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时期麝香的认知发展和产地分布变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莲卓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1期79-86,共8页
在文献可征的历史时期,早在西周就已经对麝及麝香有所认知,但对麝的动物特性及麝香的产生过程等较为准确、合理的记载,直到唐代才逐渐完善起来。汉魏时,人们对麝香的药用价值及香料用途等已基本开发完备,但对麝香产地分布及变迁的认识... 在文献可征的历史时期,早在西周就已经对麝及麝香有所认知,但对麝的动物特性及麝香的产生过程等较为准确、合理的记载,直到唐代才逐渐完善起来。汉魏时,人们对麝香的药用价值及香料用途等已基本开发完备,但对麝香产地分布及变迁的认识则不甚详细。直到唐代,多数州郡上贡麝香,才有了对其产地分布的详细记载和整体认知。唐朝麝香上贡地域与清代麝香产地范围基本一致,而宋、明两朝的麝香上贡及出产记载又在唐朝的分布范围内变化。中国麝香产地在唐代形成最大地域范围,自唐至清的一千年内,虽有波动而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未出现部分地区彻底绝迹的现象。这与古人对麝及麝香的认知、麝香获取方式及对麝香的需求控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历史认知 产地分布
下载PDF
拓展历史认知语言学研究新视野的工具——美语历史语料库(COHA)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华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近20年来多年来,200多年前开创的历史语言学和现代认知语言学逐渐开始融合诞生了历史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有"基于用法的模式"来研究语言事实背后的理据性的传统,这使历史认知语言学就有与语料库语言学结合的天然优势来观... 近20年来多年来,200多年前开创的历史语言学和现代认知语言学逐渐开始融合诞生了历史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有"基于用法的模式"来研究语言事实背后的理据性的传统,这使历史认知语言学就有与语料库语言学结合的天然优势来观察相关语言现象和语言结构的历史变化过程、追寻其历史变化事实背后的内在规律。文章以具体的实例分别详细说明了COHA在对美语词汇、形态、句法、语义到文化方面的作用,这些实例说明COHA极大地拓展了历史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视野,也为历史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A 历史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语料库
下载PDF
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余小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7期23-27,共5页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视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研究史家主体意识的前提。历史认识活动是史家主体意识结构同化外来刺激的过程 ,它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史家的主体意识。加强历史认识论的研究 ,是历史认识活动和史学理论发展的...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视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研究史家主体意识的前提。历史认识活动是史家主体意识结构同化外来刺激的过程 ,它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史家的主体意识。加强历史认识论的研究 ,是历史认识活动和史学理论发展的需要。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史家主体意识增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家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结构 历史认识主体 创新 新史学
下载PDF
历史认知语言学:复杂性范式的兴起
4
作者 谢翠平 刘承宇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7,共6页
21世纪的认知语言学更加注重阐释特定文化模型和认知资源对概念结构和意义的构建及其生成机理,产生了历史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社会语言学两个新分支。其中历史认知语言学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试图建构一种新的... 21世纪的认知语言学更加注重阐释特定文化模型和认知资源对概念结构和意义的构建及其生成机理,产生了历史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社会语言学两个新分支。其中历史认知语言学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试图建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语言被视为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研究方法,从而开启了认知语言学复杂性研究范式的兴起,预示着语言学研究向自然科学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必将推动认知语言学向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本文将对历史认知语言学的产生背景、研究范式、研究话题和方法等方面予以概述,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复杂自适应系统
原文传递
浅谈《国富论》的历史认识价值
5
作者 油馨华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2期57-58,共2页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更是一个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来阐释经济范畴与原理的范例。它是斯密关于历史进化过程的更广泛的观点应用到一个特定的社会,反映了一个关于人类和宇宙更基本的前提在历史上的表现。其中...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更是一个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来阐释经济范畴与原理的范例。它是斯密关于历史进化过程的更广泛的观点应用到一个特定的社会,反映了一个关于人类和宇宙更基本的前提在历史上的表现。其中斯密的阶级分析法、历史阶段理论、殖民地理论等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国富论》 历史认识价值
下载PDF
中药罂粟壳毒的历史认识与现代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谭为 杨秀颖 +1 位作者 张莉 杜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罂粟壳为传统中药饮片,含有吗啡和可待因等生物碱,具有麻醉性、毒性和成瘾性。本文查阅历代本草及中外文献,结合罂粟壳毒的记载和现代毒性相关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成分、分子机制以及临床对策和表现等不同方面,综合评价罂粟壳的... 罂粟壳为传统中药饮片,含有吗啡和可待因等生物碱,具有麻醉性、毒性和成瘾性。本文查阅历代本草及中外文献,结合罂粟壳毒的记载和现代毒性相关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成分、分子机制以及临床对策和表现等不同方面,综合评价罂粟壳的毒性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罂粟壳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壳 历代认识 毒性反应 药效评价 临床对策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7
7
作者 海路 杨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4,M0002,共13页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体现出人们对历史做出兼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解释。树立科学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指通过特定的历史教育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形...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体现出人们对历史做出兼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解释。树立科学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指通过特定的历史教育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科学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认知和中华民族历史评价,培育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自觉。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包括中华民族历史认知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情感教育和中华民族历史自信教育三个方面。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规范引领下,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包含培育具有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认知的个人意志、涵养具有科学的中华民族历史态度的集体记忆、提升具有高度的中华民族历史自信的文化底气的重要价值。以“认知—情感—意志”的心理建构过程逻辑为依据,从强化中华民族历史认知、丰富中华民族历史情感、增进中华民族历史自信三个相互衔接、依次递进的层面,开展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 历史认知 历史情感 历史自信
原文传递
中药斑蝥毒的历史认识与评价 被引量:17
8
作者 方莲花 杜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0-152,共3页
斑蝥为较常用中药,因易引起毒性反应,临床常用其炮制品。斑蝥的中毒量和治疗量相近,安全范围窄,常用量小,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中毒反应,主要由斑蝥素引起。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斑蝥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斑蝥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 斑蝥为较常用中药,因易引起毒性反应,临床常用其炮制品。斑蝥的中毒量和治疗量相近,安全范围窄,常用量小,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中毒反应,主要由斑蝥素引起。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斑蝥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斑蝥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其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斑蝥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 毒性反应 斑蝥素 药效活性 历史认识
原文传递
中药蜈蚣毒的历史认识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9
作者 强桂芬 方莲花 杜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蜈蚣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及多肽毒素等多种活性物质而易引起显著的生理反应和药理作用,也可表现为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 蜈蚣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及多肽毒素等多种活性物质而易引起显著的生理反应和药理作用,也可表现为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蜈蚣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蜈蚣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毒性反应 药效活性 历史认识
原文传递
乌头类中药毒的历史认识与现代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守宝 龚宁波 +2 位作者 段昌令 吕扬 杜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乌头类中药为临床常用中药,主含乌头碱等生物碱,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中关于乌头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文献,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乌头类中药毒性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乌头类中药为临床常用中药,主含乌头碱等生物碱,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中关于乌头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文献,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乌头类中药毒性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乌头类中药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类中药 毒性 药效 历史认识
原文传递
中药雄黄毒的历史认识与现代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玉娟 王月华 杜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6-198,共3页
雄黄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砷元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雄黄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雄黄毒的科... 雄黄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砷元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雄黄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雄黄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毒性反应 药效活性 历史认识
原文传递
实验史学: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诉求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新 蒋重跃 潘国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84,共8页
效用、真实和时间构成了历史认识结构的基本要素 ,而历史认识史中的结构变迁经历了前现代 (从古代到 1 8世纪末职业化历史学产生之前 )、现代 (职业化历史学时期 ,即 1 8世纪末到 2 0世纪 70年代初 )和后现代 ( 2 0世纪 70年代后 )三个... 效用、真实和时间构成了历史认识结构的基本要素 ,而历史认识史中的结构变迁经历了前现代 (从古代到 1 8世纪末职业化历史学产生之前 )、现代 (职业化历史学时期 ,即 1 8世纪末到 2 0世纪 70年代初 )和后现代 ( 2 0世纪 70年代后 )三个阶段 ,效用、真实、时间依次成为这三个阶段历史认识结构的中心。以时间为结构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史学表现出历史主义的极端化 ,并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变化对于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决定性作用 ,有鉴于此 ,历史叙述和阅读的私人化将促使历史学成为一种实验史学 ,即它不再是那种宣告历史真实的史学 ,而致力于在历史性情境下提供个体史学家认可的文本 ,并交由读者阅读、判断 ,随后通过该文本产生的效用来确认其是否真实。这样 ,任何一种史学实践都将是历史学家当下进行的一项追求历史真实的实验 ,而实验成功与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史学 后现代主义 历史认识 历史学
下载PDF
从自觉到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认知、客观基础与成长空间 被引量:12
13
作者 桑玉成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2,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自觉到自信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认知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人民的实践创造相结合。制度自信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认同,是人们对制度体系赞成、拥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自觉到自信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认知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人民的实践创造相结合。制度自信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认同,是人们对制度体系赞成、拥护和支持的倾向。制度的科学性、人民性、有效性和成长性提供了制度认同的客观基础。在新时代,要足够重视并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效力空间、运行空间、类型空间以及德性空间等方面的成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自觉 制度自信 历史认知 客观基础 成长空间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的历史与文化认知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尚兴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2,共4页
本文从文化和功能诸对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性质、特征和英译策略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这些术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合式公式方面常项的一部分,是有文化建构能量的力场词语,具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和建构意义。英译时,应该把历史视... 本文从文化和功能诸对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性质、特征和英译策略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这些术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合式公式方面常项的一部分,是有文化建构能量的力场词语,具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和建构意义。英译时,应该把历史视域、文化视域和功能视域相融合,给出既能传达文化意义也能传达指称意义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术语 强力词 历史认知 多重视域融合
下载PDF
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之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志勇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64,127,共13页
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是二战后国际社会依据国际法对德日两大法西斯国家进行的国际大审判。两大国际审判都体现了人类正义和国际法的尊严。两大审判既有通过惩罚战争犯罪而震慑战争犯罪,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目标和宗旨,也有因德、日两大... 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是二战后国际社会依据国际法对德日两大法西斯国家进行的国际大审判。两大国际审判都体现了人类正义和国际法的尊严。两大审判既有通过惩罚战争犯罪而震慑战争犯罪,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目标和宗旨,也有因德、日两大侵略国罪行的特征不同和盟国对德、日政策的不同表现出一些差异。两大审判既体现了重大的法律意义,又体现了重要的政治意义。而审判之后德、日对待审判和历史认识的不同态度,使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迥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战争犯罪 法庭宪章 历史认识
原文传递
历史的生态学转向 被引量:8
16
作者 夏明方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2,共12页
近几十年来,以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史或环境史已经取得巨大发展,并为重新思考诸多重大历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历史研究活动本身,即历史学家与其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实际上也构成了一个主客体相互作... 近几十年来,以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史或环境史已经取得巨大发展,并为重新思考诸多重大历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历史研究活动本身,即历史学家与其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实际上也构成了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且不断演化的生态系统——历史认知生态系统。由此出发,可以对近代科学史观与当前的后现代思潮围绕历史认识客观性的问题展开的争论予以重新审视,进而有可能在逻辑上走出主观建构与历史事实两者之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知 生态系统 信息代谢
原文传递
历史研究的新实证主义诉求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轶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32,共17页
时下流行的多种强调历史认识主观性的言说,皆不能解构历史的可认知性,历史研究者可以依据真实历史遗留的包括文本的和非文本在内的各种遗迹来认识历史。判断历史研究结果的尺度只能是其接近所要澄清的事实之真相与本质的程度。兰克学派... 时下流行的多种强调历史认识主观性的言说,皆不能解构历史的可认知性,历史研究者可以依据真实历史遗留的包括文本的和非文本在内的各种遗迹来认识历史。判断历史研究结果的尺度只能是其接近所要澄清的事实之真相与本质的程度。兰克学派和从司马光到乾嘉学派的考异、辨伪、考据、校勘,以及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实证研究传统提供的史料批判方法依然基本有效。实证主义史学所受的批评,主要沿着西方哲学和历史学交叉演变的路径思考下来,没有切实关照中国历史学的实践,有的切中要害,有的是吹毛求疵。传统实证主义历史学的根本问题是在强调历史学家求取历史真实的目标时,没有同时对于历史学达到其目标的过程进行认识论层面的深入考究,但后现代主义只能为针砭实证主义弊病的药石而非替代的方案。新实证主义汲取19世纪后期以来多种反思论说中的合理要素,坚持历史可认知性,以根据证据澄清事实为使命,对影响历史认知的非证据性因素永远保持警觉,不追求语言奇幻、过度诠释,不以理论操控证据和事实,不因现实价值立场而故意忽视或曲解历史事实,不以融入其他学科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历史事实 后现代主义 实证主义 新实证主义
原文传递
闹羊花毒之历史认识与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艾林 张莉 杜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1-163,共3页
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闹羊花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闹羊花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闹羊花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闹羊花 毒性反应 药效活性 历史认识
原文传递
历史认知·历史实然·历史诠释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积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9,共15页
历史认知、历史实然、历史诠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下,有必要以新的视野和新的眼光重新对它们加以梳理和界定。历史认知是人的文化实践活动,而人的文化实践的多样性,其栖身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形态的多样性,必然... 历史认知、历史实然、历史诠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下,有必要以新的视野和新的眼光重新对它们加以梳理和界定。历史认知是人的文化实践活动,而人的文化实践的多样性,其栖身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形态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历史认知的多样性,“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历史研究中永恒的图景。但是,历史认知并非漫无边际的想象,它必须受制于历史实然,必须严格限制在史料允许的空间。因为,我们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者视历史为一种虚构的存在,一种文本,而是坚定地相信,过去曾经发生过并肯定发生过,并确信我们有可能在相对真实的意义上重建史实;正是由于相信历史实然是存在的,而非后现代理论所认为的历史书写只是一种文学想象,因此,我们追求基于史料基础上的“真实”,相信“历史遗迹”比“证词”更有效,“原始”证据比“二手”证据更有效,并致力于借助“原始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综合、比照和分析,重新获致历史的合理性解释。历史学家的职责不仅在于“赋予过去的事件以实在性,也赋予它们意义”。因此,诠释是历史研究的灵魂。但是,历史学家的工作特点是“事后认知和回推立论”,十分容易陷入“历史辉格主义”,从“过去”中发现现在,由此导致一系列历史诠释中的偏误。作为历史学家,我们的使命是捍卫历史,但这个捍卫绝非故步自封,而是在不断吸收新鲜思想理论的血液中更新历史研究的生命。对于人类来说,历史学是这样重要,因为“人是历史学的唯一对象”,“历史学必须捍卫人的价值”。为此,我们必须像吕西安·费弗尔那样,“为历史而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知 历史实然 历史诠释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
作者 段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历史自信是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概念,坚定历史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历史使命而作出的又一重要政治宣示。学界对历史自信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主要围绕历史自信“是什么”“从何而来”“有... 历史自信是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概念,坚定历史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历史使命而作出的又一重要政治宣示。学界对历史自信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主要围绕历史自信“是什么”“从何而来”“有何内容”“如何深化”等核心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内涵、生成发展、价值意义、培育路径等方面。未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研究,应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从应然层面增进理论阐释,提升历史自信研究的学理性与系统性;从实然层面突出问题导向,提升历史自信研究的实践效度;从必然层面注重多学科视域融通,拓展历史自信研究的学科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自信 历史认知 历史自觉 历史主动 四个自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