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一期拖出术的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余世耀 施诚仁 +4 位作者 励楚刚 王捍平 葛莉 许德棣 张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1,88,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肛门一期拖出术(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近、中期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先天性巨结肠患儿63例行TAS治疗,随访51例(81%),随访时间3月-4年结果术后1周内有肛周炎38例,小肠结肠炎5例,肛门黏膜外翻2例,吻合口狭窄2例,排... 目的观察经肛门一期拖出术(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近、中期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先天性巨结肠患儿63例行TAS治疗,随访51例(81%),随访时间3月-4年结果术后1周内有肛周炎38例,小肠结肠炎5例,肛门黏膜外翻2例,吻合口狭窄2例,排便失禁2例。术后6个月,大便次数>5次/d有45例,1-3次/d有6例,随术后时间推延,大便次数逐渐减少。结论TAS的优点虽多,但仍存在小肠结肠炎、肛周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肛门Ⅰ期拖出术 术后并发症 治疗 患儿 肛门黏膜外翻 小肠结肠炎 肛周炎
下载PDF
经肛门一期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评估 被引量:7
2
作者 施诚仁 余世耀 +3 位作者 励楚刚 王捍平 蔡威 许德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评估新型经肛门一期拖出术 (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方法先天性巨结肠47例 ,其中短段型 4例 ,普通型 40例 ,长段型 2例 ,全结肠型 1例。手术用Grob术式 2 5例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 (LS) 6例 ,TAS术 16例。回顾性... 目的评估新型经肛门一期拖出术 (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方法先天性巨结肠47例 ,其中短段型 4例 ,普通型 40例 ,长段型 2例 ,全结肠型 1例。手术用Grob术式 2 5例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 (LS) 6例 ,TAS术 16例。回顾性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合并症和平均住院费用等。 结果TAS手术时间短 (平均 90min) ,术中出血少 ( 2 5ml左右 ) ,术后 3~ 7d即可出院 ,住院费用也低于LS及Grob组。本组随访率( 31 4 7) 6 5 .9%。TAS与LS一样术后合并症少。 结论TAS术优点是不用开腹 ,创伤小 ,手术简便 ,费用少 ,术后肠粘连等合并症少 ,但对年龄大、病变段长儿童操作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Grob术式 经肛门一期拖出术 腹腔镜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孙艳玲 吴五洲 +1 位作者 许先成 王燕 《现代医学》 2010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经腹腔镜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S组)和基础+全麻组(K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术中维持...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经腹腔镜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S组)和基础+全麻组(K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术中维持、麻醉苏醒各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诱导时间S组明显短于K组(P<0.05);静脉穿刺时40例患儿均配合,S组无一例出现逃避、肢体运动,K组有1例患儿有肢体运动;K组8例患儿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现象,S组无此现象;两组患儿术中镇痛均较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恢复期S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K组。结论:吸入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术后苏醒,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技术,是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骶管阻滞 先天性巨结肠 腹腔镜
下载PDF
单纯经肛门改良Soave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 被引量:2
4
作者 傅忠 钟斌 +1 位作者 刘辉 刘传荣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1期88-89,95,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肛门改良Soave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10例患儿术前经钡灌肠和直肠黏膜活检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在直肠齿状线上0.5~1.0cm切开直肠黏膜,近端切缘黏膜置8~12根牵引线,向下牵拉同时向上分离... 目的:探讨单纯经肛门改良Soave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10例患儿术前经钡灌肠和直肠黏膜活检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在直肠齿状线上0.5~1.0cm切开直肠黏膜,近端切缘黏膜置8~12根牵引线,向下牵拉同时向上分离直肠黏膜与肌鞘约8~12cm后,可见肌鞘套叠翻出,表明已达到腹膜返折以上水平,于此处环形切断直肠肌鞘。并于后正中处纵行切开直肠肌鞘。牵拉直肠,可显示直肠和乙状结肠系膜血管,然后一一予以结扎,直达乙状结肠近端的正常肠管水平,于肛门外0.5cm处切断乙状结肠,将结肠壁全层与齿线上黏膜间断缝合。结果:切除病变肠管长度18~40cm,平均29.3cm,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38min,术中出血约5~60mL。无术后并发症。随访1~3个月所有患儿排便2~8次/d,无大便失禁或污粪。结论:单纯经肛门改良Soave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全新的手术路径,安全有效,它在实现对巨结肠根治的同时,获得了最大的美容效果,并降低了一定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肛门 改良SOAVE术
下载PDF
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继炎 徐小群 +6 位作者 邢美芬 易军 刘大林 李涛 耿其明 林刚 姜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介绍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从 2 0 0 0年 5月起行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2 5例 ,年龄最小 2 3d ,最大 6岁 ,平均 1.5岁。全部病人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于脐上Varess针穿刺 ,慢速注入CO2 形成气腹 ... 目的 介绍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从 2 0 0 0年 5月起行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2 5例 ,年龄最小 2 3d ,最大 6岁 ,平均 1.5岁。全部病人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于脐上Varess针穿刺 ,慢速注入CO2 形成气腹 ,压力在 1.3 3~ 1.86kPa ,后于同一点置入内径 5mm腹腔镜 ,分别于左右下腹置入两只内径 5mm的操作钳 ,对准备切除肠管段肠系膜血管进行处理 ,肛门部的操作为改良Soave’s法 ,于齿环线上 0 .5~ 1.0cm水平结肠与肛管全层缝合。结果 手术时间最长 2 10min ,最短 12 0min ,平均时间 165min ,术后第 3天开始进食 ,住院时间 7~ 9d ,全部病儿术后无近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安全 ,损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巨结肠 根治术
下载PDF
肥大细胞、神经纤维在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士奇 金先庆 +3 位作者 朱进 张艳 丁雄辉 孙艳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473-147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神经纤维在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D)患者不同肠段中有无数量及形态变化以及在H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HD患者肠组织标本为实验组。选择10例尸检患儿(死...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神经纤维在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D)患者不同肠段中有无数量及形态变化以及在H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HD患者肠组织标本为实验组。选择10例尸检患儿(死于非消化道疾病)直肠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甲苯胺蓝化学染色法、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复合染色法处理,显微镜观察肥大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镜下肥大细胞主要集中在肠段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与神经纤维毗邻,HD患者痉挛段肥大细胞较对照组及扩张段明显增多(P<0.05),脱颗粒明显,黏膜下层S-100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增强(P<0.05),肥大细胞密度与神经纤维的密度及面积具有相关性(r=0.573,P<0.01;r=0.514,P<0.01)。结论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关系密切,两者的变化及相互作用在H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肥大细胞 神经纤维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合伴肠神经分布异常 (附4例报告)
7
作者 施诚仁 陈其民 +3 位作者 吴燕 王玲华 张忠德 丁毅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对先天性巨结肠合伴肠神经分布异常的现象行回顾性组织学观察。方法:1991年1月至1997年12月111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切除肠段标本,其远端病理证实为无神经节细胞症,拟对拖出段即切除肠管近端亦作常规H.E染色病理学回顾性观察;且配... 目的:对先天性巨结肠合伴肠神经分布异常的现象行回顾性组织学观察。方法:1991年1月至1997年12月111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切除肠段标本,其远端病理证实为无神经节细胞症,拟对拖出段即切除肠管近端亦作常规H.E染色病理学回顾性观察;且配合嗜银染色法及特异性神经元烯醇酶(NSE)染色法。结果:111例先天性巨结肠中有4例合伴肠神经分布异常,其中3例合伴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IND),1例为神经节细胞减少症。伴发IND的例3,术后有便秘,且再作活检为同原IND病理表现相似。结论:本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合伴肠神经分布异常占3.6%,治疗应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外,对合伴的肠神经分布异常肠段尽可能作切除,按本组4例结合型暂不能作出无神经节细胞病变长度与合伴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之间有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巨结肠 肠神经分布异常
下载PDF
小儿巨结肠同源病中的结肠解剖畸形与肠神经系统病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晓毅 余东海 +2 位作者 李智 朱天琦 王文静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巨结肠同源病(Allied disorders of Hischsprung's disease,AHD)患儿中出现结肠冗长和屈曲等解剖畸形的诊断治疗和肠神经元病变的相关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25例AHD伴结肠解剖畸形患... 目的探讨巨结肠同源病(Allied disorders of Hischsprung's disease,AHD)患儿中出现结肠冗长和屈曲等解剖畸形的诊断治疗和肠神经元病变的相关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25例AHD伴结肠解剖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8.65±4.10)岁。25例患儿均有顽固性便秘,且症状随年龄增加以及社会活动增加逐渐加重,需长期药物助排便,病程超过3年,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儿术前均通过肠系造影检查和72 h结肠传输试验而确诊。手术方式为结肠次全切除术2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结果术前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检查阳性3例,阴性22例;所有患儿均存在肛门直肠抑制反射。92%(23/25)的患儿结肠传输试验72 h的标记物排出率为0。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14例,节细胞减少症11例。术后随访时间>1年,23例患儿便秘症状消失,行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中2例复发后再手术治愈。结论结肠解剖畸形是严重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肠传输时间延迟与便秘程度呈正相关。畸形肠道的肠神经元病变在结肠壁广泛分布,病变范围与结肠传输试验所提示的动力受损肠管范围高度相符,提示手术切除范围和病理学检查的重点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畸形 结肠传输 巨结肠同源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