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床学研究的历史观 被引量:29
1
作者 翟裕生 王建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3-611,共9页
矿床是地球历史演化的产物,每一个矿床都有其特殊的形成史和变化保存史。矿床学的基本内容应是矿床成因和矿床变化保存两个方面。以历史演化的观点查明矿床形成-变化-保存全过程,有利于矿床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是矿产勘查工作的需要。... 矿床是地球历史演化的产物,每一个矿床都有其特殊的形成史和变化保存史。矿床学的基本内容应是矿床成因和矿床变化保存两个方面。以历史演化的观点查明矿床形成-变化-保存全过程,有利于矿床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是矿产勘查工作的需要。提出历史观开展矿床学研究的三个层次:①单个矿床形成变化与保存;②区域成矿演化;③全球成矿演化。单个矿床研究与区域成矿演化并重,恢复成矿作用历史,查明成矿时空分布规律以指导找矿勘查工作是矿床学研究永恒的主题;而矿床的变化和保存研究是矿床学科的一个重要方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学 历史观 成矿系统 叠加成矿 变化与保存
下载PDF
传统历史话语的颠覆——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后现代历史观 被引量:16
2
作者 余章宝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福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知识考古学》比较集中的阐述了他的后现代历史观。他拒绝传统实在论的历史客观性 ,认为历史客观性只是话语建构而成的 ,不存在跨知识型的客观性 ,只能在特定的知识型或认识阈中谈论它才有意义 ;历史主体... 福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知识考古学》比较集中的阐述了他的后现代历史观。他拒绝传统实在论的历史客观性 ,认为历史客观性只是话语建构而成的 ,不存在跨知识型的客观性 ,只能在特定的知识型或认识阈中谈论它才有意义 ;历史主体只是一个变项 ,或者说是一个陈述变项的整体派生出来的功能和可能的位置的游戏而已。传统线性连续的和进步的历史观是在现代知识型这种特定的框架中 ,将充满断裂、歧义、分岔的历史重新装配成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后现代主义 历史观 《知识考古学》 历史客观性 陈述 现代历史哲学 历史主体
下载PDF
从历史观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0
3
作者 苍铭 张宏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梳理了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迹,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共同体早已存在;“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是古代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近代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实... 本文梳理了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迹,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共同体早已存在;“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是古代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近代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实体。回溯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有助于从历史观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建筑:地域主义与身份认同的历史景观 被引量:12
4
作者 卢永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39-48,共10页
地域主义与文化身份看似全球化时代的话题,却也是个历史性的话题。各种建筑的地域特征形成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与历史,在政治、经济、技术与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中,地域特征越来越关联到建筑的文化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既能激发起对多样性... 地域主义与文化身份看似全球化时代的话题,却也是个历史性的话题。各种建筑的地域特征形成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与历史,在政治、经济、技术与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中,地域特征越来越关联到建筑的文化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既能激发起对多样性的地域建筑文化特征及价值的自觉关注,也可能使建筑风格演变为形式标签。本文将西方历史上的相关现象为引子,以审视中国近代以来建筑中地域主义和身份认同的种种观念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地域主义 身份认同 历史景观
下载PDF
德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变迁逻辑及其启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德鑫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82,共9页
本研究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入手,探讨德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变迁逻辑。研究发现,从历史观来看,德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更多是外因催发下的产物,是一种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从结构观来看... 本研究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入手,探讨德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变迁逻辑。研究发现,从历史观来看,德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更多是外因催发下的产物,是一种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从结构观来看,政府、高校、工业界和专业协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四者相互协作与博弈,形成了具有德国特色的制度均衡系统。文章最后探讨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历史制度主义 历史观 结构观
下载PDF
政治学方法论与历史观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光斌 《政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68,M0007,共16页
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紧张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外源性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政治学的传统的“三大方法”致力于... 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紧张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外源性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政治学的传统的“三大方法”致力于“求变”:制度主义方法论和理性选择主义方法论塑造的史观试图改变“中国性”,阶级分析方法论起到拯救中国的作用但因放大其冲突论而曾招致政治动荡。“中国之治”是固本革新的产物,如何解释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政治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主张在“找回阶级分析”并弘扬其整合性功能的同时,发掘基于中国历史文明和政治实践的“中国性方法”的历史政治学,以此在研究重大议程中重塑史观,回归政治学的“求治”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方法论 历史观 制度主义 理性选择主义 阶级分析 历史政治学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林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7期1-10,共10页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阐释人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追求和真正实现充分人权的理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的思想。社会主义中国把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起来,以人为本,切...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阐释人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追求和真正实现充分人权的理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的思想。社会主义中国把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起来,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经济观 历史观 发展观
下载PDF
南京民国城市风貌调查及其保护规划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严为洁 姚亦峰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2期77-81,共5页
南京民国文化是南京历史上三大文化之一.其城市建设更是具有全国性意义,在中国文化史上起到承前启后、融贯中西的作用。通过大量对现存民国时期建筑、道路和功能分区的调查,对城市风貌各微观要素做出实际评价。运用国际国内历史街区保... 南京民国文化是南京历史上三大文化之一.其城市建设更是具有全国性意义,在中国文化史上起到承前启后、融贯中西的作用。通过大量对现存民国时期建筑、道路和功能分区的调查,对城市风貌各微观要素做出实际评价。运用国际国内历史街区保护的准则,评价民国历史风貌保护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应该注重现有规划中忽视的可视性、可达性、可意象性、元素符号和控制区界定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规划 南京 民国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3,共9页
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学习的历史,特别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上,有六次比较集中的学习活动。一是党的创立时期。集中学习马克思列宁... 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学习的历史,特别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上,有六次比较集中的学习活动。一是党的创立时期。集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促成了党的诞生,并保障党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延安时期。努力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在学习的制度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三是新中国成立前后。虚心学习执政本领,在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上有了新发展。四是改革开放初期。强调重新学习,学习的途径更加宽阔。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提出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学习活动更为规范。六是在新的世纪。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关于学习的理论走向成熟。党的历次学习活动都极大地推进了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坚持优良学风,使学习形成制度、养成习惯,领导干部做好表率,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学习活动 历史考察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十大亮点——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170周年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奎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共11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理论突破:作为感性世界之基础的实践、人的实践生成、作为全部人类历史之第一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人类历史的四个前提、分工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的提出和...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理论突破:作为感性世界之基础的实践、人的实践生成、作为全部人类历史之第一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人类历史的四个前提、分工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的提出和论证、世界历史思想、作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作为实践之唯物主义者的共产主义者以及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的个体自由。这些理论突破构成了完整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实践唯物主义 世界观 历史观
下载PDF
档案工作的史观变迁:从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 被引量:6
11
作者 姚静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9,35,共7页
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技术等因素发展变化的宏观背景下,档案工作的时代变革显而易见,口述档案、社群档案、家谱档案的建设,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等,都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工作观念。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档案工作奉行的英雄史观... 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技术等因素发展变化的宏观背景下,档案工作的时代变革显而易见,口述档案、社群档案、家谱档案的建设,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等,都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工作观念。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档案工作奉行的英雄史观,以及现代档案工作坚持的群众史观,从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档案史观的形成原因、具体表现、理论和实践影响等维度入手,揭示出档案工作史观从英雄到群众的变迁过程,探讨档案工作的现状与趋势,并指出档案工作者应结合时代变迁开展档案工作,以促进群众史观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工作 历史观 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
下载PDF
美国课程史研究的史观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倩雯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103,共11页
在美国课程史研究过程中,课程史学界大抵有三种课程史观。坦纳夫妇持单线进步史观,将美国课程史描述成进步教育战胜传统教育而不断走向胜利的单一战斗历程。"钟摆现象"表现的是课程发展的二元循环史观,其把美国课程看作老式... 在美国课程史研究过程中,课程史学界大抵有三种课程史观。坦纳夫妇持单线进步史观,将美国课程史描述成进步教育战胜传统教育而不断走向胜利的单一战斗历程。"钟摆现象"表现的是课程发展的二元循环史观,其把美国课程看作老式闹钟的钟摆,课程改革主张不断地在传统派与进步派之间来回摆动,时而偏向传统派,时而偏向进步派。克里巴德持多元混重史观,认为四大利益集团由冲突逐渐走向妥协,使得美国课程最终呈现出"混重"的发展态势。课程史观是课程史家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其对课程史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课程史 史观 单线进步史观 二元循环史观 多元混重史观
下载PDF
网络政治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文清 徐仲伟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互联网与现实政治的有机结合催生出了网络政治。在网络政治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外在表象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即否定历史的载体更加多样,手段不断翻新;否定现实更具针对性,其现实政治诉求和利益表达走向理论化;虚化未来的目的更明确。但... 互联网与现实政治的有机结合催生出了网络政治。在网络政治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外在表象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即否定历史的载体更加多样,手段不断翻新;否定现实更具针对性,其现实政治诉求和利益表达走向理论化;虚化未来的目的更明确。但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始终没有变,其实质在理论层面表现为否定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现实层面表现为否定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与成就;其危害体现在不断削弱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阻碍掌握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和妨碍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我们必须从哲学基础、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和逻辑框架四个方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深入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 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观
下载PDF
钱穆与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以“传统政治非专制论”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勇 孟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7-140,共14页
钱穆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研究见解独到,得出了自秦以来中国传统政治并非专制的结论。此一观点在学界颇多质疑和批评。其实,在研究钱穆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看法时,应注意这样一些问题:钱穆的"非专制论"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主要... 钱穆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研究见解独到,得出了自秦以来中国传统政治并非专制的结论。此一观点在学界颇多质疑和批评。其实,在研究钱穆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看法时,应注意这样一些问题:钱穆的"非专制论"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近现代哪一派思想主张而言的?面对各方面的批评、责难,他为何一以贯之地坚持而不变初衷?依据儒家理念建立起来的科举制、台谏制、封驳制、铨选制是助长了君权,还是限制了君权?中国传统政治是否仅可用"专制黑暗"一语来加以概括?这种观点是否有简单化、片面化之嫌?钱穆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研究是否有合理的因素?如果有,怎样去发掘、整合,作出合理的解释?他对传统政治理解的失误又在何处?怎样去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钱穆的研究所包含的合理因素及其失误作出客观的叙述和评说。钱氏的这一观点既可以引发学界反思常论,对中国传统政治做进一步的思考,也可为今后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将中国传统政治这一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传统政治 专制 历史意见
下载PDF
对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探究
15
作者 孙源苹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对历史发展动力的研究是哲学家亘古不变的课题,古代的哲学家普遍关注神和自然,大多忽视了人的价值和作用;近代以来的哲学家,都突出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康德还尤其重视人的理性,他们普遍认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的邪恶欲望推... 对历史发展动力的研究是哲学家亘古不变的课题,古代的哲学家普遍关注神和自然,大多忽视了人的价值和作用;近代以来的哲学家,都突出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康德还尤其重视人的理性,他们普遍认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的邪恶欲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对近代哲学家观点的总结和升华,他们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提出历史合力论这一观点,是对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一个比较完备的回答;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结合时代背景,形成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流派来解释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发展动力 历史观 人类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嬗变的历史观视域理解
16
作者 张丽霞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48,共8页
马克思发现一般规律唯物史观以后,又进一步发现了唯物史观西欧逻辑和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列宁发现了唯物史观苏联逻辑,毛泽东、邓小平等发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习近平发现了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是包含毛泽东唯物史... 马克思发现一般规律唯物史观以后,又进一步发现了唯物史观西欧逻辑和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列宁发现了唯物史观苏联逻辑,毛泽东、邓小平等发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习近平发现了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是包含毛泽东唯物史观中国逻辑、邓小平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和习近平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历史观视域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不断走向理论发展的深处,这表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是动态发展的不断实现理论嬗变的哲学理论,其嬗变的原因在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又可以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在历史领域的哲学话语。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嬗变,不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不断走向深处的历史使命之中,而且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的创新之中,新时代党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哲学话语的新时代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 历史观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
下载PDF
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观与生态观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汉平 杨少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7-53,共7页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very comprehensive concept associated with history, society, economy, ecology, and philosophy. Its formation has profoundly historical backgrounds, which could go back to agricultural civi...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very comprehensive concept associated with history, society, economy, ecology, and philosophy. Its formation has profoundly historical backgrounds, which could go back to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thousands of years ago. It also has deeply ecological backgrounds coming from ecological philosophy, ecological economics, ecological ethics and the like. Its thoughts and theory systems contain a lot of ecological principles, including complex eco-system principle, ecological balance principle, niche principle, and so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ommon sense and an optimum choice of all mank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历史观 生态观 这原理
下载PDF
恩格斯的“历史观点”与他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兼论“历史观点”的翻译
18
作者 赵炎秋 邓智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31,159,共12页
恩格斯的“历史观点”翻译为“史学观点”是不大妥当的。在恩格斯两篇涉及“历史观点”的重要文献中,“历史观点”的核心内涵都是“现实”。恩格斯的“现实”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当下的现实;二是过去的现实或者说历史上的现实;三是... 恩格斯的“历史观点”翻译为“史学观点”是不大妥当的。在恩格斯两篇涉及“历史观点”的重要文献中,“历史观点”的核心内涵都是“现实”。恩格斯的“现实”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当下的现实;二是过去的现实或者说历史上的现实;三是作者、批评家的思想与认识立足当下的现实,同时符合历史的现实。其基本指向是“真正的现实”。恩格斯的“历史观点”与其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其一,“历史观点”促进了恩格斯文艺思想的现实主义转向;其二,二者相互契合;其三,二者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历史观点” 现实主义文艺观 现实
下载PDF
历史翻译与中国历史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被引量:3
19
作者 屈文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6,共11页
选择历史译名往往意味着选择立场,而具备历史意识和把握历史观是译者选择立场的前提。历史翻译须克服历史无意识,了解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等主要历史研究范式,并熟练运用基于历史知识和历史常识而形成的历史理性。文章从若干例有代表性... 选择历史译名往往意味着选择立场,而具备历史意识和把握历史观是译者选择立场的前提。历史翻译须克服历史无意识,了解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等主要历史研究范式,并熟练运用基于历史知识和历史常识而形成的历史理性。文章从若干例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的翻译出发,深入剖析不同历史观下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翻译,并回应中国近代史上的若干重大关切,以论证历史翻译须贴近史实、反映史观、合乎史识。历史翻译就是历史诠释,更事关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中国历史话语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翻译 历史无意识 历史观 历史理性 译者立场 话语构建 话语传播
下载PDF
百余年来中国民族史编法讨论——从罗香林对王桐龄《中国民族史》的评议说起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建勇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3-142,M0005,共11页
贯通式的“中国民族史”的编著,孕育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自清末发轫,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1928年)系中国较早冠名“中国民族史”并系统叙述“中国民族史”的通史体、综论性著述。... 贯通式的“中国民族史”的编著,孕育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自清末发轫,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1928年)系中国较早冠名“中国民族史”并系统叙述“中国民族史”的通史体、综论性著述。该书出版后,罗香林对其进行了学术评议,提出从“纵的叙述”和“横的叙述”两个面向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梳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史可以发现,罗香林有关中国民族史“编法”的建议与后来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史的认知和书写不谋而合。以王著《中国民族史》修订版(1934年)为例,该书尽可能在既有研究框架范围内重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表明王桐龄一直在探索适宜的中国民族史“编法”,加强了中国民族史“横的叙述”;吕思勉、宋文炳、林惠祥等著《中国民族史》,则将诸民族史“各为专传”,推进了对各民族历史的“纵的叙述”。时至今日,为阐明“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罗香林提出的“两种面向、三个问题”,尤其是有关加强“横的叙述”之建议,对于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开展仍具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编法 “纵的叙述” “横的叙述” 历史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