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脑复元汤对阿尔兹海默病大鼠海马区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盛望 王瑾茜 +1 位作者 李旭华 胡国恒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835-2838,共4页
目的:观察肾脑复元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3μL蒸馏水),模型组(侧脑室注射3μLβ-淀粉样蛋白(Aβ) 25-35+蒸馏水灌胃)、肾脑复元汤组(侧脑... 目的:观察肾脑复元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3μL蒸馏水),模型组(侧脑室注射3μLβ-淀粉样蛋白(Aβ) 25-35+蒸馏水灌胃)、肾脑复元汤组(侧脑室注射3μLβ-淀粉样蛋白25-35+肾脑复元汤灌胃)及对照组(侧脑室注射3μLβ-淀粉样蛋白25-35+盐酸多奈哌齐灌胃),各组均各灌胃1次,分别于7,14,21 d 3个时相处死。观察HE染色、tunnel染色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坏死程度较轻,且中药组(第14天)细胞凋亡程度较模型组减轻(P <0. 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第7天) b FGF,BDNF表达上升(P <0. 05)。结论:肾脑复元汤对AD病大鼠海马区神经具有修复的作用,且发挥作用主要在后期。其机制与促进海马区BDNF及b F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肾虚血瘀证 神经保护 肾脑复元汤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区 神经元
下载PDF
辽宁沿海日本海马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变异及其在海龙科鱼类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玉龙 王彬 +5 位作者 王爱勇 于旭光 李轶平 韩振华 付杰 董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73-1082,共10页
为研究日本海马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状况,实验采用PCR扩增法获得日本海马线粒体DNA的控制区序列片段,同时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14种海龙科鱼类控制区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日本海马控制区... 为研究日本海马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状况,实验采用PCR扩增法获得日本海马线粒体DNA的控制区序列片段,同时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14种海龙科鱼类控制区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日本海马控制区序列片段长度为557~558 bp,其A、T、G、C 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3%,29.7%,14.1%,21.9%。在控制区序列片段中,共检测到16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定义了16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度和单倍型多态度都较低(π=0.0032±0.0021,h=0.70±0.02)。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海马控制区同源序列,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拓扑结构与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拓扑结构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一致,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与形态分类学的观点一致。研究表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在海龙科不同阶元间变异较大,适合于海龙科鱼类种间、群体水平的研究以及作为系统进化分析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马 海龙科 线粒体DNA 控制区序列 序列变异 系统分析
下载PDF
肉苁蓉总苷对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新源 王晓雯 +2 位作者 王雪飞 蒋晓燕 帕尔哈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 探讨肉苁蓉总苷(GCs)对D 半乳糖(D gal)脑老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 30d和 50d,每期NIH小鼠各为 120只,随机分为 6组:正常对照组 (NC)、模型组 (D gal)、VitaminE组、GCs组:分小、中、大剂量组[ (mg.kg-1.d-1 )31. 2... 目的 探讨肉苁蓉总苷(GCs)对D 半乳糖(D gal)脑老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 30d和 50d,每期NIH小鼠各为 120只,随机分为 6组:正常对照组 (NC)、模型组 (D gal)、VitaminE组、GCs组:分小、中、大剂量组[ (mg.kg-1.d-1 )31. 25、62. 5、125],每组 20只。除NC组外,在各组小鼠皮下注射D gal(50mg.kg-1.d-1 );NC组皮下注射NS, D gal组和NC组给予等容积饮水灌胃,VitaminE组和GCs组灌胃给药,每日 1次,均连续皮下注射和灌胃 30d和 50d。分别测定 5min错误次数、潜伏期、脑组织SOD的活性、MDA、LF含量,并观察 50d后海马CA1区组织结构形态的变化。结果 (1)5min内的错误次数: 30d和 50d的D gal组分别为(8. 25±4. 03)次和(9. 63±6. 18)次,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均 <0. 01)。(2)潜伏期: 30d和 50d的D gal组分别为 (25. 21±13. 86)s和(31. 75±17. 77)s,低于NC组、GCs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P<0. 05,P<0. 01)。(3)SOD活性: 30d和 50dD gal组脑组织的SOD活性较其它各组低(P<0. 05,P<0. 01)。(4)MDA含量: 30d和 50dD gal组脑组织的MDA含量均较其它各组高 (P<0. 05,P<0. 01)。(5)LF含量: 30d和 50dD gal组脑组织的LF含量均较NC组高, 30d的脑组织GCs小剂量组、VitaminE组及 50dGCs各组及VitaminE组均较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 脑组织 脑老化 模型小鼠 保护作用 肉苁蓉总苷 D-半乳糖 CAI 错误 结论
下载PDF
方氏头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 1区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田文静 黄琳娜 +2 位作者 王瑞辉 安军明 张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 1区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方氏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方氏头针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 1区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方氏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方氏头针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方氏头针组针刺头部"倒脏上焦"(双侧)、"记忆"(双侧)、"思维"穴,每日1次。10d后,应用Morris智能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 1区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与抑凋亡因子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共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目,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抑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及2min内首次跨越原象限平台的时间比较,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方氏头针组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2min内跨越原象限平台次数比较,模型组明显少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方氏头针组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 1区GFAP/Bcl-2共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方氏头针组GFAP/Bcl-2共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高,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方氏头针可显著上调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 1区星形胶质细胞抑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从而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干预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能力 海马 CA 1区 星形胶质细胞 BCL-2蛋白 GFAP/Bcl-2双标
原文传递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ing after brain injury 被引量:18
5
作者 Su Liu Guangyu Shen +3 位作者 Shukun Deng Xiubin Wang Qinfeng Wu Aisong Gu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5期3334-3343,共10页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nd recognized i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injury;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nd changes of metabolites in the ...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nd recognized i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injury;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nd changes of metabolites in the brain remains unclea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hy- perbaric oxygen therapy on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rats, we establish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odels using Feeney's free falling method. We treated rat models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t 0.2 MPa for 60 minutes per day. The Morris water maze test for spatial navigation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escape latency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and cognitive function decreased in rats with brain injury. After treatment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1 and 2 weeks, the rats'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were improved. 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acetylaspartate/creatine ratio in the hippocampal CA3 region was sig- nificantly increased at 1 week, and the N-acetylaspartate/choline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2 weeks after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Nissl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nerve cells and Nissl bodies in the hippocampal CA3 reg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positive cells were decreased after a 2-week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treatment.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significantly im- 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ra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is me- diated by metabolic changes and nerve cell restoration in the hippocampal CA3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hyperbaric oxyge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STROCYTES IMMUNOHISTOCHEMISTRY CHOLINE CREATINE N-ACETYLASPARTATE CA3 region Morris water maze hippocampus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肉苁蓉总苷对清醒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致海马CA_1区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晓雯 孟新珍 +2 位作者 蒋晓燕 刘风霞 帕尔哈提.克里木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3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肉苁蓉总苷(GCs)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清醒小鼠海马CA1区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小鼠右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GCs对脑缺血3小时再灌注24及48小时两个时点脑梗死范围百分比、脑缺血3小时再灌注2... 目的探讨肉苁蓉总苷(GCs)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清醒小鼠海马CA1区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小鼠右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GCs对脑缺血3小时再灌注24及48小时两个时点脑梗死范围百分比、脑缺血3小时再灌注24小时海马CA1区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脑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范围百分比明显增加;海马CA1区脑细胞密度降低,细胞皱缩明显,胞浆染色较深,核染色质凝聚,凋亡神经细胞明显增多;与缺血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损伤加重.GCs可促进上述各项指标的恢复,显著降低脑梗死范围百分比,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脑细胞凋亡.结论GCs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抗脑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小鼠 脑缺血 缺血再灌注 海马CA1区 脑组织损伤 活性氧自由基
原文传递
尿毒症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路华 宋赤 +2 位作者 李洪哲 许维亮 陈济德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观察尿毒症脑病(UE)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痫性抽搐(ET)与颅脑影像学异常结果的关系。方法:①对41例尿毒症脑病患者进行颅脑CT或磁共振(MR)扫描并与同期41例其他原因做颅脑CT的患者作比较。②对CRF模型大... 目的:观察尿毒症脑病(UE)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痫性抽搐(ET)与颅脑影像学异常结果的关系。方法:①对41例尿毒症脑病患者进行颅脑CT或磁共振(MR)扫描并与同期41例其他原因做颅脑CT的患者作比较。②对CRF模型大鼠进行脑组织病理检查。结果:①尿毒症脑病患者均有多种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②异常脑部影像学表现为:41例中35例次显示脑萎缩,17例次有低密度病灶,10例次为髓质病变;对照组分别是9例次、1例次和1例次,2组有显著性差异。③CRF大鼠脑组织光镜检查发现,大脑皮质中可见散在的神经细胞坏死灶,小血管管壁增厚,血管减少,颞叶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变性、坏死明显。结论:所有尿毒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动物实验提供的病理学结果及影像学检查显示的脑萎缩和低密度病灶是产生上述高级精神活动异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脑病 痫性抽搐 海马CA1区 脑萎缩
下载PDF
肉苁蓉总苷对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小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新源 王晓雯 +1 位作者 王雪飞 蒋晓燕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1期966-967,共2页
目的观察肉苁蓉总苷(GCs)对D-半乳糖(D-gal)脑化模型小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NIH小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D-gal)、VitaminE组、GCs组分小、中、大剂量组[(mg.kg-1.d-1)31.25,62.5,125],每组20只。除NC组外,... 目的观察肉苁蓉总苷(GCs)对D-半乳糖(D-gal)脑化模型小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NIH小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D-gal)、VitaminE组、GCs组分小、中、大剂量组[(mg.kg-1.d-1)31.25,62.5,125],每组20只。除NC组外,在各组小鼠皮下注射D-gal(50mg.kg-1.d-1);NC组皮下注射NS,D-gal组和NC组给予等容积饮水灌胃,VitaminE组和GCs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均连续皮下注射和灌胃50d,取小鼠海马CA1区进行电镜观察。结果GCs小、中剂量组及VitaminE组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核形不规则,细胞器明显减少,染色质有不同程度的凝集;GCs大剂量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核圆,细胞器增多,染色质分布均匀,与NC组的形态结构较接近。结论GCs对D-gal脑老化模型小鼠海马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推测GCs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机制起到延缓衰老和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D-半乳糖 动物模型 小鼠 海马 超微结构 老年性痴呆 中药提取物
下载PDF
兔脑血管痉挛后海马CA1区c-FOS表达及尼莫地平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白万胜 高国栋 +4 位作者 赵振伟 高蓓 秦怀洲 宗建海 陈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171-2174,共4页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痉挛 (cerebralvasospasm ,CVS)后兔海马CA1区神经元c FOS蛋白表达和尼莫地平 (ND)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兔CVS模型 ,2 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 (Sham)组 4只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痉挛 (cerebralvasospasm ,CVS)后兔海马CA1区神经元c FOS蛋白表达和尼莫地平 (ND)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兔CVS模型 ,2 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 (Sham)组 4只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组和ND治疗组各 1 2只 .数字减法血管造影术 (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 ,DSA)测量CVS前后兔基底动脉 (BA)直径 ,于二次注射后 2h ,2 4h ,3d ,7d各时相点处死 ,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的病理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 FOS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Sham组相比 ,2h ,2 4h ,3d ,7d时SAH组和ND组BA直径明显减小 (P <0 .0 5 ) ;3d ,7d时海马CA1区内正常神经元计数明显减少 (P <0 .0 5 ) ;2h ,2 4h ,3d时c FOS表达明显增多 (P <0 .0 5 ) ;与SAH组相同时点比较 ,ND组海马CA1区内正常神经元计数明显增多 (P <0 .0 5 ) ,c FOS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结论 :c fos基因参与脑血管痉挛所致迟发性脑缺血 ,ND对其缺血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并能够减少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海马CA1区 尼莫地平 c-FOS
下载PDF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预防照射中海马保护技术的应用
10
作者 占天佑 邓垒 +12 位作者 王文卿 张涛 毕楠 王健仰 王鑫 刘文扬 翟医蕊 肖泽芬 吕纪马 冯勤付 陈东福 李晔雄 周宗玫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11,共7页
目的分析海马保护技术下的脑预防照射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安全性,探索缩小海马外扩范围(2 mm,三维)条件下相应的剂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0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脑预防照射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 目的分析海马保护技术下的脑预防照射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安全性,探索缩小海马外扩范围(2 mm,三维)条件下相应的剂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0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脑预防照射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均使用缩小海马外扩范围(2 mm,三维)的海马保护技术。对脑预防照射计划相关剂量参数、不良反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神经认知功能变化,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评分使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H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颅内无进展生存。竞争风险法计算累积颅内复发率、累积颅外远处转移率和累积局部区域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1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达50个月(95%CI为45.61~54.38)。中位海马体积为4.85 ml(范围为2.65~8.34 ml),106例(94.6%)患者的海马平均剂量≤9 Gy,92例(82.1%)患者的海马平均剂量≤8 Gy;中位海马回避区体积为15.00 ml(范围为8.61~28.06 ml),109例(97.3%)患者的海马回避区平均剂量≤12 Gy,101例(90.2%)患者的海马回避区平均剂量≤10 Gy。2年累积颅内复发、累积颅外远处转移和累积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16.9%、23.2%、28.5%,5年累积颅内复发、累积颅外远处转移和累积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23.2%、26.9%、33.3%。2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PFS率、OS率分别为66.1%(95%CI为57.9%~75.4%)、53.6%(95%CI为45.1%~63.7%)、80.4%(95%CI为73.3%~88.1%)。最常见的Ⅰ-Ⅱ度不良反应为恶心(33.9%)和头晕(31.3%),1例(0.9%)患者出现Ⅲ度恶心及头晕。部分患者进行了MMSE评分(57例)及HVLT-R评分(56例),无显著下降。结论全脑预防放疗中运用海马保护技术,海马回避区由海马区三维外扩2 mm可达到既往(5 mm)的剂量限制要求。缩小海马外扩条件下的脑预防放疗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轻,在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局限期 放化疗法 脑预防照射 海马保护 海马回避区
原文传递
Myricetin protects hippocampal CA3 pyramidal neurons and improves learning and memory impairments in ra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被引量:6
11
作者 Matin Ramezani Niloufar Darbandi +1 位作者 Fariba Khodagholi Azam Hashem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976-1980,共5页
There is currently no treatment for effectively slowing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so early prevention is very important.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lavonoids can improve memory impairment. The pr... There is currently no treatment for effectively slowing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so early prevention is very important.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lavonoids can improve memory impairment.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myricetin, a member of the flavonoids, on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streptozotocin induced neuronal loss and memory impairment in rat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Myricetin at 5 or 10 mg/kg was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into rats over 21 days. Control rats were treated with 10 m L/kg saline. Behavioral test(the shuttle box test) was performed on day 22 to examine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 Immediately after that,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in hippocampal CA3 pyramidal neurons. Myricetin grea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hippocampal CA3 pyramidal neurons and improved learning and memory impairments in ra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yricetin is beneficial for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myricetin Alzheimer's disease streptozotocin hippocampus pyramidal neurons CA3 region behavioral tes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基于改进水平集和区域生长的轮廓提取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付英杰 张剑 +4 位作者 邹翎 王凯 李柏林 吕曦 宋思思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770-2772,共3页
以人体大脑海马切片序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目标灰度差异的水平集方法,该方法克服了水平集方法用于提取海马轮廓时边界易停留在背景梯度局部极值处的问题。同时为了避免传统区域生长人工定义阈值的盲目性,将水平集分割后的图像的标... 以人体大脑海马切片序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目标灰度差异的水平集方法,该方法克服了水平集方法用于提取海马轮廓时边界易停留在背景梯度局部极值处的问题。同时为了避免传统区域生长人工定义阈值的盲目性,将水平集分割后的图像的标准差作为阈值进行自适应区域生长,获得了海马的轮廓。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滤除非目标区域对海马目标的干扰,获得了较好的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水平集方法 自适应区域生长 阈值 轮廓提取
下载PDF
老龄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对海马区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东 王景周 +2 位作者 姚国恩 周中和 张莉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549-1551,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与丢失在血管性痴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 ( 4 vesselolclusion ,4VO)改良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ca... 目的 初步探讨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与丢失在血管性痴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 ( 4 vesselolclusion ,4VO)改良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caspase 3蛋白的表达 ,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甲苯胺蓝染色计数CA1区残余大锥体细胞。结果  4VO 3d组大鼠CA1区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及TUNEL阳性细胞最多 ,随后逐渐减少 ,2周组与对照 (CO)组相比仍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而 4周组基本达稳定状态 ,与CO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4VO各组大鼠CA1区大锥体细胞丧失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大鼠CA1区大锥体细胞丧失率与AAR比率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r =-0 979,P <0 0 1)。结论 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可导致大锥体细胞严重丢失 ,CA1区大锥体细胞的丢失是血管性痴呆形成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CA1区 凋亡 CASPASE-3蛋白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调心方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脑组织突触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健 王晓雯 +2 位作者 邓海燕 徐颖 陆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4期95-98,105,共5页
目的探讨调心方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突触和神经元结构、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将54只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调心方组(1.485 g·kg^(-1)·d^(-1))和盐酸多奈哌齐组(0.083 mg&#... 目的探讨调心方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突触和神经元结构、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将54只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调心方组(1.485 g·kg^(-1)·d^(-1))和盐酸多奈哌齐组(0.083 mg·kg^(-1)·d^(-1)),以同月龄同性别下18只C57BL/6J野生小鼠作为正常组,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灌胃12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突触和神经元结构、突触数量和神经元。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在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明显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固缩,核膜皱缩增厚,核周出现空晕,部分临近胞膜处染色较深,异染色质,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泡状,神经毡内突触数量明显减少(P<0.01),突触结构出现大片的轴浆空泡化。(2)与模型组比较,调心方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1),在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明显增加(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圆形,核膜清晰完整,核仁明显,染色质细腻,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线粒体部分略微肿胀,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都较正常,突触结构较清晰,突触数量明显增加(P<0.01),细胞器病变有所减轻。结论调心方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水平,改善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退变和突触数量的减少,对认知和突触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心方 MORRIS水迷宫 海马CA1区 突触 神经元 电镜
下载PDF
电击回避训练前后快回避反应大鼠海马CA3区神经振荡的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炜炜 王丹丹 +7 位作者 王丹 管妍 唐盈盈 叶政 李晶 李敏 朱再满 潘群皖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7-496,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与动物空间辨别学习能力相关的神经振荡电活动及其改变。运用Y型迷宫电击回避训练方法,筛选出与空间认知能力相关的快回避反应组和普通回避反应组大鼠,无线遥测两组动物在电击回避实验前、后海马CA3区实时局部场电位(loca... 本研究旨在探讨与动物空间辨别学习能力相关的神经振荡电活动及其改变。运用Y型迷宫电击回避训练方法,筛选出与空间认知能力相关的快回避反应组和普通回避反应组大鼠,无线遥测两组动物在电击回避实验前、后海马CA3区实时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分析与空间辨别和学习能力相关的神经振荡成分变化。结果显示,与普通回避反应组大鼠比较,电击回避训练前快回避反应组大鼠左侧海马CA3区LFP成分无显著差异,但电击回避训练后,右侧海马CA3区0~10 Hz和30~40 Hz电节律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或P<0.05);快速傅里叶变换显示,0~10 Hz频段百分比增加主要发生在θ波(3~7 Hz)频段,而30~40 Hz频段改变相当于γ1频段。进一步将两组大鼠训练前后的右侧CA3区神经振荡进行自身比较,结果显示训练后快回避反应组大鼠仅出现β波、β2(20~30 Hz)和γ1节律百分比增加,θ波节律百分比在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而普通回避反应组大鼠训练前后比较显示,训练后右侧CA3区θ波节律百分比和大幅波(强度:+2.5^-2.5 db)显著减少(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快回避反应组大鼠电击回避训练后,右侧海马CA3区β2和γ1节律百分比增加,θ波节律百分比保持较高水平,这些改变可能与其较强的空间认知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回避训练 海马CA3区 局部场电位 神经振荡
原文传递
电针百会和大椎穴对癫痫大鼠海马CA3和DG区ephrinA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东升 杨晓燕 +2 位作者 马临庆 龙莉莉 肖波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和大椎穴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CA3和DG区ephrin A5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和电针+癫痫组,每组各10只。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电针百...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和大椎穴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CA3和DG区ephrin A5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和电针+癫痫组,每组各10只。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电针百会和大椎穴治疗8周后,分别取3组大鼠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和DG区ephrin A5 m RNA水平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和DG区ephrin A5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q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大鼠海马组织中ephrin A5 m RNA表达下调(P <0.05)。通过8周电针百会和大椎穴连续治疗后,ephrin A5 m RNA水平上调(P <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ephrin A5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m RNA水平相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CA3区,癫痫组ephrin A5蛋白水平下调;电针后ephrin A5蛋白水平上调。而在DG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和电针+癫痫组,ephrin A5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电针百会和大椎穴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很可能与ephrin A5在海马CA3区中的调控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电针 ephrinA5 海马 CA3区 DG区 大鼠
下载PDF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不同亚区铜转运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丽媛 赵鑫蕊 +4 位作者 孟琦 邱雯贤 蒲博轩 李爽 张艳淑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不同亚区(CA1、CA3和DG区)铜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为铅神经毒性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只SPF级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双蒸水)、低铅暴露组(0. 3 g/L乙酸铅)和高铅暴露组(0. 6 g/L乙酸铅),每... 目的探讨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不同亚区(CA1、CA3和DG区)铜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为铅神经毒性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只SPF级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双蒸水)、低铅暴露组(0. 3 g/L乙酸铅)和高铅暴露组(0. 6 g/L乙酸铅),每组15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染毒,每周5 d,连续20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大鼠海马不同亚区铅和铜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PCR检测大鼠海马铜转运蛋白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和高铅暴露组大鼠的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随着染毒剂量增加,大鼠海马不同亚区神经元排列紊乱,大量细胞死亡,细胞核固缩、破裂,其中CA1区损伤程度最小。低和高铅暴露组大鼠海马CA1、CA3和DG区中铅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铅暴露组CA3区高于低铅暴露组(P<0. 01);CA3和DG区中铜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 08和1. 10倍、1. 12和1. 09倍(P<0. 01);CA1区铜转入蛋白CTR1、DMT1和铜转出蛋白ATP7A mRNA表达比对照组增加(P<0. 05或P<0. 01),CA3区内CTR1和DMT1 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 95和2. 84倍、2. 74和1. 20倍,ATP7A mRNA表达是对照组的0. 89和0. 51倍(P<0. 01),且与低铅暴露组相比,高铅暴露组CTR1 mRNA表达增加,ATP7A mRNA表达降低(P<0. 01);DG区CTR1和DMT1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0. 71和2. 17倍、4. 23和4. 32倍,ATP7A mRNA表达增加了3. 78和2. 01倍(P<0. 05或P<0. 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铅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不同亚区损伤,这可能与海马CA1、CA3和DG区铜含量增加及铜转运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海马亚区 铜转运蛋白
原文传递
谷氨酸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海马CA3区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铁 胡还忠 +6 位作者 徐旭林 余上斌 欧阳昌汉 曲玲 吕青 郭莲军 胡还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 探讨谷氨酸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正常和脑缺血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体记录正常大鼠海马CA3区诱发的群峰电位 (populationspike,PS) ;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造成急性不完全性全脑缺血 ,观察PS幅度的变化 ... 目的 探讨谷氨酸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正常和脑缺血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体记录正常大鼠海马CA3区诱发的群峰电位 (populationspike,PS) ;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造成急性不完全性全脑缺血 ,观察PS幅度的变化 ;采用局部微量给药 ,观察药物对PS幅度的影响。结果 ①Glu 5、1 0、2 0nmol注入后 ,PS的幅度均升高 ;当给予Glu 5 0nmol时PS的幅度则显著降低。②急性不完全性全脑缺血 (结扎双侧颈总动脉 )后 ,PS的幅度亦显著降低。③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 80 1 5 0nmol能降低正常大鼠的PS幅度 ,能部分改善脑缺血引起的PS幅度降低 ,并能减弱 1 0nmolGlu升高PS幅度的作用和 5 0nmolGlu降低PS幅度的作用。结论 谷氨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增强大鼠海马CA3区的突触传递功能 ,其受体拮抗剂MK 80 1对高浓度谷氨酸和急性脑缺血所致CA3区突触传递功能减弱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群峰电位 海马CA3区 谷氨酸 MK-801
下载PDF
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DND及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杰 吴穹 +2 位作者 刘辉琦 刘瑞欣 庞明泉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85-89,114,共6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Hypobaric Hypoxia Preconditionin,HH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GCIR)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Delayed Neuron Death,DND)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Hypobaric Hypoxia Preconditionin,HH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GCIR)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Delayed Neuron Death,DND)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低压低氧对照组(HHP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GCIR组)、低压低氧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HHP+GCIR组)。采用吴穹改良的复制间歇性低压低氧环境模型,选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GCIR模型。硫堇染色下观察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组织学分级(Histological grade,HG)和神经元密度(neuronal density,ND),反映锥体细胞DND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细胞HSP70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将四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Wistar大鼠HHP+GCIR组海马CA1区较GCIR组HG分级降低、ND明显增加(P<0.05),HSP70阳性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推测间歇性HHP是通过上调神经细胞HSP70的表达,减少神经元DND,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全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CA1区 神经元迟发性死亡 HSP70
下载PDF
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海马CA3区PPARs和P-TEFb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吉银 周世文 +2 位作者 汤建林 应懿 徐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海马CA3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该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α/δ/γ和正性转录延伸因子b(P-TEFb)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35mg/kg链脲菌素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后16...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海马CA3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该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α/δ/γ和正性转录延伸因子b(P-TEFb)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35mg/kg链脲菌素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后16周每天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小檗碱75、150、300mg/kg、非诺贝特100mg/kg和罗格列酮4mg/kg,处死大鼠后用HE染色检查海马CA3区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PARα、δ、γ和Cdk9、cyclin T1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海马CA3区的锥体细胞形状和排列变得不规则、数量减少,中高剂量小檗碱和罗格列酮能恢复受损伤的锥体细胞接近正常大鼠的水平。在海马CA3区几乎检测不到PPARγ蛋白的表达,中高剂量小檗碱和非诺贝特明显增加糖尿病大鼠中减少了的PPARα和PPARδ表达(P<0.01);中高剂量小檗碱和罗格列酮能明显使降低了的Cdk9和cyclinT1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结论:小檗碱调控海马CA3区PPARα/δ和正性转录延伸因子b(Cdk9和cyclin T1)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海马锥体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海马 CA3区 糖尿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正相转录延伸因子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