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利尼亚克作品的圣愚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海英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6-68,共3页
皮利尼亚克的创作在20世纪20-30年代对当时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很大。其作品的圣愚化表明皮利尼亚克"独自看穿一切"的写作态度,作家想要把他看穿的事物表现出来,但这一切又不可能全部言明,于是他使用了圣愚故事式的叙事结构,只... 皮利尼亚克的创作在20世纪20-30年代对当时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很大。其作品的圣愚化表明皮利尼亚克"独自看穿一切"的写作态度,作家想要把他看穿的事物表现出来,但这一切又不可能全部言明,于是他使用了圣愚故事式的叙事结构,只有智慧的读者才能够解其深意。皮利尼亚克是难懂的,读他的时候,读者需具有透过表层看穿一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利尼亚克 叙事结构 圣愚化 圣愚故事式
下载PDF
宗教视阈下中俄圣愚形象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逸红 徐笑一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5,共6页
"圣愚"一词源于古斯拉夫语,指为了基督的愚痴或苦行的圣者。圣愚是宗教信仰与世俗社会融合的产物。圣愚外表邋遢、行为怪诞,但内心纯洁、信仰坚定,具有济世度人的情怀和预测未来的能力。圣愚形象也体现了人类对摆脱世俗生活... "圣愚"一词源于古斯拉夫语,指为了基督的愚痴或苦行的圣者。圣愚是宗教信仰与世俗社会融合的产物。圣愚外表邋遢、行为怪诞,但内心纯洁、信仰坚定,具有济世度人的情怀和预测未来的能力。圣愚形象也体现了人类对摆脱世俗生活羁绊、涤净心灵污垢、追求道德完善的渴望。俄罗斯的东正教和中国的佛教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催生出了一种既相似、又不同的圣愚形象,并通过两国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对根植于宗教土壤上的圣愚形象进行对比研究,既可以诠释古老圣愚传统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为圣愚形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愚 中俄文学 比较 宗教渊源
下载PDF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圣愚现象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新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圣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现象,它自俄罗斯接受东正教时出现在俄国文化中。20世纪末,随着东正教的复兴,圣愚现象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开始兴起,并获得了新的文化意蕴:圣愚的流浪和受难获得了新形式和新内涵;圣愚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减弱... 圣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现象,它自俄罗斯接受东正教时出现在俄国文化中。20世纪末,随着东正教的复兴,圣愚现象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开始兴起,并获得了新的文化意蕴:圣愚的流浪和受难获得了新形式和新内涵;圣愚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减弱、游戏性和荒诞性加强;圣愚形象多元化、多义化;作者对圣愚形象持双重态度。圣愚现象丰富了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人物体系,拓展了作品的情节内容。但其新文化意蕴也表明,当代俄罗斯的东正教信仰沾染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圣愚现象 文化意蕴
原文传递
关于《日瓦戈医生》的一种跨文化诠释——论艾娃·汤普逊对作品的误读 被引量:3
4
作者 汪介之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3,共9页
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受到各国评论界广泛重视的作品,相关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各家评价意见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其中,美国学者艾娃.汤普逊认为主人公日瓦戈是"一个依照圣愚模式塑造的人物",作品... 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受到各国评论界广泛重视的作品,相关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各家评价意见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其中,美国学者艾娃.汤普逊认为主人公日瓦戈是"一个依照圣愚模式塑造的人物",作品的"结构混乱"。实际上,《日瓦戈医生》表现了主人公的人道主义观念同时代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经由他的遭遇反映了十月革命前后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怀和共同命运;整部作品有一个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事的编年史框架,人物设置、空间处理和场面转换都显示出作家精巧的构思,而小说中精心安排的悬念和伏笔,也表明作家具有杰出的结构能力,两者均与所谓"圣愚模式"无关。汤普逊对这部小说的误读,源于她的结构主义方法和跨文化诠释视野的双重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捷尔纳克 《日瓦戈医生》 圣愚 结构 误读
原文传递
索尼娅的真实身份——圣愚 被引量:2
5
作者 侯赛军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2年第3期49-52,共4页
以俄国社会历史上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圣愚为参照体系,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罪与罚》中女主人公索尼娅的真实身份,并指出了该形象的消极作用。
关键词 索尼娅形象 陀思妥耶夫斯基 长篇小说 《罪与罚》 俄国 人物形象 圣愚
下载PDF
丙崽:中国式的“圣愚” 被引量:2
6
作者 许相全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3期68-71,共4页
丙崽与俄国文化中的圣愚有许多相似之处,是一个中国式的"圣愚"。但与圣愚相比,丙崽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劣根性。以韩少功为代表的中国作家在国民性问题上过于悲观,体现的是一种深层次上的民族不认同感。
关键词 丙崽 圣愚 国民性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中白痴班吉的圣愚形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兰静 《海外英语》 2011年第3X期178-179,共2页
《喧哗与骚动》中第一个叙述者班吉是个三十三岁却只有三岁智力的白痴,不健全的智力带来话语权缺失,常被认为是家族分崩离析的消极意义上的代表。但从班吉同时扮演苦行者、救助者和预言者三方面将其与俄罗斯基督教文学中特有的圣愚形象... 《喧哗与骚动》中第一个叙述者班吉是个三十三岁却只有三岁智力的白痴,不健全的智力带来话语权缺失,常被认为是家族分崩离析的消极意义上的代表。但从班吉同时扮演苦行者、救助者和预言者三方面将其与俄罗斯基督教文学中特有的圣愚形象进行比较,发现他是一个与衰败家族的其他成员形成鲜明对比的积极意义上的神圣白痴,与书名出典"一个白痴讲的故事"呼应,并与小说主题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白痴 班吉 圣愚
下载PDF
屠格涅夫对堂吉诃德形象认识中的圣愚化倾向
8
作者 辛雅敏 孙爱迪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5-100,共6页
在惯常的印象中,堂吉诃德多是以喜剧形象呈现。但随着更多解读声音的发出,堂吉诃德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丑角”的形象。在19世纪的俄国,其形象开始被不断提升。屠格涅夫《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可谓是堂吉诃德形象变化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惯常的印象中,堂吉诃德多是以喜剧形象呈现。但随着更多解读声音的发出,堂吉诃德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丑角”的形象。在19世纪的俄国,其形象开始被不断提升。屠格涅夫《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可谓是堂吉诃德形象变化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对堂吉诃德形象的解读带有丰富的“圣愚”气质。主要原因是,屠格涅夫在对堂吉诃德的形象评价中受到了俄国传统文化中圣愚形象的影响,以及堂吉诃德自身与圣愚具有诸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格涅夫 堂吉诃德 圣愚化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愚形智心——《安德鲁的大脑》中的自我表征及其文化意涵
9
作者 刘贻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与多克特罗其他小说不同,《安德鲁的大脑》的关注焦点从19至20世纪的美国历史转向了主人公个人的大脑活动,并将之以对话形式呈现出来。这一转向使主人公安德鲁获得全面表征自我的机会。安德鲁的自我表征从不同层面展开,并将他对社会、... 与多克特罗其他小说不同,《安德鲁的大脑》的关注焦点从19至20世纪的美国历史转向了主人公个人的大脑活动,并将之以对话形式呈现出来。这一转向使主人公安德鲁获得全面表征自我的机会。安德鲁的自我表征从不同层面展开,并将他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批评及哲理性思考与其个人生活经历相融合,具有丰富的文化意涵。有些癫狂的安德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精神病人,而是具有哲理性洞见的、形愚而心智的"圣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鲁的大脑》 自我表征 文化意涵 圣愚
下载PDF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圣愚形象的传承与嬗变——以《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为例
10
作者 苏崇阳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35-138,共4页
自俄罗斯接受东正教洗礼后,圣愚(юродивый)和对圣愚的崇拜现象便在民间盛行。圣愚形象出现在19世纪俄国作家笔下,成为俄罗斯的文化符号。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伴随着20世纪末东正教热潮的回归,圣愚再次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以... 自俄罗斯接受东正教洗礼后,圣愚(юродивый)和对圣愚的崇拜现象便在民间盛行。圣愚形象出现在19世纪俄国作家笔下,成为俄罗斯的文化符号。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伴随着20世纪末东正教热潮的回归,圣愚再次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以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叶罗费耶夫的《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印证法和分类法等,分析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圣愚形象:作品不仅对先例文本中的传统圣愚元素加以继承,同时获得了新内涵和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愚 《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 俄罗斯经典文学
下载PDF
炼狱中的苦行圣女--索尔仁尼琴和涅克拉索夫笔下“玛特廖娜”形象的多维度观照
11
作者 吴济 司俊琴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1-26,共6页
俄罗斯文学中有很多在悲惨处境里苦行的圣女形象,她们相似而又不同,在自愿接受苦难的历练中培育着内心圣洁的品质,牺牲自我,帮扶他人,实现救赎的目的。其中有两位名叫玛特廖娜的女性——玛特廖娜·瓦西里耶芙娜和玛特廖娜·季... 俄罗斯文学中有很多在悲惨处境里苦行的圣女形象,她们相似而又不同,在自愿接受苦难的历练中培育着内心圣洁的品质,牺牲自我,帮扶他人,实现救赎的目的。其中有两位名叫玛特廖娜的女性——玛特廖娜·瓦西里耶芙娜和玛特廖娜·季莫菲耶芙娜。她们都是母亲,都具备圣愚的特质,都沾染了世俗的气息。她们以母性传承着人性之光,用圣愚精神演绎着苦难,在世俗中实现着救赎。她们都是在炼狱中苦苦独行的圣女,以痛彻心骨的悲剧形象向世间发出凄厉的哀鸣,在俄罗斯文学史中绽放出夺目的异彩,为其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形象与道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特廖娜 母性 圣愚 世俗
下载PDF
为思想史中的异端立传——读《理解俄国》
12
作者 张柠 《励耘学刊》 2014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美国学者艾娃·汤普逊绕开了丰碑式的19世纪俄国精英文化,而以思想史中的异端“圣愚”来诠释双重信仰的俄罗斯文化。“圣愚”是癜僧、疯修士,又与神人、傻瓜、流浪汉的语义相关,处于社会边缘区,但他们对于俄罗斯人的影响远比知... 美国学者艾娃·汤普逊绕开了丰碑式的19世纪俄国精英文化,而以思想史中的异端“圣愚”来诠释双重信仰的俄罗斯文化。“圣愚”是癜僧、疯修士,又与神人、傻瓜、流浪汉的语义相关,处于社会边缘区,但他们对于俄罗斯人的影响远比知识分子大得多。他们通常很少介入政治和其他社会事务,是世俗生活中的流浪汉。他们与现世的精神联系,通过文学这一隐秘渠道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愚 流浪者 俄罗斯文学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中圣愚文化以及圣愚人物形象分析
13
作者 陈蕊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1-72,共2页
所谓圣愚就是对基督盲目炽热的信仰,圣愚人物被看作是一些内心完美而外表丑陋的东正教信徒之类的人物。尽管学术界对于圣愚的准确概念一直保持着不一样的态度,在各种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圣愚"更是常常被理解为"弱智&qu... 所谓圣愚就是对基督盲目炽热的信仰,圣愚人物被看作是一些内心完美而外表丑陋的东正教信徒之类的人物。尽管学术界对于圣愚的准确概念一直保持着不一样的态度,在各种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圣愚"更是常常被理解为"弱智"、"白痴"、"疯子"的形象,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就是圣愚所具有的宗教性质。一般认为,圣愚文化是俄罗斯的本民族文化与拜占庭愚人的古老传统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是一种极具宗教性质的现象。然而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宗教的范畴,并且渗透到俄罗斯文化的方方面面,从俄罗斯的绘画和文学到俄罗斯的现代电影,我们都能够看见圣愚文化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圣愚文化 人物形象 宗教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圣愚式形象解读
14
作者 姚斌洁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塞林格刻画了一个疯癫孩童形象——霍尔顿,并描写了其在纽约游荡三天的见闻。作者对主人公的选取及塑造,充斥着深刻的基督教思想。在基督教"圣愚文化"理念中,疯癫是一种苦修行为,是最高理性的显现,疯癫...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塞林格刻画了一个疯癫孩童形象——霍尔顿,并描写了其在纽约游荡三天的见闻。作者对主人公的选取及塑造,充斥着深刻的基督教思想。在基督教"圣愚文化"理念中,疯癫是一种苦修行为,是最高理性的显现,疯癫者是真正清醒的人;儿童则是基督的象征,代表着作为拯救者的上帝形象;流浪是对现实的逃离,是对世俗的超越,也是替世人受难的过程。作品背后隐藏的这些基督教意义,可以让作品的丰富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顿 “圣愚文化” 《麦田里的守望者》 疯癫 孩童 流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