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90年代博物馆考古出土文物类境外展览与中国文化表达 |
徐玲
崔悦
|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物与博物馆的文化再书写 |
潘继业
|
《博物院》
|
2023 |
0 |
|
3
|
1949-1966年陕西省博物馆的变革与发展 |
徐玲
|
《文博》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4
|
近三十年来新中国初期博物馆史的研究 |
徐玲
|
《博物院》
|
2017 |
1
|
|
5
|
安徽省博物馆早期历史疏证(1953-1965) |
徐玲
刘秀娟
|
《文博》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6
|
阿什莫尔博物馆:历史,藏品和愿景 |
刘诗婷
杨凌
|
《艺术博物馆》
|
2022 |
0 |
|
7
|
展示地方新形象:1958—1966年的洛阳市博物馆 |
刘秀娟
|
《博物院》
|
2019 |
1
|
|
8
|
村史馆:乡土中国的文化力量 |
周亚
李旺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9
|
探寻生态博物馆之根——论生态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在中国的实践 |
金露
|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
10
|
革命历史类博物馆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 |
崔建西
周庆庆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24 |
2
|
|
11
|
高校校史博物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
胡菁羚
|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2
|
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时期的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兼谈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展示实践 |
吴晓明
|
《科普研究》
|
2010 |
5
|
|
13
|
自然博物馆标本数字化建设——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 |
吴倩倩
李必成
石亚亚
师瑞萍
单鹍
张云飞
|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
2019 |
6
|
|
14
|
融合、迁移与反思:博物馆教育研究的多元脉络与学科想象 |
宋娴
|
《博物院》
|
2023 |
0 |
|
15
|
多元化的沉浸式参与:活态历史博物馆的体验特征与启示 |
李林
孙唯祎
|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6
|
口述历史方法在图书馆史采集中的应用研究——以济宁学院图书馆为例 |
刘雪芹
|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
2020 |
4
|
|
17
|
引进“核心概念”,提升博物馆科学教育——以自然博物馆的进化论教育为例 |
张媛媛
|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
2018 |
4
|
|
18
|
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史研究三题 |
李飞
|
《博物院》
|
2018 |
3
|
|
19
|
高校数字化校史馆建设探索 |
郭永安
|
《信息化研究》
|
2009 |
3
|
|
20
|
近代西方人在华建立自然史博物馆类型及目的取向研究 |
蒋凡
|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