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集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云南城寨村铜鼓及铜鼓舞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9
1
作者 谭晓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9,共7页
从云南城寨村铜鼓舞借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名而获得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到,集体意识的重构是集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更好地延续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中,在传统社会里发挥社会整合作用的集体意识是动态变迁的。国家在场... 从云南城寨村铜鼓舞借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名而获得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到,集体意识的重构是集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更好地延续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中,在传统社会里发挥社会整合作用的集体意识是动态变迁的。国家在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得新的集体以及扩大了的新建的集体意识的获得成为可能。文化主体参与集体意识的重构,从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的神圣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变迁的文化生态中能够得到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集体意识 神圣性
下载PDF
明代临洮宝塔寺及其法王史实考述——明代《宝塔寺报恩传流碑》笺释 被引量:7
2
作者 杜常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0-57,共8页
明代临洮宝塔寺是在元代萨迦派废刹基础上重建的藏传佛教寺院。其开山端竹领占早年入驻南京鸡鸣寺,从洪武到宣德数朝,为明朝边事边政效力甚多。生前受封大国师,死后又被追封为西天佛子、大敏法王。而其弟子门人则以北京大能仁寺为驻锡之... 明代临洮宝塔寺是在元代萨迦派废刹基础上重建的藏传佛教寺院。其开山端竹领占早年入驻南京鸡鸣寺,从洪武到宣德数朝,为明朝边事边政效力甚多。生前受封大国师,死后又被追封为西天佛子、大敏法王。而其弟子门人则以北京大能仁寺为驻锡之所,与宫廷关系十分密切,颇得宠信,仅封为法王者就有4人之多,在驻京藏僧中地位十分显贵。以往研究中对明代临洮宝塔寺及其僧团甚少关注,许多史实也湮没无闻,本文依据明代《宝塔寺报恩传流碑》,并结合其它史料对该寺特别是端竹领占及其法嗣相关史实作为一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塔寺 端竹领占 大能仁寺 法王
下载PDF
理性信仰如何可能?——论康德对“泛神论之争”的回应
3
作者 黄玲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77,共8页
通过对“泛神论之争”的回应,康德批判了雅各比和魏岑曼在信仰上的狂热主张和门德尔松的独断的常识信仰主张,并进一步说明了理性何以作为信仰的权威。虽然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没有关于上帝的知识,但不能自身局限性而否认上帝的实在性;虽然... 通过对“泛神论之争”的回应,康德批判了雅各比和魏岑曼在信仰上的狂热主张和门德尔松的独断的常识信仰主张,并进一步说明了理性何以作为信仰的权威。虽然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没有关于上帝的知识,但不能自身局限性而否认上帝的实在性;虽然一个道德的上帝理念是由实践理性悬设而来,目的在于满足实践理性的主观实践意图,但这一理念却具有普遍有效性。出于对人的神圣性的彰显以及对实践荒谬困境的避免,悬设作为至善的上帝是实践理性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神论之争” 理性信仰 康德 至善 神圣性
下载PDF
“诗言志”的现代诗学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保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0-82,共3页
"诗言志"的思想是在上古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当时诗歌的理性总结。诗学史上对"诗言志"理论的理解有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由重志到重情,再到情志并举,体现了古代"诗言志"思想发展的... "诗言志"的思想是在上古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当时诗歌的理性总结。诗学史上对"诗言志"理论的理解有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由重志到重情,再到情志并举,体现了古代"诗言志"思想发展的过程。"诗言志"在今天仍有积极的诗学价值:首先写诗要解决言什么样的志,抒什么样的情的问题,这是诗歌写作是否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根本问题。其次要清楚诗歌以什么来言志抒情,诗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要在品格修养、生活修养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下功夫。再次要懂得诗是神圣的,诗歌的节奏性和音乐性,是远古诗歌产生之初神圣性的符号遗存,它们是诗歌最原初的质素,因此对诗歌要有敬畏感。诗言志既要学会能俗能雅,还要善于向其它艺术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诗学价值 神圣性 敬畏感 能俗能雅
下载PDF
一种综合的精神诠释学何以可能?——以中国人文学中的“感应论”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73,共19页
诠释学理论的研究离不开人文科学的视野。对于以探讨“精神”问题为依归的“精神诠释学”来说,它同样脱离不开作为“精神人文学”的研究视野,即以“天人感应”作为它诠释“性与天道”的诠释学基本原理。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精神诠释... 诠释学理论的研究离不开人文科学的视野。对于以探讨“精神”问题为依归的“精神诠释学”来说,它同样脱离不开作为“精神人文学”的研究视野,即以“天人感应”作为它诠释“性与天道”的诠释学基本原理。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精神诠释学以“道—言—智—境”的方式展开其诠释学思想观念的行程。这方面,中国哲学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诠释学思想与实践经验。“道—言—智—境”不仅是中国哲学诠释学特有的诠释学运思逻辑,它还具有先验的普遍性,同样可以用来观察与透视以基督教神学诠释学为代表的西方精神诠释学类型。中国精神诠释学采取的是“由圣而神”的诠释学思想路线,而西方基督教神学诠释学走的是“由神而圣”的诠释学研究进路。虽然这两种诠释学的理论出发点与诠释思路不同,但这不妨碍它们都是将作为宇宙之最高终极存在的“神圣精神”作为自己诠释的最高目标。从而,中西两大精神诠释学传统终在诠释学的“终点”和“登顶处”相通与相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天人感应 中国哲学 基督教神学 神圣
下载PDF
宗教世俗化及其社会根源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怀松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3-46,共4页
宗教世俗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追溯了宗教世俗化的词源根据,运用宗教社会学的视野和方法对宗教世俗化的内涵作了初步界定,考察了宗教世俗化与社会文化整体的互动关系及其宗教世俗化四个方面的主要表现,并分析了这一历史... 宗教世俗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追溯了宗教世俗化的词源根据,运用宗教社会学的视野和方法对宗教世俗化的内涵作了初步界定,考察了宗教世俗化与社会文化整体的互动关系及其宗教世俗化四个方面的主要表现,并分析了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世俗化 经济基础 神圣 文化多元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意识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5,84,共8页
莎士比亚作品中关于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双重特质,是由其所处16世纪、17世纪的历史意识决定的,而戏剧艺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性特征恰恰又为展现莎剧这一独特风貌提供了有效的创作载体。本文试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间断裂与延续的关系视角... 莎士比亚作品中关于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双重特质,是由其所处16世纪、17世纪的历史意识决定的,而戏剧艺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性特征恰恰又为展现莎剧这一独特风貌提供了有效的创作载体。本文试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间断裂与延续的关系视角出发,从断裂,延续,非断裂、非延续的三种历史意识的角度来阐释莎士比亚戏剧中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性 世俗性 断裂 延续 时空艺术 行动
原文传递
真、善、美、圣——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虹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4-47,共4页
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能摆脱价值的影响。生命教育的价值是指生命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生命教育到底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可能?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帮助人们实现生命与自然、与自我、与社会、与超自... 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能摆脱价值的影响。生命教育的价值是指生命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生命教育到底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可能?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帮助人们实现生命与自然、与自我、与社会、与超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重塑生命与自然之真,追求生命与社会之善,完善生命与自我之美,向往生命与超自然之圣,从而达到真、善、美、圣的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价值追求
下载PDF
通向“存在”与“神圣”──海德格尔关于“诗”和“诗人”的界说 被引量:2
9
作者 魏朝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3-90,共8页
该文遵循现象学阐释学原则,面对海德格尔思想文本自身,解读海德格尔诗学言论的意旨。作者认为,海德格尔界说“诗的本质”乃存在之创建、通向存在之近处和神圣,以及界说“诗人的使命”在于道说神圣、还乡和期待上帝,都表达了对现代... 该文遵循现象学阐释学原则,面对海德格尔思想文本自身,解读海德格尔诗学言论的意旨。作者认为,海德格尔界说“诗的本质”乃存在之创建、通向存在之近处和神圣,以及界说“诗人的使命”在于道说神圣、还乡和期待上帝,都表达了对现代主体形而上学所导致的“贫困时代”中人的生存状况的思考,指示着对人的本真存在的切问,体现了海德格尔“反主体形而上学”之思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神圣" 主体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 诗人
下载PDF
月季文化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连莉娟 刘青林 尹雪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4年第3期25-29,共5页
月季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传入欧洲后,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花卉。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月季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圣洁的品德、爱情的象征、和平的使者、长春的生命力以及顽强的精神。
关键词 圣洁 爱情 和平 长春 顽强
原文传递
圣俗融合的实践与民间信仰空间扩展——一个闽南渔村的宗教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琼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神圣性与世俗性并存是民间信仰的特点,二者的相互作用与民间信仰的变迁存在关联。通过对一个闽南渔村妈祖宫的田野调查,认为信仰空间中神圣与世俗性的互促共进与融合构成信仰空间扩展实践的逻辑前提,导致信仰空间地理和文化意义上的双... 神圣性与世俗性并存是民间信仰的特点,二者的相互作用与民间信仰的变迁存在关联。通过对一个闽南渔村妈祖宫的田野调查,认为信仰空间中神圣与世俗性的互促共进与融合构成信仰空间扩展实践的逻辑前提,导致信仰空间地理和文化意义上的双重扩展。这种扩展促使了闽南民间信仰的繁荣,从中可以看到传统信仰资源在现当代社会中的巧妙转换和利用。此举不仅是民间信仰文化包容性与变通性的诠释,而且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深厚内涵和旺盛生命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 世俗 信仰空间 扩展 闽南 妈祖宫
下载PDF
《基姆》中西藏喇嘛角色的尴尬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丽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0-93,共4页
《基姆》中的西藏喇嘛是一个尴尬的人物形象,首先是他的圣洁光环并没有在作品中体现出现实意义,其次是他对能够改变基姆命运的资助是物质而非精神的,再次是他自己的追寻只能在世俗的帮助下完成,最后是他的行为与英帝国殖民行为在无意中... 《基姆》中的西藏喇嘛是一个尴尬的人物形象,首先是他的圣洁光环并没有在作品中体现出现实意义,其次是他对能够改变基姆命运的资助是物质而非精神的,再次是他自己的追寻只能在世俗的帮助下完成,最后是他的行为与英帝国殖民行为在无意中产生了呼应。吉卜林的帝国殖民思想扭曲了喇嘛作为东方精神的代表本该获得的那份敬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 圣洁 箭河 殖民主义
下载PDF
论《仙后》第一卷中的寓言性空间
13
作者 阮婧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2年第1期168-184,共17页
在《仙后》第一卷中,红十字骑士经历一系列的艰险和磨砺后,终于获得神圣这一美德并成长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基督教骑士。本文认为,埃德蒙·斯宾塞巧妙地将红十字骑士为获得神圣这一美德而经历的成长过程设计并安排进三种空间框架中。... 在《仙后》第一卷中,红十字骑士经历一系列的艰险和磨砺后,终于获得神圣这一美德并成长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基督教骑士。本文认为,埃德蒙·斯宾塞巧妙地将红十字骑士为获得神圣这一美德而经历的成长过程设计并安排进三种空间框架中。简而言之,这三种空间包括自然空间、建筑空间和伊甸园空间。本文将探讨这三种空间的寓意及其在红十字骑士成长为代表神圣美德的基督教骑士中的作用。此外,本文也将讨论斯宾塞神圣观念的源起、历史文化语境及意涵,从而揭示斯宾塞的神圣观与其在《仙后》第一卷中的寓言性空间建构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性空间 《仙后》 神圣 埃德蒙·斯宾塞
下载PDF
从《创世纪》看古希伯来人的原始婚姻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金蕾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创世纪》再现了原始希伯来人的社会关系及婚姻习俗,表现了原始婚姻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婚姻缔结的神圣性、夫妻权力关系的主从性和原始婚俗的目的性,表明古希伯来人的原始婚姻是源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家庭财产的需要。
关键词 《创世纪》 古希伯来人 婚姻观 神圣性 权力关系 目的性
下载PDF
尼采眼中的基督教之罪及其他——以《反基督:诅咒基督教》为核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0,共6页
尼采在《反基督》一书中对基督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其间还夹杂着对康德哲学的尖刻批判。从深层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尼采集中批判了支撑基督教会的三大理念"信、望、爱",认为它们是教会精明算计的产物。基督教的"信"与&q... 尼采在《反基督》一书中对基督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其间还夹杂着对康德哲学的尖刻批判。从深层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尼采集中批判了支撑基督教会的三大理念"信、望、爱",认为它们是教会精明算计的产物。基督教的"信"与"真"无关,且是对知识和真理的抑制;基督教的"望"树立起一个"彼岸"世界,使"现实"虚无化,弱化了受苦受难者的生命意志;基督教的"邻人之爱"因掩盖自爱而沦为"怜悯"和"同情"。从尼采对基督教会的"世俗性"的批判来看,尼采心目中或许并没有完全排斥基督教,而是有一个更"神性的"基督教和更"神性的"上帝的位置,后者偏重于《旧约》上帝的形象。这一点与尼采意志哲学的主旨一致,无疑增加了尼采与基督教关系问题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反基督 精明 世俗性 神性
原文传递
加尔文改革对世俗政治的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宏海 朱小明 《临沂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67-70,共4页
欧洲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欧洲文明史上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对欧洲社会政治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极具代表意义。加尔文宗教改革对世俗政治的建构,主要包括人的自由神圣性、政权的世俗性、经济生活自由和法律... 欧洲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欧洲文明史上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对欧洲社会政治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极具代表意义。加尔文宗教改革对世俗政治的建构,主要包括人的自由神圣性、政权的世俗性、经济生活自由和法律的至上性。这四个方面的建构,实现了世俗与神圣的相互统一,对欧洲社会政治世俗化转型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尔文 宗教改革 神圣性 世俗化
下载PDF
从形式到质料:成圣的康德伦理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作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43-48,共6页
康德在批判时期通过确立自由及其形式法则,说明了意志的神圣性何以是可能的,以及它是什么;在后期的著作中,通过具有质料的成圣命令,康德说明了人的意志如何才能够获得其应当具有的神圣性。因而康德的伦理学并不是没有内容的形式,而是试... 康德在批判时期通过确立自由及其形式法则,说明了意志的神圣性何以是可能的,以及它是什么;在后期的著作中,通过具有质料的成圣命令,康德说明了人的意志如何才能够获得其应当具有的神圣性。因而康德的伦理学并不是没有内容的形式,而是试图解决人的意志何以达到神圣性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问题。虽然,由于康德对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区分,人的意志达到神圣性存在着内在的困难,但是这仍然启示了对人的尊严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良意志 自律 神圣性 成圣命令 德行义务
下载PDF
美因何而神圣? 被引量:1
18
作者 阎国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美的神圣性是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美之所以神圣,是因为美在本质上是一种超验性存在;美具有深厚的精神底蕴,是真、善在最高层面上的表征;同时也因为美既是对终极境界的体验,又是对自身生命的感悟,是跨越在感性与理性、实在与理念、有限... 美的神圣性是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美之所以神圣,是因为美在本质上是一种超验性存在;美具有深厚的精神底蕴,是真、善在最高层面上的表征;同时也因为美既是对终极境界的体验,又是对自身生命的感悟,是跨越在感性与理性、实在与理念、有限与无限之间的桥梁,是人藉以获得自我救赎的机制。呼唤美的神圣性是当前美学面临的一个神圣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性 超验性存在 精神底蕴 救赎
下载PDF
神圣的狂欢化境界——少数民族娱乐的文化魅力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建中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123,共5页
少数民族传统娱乐充溢着巴赫金所谓的狂欢化特质。娱乐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娱乐,娱乐活动与其民族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土风民俗结合在一起,构成独特的民族传统欢快系统。尤其是在各种仪式场合,娱乐表演贯穿仪式过程。娱乐活动坚固着传... 少数民族传统娱乐充溢着巴赫金所谓的狂欢化特质。娱乐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娱乐,娱乐活动与其民族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土风民俗结合在一起,构成独特的民族传统欢快系统。尤其是在各种仪式场合,娱乐表演贯穿仪式过程。娱乐活动坚固着传统的神圣与庄严。民族民间歌舞是祭祀仪式有机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神圣的展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娱乐 神圣 狂欢 仪式
原文传递
文学的神圣性与世俗性
20
作者 孙秀昌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0-41,76,共3页
世纪之初的中国文学始终在多重矛盾的共同扭缠下不断改塑着自身的表现形态和运行轨迹,其中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的张力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其内部矛盾在文学领域内的具体表现。本文以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 世纪之初的中国文学始终在多重矛盾的共同扭缠下不断改塑着自身的表现形态和运行轨迹,其中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的张力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其内部矛盾在文学领域内的具体表现。本文以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深刻转型对精神文化嬗变所造成的内在形塑为语境,通过深入探讨文学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在世纪之交的矛盾运动,以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新建提供些许有益的思想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神圣性 世俗性 中国 文学评论 文学危机 文学审美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