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心目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框架 被引量:15
1
作者 范伯群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6,共9页
进入20世纪之后,知识精英的小说理论促成了通俗文学的大繁荣,形成了一个文学中的继承改良派。“五四”前后,知识精英们在理论与创作上均有上乘表现,他们以借鉴革新的姿态在本民族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在知识精英文学与市民大众文学的剧... 进入20世纪之后,知识精英的小说理论促成了通俗文学的大繁荣,形成了一个文学中的继承改良派。“五四”前后,知识精英们在理论与创作上均有上乘表现,他们以借鉴革新的姿态在本民族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在知识精英文学与市民大众文学的剧烈碰撞中,出现了一个“接编—另办”模式,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学多元共生的内在规律。嗣后虽用行政或半行政手段使市民大众文学出现了30年断层,但随着“引进热”又掀起了一个“重印热”,促使人们自省文学的生态平衡的必然性与“因势利导”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继承改良 借鉴革新 生态平衡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解构和重构 被引量:9
2
作者 黄修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56,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范式的建构所依据的观点、材料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其建构又处在建国初期的特定时代背景下,要服从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其两度解构,更是受时代背景的决定性的影响。这些都印证着“历史书写”的强烈的主观性。今后必然会有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范式的建构所依据的观点、材料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其建构又处在建国初期的特定时代背景下,要服从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其两度解构,更是受时代背景的决定性的影响。这些都印证着“历史书写”的强烈的主观性。今后必然会有一番重构,也仍然会受时代背景的制约。根据半世纪来建构、解构的经验,当今学科发展中的“多元化”、“学院化”势头,应该有利于重构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建构 解构 重构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问题
3
作者 范国富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10-114,共5页
史料运用服务于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教师应以核心问题为导向,选择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现场,恰当地使用传记材料,注重辨析作品的版本差异,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建作家与作品的深度关联,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文献材料... 史料运用服务于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教师应以核心问题为导向,选择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现场,恰当地使用传记材料,注重辨析作品的版本差异,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建作家与作品的深度关联,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文献材料的选用绝非仅是对教材文学史观的重复论证,还是对既有文学史认知的延伸。教师运用史料应有自觉意识,明确史料运用的前提与限度。由此,教师可摆脱传统文学史教学过度注重知识灌输的泥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学术探索热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教学 史料运用
下载PDF
“世界”作为方法:对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的反思
4
作者 徐从辉 《华文文学》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英文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重要一翼。论文以新世纪以来王德威、张英进、邓腾克、罗鹏等人主编的四部文学史为例,探讨英文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排、方法论、文学史观等方面与大陆文学史的互动与互鉴。认为... 英文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重要一翼。论文以新世纪以来王德威、张英进、邓腾克、罗鹏等人主编的四部文学史为例,探讨英文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排、方法论、文学史观等方面与大陆文学史的互动与互鉴。认为英语世界的“元历史”叙事的“异质性”与“非连续性”对“正史”的解构所带来的历史虚无主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东方主义历史叙事,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域外视点的包容与借鉴。在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主体性的追寻紧密镶嵌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中,在互相竞争的历史叙述中辨伪存真,“复线的历史”将给予我们接近文学史多重面相的契机。同时中国文学史主体性的建构既要建立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之中,又要回到中国文学本身内在的心灵关照与文学史的诗性特质,唯有如此才有融入与引领世界对话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英语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专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反思与重建:学科还是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魏韶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7,共7页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界对学科建设和意义重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其中的“新国学”,通俗文学、旧体诗“入史”,“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和“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等问题给予了具体分析和积极回应,认为中国现代文学近年来所出...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界对学科建设和意义重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其中的“新国学”,通俗文学、旧体诗“入史”,“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和“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等问题给予了具体分析和积极回应,认为中国现代文学近年来所出现的意义重建和学科反思的学术思潮,与20世纪80年代初的方法论突围不同,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中对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全面反思和焦虑,有着扩大意义空间、重建新的学科地位、重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责任和社会价值的多重意图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意义重建 学科反思
下载PDF
钱基博的文学史观与新文学观——以《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文化解读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向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93-98,共6页
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后,受到新旧文化阵营截然相反的评价,原因有二:一是各家现代文学史观的差异,二是新旧文化阵营的彼此发难。借助《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表达了"观其会通而明进化"的文学史... 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后,受到新旧文化阵营截然相反的评价,原因有二:一是各家现代文学史观的差异,二是新旧文化阵营的彼此发难。借助《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表达了"观其会通而明进化"的文学史观,以及新中有旧、形态驳杂的新文学观。钱氏新文学观影响到《现代中国文学史》对新文学图景的描绘,而立足旧文学的视角又使其对新文学家在主观上呈现批判的态度。从文化的层面说,坚定的中国立场和对全盘欧化的隐忧,是《现代中国文学史》讽诫新文学和新文化偏颇倾向的深层原因,也是该书"白话文"一节受到制约与简化的内在理路。将《现代中国文学史》置于中西文化相互制衡的时代背景中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钱基博挽颓淑世的知识分子情怀、了解新文学家批驳本书的有失公允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现代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 新文学 文化解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本细读”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国富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8期81-84,共4页
1980年代以来,学界重写文学史的诸种尝试,使得文学作品的地位在个别文学史写作中得到了提高。但受制于文学史教学的教材和课时限制,以传递文学知识为主的文学教育理念仍是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的普遍追求。在此过程之中,文学教育蜕变... 1980年代以来,学界重写文学史的诸种尝试,使得文学作品的地位在个别文学史写作中得到了提高。但受制于文学史教学的教材和课时限制,以传递文学知识为主的文学教育理念仍是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的普遍追求。在此过程之中,文学教育蜕变为文学知识的传授,而最为重要的文学性教育沦为从属地位,失却了文学自身的重要品性。重拾文学性,是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的题中之义,而文本细读是抵进文学世界的佳径,理应得到文学教育从业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文学教育 文本细读 文学性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情商教育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胜刚 黄灯 《柳州师专学报》 2009年第3期82-85,共4页
情商教育的必要性日渐凸显,但很少有高校为此设置专门课程。对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言,教师完全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渗透进去。在内容上,可以从确立"追求幸福"的价值观、在功利化的... 情商教育的必要性日渐凸显,但很少有高校为此设置专门课程。对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言,教师完全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渗透进去。在内容上,可以从确立"追求幸福"的价值观、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确立审美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三个方面入手;在方法上,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作品的赏析和自我体验的参与来实践情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商教育 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现代文学史上的“诗化小说”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84-86,共3页
“诗化小说”是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产生的一个文学传统,并进而影响到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诗化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形式,它独特的特征及存在价值值得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诗化小说” 现代文学史 特征 价值
下载PDF
文学史的转型与史学主体的转型——评李宗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利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2期53-57,共5页
李宗刚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解读,其论著《中国现代文学史论》以"五四"文学创建主体和接受主体的交汇处为起点,扩展至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在文化意识层面深入探索"五四"文学... 李宗刚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解读,其论著《中国现代文学史论》以"五四"文学创建主体和接受主体的交汇处为起点,扩展至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在文化意识层面深入探索"五四"文学的精神源流与发展,深度剖析了中国现代文学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心理建构的意义与价值,拓展了"五四"新文学转型研究的新话语体系和精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宗刚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 书评
下载PDF
文学史中的张天翼——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纂
11
作者 王云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对重写文学史热潮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相对沈从文等作家而言,人们对"张天翼"章节的关注还不够。通过对该部分进行细读,并将其与国内主流文学史对张天翼的叙述进行横向对比,不难看出,夏志清在写...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对重写文学史热潮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相对沈从文等作家而言,人们对"张天翼"章节的关注还不够。通过对该部分进行细读,并将其与国内主流文学史对张天翼的叙述进行横向对比,不难看出,夏志清在写作过程中,不仅以文学审美价值为核心理念,对作家、作品进行系统的梳理,而且尝试将中国现代文学纳入世界文学的范围之中进行研究,扩大文学史的广度和深度,增加文学研究的准确性。对于如何突破现有的文学史书写模式而言,《中国现代小说史》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张天翼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文学史中陶渊明评述的继承与新变
12
作者 梁观飞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2-38,共7页
近现代中国文学史继承了传统诗文批评对陶渊明的叙述与评价,相关的评述基本都从传统论著中继承而来。文学革命思潮兴起后,对陶渊明的叙述与评价发生了新变,陶渊明成为了白话文学、平民文学的代表,对陶渊明的评述有了新角度、新理论。文... 近现代中国文学史继承了传统诗文批评对陶渊明的叙述与评价,相关的评述基本都从传统论著中继承而来。文学革命思潮兴起后,对陶渊明的叙述与评价发生了新变,陶渊明成为了白话文学、平民文学的代表,对陶渊明的评述有了新角度、新理论。文学史中的陶渊明评述对中国传统诗文批评有继承又有突破,文学革命思潮影响下的陶渊明评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外来理论为陶渊明的评述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文学评述 史学构建 近现代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任访秋《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特色和价值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涛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7-29,共3页
任访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其鲜明的学术特色在现代文学史编纂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学术特色和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渊源关系的考察与梳理;从思想史进入文学史,关注文学发展的思想史背景;对历史人... 任访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其鲜明的学术特色在现代文学史编纂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学术特色和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渊源关系的考察与梳理;从思想史进入文学史,关注文学发展的思想史背景;对历史人物采取客观持平的研究和评价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访秋 《中国现代文学史》 特色 价值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羚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83-85,共3页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结合的思维工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大脑思维过程。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中合理采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梳理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促使重要知识点形成网络化,还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从而培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结合的思维工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大脑思维过程。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中合理采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梳理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促使重要知识点形成网络化,还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能力。基于此,探索思维导图在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中国现代文学史 可持续性学习
下载PDF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
15
作者 王瑜 《唐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7-21,共5页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改造国民灵魂"等关注视角迥然不同。对言词、字句和文字本身细腻的关注是文学史编写文学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基本立足点。就此而言,夏著的典范意义对当前文学史编写如何走出困境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文学史知识二分法及其意义——以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为中心
16
作者 魏韶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2,共5页
进入新时期以来,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各种新提法、新理论、新模式不断涌现,这使该学科成为此一时期各人文学科中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譬如,学术研究中的"空洞现象",课... 进入新时期以来,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各种新提法、新理论、新模式不断涌现,这使该学科成为此一时期各人文学科中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譬如,学术研究中的"空洞现象",课堂教学中对文学审美性、感受性的漠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知识论"角度设法。把笼统的文学史知识进行知识类型学的再分对研究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类型 文学史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回归革命:中国现代文学史再重写的必然方向
17
作者 王国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1-56,共6页
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推动文学史从革命史框架中走出来,文学史与革命史的分离对于文学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两者分道扬镳之后,又逐渐形成了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文学史观念走向了革命的反面,否定了革命的意义,把现代文学的... 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推动文学史从革命史框架中走出来,文学史与革命史的分离对于文学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两者分道扬镳之后,又逐渐形成了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文学史观念走向了革命的反面,否定了革命的意义,把现代文学的成就错误地归功为反动政府的功绩,另一种照搬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标准,与社会现实脱节,舍弃了根本的内容层面,陷入单纯的形式主义。这两种倾向都偏离了重写文学史的本意,把文学史编写引入了歧途。重写文学史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认识到偏离革命的错误之后,要在更高层面向革命回归,回到现代历史语境中去,把握现代文学主流,客观评价革命文学思潮的历史地位,建构历史与美学双重标准下的新文学史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史 重写文学史 民国文学 现代性 朱栋霖 丁帆
下载PDF
现代、现代性、现代性文学史观再探析
18
作者 王瑜 《嘉应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69-72,共4页
现代不仅是时间上的所指,更牵涉到人们的认识方式和价值追求。现代性在社会发展领域表现为对理性精神的追求,在审美艺术领域却有着相反的呈现———对理性的消解。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较之西方有着相异的取向。现代性文... 现代不仅是时间上的所指,更牵涉到人们的认识方式和价值追求。现代性在社会发展领域表现为对理性精神的追求,在审美艺术领域却有着相反的呈现———对理性的消解。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较之西方有着相异的取向。现代性文学史观受到了思想领域评判的影响,只有回归人文与文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才有可能实现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论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之“体”
19
作者 董方伯 谭子玮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2-48,共7页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贯通古今的建构方式学界多有讨论,其著书之“体”实际上是更为基本和具体的研究角度。首先,钱著用两《汉书·儒林传》之“体”,“分经叙次、叙其流别”“明以原委”,加以“长编”“比类”;其次,“铺叙履历...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贯通古今的建构方式学界多有讨论,其著书之“体”实际上是更为基本和具体的研究角度。首先,钱著用两《汉书·儒林传》之“体”,“分经叙次、叙其流别”“明以原委”,加以“长编”“比类”;其次,“铺叙履历”“互见”应看作源自《史记》,而记录轶闻的倾向来自《晋书》;最后,钱著还杂取了《诗品》等诗文评类著作、《明史·文苑传》叙复社、互著法等写作方式。从“体”的角度来看,钱著承认了白话文作为一种“体”的存在,可为一代之文学,因此也就帮助建构了“现代性”,并且表达了新旧文学并无对立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现代中国文学史 文体
下载PDF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和增订考论
20
作者 周逢琴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是一部用文言撰述的“现代”文学史,其写作起意于1917年,起手于1922年。这两个时间节点恰好分别对应着当时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及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发表,呈现出钱基博这本文学史同新文化、新文学...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是一部用文言撰述的“现代”文学史,其写作起意于1917年,起手于1922年。这两个时间节点恰好分别对应着当时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及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发表,呈现出钱基博这本文学史同新文化、新文学的抗辩和对话关系。然而,《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立场并非简单的崇文言而反白话,它对近代文化有着全面的批判和反思,在四版增订中,这种批判倾向体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现代中国文学史》 写作 增订 考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