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历史重建 被引量:43
1
作者 刘志飞 王成善 +1 位作者 伊海生 刘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0-258,共9页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是高原腹地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分布着厚度达5737.5m的新生代沉积。本文根据遍布整个盆地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观察点资料,采用典型剖面精确古地磁测年为基础的时间框架,开展沉积层序、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和...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是高原腹地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分布着厚度达5737.5m的新生代沉积。本文根据遍布整个盆地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观察点资料,采用典型剖面精确古地磁测年为基础的时间框架,开展沉积层序、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和古水流变化综合对比研究,将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约56Ma至约16Ma)划分为7个演化阶段,其中在30Ma至约23Ma期间盆地经历抬升变形,没有沉积作用发生。结果显示,前6个阶段(约56Ma至30Ma),盆地沉积中心逐渐向北、向东迁移,盆地南缘和西缘的构造逆冲作用逐步加强,而且在晚渐新世发生强烈南北向地壳缩短,反映青藏高原腹地早期隆升过程是依靠南北向地壳缩短和北东向逆冲扩展作用来实现的。在早中新世(约23Ma至约16Ma),盆地沉积物遭受低度变形,表明此期间高原以差异隆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青藏高原隆升 新生代 可可西里盆地 年代地质学 地质构造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郑祥身 边千韬 郑健康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30-545,共16页
可可西里新生代火山岩主要出露在昆南断裂以南和东经92°30′以西的区域内,基本沿近东西走向的大型逆冲-走滑断裂带分布,可分为渐新世、中新世两期。渐新世熔岩的斑晶矿物组合为拉长石-透辉石-顽火辉石,中新世熔岩的为中... 可可西里新生代火山岩主要出露在昆南断裂以南和东经92°30′以西的区域内,基本沿近东西走向的大型逆冲-走滑断裂带分布,可分为渐新世、中新世两期。渐新世熔岩的斑晶矿物组合为拉长石-透辉石-顽火辉石,中新世熔岩的为中长石-次透辉石(包括少量透辉石、普通辉石)-古铜辉石。总体而言这些火山岩富碱高钾(K2O>3%,K2O/Na2O>1),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很高并且轻重稀土比值很大。渐新世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中新世岩石属于钾玄岩系。前者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轻重稀土比均低于后者。所有岩石均具有较高的Sr同位素(>0.707)和相对较低的Nd同位素(<0.5124)组成,表现出源区曾受到年轻地壳的影响。高钾钙碱性岩系和钾玄岩系的岩石是大陆碰撞造山后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始新世以来,随着该区由碰撞、挤压作用发展到出现走滑,应力环境由挤压转变为张性,导致依次喷发高钾钙碱性岩系熔岩和钾玄岩系熔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火山岩 钾玄岩系 青海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蛇绿岩的时代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38
3
作者 边千韬 郑祥身 +1 位作者 李红生 沙金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7-355,共9页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发现两条蛇绿混杂岩带,它们沿逆冲带分布。古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定年资料表明其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其岩石组合代表大洋岩石圈残迹。镁铁质岩主要形成于洋岛环境。硅质岩形成于深海、半深海环境,部分生成于洋岛...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发现两条蛇绿混杂岩带,它们沿逆冲带分布。古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定年资料表明其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其岩石组合代表大洋岩石圈残迹。镁铁质岩主要形成于洋岛环境。硅质岩形成于深海、半深海环境,部分生成于洋岛或洋脊附近热水活动区。这是一套弧前蛇绿混杂岩,是古特提斯洋壳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楔。这些资料表明,可可西里地区至少在早石炭世就已存在古特提斯洋,洋盆中有一些洋岛,洋盆在早二叠世末期基本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时代 形成环境 青海 可可西里地区
下载PDF
可可西里地区库赛湖变化及湖水外溢成因 被引量:37
4
作者 姚晓军 刘时银 +2 位作者 孙美平 郭万钦 张晓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9-698,共10页
以库赛湖研究区地形图、LandsatTM/ETM+和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HJ1A/BCCD影像为基础,结合五道梁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2011年9月可可西里地区库赛湖湖水外溢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赛湖湖水外... 以库赛湖研究区地形图、LandsatTM/ETM+和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HJ1A/BCCD影像为基础,结合五道梁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2011年9月可可西里地区库赛湖湖水外溢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赛湖湖水外溢发生在2011年9月20日至30日期间,卓乃湖湖水进入库赛湖是后者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而库赛湖规模近20年来的持续增长,尤其是2006年之后湖泊面积快速增加是其湖水外溢的基础。卓乃湖湖水外泄的主要诱因是区域持续降水,其中8月17日和21日强降水使卓乃湖于8月22日出现漫顶溢流,8月31日至9月5日、9月16日至17日期间两次持续降水导致卓乃湖水量剧增,并在9月14日至21日期间形成洪水。由于水量外泄,卓乃湖面积骤降,截至11月29日,湖泊面积168.07km2,仅为8月22日湖泊面积的62%,共减少104.88km2。库赛湖外溢湖水流入海丁诺尔后又进入盐湖,其中海丁诺尔湖水进入盐湖时间介于10月6日至20日期间。外来湖水大量进入导致海丁诺尔和盐湖在10-11月份快速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水外溢 湖泊变化 库赛湖 卓乃湖 可可西里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卓乃湖溃堤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宝康 李林 +4 位作者 杜玉娥 梁天刚 段水强 侯扶江 任继周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5-311,共7页
受青藏高原暖湿化趋势的影响,近年来高原湖泊水位普遍上涨,湖泊溃堤时有发生.利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所在区域的TM(ETM+)等历史文献数据和环境减灾卫星(HJ1A/B)CCD数据,结合五道梁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 受青藏高原暖湿化趋势的影响,近年来高原湖泊水位普遍上涨,湖泊溃堤时有发生.利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所在区域的TM(ETM+)等历史文献数据和环境减灾卫星(HJ1A/B)CCD数据,结合五道梁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卓乃湖周边湖泊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1-2014年近54 a来,可可西里地区持续增加的降水是卓乃湖溃堤的基础,2011年8月22日之前的两次强降水过程和之后的持续降水是导致卓乃湖湖水大量外泄,并最终溃堤的主要原因;溃堤前的两次地震可能对卓乃湖的湖盆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加速了溃堤过程.溃堤导致湖岸线退缩,并产生大片的沙化土地,恶化了藏羚羊的产仔环境,对周边草地生态环境和重大工程设施产生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卓乃湖 溃堤成因 影响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植被 被引量:25
6
作者 郭柯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0-132,共13页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4600—5000m,是青藏高原,也是我国植被科学研究最大的空白地区. 根据1990年夏为期3个月的实地考察,发现本区由东南到西北主要分布着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山冰缘植...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4600—5000m,是青藏高原,也是我国植被科学研究最大的空白地区. 根据1990年夏为期3个月的实地考察,发现本区由东南到西北主要分布着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山冰缘植被。垫状植被、高寒荒漠和高山河谷灌丛等也有分布。植物区系组成以青藏高原成分为主、其次为中亚高山分布的种。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往往与地形部位和基质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 植被
下载PDF
可可西里—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的划分及演化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以茀 《青海地质》 1996年第1期1-17,共17页
可可西里一巴颜喀拉活动型三叠系,与相邻古陆上的稳定型三叠系分布区,构成特提期三叠纪海域。盆地由于基底性质和地质构造背景以及演化过程的差异而具多级性。本文将该盆地作为一级沉积盆地下分四个二级沉积盆地和一个构造带,对其形成... 可可西里一巴颜喀拉活动型三叠系,与相邻古陆上的稳定型三叠系分布区,构成特提期三叠纪海域。盆地由于基底性质和地质构造背景以及演化过程的差异而具多级性。本文将该盆地作为一级沉积盆地下分四个二级沉积盆地和一个构造带,对其形成机理及演化特征分析研究,指出沉积盆地是古北特提斯裂谷型海槽经过晚二叠世闭合期后形成的活动型海盆。海盆形成于早三叠世早期,到晚三叠世晚期和侏罗纪早期才全部闭合成造山带,经历了沉降—沉积期、隆升—闭合期和闭合期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鲜明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山脉 海盆 三叠纪 沉积盆地 划分 演化
下载PDF
可可西里盐湖湖水外溢可能性初探 被引量:21
8
作者 姚晓军 孙美平 +4 位作者 宫鹏 刘宝康 李晓锋 安丽娜 马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20-1527,共8页
2011年9月可可西里地区卓乃湖溃决后,关于盐湖湖水能否外溢进入楚玛尔河继而成为长江的最北源是公众及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本研究基于2010-2015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SRTM 1弧秒数据、Google Earth高程数据和五道梁气象台站... 2011年9月可可西里地区卓乃湖溃决后,关于盐湖湖水能否外溢进入楚玛尔河继而成为长江的最北源是公众及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本研究基于2010-2015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SRTM 1弧秒数据、Google Earth高程数据和五道梁气象台站观测数据,首次对盐湖变化、湖水外溢条件及其可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卓乃湖溃决后,盐湖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面积急剧增加,之后湖泊进入稳定扩张期,2015年10月27日盐湖面积为151.38 km^2,是2010年3月3日湖泊面积的3.35倍。盐湖发生湖水外溢的条件是湖泊面积达到218.90~220.63 km^2。由于SRTM和Google Earth高程数据间的差异,盐湖湖水外溢时的水位将比当前高12 m或9.6 m,相应湖泊库容增加23.71 km3或17.27 km3,届时湖水将由湖泊东侧流入清水河流域。尽管盐湖在未来10年内不可能发生湖水外溢,但是随着盐湖集水区的扩大及预估的区域未来降水量的增加,在更长时间尺度内盐湖发生湖水外溢并成为长江支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水外溢 盐湖 可可西里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可可西里地貌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许丽 李江海 +1 位作者 刘持恒 崔鑫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3-842,共10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可可西里地区地貌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地貌区划进行研究。可可西里地区海拔分为中海拔、高海拔和极高海拔三级,其中高海拔地区占据69.38%的区域。研究区夷平面广泛发育,根...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可可西里地区地貌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地貌区划进行研究。可可西里地区海拔分为中海拔、高海拔和极高海拔三级,其中高海拔地区占据69.38%的区域。研究区夷平面广泛发育,根据地势起伏度可划分为丘陵、平原和台地3种类型。除东部三江源地区外,研究区主体未受到青藏高原强烈隆升造成的河流溯源侵蚀影响,坡度类型以小于15的微斜坡、缓斜坡和斜坡为主,地势平坦。依据地貌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地貌类型组合和地貌成因的差异性原则,可可西里地区可划分为4个地貌区:羌塘高原地貌区(Ⅰ)、东昆仑山山地地貌区(Ⅱ)、三江源丘状山原地貌区(Ⅲ)和柴达木高原盆地区(Ⅳ)。其中,羌塘高原地貌区又可划分为可可西里高原地貌亚区(Ⅰ_1)和唐古拉山高山地貌亚区(Ⅰ_2),东昆仑山地地貌区可划分东昆仑南部极高山地貌亚区(Ⅱ_1)和东昆仑北部高山地貌亚区(Ⅱ_2)。地貌要素研究可以直观、量化地反映可可西里地区海拔、地势起伏度及坡度特征,地貌区划研究可以反映可可西里地区高原、山地、山原、盆地的地貌格局和水平分异,对研究地貌特征、地貌类型及开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可可西里 地貌形态 地貌区划
下载PDF
1976-2017年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盐湖面积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杜玉娥 刘宝康 +3 位作者 贺卫国 段水强 侯扶江 王宗礼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4,共8页
青藏高原湖泊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近56年来,可可西里地区气候呈显著暖湿化趋势,其中气温上升速率为0.33℃·(10a)-1(R=0.746,P<0.01),降水增加速率为23.4mm·(10a)^(-1)(R=0.422,P<0.01)。近40年来,盐湖面积总... 青藏高原湖泊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近56年来,可可西里地区气候呈显著暖湿化趋势,其中气温上升速率为0.33℃·(10a)-1(R=0.746,P<0.01),降水增加速率为23.4mm·(10a)^(-1)(R=0.422,P<0.01)。近40年来,盐湖面积总体呈增大趋势,其中,1976-2011年溃堤前盐湖面积以1.63 km^2·a^(-1)的速率扩大,溃堤后以8.51 km^2·a^(-1)的速率持续扩大。总体来看,近40多年来,盐湖面积先后经历了缓慢增大(1976-2011年)→急剧增大(2012-2013年)→稳定增大(2014-2017年)三个阶段。盐湖面积前期缓慢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可可西里地区气候暖湿化的结果,而后期面积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2011年9月15日盐湖上游的卓乃湖溃堤,导致下游的3个湖泊(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串连成一体;冰川和冻土融水可能是引起可可西里盐湖面积扩张的原因,但并非主要原因。后期盐湖面积还将呈稳定增大趋势。盐湖面积扩大导致盐湖湖水淡化,周边草地受到淹没破坏的面积不断扩大,这种变化不仅对其周边草地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还可能对可可西里周边重大工程设施产生不利影响。鉴于盐湖面积今后还将持续增大,并对其周边重大工程设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用多源卫星资料对盐湖进行长期持续的跟踪观测仍将是相关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 盐湖面积 卓乃湖溃堤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垫状植物 被引量:17
11
作者 黄荣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首次考察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共采集到种子植物约210 种,隶属于30 科102 属。其中垫状植物有8 科15 属约48 种,分别占该地区全部种子植物科的26.7% 、属的14.7% 、种的22.9% 。该区是青藏高原上垫状植物... 首次考察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共采集到种子植物约210 种,隶属于30 科102 属。其中垫状植物有8 科15 属约48 种,分别占该地区全部种子植物科的26.7% 、属的14.7% 、种的22.9% 。该区是青藏高原上垫状植物最发达的地区。垫状植物按其形态结构可以划分为4 种类型:典型(海绵体)垫状植物;密丛垫状植物;短根茎或根蘖型垫状植物;根颈辐状分枝型垫状植物。垫状植物种群或群落广泛存在于该地区各种植被类型中,并且非常发达,甚至可组成优势群落或群丛,形成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垫状植物是可可西里地区的先锋植物,它们的存在、繁衍、发达和衰退为其它类型植物迁入生长和漫延积累了细土和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垫状植物 植被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盐湖水化学及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茹莹 韩凤清 +8 位作者 马海州 肖应凯 马云麒 张燕霞 王腾 何蕾 韩继龙 韩耀宗 郭坚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6,共7页
本文主要依据2009—2010年间的考察对可可西里地区盐湖进行了水化学及硼同位素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前人发现的5个盐湖外,可可西里东部新发现的多秀湖、茶错、布查湖和果木错玛德日4个湖泊也属于盐湖;勒斜武担湖为氯化物型盐湖,其... 本文主要依据2009—2010年间的考察对可可西里地区盐湖进行了水化学及硼同位素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前人发现的5个盐湖外,可可西里东部新发现的多秀湖、茶错、布查湖和果木错玛德日4个湖泊也属于盐湖;勒斜武担湖为氯化物型盐湖,其余8个盐湖均为硫酸盐型盐湖;盐湖及周围水体皆富集B、Li元素,形成以盐湖为中心的含量高值区,且B-Li元素对显示出协同消长关系,表明在该地区这两种元素的物质来源、搬运条件及富集环境具有相似性;正热电离质谱法测量结果显示,本区盐湖δ11B值的变化范围在+4.77‰^+12.52‰之间,远低于海水δ11B值,证明这些盐湖均属陆相成因,与前人对青藏高原地区盐湖成因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勒斜武担湖和布查盐湖北部均出露有大量泉水,水化学分析和硼同位素分析数据表明,勒斜武担湖和布查盐湖分别与各自周围的泉水具有同源性,认为这些泉水是这两个盐湖的主要物质来源;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硼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可判断出新青峰喷泉中的硼主要来自于深部火山岩溶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硼同位素 盐湖卤水 可可西里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3
13
作者 江东辉 刘嘉麒 丁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9-290,共12页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分布的中新世钾质火山岩(7.77~17.82Ma)主要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和少量次火山相的流纹斑岩。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钾质火山岩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Nb...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分布的中新世钾质火山岩(7.77~17.82Ma)主要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和少量次火山相的流纹斑岩。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钾质火山岩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Nb-Ta-Ti元素,具有较高的^(87)Sr/^(86)Sr:0.707346~0.714915,较低的ε_(Nd)值:-3.70~-6.97,和较高的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207)Pb/^(204)Pb=15.65~15.76,^(208)Ph/^(204)Pb=38.98~39.35,^(206)Pb/^(204)Pb=18.67~18.78)。上述特征指示岩浆源区可能是与古俯冲消减物质有关的EMⅡ型富集地幔。三大岩类的地球化学成分变异表明:该钾质火山岩系列是富集地幔(金云母-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金云母-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产生的母岩浆经过较强结晶分异形成的,其中流纹斑岩在岩浆后期可能经历了更为复杂的地壳混染和结晶分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 钾质火山岩 新生代
下载PDF
Origin of middle Miocene leucogranites and rhyolit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crustal thickening and uplift of its northern boundary 被引量:13
14
作者 ZHANG LiYun DING Lin +3 位作者 YANG Di XU Qiang CAI FuLong LIU DeL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5期511-524,共14页
Leucogranites 玩在理解外壳的变厚的一个重要角色,融化在大陆人 collisional 带,和高原以内高举。地调查证明来自霍·克西尔·莱克区域的中新世的火的岩石主要由二云母的 leucogranites 和流纹岩组成。我们学习了由锆石 U-P... Leucogranites 玩在理解外壳的变厚的一个重要角色,融化在大陆人 collisional 带,和高原以内高举。地调查证明来自霍·克西尔·莱克区域的中新世的火的岩石主要由二云母的 leucogranites 和流纹岩组成。我们学习了由锆石 U-Pb,白云母和 sanidine 40Ar/39Ar 地球年代学的 Bukadaban 二云母的 leucogranites 和凯考·莱克, Malanshan 和 Hudongliang 流纹岩,和整个岩石的 geochemical 和 Sr-Nd 同位素的分析。结果为 9.7 的 Bukadaban leucogranites 产出结晶化和冷却年龄 ????? ‰ ?????? 椠湯獯桰牥捩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时间约束 地壳增厚 青藏高原 中中新世 流纹岩 自然科学基金会 边界
原文传递
可可西里特拉什湖中微塑料污染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雪纯 侯书贵 +3 位作者 黄壬晖 张王滨 邹欣庆 刘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已成为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为探究青藏高原无人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特拉什湖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湖滨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物理形貌和成分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塑料的潜...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已成为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为探究青藏高原无人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特拉什湖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湖滨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物理形貌和成分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塑料的潜在来源,并利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和风险指数(H)模型评估了微塑料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特拉什湖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9.58~247.92 n·m^(-2),平均丰度为(107.08±101.34)n·m^(-2).这一结果可作为现阶段微塑料污染研究的自然背景参考值.纤维占微塑料总数的79.49%,透明和小粒径(<1 mm)的微塑料占很大比例,确定的主要聚合物是聚酯(51.28%).纺织品是特拉什湖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可能来自特拉什湖以西,通过大气环流长距离运输至该区域.生态风险评估模型显示,特拉什湖的微塑料污染负荷较轻;尽管少数点位的生态风险指数较高,但总体上该区域的微塑料污染仍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远湖泊 湖滨沉积物 微塑料 可可西里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永文 王玉德 +1 位作者 李善平 张林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20,共6页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为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西端,由于以往研究程度低而认识较为模糊。通过1∶25万区调系统研究表明,混杂岩带组成复杂,由基底岩块、海滩砂岩、辉长(辉绿)岩墙群、蛇绿岩、硅质岩、灰岩(海山)、复理石和磨拉石组成...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为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西端,由于以往研究程度低而认识较为模糊。通过1∶25万区调系统研究表明,混杂岩带组成复杂,由基底岩块、海滩砂岩、辉长(辉绿)岩墙群、蛇绿岩、硅质岩、灰岩(海山)、复理石和磨拉石组成。蛇绿岩环境分析表明,部分为洋中脊环境,大部分为洋岛环境。明确了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由一系列向南俯冲的逆冲断层分隔的岩块组成。初步总结了西金乌兰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 特征 西金乌兰一金沙江缝合带 青海 可可西里
下载PDF
可可西里1970—2013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睿 朵海瑞 +4 位作者 史林鹭 周延 焦盛武 秋培扎西 雷光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9-68,共10页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景观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本文使用1990、2000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景观类型,通过Arc GIS 10.0和ERDAS 9.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合当地1970...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景观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本文使用1990、2000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景观类型,通过Arc GIS 10.0和ERDAS 9.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合当地1970—2013年气象数据,分析该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44年间可可西里保护区的降水量以20.3 mm/10年的速率显著上升,年平均温度以0.38℃/10年的速率上升,从2000年开始,该区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但44年间的潜在蒸散量和相对湿度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该区冰川和永久积雪、水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分别为年平均温度、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相对湿度。冰川和永久积雪、水域、沼泽湿地景观的变化体现在连续11年间的气候累积效应与该区域气候的波动周期一致;而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则受到短时间(2~5年)气候变化的影响,说明可可西里植被的脆弱性。气候变化对可可西里的景观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高寒草甸 湿地 荒漠 景观格局 气候变化 可可西里
下载PDF
可可西里土壤样品中细菌多样性的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苏进进 张玉琴 +6 位作者 孙莹 靳蓉 赵莉莉 王宇 陈杰 苏静 余利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32-1139,共8页
采用纯培养和免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来源于可可西里的一份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纯培养实验使用了6种分离培养基,共得到细菌19株,其中放线菌7株,非放线菌细菌12株。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贪食菌... 采用纯培养和免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来源于可可西里的一份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纯培养实验使用了6种分离培养基,共得到细菌19株,其中放线菌7株,非放线菌细菌12株。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贪食菌属(Variovorax)、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月菌属(Microlunatus)、原小单胞菌属(Promicromonospora)、韩国生工菌属(Kribbell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8个属。免培养分析采用基于通用引物PCR扩增的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的方法以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结果表明,该土壤样品细菌群落可划分为19个OTUs,分属于5个不同纲,优势顺序为β-Proteobacteria(75%),α-Proteobacteria(9%),γ-Proteobacteria(7%),Actinobacteria(7%),Firmicutes(2%)。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样品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为2.68,表明其中微生物多样性较低,这可能和其所处的极端环境有一定关系。比较纯培养和免培养的实验结果发现,土壤中的一些优势细菌并没有被有效地分离,需要在针对特定微生物设计特定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选择性分离上做更多的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纯培养 免培养 ARDRA 16SrRNA基因文库 DGGE
原文传递
可可西里碱性土壤样品细菌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莹 苏进进 +5 位作者 李潮流 康士昌 魏玉珍 李秋萍 张玉琴 余利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73-1481,共9页
可可西里是位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自然环境保护区,由于当地的恶劣气候特点,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很少被研究。采用5种分离培养基对来源于可可西里的12个盐碱土壤样品进行选择性分离,共分离得到5株细菌。其中4株菌分别属于游动微菌属(Pl... 可可西里是位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自然环境保护区,由于当地的恶劣气候特点,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很少被研究。采用5种分离培养基对来源于可可西里的12个盐碱土壤样品进行选择性分离,共分离得到5株细菌。其中4株菌分别属于游动微菌属(Planomicrobium)、库克菌属(Kocuria)、气球菌属(Aero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另有一株乳黄色的嗜碱耐盐细菌CPCC 100153,其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最相近的地杆菌属(Geomicrobium)相似性仅为93.5%。综合分析CPCC 100153菌株的形态学、生理生化、化学分类特征、遗传与发育学特征等表型和基因型数据,该菌既与芽孢杆菌科内的相近分类单元的嗜碱菌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具有明显区别之处,可能为一个潜在的新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碱性土壤 16S RRNA 可可西里
原文传递
青海可可西里地质遗迹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持恒 李江海 +4 位作者 崔鑫 许丽 范庆凯 王辉 张红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02-2215,共14页
青海可可西里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地表过程,形成了集高山、宽谷、夷平面、冰川、热泉、河流和湖泊等地貌元素为一体的高原高寒地貌,同时还包括了蛇绿混杂岩带、活动断裂带、地震遗迹和火山遗迹等地质元素。在调研前人研... 青海可可西里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地表过程,形成了集高山、宽谷、夷平面、冰川、热泉、河流和湖泊等地貌元素为一体的高原高寒地貌,同时还包括了蛇绿混杂岩带、活动断裂带、地震遗迹和火山遗迹等地质元素。在调研前人研究资料和实地野外考察基础之上,根据IUCN(2005)提出的13类地质主题分类标准将区内的地质遗迹分为地质构造、火山和地热遗迹、山脉、地层剖面、河流和湖泊、现代冰川、冰期遗迹7类,共计60余处地质遗迹点。可可西里地质遗迹对重建古特提斯构造域、研究天然地震机制、青藏高原北部隆升过程及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可可西里区内地质遗迹和前人资料恢复出可可西里石炭纪以来经历了8个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地质遗迹 地貌 地学意义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