛患者。PCIA首选用药为强阿片类药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适当联合镇静药物。在使用...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是癌痛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一种常用形式,PCIA具有起效迅速、血药浓度稳定、按需给药的特点,适用于不能口服或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癌痛患者。PCIA首选用药为强阿片类药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适当联合镇静药物。在使用PCIA之前需要进行剂量滴定,使用过程中应进行疼痛动态评估,随时调整剂量,并严密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疼痛控制稳定后可转为居家治疗。PCIA因具有操作简单、护理相对容易、风险可控等优势,在癌痛患者的疼痛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难治性癌痛 居家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无线网络信息系统的居家癌痛患者管理初步探索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君 何静 +10 位作者 刘益鸣 韩琤琤 路琦 金琳 张燕 孙莉 武林鑫 孙亮 吴一兵 吴非凡 冯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74-678,共5页
目的:在无线网络信息系统辅助下为居家癌痛患者提供个体化镇痛方案.方法: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4分的居家癌痛患者入组,研究人员填写初诊记录并制定镇痛治疗方案.NRS≤3分无不良反应的患者随访1次/周,NRS≤3分有... 目的:在无线网络信息系统辅助下为居家癌痛患者提供个体化镇痛方案.方法: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4分的居家癌痛患者入组,研究人员填写初诊记录并制定镇痛治疗方案.NRS≤3分无不良反应的患者随访1次/周,NRS≤3分有不良反应或NRS 4~6分的患者随访2次/周,NRS≥7分的患者随访1次/日.每次随访均做随访记录.记录初诊记录和随访记录用时、随访次数、入组和研究结束时NR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入组29例患者,25例患者数据完整,平均随访次数2.2±1.3次,入组时NRS 4.3±1.3分,研究结束时NRS 3.2±1.1分.初诊记录平均用时25.8±15.1 min,随访记录平均用时8.7±3.8分钟.结论:在本研究中探索的无线网络信息系统辅助下的居家癌痛患者管理模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治疗 远程医疗系统 移动医疗 无线网络信息系统 癌痛
下载PDF
摩腹捏脊疗法配合小儿消食咀嚼片居家治疗小儿积滞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淑华 《农垦医学》 201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积滞(脾胃运化失调型)使用摩腹捏脊疗法配合小儿消食咀嚼片居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选取我院体检诊断为小儿积滞的患儿65例,将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为期三周的试验。其中采用口服小儿消食咀... 目的:探讨小儿积滞(脾胃运化失调型)使用摩腹捏脊疗法配合小儿消食咀嚼片居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选取我院体检诊断为小儿积滞的患儿65例,将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为期三周的试验。其中采用口服小儿消食咀嚼片进行医治的对照组患儿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患儿母亲配合施行摩腹捏脊居家治疗的试验组患儿33例。结果:试验组的总体疗效高达90.90%,对照组疗效为6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的各积滞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腹胀、精神萎靡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摩腹捏脊疗法配合小儿消食咀嚼片在治疗小儿积滞上疗效较好,既可改善患儿饮食运化与精神状态,增强患儿体质,又可加强母子间情感交流,值得作为辅助性的治疗手段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 摩腹 居家治疗 小儿积滞 消食咀嚼片
下载PDF
Reasons for failure to continue hom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A qualitative study
4
作者 Hua Zhao Peng Zhao +2 位作者 Yan-Ni Wang Yu-Lin Guo Rui-Hong Wu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CAS 2017年第4期178-181,共4页
Background: Home therapy for hemophilia reduces pain, deformit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induced hospitalizations.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mprehensive hemophilia care.Unfortunately, most hemop... Background: Home therapy for hemophilia reduces pain, deformit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induced hospitalizations.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mprehensive hemophilia care.Unfortunately, most hemophilic families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do not continue home therapy.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that hemophilic families do not continue home therapy and to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formulating targeted interventions by the Hemophilia Treatment Center(HTC) in Shanxi Province.Methods: A quali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using purposeful sampling of 17 hemophilic families, two physicians, and one nurse from 11 branches across 11 c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Interviews were recorded, transcribed verbatim and analyzed using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Results: Four themes were identified:(1) home therapy was generally positively evaluated;(2) concerns about the safety of home therapy;(3) an imperfect social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and(4) inadequate continuous nursing of hemophilia.Conclusions: Home therapy for hemophilia remains in a preliminary stage in Shanxi Province, and inadequate family and social support systems have obstruc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home therapy.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home therapy model suitable for hemophilic families in Shanxi Province as soon as possible. Such a model would improve the community and home care medical systems for hemophilia and guarantee home therapy throughout the entire medical care system, thus enabling more hemophilic families to carry out home therapy. Achieving these goals requires urgent research and attention from medical sta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NURSING HEMOPHILIA home therapy Qualitative study Comprehensive CARE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下载PDF
结构式家庭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婷 王颖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24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救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救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干预后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心力衰竭患者知识测评量表、自我护理行为量表、Herth希望量表评分。结果(1)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与总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两组干预后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得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及总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干预后,两组希望水平得分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构式家庭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行为以及希望水平,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式家庭疗法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管理行为 希望水平
下载PDF
浅析感性工学理论在家用理疗产品上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冲冲 王亦敏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5年第3期128-130,共3页
"感性工学"一词是由山本健一于1986年在美国演讲时提出"Kansei Engineering"设计理念时出现的,并广泛引起了汽车界的关注。通过对使用者情感因素的分析研究,从而设计出能够满足使用者情感诉求的产品,这是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一词是由山本健一于1986年在美国演讲时提出"Kansei Engineering"设计理念时出现的,并广泛引起了汽车界的关注。通过对使用者情感因素的分析研究,从而设计出能够满足使用者情感诉求的产品,这是感性工学的最终目的,因而通过对感官因素的分析研究,把握家用理疗产品中的感性设计,才可以设计出让使用者各方面都感觉舒适的家用理疗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工学 产品设计 家用理疗产品
原文传递
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个体化作业疗法对脑卒中上下肢运动及认知障碍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40
7
作者 欧阳胜璋 解斌 +2 位作者 王丛笑 张晓颖 郄淑燕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强化运动疗法结合个体化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下肢运动及认知障碍的康复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康复医院诊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康... 目的探讨强化运动疗法结合个体化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下肢运动及认知障碍的康复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康复医院诊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作业疗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运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运动FMA评分、Barthel指数、MoCA评分、生活质量指标(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1);观察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运动FMA评分、Barthel指数、MoCA评分、生活质量指标(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前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辅助个体化作业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认知障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强制性运动疗法 个体化作业疗法 上下肢运动功能 认知障碍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同伴教育对稳定期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8
作者 水小芳 陆卫芬 +1 位作者 周颖新 陈文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9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7例COPD患者按纳入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COPD氧疗知识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同伴教...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7例COPD患者按纳入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COPD氧疗知识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同伴教育1年,包括同伴教育者的选择、成立同伴教育者培训小组及同伴教育活动的实施等。连续6个月后评价患者长期家庭氧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SGRQ),统计2年内急性发病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长期家庭氧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2年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同伴教育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依从性,改善肺功能,减少COPD急性发作,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家庭氧疗 同伴教育 依从性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家庭氧疗及呼吸锻炼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4
9
作者 姜婷 傅铁军 周学群 《中国医药》 2017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氧疗、呼吸锻炼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10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家庭氧疗、呼吸锻炼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10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联合长期家庭氧疗及配合呼吸锻炼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血常规指标及BODE指数;通过圣·乔治呼吸问卷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后的疾病改善情况(包括评定自觉症状、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记录患者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52±6)%比(41±5)%、(71±6)%比(62±6)%、(65±5)mmHg(1mmHg=0.133kPa)比(57±4)mmHg、(165±14)g/L比(128±11)g/L、(54±6)mmHg比(63±6)mmHg,对照组:(46±5)%比(41±6)%、(68±7)%比(62±5)%、(61±5)mmHg比(56±4)mmHg、(158±15)g/L比(126±14)g/L、(56±5)mmHg比(64±6)mmHg];且观察组FEV1%、FVC%及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ODE指数分级及疾病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期间COPD急性加重的例数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呼吸锻炼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以提高肺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家庭氧疗 呼吸锻炼 沙美特罗替卡松 BODE指数
下载PDF
六字诀呼吸操辅助长期家庭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明明 张琦 +2 位作者 舒勤琴 王艳 朱慧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27期2108-2113,共6页
目的评价六字诀呼吸操辅助长期家庭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0例COPD患者运用奇偶数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长期家庭氧疗,观察组给予六字诀呼吸操辅... 目的评价六字诀呼吸操辅助长期家庭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0例COPD患者运用奇偶数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长期家庭氧疗,观察组给予六字诀呼吸操辅助长期家庭氧疗。分别在1个月、3个月和9个月时完成电话回访评估患者呼吸困难评分(mMRC),在6个月、12个月时完成面访评估患者mMRC分数、COPD急性加重(AECOPD)发作次数、再入院次数、PaCO2、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分,在12个月时评估患者6min步行测试。结果观察组用氧时长(6.3±1.7)h/d,与对照组的(7.5±2.1)h/d相比较短(t=2.040,P=0.043);12个月时,观察组AECOPD发生频率(3.12±0.49)次/例,较对照组的(4.95±0.65)次/例低(t=22.482,P<0.01),观察组再入院频率(1.09±0.41)次/例,较对照组的(1.22±0.39)次/例低(t=2.215,P=0.028)。观察组3个月、12个月mMRC得分(2.733±0.750)、(2.749±0.938)分,与对照组的(3.186±0.734)、(3.197±0.848)分相比较低(t=4.317、3.543,P<0.01);观察组6个月、12个月SGRQ得分(54.678±9.318)、(56.656±7.294)分,与对照组的(61.603±8.989)、(63.006±7.387)分相比较低(t=5.349、6.117,P<0.01)。12个月时,观察组PaCO2为(6.422±0.864)kPa,优于对照组的(6.856±0.904)kPa(t=3.471,P=0.01);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265.483±19.277)m,较对照组的(232.966±18.883)m长(t=12.050,P<0.01)。结论六字诀呼吸操辅助长期家庭氧疗可以减少氧气使用时长,降低AECOPD发生频率、再入院频率,改善COPD患者相关症状,延缓COPD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六字诀呼吸操 长期家庭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原文传递
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1
作者 赵薇 许勤 谢珺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行常规护理的MM化疗病人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8周后,对比两组癌因性疲乏、生... 目的探讨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行常规护理的MM化疗病人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8周后,对比两组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8周后无疲乏率高于对照组,中度疲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后视觉模拟(V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后社会功能(SF)、认知功能(CF)、情绪功能(EF)、角色功能(RF)、躯体功能(P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16%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MM化疗病人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认知行为疗法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癌因性疲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海地区心、肺、脑血管疾病患者家庭氧疗调查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文兰 蔡映云 +1 位作者 邓星奇 高蓓兰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10期1484-1485,共2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家庭氧疗的现状。方法对201例家庭氧疗患者进行家庭氧疗的使用及对其了解程度调查询问,测定吸氧前后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占54.7%;在动脉氧饱和度(SaO2)低于88%... 目的了解上海市家庭氧疗的现状。方法对201例家庭氧疗患者进行家庭氧疗的使用及对其了解程度调查询问,测定吸氧前后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占54.7%;在动脉氧饱和度(SaO2)低于88%的45例患者中,仅有4例每日吸氧时间在 15 h以上;吸氧30min后,SaO2低于88%的 COPD患者SaO2、心率(HR)、呼吸次数(RR)均有改善。结论 家庭氧疗患者缺乏指导,对氧疗知识了解不够。家庭氧疗急需加强管理,并需在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中普及家庭氧疗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康复
下载PDF
居家认知行为治疗对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症状群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付金竹 沈静 +2 位作者 彭继蓉 王惠 陈颖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0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探讨居家认知行为治疗(IH-CBT)对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症状群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195例行化疗的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接受常规护理)和干预组9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IH-CBT)。采用简... 目的探讨居家认知行为治疗(IH-CBT)对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症状群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195例行化疗的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接受常规护理)和干预组9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IH-CBT)。采用简式简明心境量表(POMS-SF)测评两组患者的心理症状群,采用Herth希望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结果化疗后,两组患者仍存在紧张-焦虑症状群、精力不足症状群、怨恨症状群,但信息缺乏症状群均消失;对照组患者紧张-焦虑症状群、精力不足症状群、怨恨症状群的各症状均变化不大,干预组患者紧张-焦虑症状群、精力不足症状群、怨恨症状群的各症状均明显缓解。化疗后,干预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明显高于本组化疗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H-CBT可改善卵巢癌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希望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化疗 居家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症状群 希望水平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育莲 李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6-1751,共6页
本文通过系统地回顾和分析国内外长期家庭氧疗的相关指南及文献,对护理人员在长期家庭氧疗管理中的角色及职责、长期家庭氧疗患者的评估、适用人群的筛选、氧流量的调整、氧疗时长、其他联合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实践内容进行梳理,并... 本文通过系统地回顾和分析国内外长期家庭氧疗的相关指南及文献,对护理人员在长期家庭氧疗管理中的角色及职责、长期家庭氧疗患者的评估、适用人群的筛选、氧流量的调整、氧疗时长、其他联合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实践内容进行梳理,并提出目前长期家庭氧疗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制订长期家庭氧疗的标准化护理实践内容提供依据,以期为长期家庭氧疗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长期家庭氧疗 护理 综述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雪儿 杨雪凝 +4 位作者 Akimana Sandra 王琴 段晓侠 汪艳 张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6,共5页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最佳证据,为开展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胸科协会、英国胸科协会、爱尔兰胸科协会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胸科协会、Cochrane Library、PubMed、JBI、...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最佳证据,为开展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胸科协会、英国胸科协会、爱尔兰胸科协会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胸科协会、Cochrane Library、PubMed、JBI、BMJ等网站及数据库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归纳。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含指南5篇、临床决策1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形成最佳证据25条,包括长期家庭氧疗的适应证、禁忌证、长期家庭氧疗原则、评估与监测、长期家庭氧疗方案、质量控制、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等10个主题。结论建议医护人员遵循最佳证据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长期家庭氧疗管理方案,促进循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长期家庭氧疗 氧疗 证据总结 最佳证据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敏 赖天文 +1 位作者 吴东 吴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4-637,共4页
目的:观察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存质量及急性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观察时间为1年。干预组由医务人员指导进行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训练,两组均在出院前和出院后6个月、1年检测... 目的:观察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存质量及急性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观察时间为1年。干预组由医务人员指导进行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训练,两组均在出院前和出院后6个月、1年检测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同时通过电话、复诊、上门随访等方法随访1年,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结果:经1年干预后,干预组的肺功能、生存质量、急性加重及再次住院的频率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延缓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家庭氧疗 呼吸操训练 肺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程家庭氧疗行为的效果 被引量:14
17
作者 闫金英 张二明 余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7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程家庭氧疗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68例,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程家庭氧疗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68例,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长程家庭氧疗行为。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平均每日吸氧时间和长程家庭氧疗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平均每日吸氧时间和长程家庭氧疗行为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程家庭氧疗行为执行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长程家庭氧疗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长程家庭氧疗行为 平均每日吸氧时间 健康信念模式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家庭氧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蔡博 俞光胜 +2 位作者 秦剑 黄晓青 张云辉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在大理大学临床学院呼吸...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在大理大学临床学院呼吸科、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呼吸科、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好转出院患者87例,随访6个月,根据氧疗情况分为A组(未进行氧疗干预组,n=27),B组(常规鼻导管吸氧组,n=35)和C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组,n=25),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6 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A ssessment Test TM,CAT),动脉血PaO2、PaCO2,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肺动脉压力,肺通气功能(FEV1、FEV1占预计值%)。结果治疗后,C组6MWD、MMRC和CAT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A、B两组(P<0.05);B组6MWD及MMRC改善效果优于A组(P<0.05),B组CAT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C组治疗后肺动脉压、FEV1、FEV1%pre改善效果明显(P<0.05),B组FEV1%pre治疗后优于A组(P<0.05),肺动脉压、FEV1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肺动脉压及FEV1%pre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后,B、C组血液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B、C组PaO2、PaCO2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且C组优于B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肺通气功能等;而HFNC比单纯使用低流量给氧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家庭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叶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3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7月本院临床确诊的COPD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 目的:分析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7月本院临床确诊的COPD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长期家庭氧疗和呼吸操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对比生存质量。结果:出院后3、6个月,治疗组的生存质量C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改善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家庭氧疗 呼吸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长期规范吸入药物及家庭氧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晓焰 陈桂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8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规范吸入药物及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长期规范吸入药物及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期规范吸入药物联合家庭氧疗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后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呼吸困难、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期规范吸入药物及家庭氧疗治疗COPD稳定期效果显著,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家庭氧疗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