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6
1
作者 张越迁 张年富 姚新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从八十年代初大规模投入油气勘探以来,已取得了丰富的勘探成果,发现了三个中一大型的油 气田以及多个含油气构造。对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也由“源控论”飞跃到了“梁聚论”。以准噶尔盆地腹部的勘探历程为 线索,从研究... 准噶尔盆地腹部从八十年代初大规模投入油气勘探以来,已取得了丰富的勘探成果,发现了三个中一大型的油 气田以及多个含油气构造。对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也由“源控论”飞跃到了“梁聚论”。以准噶尔盆地腹部的勘探历程为 线索,从研究油气运聚特征入手,剖析成功与失利的原因,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并结合对目前的勘探现状和勘探技术,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依据,提出应继续发挥“源控论”和“梁聚论”的指导作用和今后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油气勘探 勘探史 生油层 构造控制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牛东1超深潜山高温油气藏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68
2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5 位作者 王权 张锐锋 王静 白旭明 刘占族 才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5-927,共13页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牛东1井在蓟县系雾迷山组获得了石油642.9 m3/d、天然气56.3×104 m3/d的特高产油气流,从而发现了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埋深最大、温度最高的潜山油气藏。牛东1井钻探揭示,油气藏底部深度已达6 027 m仍未见...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牛东1井在蓟县系雾迷山组获得了石油642.9 m3/d、天然气56.3×104 m3/d的特高产油气流,从而发现了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埋深最大、温度最高的潜山油气藏。牛东1井钻探揭示,油气藏底部深度已达6 027 m仍未见油水界面,温度已达201℃。该潜山油气藏的发现经历了初战失利、再战搁浅、重燃希望、重大突破4个阶段30余年的探索,高精度二次三维地震勘探及抗高温深度体积酸压改造为其圈闭发现和获得高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该超深潜山油气藏高产富集的主要因素:①深层沙四段—孔店组发育巨厚优质高成熟烃源岩,油气源充足;②潜山储集物性好,基本不受埋深的影响;③成藏条件匹配好,具有圈闭早形成并被烃源岩包围,以及油气早充注、持续充注、高压充注的成藏优势。牛东1潜山油气藏的发现对于推动渤海湾盆地超深层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霸县凹陷 超深潜山 高温油气藏 勘探历程 关键技术 油气富集因素 勘探前景
下载PDF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62
3
作者 刘惠民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87,共15页
济阳坳陷页岩油是在新生代陆相断陷咸化湖盆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富有机质、富碳酸盐页岩中富集的中—低、中—高演化程度的页岩油,丰度高、资源潜力大,与北美海相盆地和国内其他陆相盆地页岩油有所不同。回顾济阳坳陷页岩油50年的勘探... 济阳坳陷页岩油是在新生代陆相断陷咸化湖盆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富有机质、富碳酸盐页岩中富集的中—低、中—高演化程度的页岩油,丰度高、资源潜力大,与北美海相盆地和国内其他陆相盆地页岩油有所不同。回顾济阳坳陷页岩油50年的勘探历程,可分为勘探偶遇、主动探索、创新突破3个阶段,目前已在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取得了中等热演化程度富碳酸盐纹层基质型、高热演化程度富碳酸盐纹层状—层状基质型等多层系、多类型页岩油勘探的战略性突破,同时低热演化程度富碳酸盐纹层基质型页岩油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近10年的科研攻关与勘探实践,提出济阳坳陷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取得富有机质页岩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可压裂性创新性认识,建立济阳坳陷页岩油“四性”为核心的20项参数地质评价体系,配套地质、工程甜点地球物理预测与钻井工程、压裂工艺技术,形成了适合济阳坳陷地质特点的页岩油“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有效指导了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页岩油 勘探历程 创新认识 “四性”参数体系 潜力方向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57
4
作者 张才利 刘新社 +3 位作者 杨亚娟 喻建 韩天佑 张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在系统总结梳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及周边构造油气勘探阶段(1907—1969年),侏罗系古地貌石油勘探阶段(1970—1979年),三叠系三角洲和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油气勘探阶段(1980... 在系统总结梳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及周边构造油气勘探阶段(1907—1969年),侏罗系古地貌石油勘探阶段(1970—1979年),三叠系三角洲和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油气勘探阶段(1980—1999年),大型岩性油气藏油气勘探阶段(2000—2012年),致密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阶段(2013年至今)。在50余年的勘探实践中,形成了多项地质理论,如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群成藏理论、内陆坳陷湖盆大型三角洲成藏理论、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油成藏理论、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岩溶古地貌天然气成藏理论和盆地东部多层系成藏理论,推动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庆油田 勘探历程 成藏理论 勘探启示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致密油气 非常规油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其启示 被引量:53
5
作者 王招明 杨海军 +2 位作者 齐英敏 陈永权 徐彦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2012年位于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上的古城6井奥陶系获高产稳产天然气流,发现了塔里木盆地继塔中、塔北之后的又一个碳酸盐岩增储上产领域。古城低凸起的勘探经历了由海相碎屑岩勘探向奥陶系坡折带台缘礁滩体勘探,再向奥陶系台内层间岩... 2012年位于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上的古城6井奥陶系获高产稳产天然气流,发现了塔里木盆地继塔中、塔北之后的又一个碳酸盐岩增储上产领域。古城低凸起的勘探经历了由海相碎屑岩勘探向奥陶系坡折带台缘礁滩体勘探,再向奥陶系台内层间岩溶领域勘探的3个阶段:①1995—2003年,以东河砂岩海湾岩性圈闭、志留系超覆岩性圈闭与上奥陶统浊流沉积体为主要目标的海相碎屑岩勘探阶段;②2003—2006年,以坡折带台缘礁滩体为主要目标的勘探阶段,古城4井见到了油气发现的曙光;③2007—2009年深化了层间岩溶勘探认识,突出地震攻关,优选有利区带,打破常规超前部署三维地震为油气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2009—2012年,精细研究,部署古城6井,取得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古城6井的重大突破,证实了古城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质条件优越,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为油气勘探带来了3点重要启示:①地质认识的突破,是获得勘探突破的前提;②攻克瓶颈技术,部署三维地震,是获得勘探突破的重要保障;③解放思想、坚持探索是实现新区勘探突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古城低凸起 勘探发现 古城6气藏 勘探历程 勘探前景 勘探启示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六 四川盆地元坝大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被引量:50
6
作者 郭旭升 郭彤楼 +1 位作者 黄仁春 段金宝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4,共8页
元坝气田是目前我国探明的储量规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气田发现于2007年,至2013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 086.92×108 m3。元坝气田是由多个礁滩岩性圈闭组成的大型圈闭群,圈闭的总含气面积为286 km2,主要含气层段为上二叠统长... 元坝气田是目前我国探明的储量规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气田发现于2007年,至2013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 086.92×108 m3。元坝气田是由多个礁滩岩性圈闭组成的大型圈闭群,圈闭的总含气面积为286 km2,主要含气层段为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和白云质(含白云质)灰岩,气藏埋深约7 000 m。生物礁具有"早滩晚礁、多期叠置、成排成带"的发育特征。烃源岩主要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龙潭组)及大隆组泥岩和泥灰岩。盖层为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雷口坡组膏盐岩和泥岩。气田经历了早期岩性油藏、中期深埋裂解和后期抬升改造的复杂成藏过程。论述了气田的发现和勘探过程以及气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它对我国超深层碳酸盐岩和成熟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海相地层 飞仙关组 长兴组 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49
7
作者 田军 王清华 +1 位作者 杨海军 李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82,共11页
塔里木盆地于1950年正式开启了油气勘探历史。根据勘探重点区域、勘探指导思想、地质认识、勘探对象、技术手段和勘探成果的发展变化,将70年来的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1950—1983年,盆地边缘山前带“五上五下”艰难探索;1984—1996年,... 塔里木盆地于1950年正式开启了油气勘探历史。根据勘探重点区域、勘探指导思想、地质认识、勘探对象、技术手段和勘探成果的发展变化,将70年来的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1950—1983年,盆地边缘山前带“五上五下”艰难探索;1984—1996年,突破台盆区,“六上”塔里木,台盆区碎屑岩勘探取得规模发现;1997—2005年,坚持“四个并举”,强化技术攻关,库车山前勘探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至今,锁定三大阵地战,库车前陆盐下冲断带和台盆区缝洞型碳酸盐岩两大超深层领域全面突破。塔里木盆地在中国最快、最早进入超深层勘探阶段,对其超深层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和勘探经验进行了总结。受冷盆环境、有效烃源岩发育于盆地早期等因素的控制,超深层仍然可以大规模发育有效储集层,形成连片的大型油气富集带,是值得着重探索的重要领域。在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勘探实践中,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和认识创新、先铺开部署三维地震再部署预探井、实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生产组织是快速取得规模勘探发现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勘探历程 盐下冲断带 缝洞型碳酸盐岩 超深层油气 勘探经验
下载PDF
渤海垦利6-1新近系大型岩性油藏勘探发现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32
8
作者 杨海风 牛成民 +4 位作者 柳永军 高雁飞 张中巧 谢祥 王利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32,共9页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构造背景和成藏模式认识不清是制约该区油气发现的关键因素。2019年以来,通过勘探思路转变,加强区内断裂构造、有利目标层系和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认为中生界顶部不整合面“汇聚脊”的发育部位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区带...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构造背景和成藏模式认识不清是制约该区油气发现的关键因素。2019年以来,通过勘探思路转变,加强区内断裂构造、有利目标层系和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认为中生界顶部不整合面“汇聚脊”的发育部位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区带,微古地貌控制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下段有利岩性圈闭的发育位置,油气主要富集在明化镇组下段Ⅴ油组顶部,并建立了基于岩性约束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砂体定量刻画与流体识别技术。在新认识与新技术的指导下,成功转变勘探方向,揭示了新近系岩性油藏叠置连片成藏的新模式,使得莱北低凸起历经40余年勘探终获首个商业发现。垦利6-1油田为一整装的新近系优质大型岩性油藏,明化镇组下段Ⅴ油组顶部大型叠合连片砂体为其主力油层,油藏埋深主要为1200~1550m,且油层厚度一般大于8m;含油储层孔隙度为14.9%~39.8%,平均孔隙度为31.2%;渗透率分布于7.9~19721.3mD,平均渗透率为2205.52mD;钻杆测试结果显示,主力油层最高日产可超过180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北低凸起 岩性油气藏 勘探历程 思路转变 勘探技术
下载PDF
Structural geometry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mplications for exploration of world-class and giant deposits 被引量:28
9
作者 David I.Groves M.Santosh +1 位作者 Richard J.Goldfarb Liang Zh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163-1177,共15页
With very few exceptions, orogenic gold deposits formed in subduction-related tectonic settings in accretionary to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s from Archean to Tertiary times. Their genesis, including metal and fluid so... With very few exceptions, orogenic gold deposits formed in subduction-related tectonic settings in accretionary to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s from Archean to Tertiary times. Their genesis, including metal and fluid source, fluid pathways, depositional mechanisms, and timing relative to regional structural and metamorphic events, continues to be controversial. However, there is now general agreement that these deposits formed from metamorphic fluids, either from metamorphism of intra-basinal rock sequences or de-volatilization of a subducted sediment wedge, during a change from a compressional to transpressional, less commonly transtensional, stress regime, prior to orogenic collapse. In the case of Archean and Paleoproterozoic deposits, the formation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 was one of the last events prior to cratonization. The late timing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 within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host orogen implies that any earlier structures may be mineralized and that the current structural geometry of the gold deposits is equivalent to that at the time of their formation provided that there has been no significant post-gold orogenic overprint. Within the host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s at the province scale, world-class orogenic gold deposits are most commonly located in second-order structures adjacent to crustal scale faults and shear zones, representing the first-order ore-forming fluid pathways, and whose deep lithospheric connection is marked by lamprophyre intrusions which, however, have no direct genetic association with gold deposition. More specifically, the gold deposits are located adjacent to ~10°-25° district-scale jogs in these crustal-scale faults. These jogs are commonly the site of arrays of ~70° cross faults that accommodate the bending of the more rigid components, for example volcanic rocks and intrusive sills, of the host belts. Rotation of blocks between these accommodation faults causes failure of more competent units and/or reactivation and dilation of pre-existing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geometry Tectonic history Fluid pathways Orogenic gold deposits exploration criteria
下载PDF
济阳坳陷盆地拉张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0
作者 肖焕钦 陈广军 李长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18,共6页
文中首次采用近似定量的方法对济阳坳陷的盆地拉张量进行分析 ,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其构造沉降及演化历史 ,并通过分析盆地拉张量对沉积体系、沉积旋回和盆地含油气性的影响 ,讨论了它在油气勘探方面的地质意义。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拉张量 沉降史 沉积 油气藏勘探 块断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油气地质条件及近期勘探领域探讨 被引量:19
11
作者 何家雄 冼仲猷 +1 位作者 杨希冰 毛云新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4期242-248,共7页
通过对莺东斜坡带历年油气勘探成果的回顾,剖析了天然气运聚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指出了近期油气勘探新领域.莺东斜坡带近期油气勘探首先要开拓下第三系披覆构造-古潜山圈闭带的勘探;其次要加强对斜坡带中、南段中新统地层岩性圈闭的综... 通过对莺东斜坡带历年油气勘探成果的回顾,剖析了天然气运聚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指出了近期油气勘探新领域.莺东斜坡带近期油气勘探首先要开拓下第三系披覆构造-古潜山圈闭带的勘探;其次要加强对斜坡带中、南段中新统地层岩性圈闭的综合研究,攻克地层岩性圈闭封堵有效性研究难关,优选出最佳勘探目标进行钻探,以期获得突破;另外,还要重视油气苗及"气烟囱"发育区的勘探与研究工作,开辟斜坡带油气勘探的后备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莺东斜坡带 油气地质条件 勘探领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晓智 王立宏 +1 位作者 郭建刚 丁靖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历史回顾,确定了山前勘探各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难点:构造存在多解性、储层质量变化大与规模难以预测、高陡构造地震处理准确偏移成像难度大、钻井技术要求高。并针对主要难点提出了解决对策:...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历史回顾,确定了山前勘探各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难点:构造存在多解性、储层质量变化大与规模难以预测、高陡构造地震处理准确偏移成像难度大、钻井技术要求高。并针对主要难点提出了解决对策:正确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解释山前复杂改造、开展地表—井下—地震储层与孔隙建模有效预测砂体结构与质量、利用有效构造建模指导速度建模与叠前偏移成像、开展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与钻井压力检测及快速防斜打直配套钻井技术攻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历程 勘探难点 勘探对策 山前构造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促进油气勘探新发现——以胜利油田40年地震勘探历程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曲寿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70,共5页
自1927年地震勘探成为一种常规勘探方法以来,地震勘探技术始终处于不断改进之中。特别是在近20年,伴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已从模拟发展到数字、从最初的一维发展到现在的三维乃至四维、从单分量接... 自1927年地震勘探成为一种常规勘探方法以来,地震勘探技术始终处于不断改进之中。特别是在近20年,伴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已从模拟发展到数字、从最初的一维发展到现在的三维乃至四维、从单分量接收到多分量接收、从地面勘探到立体勘探、从简单的构造勘探到寻找隐蔽岩性油气藏,如今地震勘探方法不仅可用于勘探复杂地区(领域)的油气藏,而且正向油气的开发领域渗透和拓展。本文以胜利油田40年地震勘探历程为线索,阐述了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与油田储量增长的关系,强调为适应勘探目标日趋复杂的形势,促进油气储量的持续增长,必须进一步大力发展地震勘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技术 勘探历程 胜利油田 40年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方法 岩性油气藏 相关学科 复杂地区 开发领域 储量增长 勘探目标 持续增长 油气储量 计算机 多分量 接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春桥 任来义 +2 位作者 贺永红 万永平 梁全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318,共7页
通过对延长探区勘探历程、数据以及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油气产量变化和地质理论发展为主线,将延长探区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初始勘探阶段(1905—1949年)、持续探索阶段(1950—1981年)、快速发展阶段(1982—2006年)和稳油增... 通过对延长探区勘探历程、数据以及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油气产量变化和地质理论发展为主线,将延长探区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初始勘探阶段(1905—1949年)、持续探索阶段(1950—1981年)、快速发展阶段(1982—2006年)和稳油增气阶段(2007年至今)。详细总结了近10年延长石油在特低—超低渗油藏勘探、盆地东南部致密天然气勘探和非常规陆相页岩气勘探等方面取得的理论认识,及其对油气快速增储上产的重要作用,期望对以后的油气勘探工作起到启发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探区 勘探历程 勘探启示 致密油藏 陆相页岩气 延长组 特低—超低渗油藏
下载PDF
对潮水盆地油气勘探的思考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2-95,共4页
潮水盆地是我国西北走廊地区的断陷盆地之一,1940年孙健初等已发现盆地西南部青土井侏罗系油苗,1950年以来断续勘探40余年,迄今无明显成效。回顾潮水盆地“四上三下”勘探历程,认为这类复杂断陷盆地的勘探应从区域普查入... 潮水盆地是我国西北走廊地区的断陷盆地之一,1940年孙健初等已发现盆地西南部青土井侏罗系油苗,1950年以来断续勘探40余年,迄今无明显成效。回顾潮水盆地“四上三下”勘探历程,认为这类复杂断陷盆地的勘探应从区域普查入手,采用综合勘探方法,遵循必要的勘探程序,在预探未见到肯定的商业性油流之前,不能开展集中钻探;60年代初和90年代末,地震解释中两度误将基岩解释为深层侏罗系构造,以尚不落实的资料为依据进行勘探部署,是失利的原因之一。对我国西部一些中、小型而又复杂的侏罗系盆地,建议从勘探效益出发,首先确定其实际油气潜力和资源量,并对构造圈闭进行综合评价,然后视其油气前景大小来决定勘探部署。对油气远景局限、多年久攻不下者,应适时作出决断。潮水盆地继续勘探若仍然不见商业性油流,建议暂停勘探工作,以减少无效工作量。图3参5(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潮水盆地 侏罗纪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勘探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管志强 党玉琪 +2 位作者 王金鹏 韩风祥 梅建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2年第1期67-73,共7页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区,截至2001年底探明加控制天然气总储量3561×10~8m^3。有效勘探面积约5.63×10~4km^2,资源量约为10000×10~8m^3。从第四系天然气勘探历程、生物气资源量现状、生物气勘探潜力分析、生物气勘探目...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区,截至2001年底探明加控制天然气总储量3561×10~8m^3。有效勘探面积约5.63×10~4km^2,资源量约为10000×10~8m^3。从第四系天然气勘探历程、生物气资源量现状、生物气勘探潜力分析、生物气勘探目标及方向等方面阐述了该区第四系生物气勘探现状及前景,并着重强调:丰富的资源条件、巨大的勘探面积、较低的勘探程度是第四系生物气勘探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根据以发现气田的规模及解剖,预测在主力生气凹陷南北斜坡还可找到2~3个1000×10~8m^3的大型气田。该区已成为“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系 生物气 勘探历程 资源量 勘探潜力 勘探方向
下载PDF
从海拉尔盆地勘探历程看大庆外围中小型盆地勘探前景 被引量:7
17
作者 孟祥军 金成志 +2 位作者 杨平 霍凤龙 吴宏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3期22-25,45,共5页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勘探历程的总结,阐述了断陷盆地勘探的四个特点,即盆地勘探突破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准备和具有较长的储备时间,勘探工程量投入与勘探成果呈正相关性,盆地勘探的突破与三维地震量的加大同步,资源量的认识在勘探的不同阶...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勘探历程的总结,阐述了断陷盆地勘探的四个特点,即盆地勘探突破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准备和具有较长的储备时间,勘探工程量投入与勘探成果呈正相关性,盆地勘探的突破与三维地震量的加大同步,资源量的认识在勘探的不同阶段存在一个较大的变动过程;分析了断陷盆地勘探所需历经的地震勘探准备阶段,系统研究、准确定位阶段,以及加大三维地震、钻井工作量,勘探从发现到突破阶段等三个阶段;得出了工程量的投入是勘探突破的保障,二维地震是勘探发现的基础、三维地震是勘探突破的关键,断陷盆地资源量的认识与钻探程度密切相关等三个结论。以此为模式,类比并提出了三江、漠河、大杨树、依兰—舒兰、孙吴—嘉荫等大庆外围中小型盆地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勘探前景 勘探历程 大庆 断陷盆地 三维地震 地勘探 正相关性 勘探成果 准备阶段 地震勘探 系统研究 准确定位 二维地震 工程量 资源量 投入 地震量 勘探所 工作量 钻探 漠河
下载PDF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郝婧 张厚和 +4 位作者 李春荣 张文昭 李凡异 严寒 徐庆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8-336,共9页
渤海海域历经50余年油气勘探,综合其油气勘探领域突破、储量增长、作业经营模式等因素,将其勘探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以凸起潜山为主的早期探索阶段(1965—1979年)、以古近系为主的对外合作阶段(1980—1994年)、以新近系为主的自营带动合... 渤海海域历经50余年油气勘探,综合其油气勘探领域突破、储量增长、作业经营模式等因素,将其勘探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以凸起潜山为主的早期探索阶段(1965—1979年)、以古近系为主的对外合作阶段(1980—1994年)、以新近系为主的自营带动合作阶段(1995—2005年)、多层系立体勘探阶段(2006—2015年)和精细勘探阶段(2016年至今)。以各个阶段重大勘探成果和里程碑式的勘探事件为依据,系统总结了浅层油气运聚理论、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叠合走滑断裂带油气成藏机理、“两高一优”深层天然气富集机理等理论认识。这些新理论认识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有效指导了渤海油田油气勘探持续发现,具有很好的推广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勘探历程 浅层油气运聚 源-汇时空耦合控砂 走滑断裂带 勘探启示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文昭 张厚和 +3 位作者 李春荣 严寒 李凡异 郝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6-352,363,共8页
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经历40余年,综合考虑勘探策略及地质认识转变、勘探工作量、领域性突破、储量增长等因素,其勘探历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围绕隆起带大构造的早期探索阶段(1974—1984年)、围绕富烃凹陷中—浅层的背斜勘探阶段(1985—1999... 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经历40余年,综合考虑勘探策略及地质认识转变、勘探工作量、领域性突破、储量增长等因素,其勘探历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围绕隆起带大构造的早期探索阶段(1974—1984年)、围绕富烃凹陷中—浅层的背斜勘探阶段(1985—1999年)和围绕深水深层的油气并举复式勘探阶段(2000年至今)。勘探实践中探索出了多项创新性地质认识、理论和技术,如油气差异富集及复式聚集理论、多源成烃和复合输导的晚期成藏模式、低位体系域深水扇认识、“源-汇-聚”综合评价体系、近源供烃、联合输导成藏模式等,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引领了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勘探历程 勘探启示 地质认识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五帝时期的历史探秘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树民 《河北学刊》 2003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所谓五帝时期,是从有帝王名号传于后世,到正式朝代建立以前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时间跨度很长,可知者则很少,只有个别的帝王名号,而没有连续不断的历史记录。笔者通过对传说的考订,将其与虚构的三皇说严格分开,辨明了旧传的五帝系统之误... 所谓五帝时期,是从有帝王名号传于后世,到正式朝代建立以前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时间跨度很长,可知者则很少,只有个别的帝王名号,而没有连续不断的历史记录。笔者通过对传说的考订,将其与虚构的三皇说严格分开,辨明了旧传的五帝系统之误,并进而认为,五帝时期已是农业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历史阶段,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中上游区域发展成西方文化系统,中下游区域发展成东方文化系统。两大文化系统融合成中原文化系统,即中国传统文化之起源。中国民族之形成,以传统文化之凝聚力为中心,其作用超过了血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史 五帝 两大文化系统 真相 探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