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赖美燕 李建赤 +3 位作者 黎凌云 徐自强 陈英娥 谭加群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总结可行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06月67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35例,给予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总结可行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06月67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35例,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结果较对照组的好,评分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适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的功能,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术 老年人 活动范围 关节 护理
原文传递
全髋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雷 刘庆宽 +3 位作者 张元民 王秀美 孔颖 段国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013-4017,共5页
背景: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对关节置换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需慎重考虑的方面。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近... 背景: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对关节置换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需慎重考虑的方面。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75例,全髋置换组38例,平均年龄(68.4±5.3)岁;半髋置换组37例,平均年龄(72.5±6.2)岁,对两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和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分级,置换中出血量及置换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均获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及髋关节行走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髋置换组平均置换时间长于半髋置换组,置换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半髋置换组(P<0.05)。提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半髋置换,操作时间短,置换中出血少,且置换后疗效与全髋置换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关节置换 Harris评 骨质疏松 活动范围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髋臼内陷的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颂军 刘伟 李晓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144-4151,共8页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髋臼内陷,髋臼运动中心重建和髋关节功能重建是人工全髋置换的两大技术难点。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髋臼内陷时行的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纳入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髋关节造成髋臼内陷的患者16例(22髋...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髋臼内陷,髋臼运动中心重建和髋关节功能重建是人工全髋置换的两大技术难点。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髋臼内陷时行的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纳入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髋关节造成髋臼内陷的患者16例(22髋)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男5例8髋,女11例14髋。所有患者置换过程中均行不同程度植骨,置换后随访28-94个月,平均50个月,行髋关节X射线进行影像学评估,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与结论: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获得影像学上假体良好稳定,假体周围无明显透亮线,移植骨稳定,Harris评分由置换前42.4±8.6,上升为87.5±5.6,关节活动度中屈曲由置换前(45.2±5.5)°,提高为(95.6±5.8)°,外展由(15.2±8.5)°,提高至(32.6±6.6)°。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髋臼内陷,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时,根据骨缺损情况结合自体骨移植,能有效恢复髋关节中心,重建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临床实践 类风湿性关节炎 髋关节置换 髋臼内陷 自体骨移植 髋关节假体 生物型假体 影像学评估 关节活动度 Harris评分 生物学固定 稳定性 Sotello—Garza分级 Charnley分级
下载PDF
基于运动捕捉技术分析髋关节各自由度的运动能力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海峰 赵灿 +2 位作者 刘美晓 宋翠荣 庞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15-1819,共5页
背景:髋关节结构复杂,在支持体质量、日常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尚无客观评估其运动能力的方法。目的:分析髋关节在围绕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运动过程的时空参数,总结运动参数变化规律。方法:选择30名受试者,通过三维动作捕捉系统,捕... 背景:髋关节结构复杂,在支持体质量、日常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尚无客观评估其运动能力的方法。目的:分析髋关节在围绕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运动过程的时空参数,总结运动参数变化规律。方法:选择30名受试者,通过三维动作捕捉系统,捕捉受试者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及复位的运动轨迹,计算分析不同自由度运动中的最大幅度与角度变化。结果与结论:(1)通过建立髋关节运动模型,获得髋关节在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的活动范围,计算出各平面的运动极值;(2)导出不同平面运动中角度-时间的变化曲线,总结出髋关节运动的变化规律:髋关节在矢状面上的屈伸范围远大于冠状面的内收外展及水平面上的旋内、旋外活动;髋关节在前屈、后伸、外展、旋外运动的主动阶段角加速度较大,复位运动中加速度较小;(3)提示基于运动捕捉技术建立运动学模型,分析运动学数据,可为髋关节功能的准确评估、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体育训练、生物力学分析等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运动捕捉 运动模型 自由度 运动能力
下载PDF
应用等速测力方法对正常青壮年髋关节运动功能的初步评价──Ⅰ.功能动作力量正常值及有关比值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军 黄美光 徐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应用Kin-Com等速装置,对60名正常青壮年髋关节各功能动作进行测定。在60°/s角速度下进行了髋关节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向心收缩、离心收缩交互的最大努力收缩,初步建立90%可信限下限的正常值。... 应用Kin-Com等速装置,对60名正常青壮年髋关节各功能动作进行测定。在60°/s角速度下进行了髋关节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向心收缩、离心收缩交互的最大努力收缩,初步建立90%可信限下限的正常值。结果表明:峰值/均值在1.1~1.9之间,大小与相应肌群的活动水平,肌纤维类型、排列、走向、运动单位的募集有关。向心收缩的峰值/均值因收缩交互形式和收据前负荷而显著大于离心收缩的峰值/均值。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因收缩机制不同均<100%,肢体间及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其大小改变可能对评估关节稳定性、预测运动损伤有意义。拮抗肌比值因测试仪器、体位、固定状态、收缩交互形式等原因而偏高,其性别间的差异可能由运动水平、身体素质造成。拮抗肌比值失衡可预示弱侧损伤。男性屈曲的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及伸展的离心收缩、左右侧同名肌群力矩缺失百分比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测试 髋关节 正常值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林强 沈振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1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1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使用经后外侧入路,对照组使用直接前方入路,观察2组患者术后近期预后及髋部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0%,低于对照组的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髋关节功能、疼痛、畸形、活动范围、总分等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髋关节活动总范围、屈曲活动、背伸活动、外展活动、内收活动等髋关节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直接前入路,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应用虽然会增加手术切口长度,但是并不影响手术进程,也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不会影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髋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外侧入路 直接前入路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活动度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李春跃 郭邵逸 +4 位作者 崔永虹 满斯亮 张浩天 刘伟 张亮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409,共6页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髋关节终末期受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髋关节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THA的AS合并髋关节终末期受累患者462例(658髋)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患者对...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髋关节终末期受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髋关节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THA的AS合并髋关节终末期受累患者462例(658髋)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患者对髋关节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分为满意组(492髋)和不满意组(166髋),收集并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人口学数据、疾病相关数据、髋关节及手术相关参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髋关节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时间为17~208个月,平均(108.3±50.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对髋关节满意度的评价结果显示,48.0%(316髋)为非常满意、26.7%(176髋)为比较满意、19.1%(126髋)为较不满意、6.1%(40髋)为非常不满意,患者髋关节总满意度为74.8%。髋关节评价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包括关节活动度受限、跛行、双下肢不等长、疼痛及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吸烟史[风险比(OR)=0.634,P=0.047]、风湿性疾病合并症指数(OR=1.610,P<0.001)、使用大直径球头(OR=0.550,P=0.007)和使用陶瓷对陶瓷关节面(OR=0.584,P=0.008)是导致髋关节评价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合并髋关节终末期受累患者接受THA术后的髋关节满意度较高。其中,关节活动受限是导致髋关节评价不满意的首要原因。围手术期管理需要密切关注与髋关节满意度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吸烟史、内科合并症及假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满意度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叶文明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4期126-129,共4页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井冈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股...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井冈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LPFP)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下床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活动度、髋关节外展活动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髋关节屈曲活动度、髋关节外展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髋关节屈曲活动度、髋关节外展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具有确切应用价值,其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与平衡能力,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治疗 髋部骨折 老年患者 关节活动度 平衡能力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疼痛、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9
作者 李保奇 常炳闯 王明亚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和髋关节活动性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诊治...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和髋关节活动性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Harris髓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长、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Harris髓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2,P<0.05)。术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PFNA的内部固定手术展现出卓越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手术所需的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疼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手术时间 出血量 术后疼痛 髋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满足日常生活活动范围的髋臼假体角度安全范围及杯颈前倾角组合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永奖 蔡春元 +5 位作者 张力成 杨国敬 周德彪 彭茂秀 陈文良 赵章伟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1期930-934,共5页
目的:研究满足日常生活活动范围条件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杯角度安全范围及杯颈前倾角优化组合。方法:建立人工全髋关节三维可视化计算机模型,将髋关节屈曲≥110°、屈曲90°内旋≥30°、后伸≥30°、外旋≥40°... 目的:研究满足日常生活活动范围条件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杯角度安全范围及杯颈前倾角优化组合。方法:建立人工全髋关节三维可视化计算机模型,将髋关节屈曲≥110°、屈曲90°内旋≥30°、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日常生活活动范围一般标准,而将屈曲≥120°、屈曲90°内旋≥45°、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严格标准,头颈直径比为2~2.92,假体颈前倾角为0°~30°,髋臼杯前倾角为0°~70°,外展角为10°~60°,颈干角设定为135°,计算满足上述两组活动范围,髋臼杯外展角每变化5°,相应的髋臼杯前倾角安装角度,在以臼杯外展角为横坐标,臼杯前倾角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上描点、连线画图进行描述,采用SAS6.12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髋臼杯角度安全范围随着头颈直径比增大而增大,头颈比大于2.37时,臼杯角安全范围增大明显,严格标准活动度下的安全范围比一般标准条件下的小。颈干角135°,髋关节一般标准和严格标准活动度下,髋臼杯前倾角(Y)与股骨假体前倾角(X)的关系分别为:Y1=-0.816X1+39.76(R2=0.993),Y2=-0.873X2+47.04(R2=0.999)。结论:头颈直径比较大的假体髋臼杯角安全范围明显增大,建议选择头颈比直径大于2.37的假体。髋关节活动范围要求越高,髋臼杯角度安全范围就越小,但可以通过选择较大头颈直径比的假体来纠正。杯颈前倾角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活动范围 关节 计算机 模拟
下载PDF
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羿 沈彬 +4 位作者 黄强 杨静 周宗科 康鹏德 裴福兴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 评价大直径股骨头(大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回顾性分析影响该类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12月,采用大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疾病患者41例(49... 目的 评价大直径股骨头(大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回顾性分析影响该类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12月,采用大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疾病患者41例(49髋)进行术后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记录患髋的活动范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评估根据随访骨盆X线片及患髋正、侧位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前倾角,记录髋臼和股骨假体周围透亮线和骨溶解情况.结果 截至随访终点,共39例(47髋)获得2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25个月,随访率为95.1%.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3.8±13.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2.0±5.4)分.患髋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屈髋由79.8°增加至110.2°,外展由20.9°增加至38.3°,外旋由12.0°增加至26.0°;术后2年屈髋平均可达113.2°,外展可达40.2°,外旋可达30.8°.术后患者轻度跛行3例,大腿不适2例,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假体周围骨折、术后假体松动或脱位、术后异位骨化发生.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常,髋臼假体外展角为39.5°±4.9°,前倾角为14.5°±2.1°,髋臼未见松动、移位.术后均未发现透亮线和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 大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特别适用于活动量大、预期寿命较长的年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活动范围 关节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中药熏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
12
作者 罗丹 郭永昌 +6 位作者 李康 曹玉举 侯丰枝 王俊发 林辉 建展展 杨康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0-64,共5页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注射液20 mL关节腔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注射液20 mL关节腔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WOMAC)指数、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7/50),治疗组为90%(4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OMAC指数、VAS评分明显降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屈伸、外展活动度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增加髋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药 熏蒸疗法 玻璃酸钠 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 HARRIS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髋关节活动度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计算机模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对关节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斯海波 陈世荣 +2 位作者 刘淼 徐西东 庄万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假体位置对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CT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技术建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三维模型,在不同假体位置模拟关节运动并测量关节发生撞击前的最大活动范围。结... 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假体位置对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CT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技术建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三维模型,在不同假体位置模拟关节运动并测量关节发生撞击前的最大活动范围。结果 (1)髋臼外展角增大可导致屈、伸、屈曲90°内旋活动范围增大,对外旋影响小;髋臼及股骨前倾角增大均可导致屈及屈90°内旋活动范围增大,而伸及外旋均减小。(2)为满足日常活动需要,取较大髋臼外展角时,髋臼前倾角宜适当减小;取较小髋臼前倾角时,股骨前倾角宜适当增大,反之亦然;而髋臼外展角与股骨前倾角的相对位置取决于髋臼前倾角。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把握好假体的相对位置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关节稳定性。此外,本结果对髋关节假体翻修术中假体安放及术后脱位患者日常活动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 计算机辅助 假体植入 活动范围
下载PDF
全髋表面置换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置换术后的步态分析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云苏 赵松 +1 位作者 曹乐 张先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1年的步态有无差异.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期间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连续病例各30例,利用Vicon步态分析...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1年的步态有无差异.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期间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连续病例各30例,利用Vicon步态分析仪测得两组患者术后平均1年左右的步态参数和步态周期中的髋、膝关节活动度,计算自身患侧/健侧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平均1年左右步频、单腿支撑时间等比值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组患者步态周期中的髋屈伸度、收展度、旋转度及膝关节屈伸度患/健比分别为1.0323、0.9747、1.0558、1.0027,明显高于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组(患/健比分别为0.8615、0.7824、0.8162、0.9472),P值分别为0.007、0.005、0.006、0.037.结论 (1)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1年的步态参数接近正常;(2)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行走时的关节活动度优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采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除了能够保留骨量,还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步态 活动范围 关节
原文传递
基于运动预测的髋关节外骨骼实时助力控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铃辉 杨巍 +2 位作者 杨灿军 张继宇 王天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针对下肢肌力衰退群体日常出行需求,设计了可穿戴的髋关节外骨骼,实现对人体日常步行意图的精准感知,并对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动作提供实时助力.为了实现频繁走停条件下的助力时机准确性和规律步行条件下的助力无延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 针对下肢肌力衰退群体日常出行需求,设计了可穿戴的髋关节外骨骼,实现对人体日常步行意图的精准感知,并对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动作提供实时助力.为了实现频繁走停条件下的助力时机准确性和规律步行条件下的助力无延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振荡器的运动预测模型,将步态数据从时域转化为相角域,实现人体步行步态的预测和步态周期的分割,通过相角在线计算助力矩,对髋关节外骨骼进行助力控制.为了消除大助力矩下产生的抖动,对大腿杆上的惯性测量单元进行了解耦布置设计.通过跑台步行实验和自由步行实验,分别验证了髋关节外骨骼对于瞬时速度变化、均匀速度变化的适应性,以及在走停切换、自由随意步行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同时检测和对比人机交互力,验证了带预测能力的自适应振荡器模式能提供更好的助力体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振荡器模型的助力控制策略能够兼顾走停切换条件下非周期步态的助力和规律步行条件下的类周期无延时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外骨骼 运动预测 混合振荡器 助力控制 无延时助力
原文传递
髋关节镜手术对髋臼股骨撞击症足轴角影响的运动学分析
16
作者 高鑫 殷子屹 +4 位作者 苗欣 王琪 张思齐 刘镕阁 徐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555-1561,共7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对髋臼股骨撞击症(femoral 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患者下肢横断面运动学的改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接受髋关节镜手术的FAI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对髋臼股骨撞击症(femoral 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患者下肢横断面运动学的改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接受髋关节镜手术的FAI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35.3±13.0)岁(范围17~53岁),身高(168.0±12.8)cm(范围154~192 cm),体重(61.1±8.5)kg(范围52~74 kg),体质指数为(21.7±2.6)kg/m^(2)(范围17.6~24.5 kg/m^(2));左侧3例、右侧5例。所有患髋髋关节撞击(flexion,abduction,internal rotation,FADIR)试验均为阳性,flexion、abduction、external rotation(FABER)试验阳性4例。比较术前和术后10个月患髋的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joint function scale,mH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年轻髋关节(胯)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问卷12(international hip outcome tool-12,iHOT-12)评分。应用无反光点动作捕捉系统采集并测量患者步态、双腿下蹲、前向弓箭步蹲、单腿站立和原地踏步动作下的足轴角,比较术前和术后10个月足轴角的变化特点。结果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1.0±1.2)个月(范围10~13个月)。术前、术后10个月mHHS分别为(60.9±20.5)、(82.9±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18);术前、术后10个月患侧iHOT-12评分分别为(51.4±23.7)、(79.2±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7);术前、术后10个月VAS分别为(4.6±2.3)、(1.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16)。术前和术后10个月各动作下健侧与患侧足轴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步态下术后健侧与患侧足轴角为26.52°±5.97°和24.41°±3.70°,较术前的34.4°±7.20°和30.80°±6.43°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13;t=3.05,P=0.041),手术前后双腿下蹲、前向弓箭步蹲、单腿站立及原地踏步动作的足轴角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镜手术可改变FAI患者下肢横断面运动学特征,对FA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镜检查 步态分析 动作捕捉 足轴角 髋臼股骨撞击症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位相的安全范围及杯颈前倾角的优化组合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永奖 蔡春元 +4 位作者 张力成 杨国敬 林瑞新 余斌峰 吴立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髋臼杯的安全范围及杯颈前倾角的优化组合方法. 方法 建立THA三维可视化模型,定义两种髋关节活动度标准:一般标准(髋关节屈曲≥110°、屈曲90°时内旋≥30°、后伸≥30°和中立位外...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髋臼杯的安全范围及杯颈前倾角的优化组合方法. 方法 建立THA三维可视化模型,定义两种髋关节活动度标准:一般标准(髋关节屈曲≥110°、屈曲90°时内旋≥30°、后伸≥30°和中立位外旋≥40°而没有假体撞击)和严格标准(髋关节屈曲≥120°、屈曲90°时内旋≥45°、后伸≥30°和中立位外旋≥40°而没有假体撞击).头颈比变化范围为2.00 ~2.92,股骨假体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30°,髋臼假体外展角变化范围为10°~60°,髋臼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 ~ 70°,计算满足髋关节两组活动标准、臼杯外展角每变化5°相应的髋臼假体前倾角的安装参数.结果 严格标准下的安全范围较一般标准小,两种标准下的髋臼杯安全范围面积随着头颈比增大而增大.当颈干角为130°时,一般标准和严格标准下髋臼杯前倾角(Y)与股骨假体前倾角(X)的关系分别为Y1=-0.840X1+38.41,Y2=- 1.007 X2 +47.46;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OImin)和头颈比(GR)的关系分别为OImin'1=168.13 GR1-2.504,OImin'2=213.79 GR2-2.272.当颈干角从135°移向130°时,杯安全范围移向杯前倾角较小的区域,面积也有所减小.结论 THA中可以通过增大头颈比来扩大臼杯安放的安全范围.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随着头颈比增大而变小,杯前倾角与股骨颈前倾角呈负相关.股骨颈前倾角的增大和颈干角的变小均使得杯安全范围移向杯前倾角较小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活动范围 关节 计算机模拟
原文传递
新式屈髋肌力训练机在轻重阻力下对下肢肌电与运动范围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韦翰 潘玟璇 +2 位作者 杨雯雯 钟宝弘 刘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新式屈髋肌力训练机在轻、重阻力情况下对下肢肌肉兴奋程度与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6位志愿者在屈髋肌力训练机台上,随机在轻或重阻力条件下进行连续30次的上提与下摆动作,并同时采集运动过程中的肌肉兴奋程度与下肢运动范围。... 目的探讨新式屈髋肌力训练机在轻、重阻力情况下对下肢肌肉兴奋程度与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6位志愿者在屈髋肌力训练机台上,随机在轻或重阻力条件下进行连续30次的上提与下摆动作,并同时采集运动过程中的肌肉兴奋程度与下肢运动范围。结果肌肉兴奋程度方面,在连续30次动作过程中,重阻力在腹直肌、屈髋肌、臀大肌、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兴奋程度皆显著高于轻阻力(P<0.05);重阻力在腹直肌、屈髋肌和股直肌后3次的兴奋程度皆显著高于前3次(P<0.05);轻阻力情况下,只有竖脊肌以及股直肌最后3次的兴奋程度显著高于前3次(P<0.05)。运动范围方面,重阻力情况下的动作范围与下摆角度显著小于轻阻力(P<0.05)。结论新式屈髋肌力训练机无论是在轻或重阻力条件下,都能在髋关节合理的活动范围内刺激屈与伸髋主动肌群以及周边协同肌群来完成动作,特别是相对较重阻力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髋肌 肌肉兴奋 阻力 运动范围 肌电信号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Stretching Hamstring, Gastrocnemius, Iliopsoas and Back Muscles on Pain and Functional Activit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19
作者 Hamada E. Seif Aqeel Alenazi +2 位作者 Sahar Mahmoud Hassan Shaji John Kachanathu Ashraf R. Hafez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5年第4期139-145,共7页
A back pain lasting more than 12 weeks has been defined as a chronic low back pain (LBP) [1]. More than half of people suffer from LBP [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gastrocnemius muscle s... A back pain lasting more than 12 weeks has been defined as a chronic low back pain (LBP) [1]. More than half of people suffer from LBP [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gastrocnemius muscle stretc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ages ranging from 25 to 40 years, were recruited and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followed a physical therapy program that included stretching exercises for back, hamstring and iliopsoas muscles.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for abdominal muscle and postural instructions fo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also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llowed the same control-group exercises with the addition of stretching exercises for gastrocnemius muscles. The interventions for both groups consisted of three sessions per week for six weeks, each session lasting for an hour. The outcome measures were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for pain severity, modified fingertip to floor (FTF) for range of motion (ROM) of trunk flexion,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and loading X-ray to detect lumbosacral angl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at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t final follow up,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all outcome measures in terms of pain (p p p p < 0.01). Conclusion: Gastrocnemius manual stretching exercise is more beneficial in reducing pain and improving function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when adding to stretching exercises for hamstring, iliopsoas, and back muscle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for abdominal mus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al BACK PAIN BACK PAIN Syndromes HAMSTRING MUSCLE hip motion Lumbar motion Pos-ture GASTROCNEMIUS MUSCLE
下载PDF
基于两自由度髋关节运动的机器人假肢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燕华 李荣 +1 位作者 王华君 徐平平 《电子设计工程》 2016年第11期26-30,共5页
针对假肢自动化测试不可重复性和可能对测试病人造成的不安全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两自由度髋关节运动和MSP430单片机的机器人假肢控制系统。设计的机器人可在矢状面平面重复两个自由度臀部运动,将跑步机作为机器人行走平面,利用基... 针对假肢自动化测试不可重复性和可能对测试病人造成的不安全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两自由度髋关节运动和MSP430单片机的机器人假肢控制系统。设计的机器人可在矢状面平面重复两个自由度臀部运动,将跑步机作为机器人行走平面,利用基于关节坐标的机器人通用动态模型对假肢进行建模。采用MSP430F2274单片机设计假肢控制电路,选用TP4056芯片设计锂电池充电电路,利用TPS77001芯片将锂电池电压降至3 V给单片机供电,利用LTC3426芯片将锂电池电压升至5 V给直线步进电机供电,利用霍尔传感器A3144调理电路。实验验证了臀部位移、大腿角度、膝盖角度的偏差,结果显示,本文系统的输出结果与实际角度非常接近,有效地保证了假肢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假肢控制 髋关节运动 两自由度 MSP430单片机 垂直伺服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