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为例 被引量:105
1
作者 赵勇 张捷 +1 位作者 李娜 梁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7-505,共9页
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遴选了15项指标构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对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状况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 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遴选了15项指标构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对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状况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首批名镇(村)的保护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证明了环境风貌、建筑古迹、民俗文化、街巷空间和价值影响是决定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状况的主要因素。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按照保护状况将首批名镇(村)划分为4种类型并做出相应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 评价
下载PDF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69
2
作者 赵勇 张捷 章锦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4,共7页
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命名公布,遗产保护工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较国外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欠深入全面,导致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 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命名公布,遗产保护工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较国外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欠深入全面,导致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颇具价值特色的古村镇没有得到很好保护。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历史小城镇、村落保护的演变发展,然后指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在价值特性方面,不同于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内容方面,要在以往偏重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保护方法方面,要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 内容 方法
下载PDF
数字化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新途径 被引量:46
3
作者 刘沛林 邓运员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110,共7页
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而且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更快更广泛的传播。中国的历... 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而且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更快更广泛的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村镇数量多,类型丰富,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就是要综合利用测绘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3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物理和化学等技术手段获取文化遗产的现状数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记录、监测、修复、重建和再创,实现数字存档和再利用,最终实现其空间形态和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历史文化村镇 3D技术 虚拟现实 数字遗产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胡诗文 陈金华 《小城镇建设》 2016年第7期62-67,共6页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作为传统聚落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景观和历史信息。研究从宏观视角,运用GIS空间技术对528个名村名镇空间分布的地域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对比、集聚性分析发现影响名村名镇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探寻以...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作为传统聚落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景观和历史信息。研究从宏观视角,运用GIS空间技术对528个名村名镇空间分布的地域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对比、集聚性分析发现影响名村名镇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探寻以名村名镇为代表的传统村落分布规律,以期为未来评选以及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空间分析 地域分布 影响因素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下载PDF
京津冀历史文化村镇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苑焕乔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9-214,共6页
京津冀历史文化村镇均有建筑遗产、传统文化、商贸交通和革命历史等村镇类型,其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当前,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面临着高行政壁垒、统筹规划缺失和基础设施差距大等制约因素。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深入认识... 京津冀历史文化村镇均有建筑遗产、传统文化、商贸交通和革命历史等村镇类型,其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当前,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面临着高行政壁垒、统筹规划缺失和基础设施差距大等制约因素。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深入认识三地历史文化村镇遗产现状,谋划协同发展对策,对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历史文化村镇 协同 发展
下载PDF
“历史文化村镇”相关概念的解读与辨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渌璐 肖大威 《南方建筑》 2012年第2期87-89,共3页
"历史文化村镇"概念出台已很久,但学术界还在使用各种意义相近的不同术语让人眼花缭乱。基于此种现象,本文先阐述国际和国内与"历史文化村镇"相关的概念的演化历程,再将国内学术研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与"历史... "历史文化村镇"概念出台已很久,但学术界还在使用各种意义相近的不同术语让人眼花缭乱。基于此种现象,本文先阐述国际和国内与"历史文化村镇"相关的概念的演化历程,再将国内学术研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与"历史文化村镇"类似的概念一一解读,然后根据使用语境、影响范围、内容覆盖范围、范畴关系对之前提到的概念进行比较,最后建议统一一个较为通用的概念或者将"历史文化村镇"的涵盖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相关概念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瑾瑜 赵玉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8期231-232,共2页
针对村落的现代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矛盾进行分析,综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展历程,从文化生态视角探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保护 发展 文化生态策略
下载PDF
我国建筑学领域历史文化村镇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宏斌 郑海晨 赵文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7-72,共6页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分析研究方法,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NKI检索、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梳理出建筑学、建筑学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对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并进行简要评述,以期为历史文化村镇的后续研究提...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分析研究方法,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NKI检索、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梳理出建筑学、建筑学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对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并进行简要评述,以期为历史文化村镇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文献计量分析 研究热点 综述
下载PDF
福州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形态的句法图解与人文透析
9
作者 陈耸 解铭威 林箐 《住区》 2023年第1期56-64,共9页
历史文化村镇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载体。研究采用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以福州市闽安、琴江、林浦、阳歧、螺洲五个历史文化村镇为例,定量分析村镇空间的整合度、可选择度与可理解度,并进行横向对比,进而探讨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 历史文化村镇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载体。研究采用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以福州市闽安、琴江、林浦、阳歧、螺洲五个历史文化村镇为例,定量分析村镇空间的整合度、可选择度与可理解度,并进行横向对比,进而探讨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形态与传统语境下社会人文的关系以及村镇在当代的空间核心重合或分离,以期为优化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布局和建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空间形态 空间句法 社会人文 福州
下载PDF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探讨
10
作者 杨静蓉 《价值工程》 2016年第3期41-43,共3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保护格外关注。就历史文化村镇而言,想要让文化得以延续,能够保护其发展,就应该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做好保护规划,能够懂得保护规划的内涵与定位,才能够实施规划管理。然后,本文通过实证的分析,对历史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保护格外关注。就历史文化村镇而言,想要让文化得以延续,能够保护其发展,就应该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做好保护规划,能够懂得保护规划的内涵与定位,才能够实施规划管理。然后,本文通过实证的分析,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进行具体的探讨,希望能够对今后的保护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 规划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地方性保护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吉安地区为例
11
作者 刘飞 朱松 +1 位作者 程宝飞 刘瑜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2-88,共7页
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入选之后该如何继续监测保护和良性发展的问题,以吉安地区所传承的庐陵文化和地域特色作为地方性保护评价的导向,从认识评价对象、确定保护评价原则、选择评价主体、建立保护评价框架、选用评价方法和准备评价... 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入选之后该如何继续监测保护和良性发展的问题,以吉安地区所传承的庐陵文化和地域特色作为地方性保护评价的导向,从认识评价对象、确定保护评价原则、选择评价主体、建立保护评价框架、选用评价方法和准备评价标准表,到最后统计数据和应用评价结果,尝试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地方性保护评价体系。体系构建的过程遵守严谨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旨在将该体系适当运用于应对如今历史村镇入选之后保护与发展困难的现状,并为国内其他地区的监测保护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保护评价 监测 吉安
下载PDF
新疆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特征、类型及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福利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7,共4页
快速城镇化的"时空压缩"背景下,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的"存量"不断减少,探索优秀"存量样本"是开展研究的重点。选取典型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借鉴地理空间信息研究方法,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以及成因机制。... 快速城镇化的"时空压缩"背景下,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的"存量"不断减少,探索优秀"存量样本"是开展研究的重点。选取典型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借鉴地理空间信息研究方法,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以及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新疆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分布整体不均衡,空间形态与绿洲分布呈"共轭"特点,即"环天山两麓、沿山前及平原水区、顺河道";依据其资源禀赋凝练3大聚落类型,10特色小类型;提出2大主要驱动机制:"适度交换机制"、"时空门槛机制",类核心影响因子,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 空间特征、类型 资源约束 成因机制
原文传递
历史文化村镇地标系统浅析
13
作者 刘渌璐 肖大威 傅娟 《华中建筑》 2014年第6期189-192,共4页
地标作为城市意象感知的构成要素,已被运用到诸多城市研究当中,但鲜少有人以此为角度切入思考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问题。该文首先对历史文化村镇地标和地标系统赋予定义,认为要成为村镇地标需具有景观异质性、功能异质性、景观意义三种... 地标作为城市意象感知的构成要素,已被运用到诸多城市研究当中,但鲜少有人以此为角度切入思考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问题。该文首先对历史文化村镇地标和地标系统赋予定义,认为要成为村镇地标需具有景观异质性、功能异质性、景观意义三种特征之一,并对村镇地标系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根据村镇整体形态结构和地标作用,将村镇地标系统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等级,并以此为基础归纳出每个等级对应的保护原则分别为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官能感受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地标 地标系统
下载PDF
基于传统功能视角的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类型探讨 被引量:40
14
作者 周宏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关于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类型,学界还没有十分一致的认识。本文基于传统功能视角,研究了我国现有251个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所呈现的主体功能性差异,认为我国的历史文化村镇大致可以划分为农耕、工贸、行政、军事、交通、宗教、纪念等七种类... 关于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类型,学界还没有十分一致的认识。本文基于传统功能视角,研究了我国现有251个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所呈现的主体功能性差异,认为我国的历史文化村镇大致可以划分为农耕、工贸、行政、军事、交通、宗教、纪念等七种类型,并指出依此获得的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类型划分结果,对编制我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和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功能 历史文化村镇 类型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镕 闫浩文 +2 位作者 周亮 段焕娥 孙立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08-114,共7页
采用2003-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统计的528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结合统计局公布的GDP、人口以及网络收集的气候地形、旅游景点等数据信息.利用GIS和空间统计学的计算方法,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村镇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以及... 采用2003-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统计的528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结合统计局公布的GDP、人口以及网络收集的气候地形、旅游景点等数据信息.利用GIS和空间统计学的计算方法,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村镇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自2003年以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量逐渐增加,分布区域主要以晋中、皖南、四川为核心向外分散.②传统村镇的空间分布集中化程度很高,呈现显著的阶梯特征,即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梯度锐减,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多北少".其中浙江、福建、山西三省的数量最多.③影响名镇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海拔、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人口、景点、文化等人文因素以及政府和经济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旅游景点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镇(村)空间布局与传统文化区的地域联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镕 段焕娥 +1 位作者 闫浩文 孙立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历史文化名镇(村)是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地域传统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和实质内容,分析理解这种影响,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已经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 历史文化名镇(村)是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地域传统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和实质内容,分析理解这种影响,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已经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与地方语言区、生活区和历史影响区之间的地域联系,发现传统文化区地域联系强度与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格局具有高度关联,但各具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镇名村 空间布局 聚集度 地域联系
下载PDF
国家级名镇(村)的旅游价值与开发模式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荆怀芳 杨文棋 陈金华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5期471-473,共3页
阐述了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概念和意义,并对80个国家级名镇(村)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在80个历史文化名镇(村)中,有的已经创建了等级旅游区点,或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等,已将资源优势... 阐述了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概念和意义,并对80个国家级名镇(村)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在80个历史文化名镇(村)中,有的已经创建了等级旅游区点,或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等,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有的目前则少有开发成效。基于区域经济学的增长极、点轴、网络开发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历史文化名镇(村)可持续开发的模式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村) 分类 开发 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绿地景观规划方法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锦花 王蕾 温和 《黑龙江科学》 2020年第16期138-139,共2页
为推动历史文化村镇的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绿地景观规划方法,阐述了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的基本特征及规划原则,提出了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设计观念及能力的问... 为推动历史文化村镇的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绿地景观规划方法,阐述了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的基本特征及规划原则,提出了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设计观念及能力的问题,绿地景观规划工作有难度。分析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绿地景观规划工作的具体流程,应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收集和整理当地的历史文化信息,绘制景观设计图纸,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绿地景观 规划方法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Web展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超 舒惠勤 韩青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5-29,共5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重要的景观基因信息进行数字化保护有其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基础空间信息匮乏现状和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重要的景观基因信息进行数字化保护有其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基础空间信息匮乏现状和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景观基因的特点以及空间数据类型,建立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空间数据库,借助于Web GIS技术和Web前端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Web展示平台。相比于古村镇传统的保护方式,借助于Web GIS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古村古镇文化资源重新整合和挖掘,能使其成为对公众普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传承教育的平台,同时也可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的持续生存与发展提供新的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GIS WEB平台 传统聚落数字化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下载PDF
陕西省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祁剑青 《唐都学刊》 2014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历史文化村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有相当数量的村镇具备申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资格,对陕西省历史文化村镇的现状进行梳理,对其研究动态进行评述,认为应该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地方法规体系,对全省历史... 历史文化村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有相当数量的村镇具备申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资格,对陕西省历史文化村镇的现状进行梳理,对其研究动态进行评述,认为应该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地方法规体系,对全省历史文化村镇资源进行普查、备案,建立资源数据库,积极申报相应等级的历史文化村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